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 >

談新公共管理的服務理念在高校中的應用(2)

時間: 若木1 分享

  三、高校應對新公共管理服務理念的改革措施
  (一)進行職能定位,提升服務理念。
  新公共管理主張管理者從高高在上“自我服務”的官僚機構到“服務于人”的“企業(yè)經理和管理人員”,社會公眾則從“被動的受教育者”到“主動的受教育者”。高等學校教育要增強管理人員的“管理”和“服務”意識,重新定位教育觀念。教育服務理念所引發(fā)的最大變化體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從“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管教者和被管教者”變?yōu)榻逃债a品的提供者和消費者、服務者和被服務者。
  高等教育是政府提供公共職能的一部分,政府往往通過適當提高高校自主權,使高等教育更主動、更靈活,有效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在以服務為主的管理模式下,學校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一切教學行為都是為了優(yōu)化學生的素質結構。使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健康地發(fā)展。教育服務理念更主張教師以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和終生學習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能力。高等教育服務理念將教育視為產品,學校和教師是教育服務產品的生產者和供給者,學生則是教育服務產品的消費者和需求者,進行職能定位,有利于提升服務的理念。
  (二)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服務效率。
  傳統(tǒng)的公共管理所依據(jù)的理念認為。效率是極為重要的價值。如果你不迫使人們去努力工作。那么他們就不會努力工作,可以理解為單純地遵守命令。利用控制提高效率。而新公共服務理念中,諸如公平、公正、尊重和承諾等這樣的思想超過了那種把效率作為唯一工作標準的價值觀。高等教育學校不再處于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強調的是公正、合理及層次的多元化。新公共管理的服務理念也要求提高高校辦學的服務效率,在提高效率過程中需要有競爭理念的參與。
  新公共管理主張調整政府與社會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將競爭機制引入高等教育管理領域,改革高校教育經費的撥款制度。面向社會拓寬高教經費的多渠道來源,逐步實現(xiàn)學校生活管理的社會化。如學校、政府、市場相互結合的各種“產學研”和“官產學”的組織形式,“后勤外包化”,“基礎設施競爭性招標”,等等,鼓勵私人投資經營公共服務行業(yè)。這樣不但打破了政府的獨家壟斷,提高了高教管理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而且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困難。德國學者認為,應該把增強競爭意識作為培訓的一個重要目標。“全球化導致教育與培訓的重組,使我們不得不增強競爭意識;競爭帶來的優(yōu)勢,如效率和效力的提高、公平、合格等,與公共管理目標相一致等”
  作為高等學校而言,引入競爭機制,有的部門實行競爭上崗,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效率。教師和學生作為學校的主體,學校應服務于教師和學生,通過競爭機制提高服務的效率。
  (三)采用科學管理手段,增強服務意識。
  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學的企業(yè)管理方法如目標管理、績效評估、分工細化等引人公共管理領域,對提高高校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教育成本,增強服務意識具有促進作用。當代大學已不再是學者共同體,而是一個由不同的學院、系部組成的龐大而異質的混合體。高等教育結構的分化和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對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管理工作從教學工作中逐漸分離出來。促進了管理的相對獨立性與有效性。這種管理的獨立性有利于更好地適應新公共管理的要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4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