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毛概論文參考范文(2)
2017大學毛概論文參考范文
2017毛概論文篇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摘要〕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和根本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起著重要統(tǒng)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堅持“一元化指導,多元化并存”、“守望崇高,關注平凡”、“繼承與揚棄并重,吸收與借鑒并舉”、“德法并行,標本兼顧”和“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基本原則,構建高校核心價值觀與多元文化觀并存的校園文化格局,確保校園文化既有科學性和先進性,又具備多樣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彰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價值魅力,培育富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主流文化觀念。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校校園文化;基本原則
在經濟體制轉軌、政治體制變革的社會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發(fā)展態(tài)勢。校園文化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發(fā)展強烈地撞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使原有的價值評判標準面臨新考驗和新挑戰(zhàn)。面對多元化的文化價值觀,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科學指導,才能從根本上統(tǒng)領紛繁復雜的價值觀念。作為新時期共同的思想指導和價值基礎,居于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社會價值觀的內在依據,又是引領和諧社會文化建設和思想建設的根本,對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起著重要統(tǒng)領作用。基于對社會文化建設的統(tǒng)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四方面統(tǒng)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即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指南、精神動力、思想源泉和道德基礎。要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統(tǒng)領功能,必須通過綜合思考、系統(tǒng)論證和精心設計,遵從文化發(fā)展和價值觀引導的基本規(guī)律,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實現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細化和貫徹落實。
一、堅持“一元化指導、多元化并存”的原則,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指南
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條件下,國際互動日益加深、國內利益結構深刻調整導致社會思想觀念的多元化發(fā)展,意識形態(tài)領域必然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點。各類文化攜帶多元的價值觀念涌入高校校園。交織著歷史性和時代性、本土化與外域化、傳統(tǒng)性與現代性的高校校園文化,形成了主導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三足鼎力的文化格局。深刻的社會變遷和觀念嬗變反映在高校校園文化方面,也必然呈現出思想觀念的復雜性,精神信仰的多樣性和價值取向的多元性等特點。面對既豐富多樣又雜亂無序的高校校園文化的發(fā)展趨勢,必須既堅持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元化統(tǒng)領,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科學指南;又要堅持使多元化的文化觀念和諧并存,確保校園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不受影響,才能既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科學的思想指導,又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拓展寬闊的文化視野,奠定厚重的文化平臺。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統(tǒng)領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靈魂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就必須緊緊抓住這個靈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可以確保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站在社會文化前沿,“代表了人們的最高精神需求;表達了時代的最新價值走向;融匯了世界的多種文化精髓;凸顯了獨具的民族文化特色”〔1〕,并借此通過弘揚健康、積極的主流文化,遏制媚俗的商業(yè)文化和大眾文化,提升高校校園文化的品味,把多元的價值取向整合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來,減少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沖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思想觀念,積極應對西方社會思潮的挑戰(zhàn),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放眼世界,面向未來,引領、統(tǒng)攝、整合多樣化的價值觀念,通過倡導積極有益的文化觀念,支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改造消極落后的價值觀念,抵制腐朽的文化思潮。
2.堅持多元并存格局確保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擁有良好的文化生態(tài)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根本指導地位,即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元化的統(tǒng)領,以確保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堅持科學的思想指南和正確的立場。只有以“一元化”為“度”來構建校園文化的價值觀,才能占領文化發(fā)展的制高點,掌握引領校園文化發(fā)展的主動權,趨利避害,為我所用。指導思想的一元性并不否定或排斥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單向的一元化思想指導可以有效整合取向各異或沖突的各類文化觀念,但是,面對豐富多彩的社會發(fā)展和文化觀念形態(tài),堅持一元化導向的同時,必須充分尊重現代社會生活的多樣性、豐富性,承認各類文化之間的交融性、共生性,確保高校校園文化在多樣性發(fā)展中保持“多元并存”的基本格局,以利于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以使高校校園文化在多元文化共生共長的環(huán)境中儲備豐富的文化資源,創(chuàng)建良好的文化發(fā)展平臺。
在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下,確保高校校園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不僅是多元文化和合、共生、交融與升華的必經途徑和方式,也是高校校園文化現代化、全球化和時代化發(fā)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校園文化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種文化只要不是反馬克思主義的,只要是對國家進步和社會發(fā)展有利的,都應允許其存在。如果以一元化指導為借口,壓制和排斥其他文化的存在和發(fā)展,不但行不通,而且會適得其反。因此,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引領,必須確保文化價值觀念多元化格局與價值導向一元化的有機統(tǒng)一。
二、堅持“守望崇高、關注平凡”的原則,構筑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動力系統(tǒng)
面對紛繁復雜的校園文化格局,要協(xié)調有序地確保校園文化建設,除了在科學的思想指導下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吸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還必須以崇高的社會理想激發(fā)高校師生蓬勃向上的精、氣、神,形成強有力的文化價值觀念選擇的激勵系統(tǒng),內在地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方向和奮斗目標。因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下,校園文化建設要區(qū)別性對待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化構成,遵循“守望崇高、關注平凡”的文化建設原則,既要關注主導文化的先進性、高雅性和卓越性,堅守主導文化高遠的價值導向,充分發(fā)揮主導文化的激勵功能,又要關注大眾文化的普適性、通俗性特征,充分利用大眾文化關注平凡的價值取向。師生在進行價值追求和選擇過程中,既要接受國家核心價值體系的約束和規(guī)范,又要考慮到自己合理合法的價值訴求和生活愿景,充分實現共同價值目標與個體價值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以使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深深植根于高校校園,并內化為師生的言行舉止,成為自然的價值追求。
1.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方向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守望崇高”,就是要將崇高的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置于高校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核中,使其獲得持久的前行動力和高遠的發(fā)展空間??v觀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作為中華民族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矢志不渝的共同價值追求,是各族人民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強大動力支撐。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作為新時期昂揚向上的精神旗幟,是引領、激勵人們團結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也必然是校園文化建設不竭的動力源泉。作為引領社會發(fā)展的精神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以其“高勢位”的精神指引和“高品位”的價值定位,必然成為高揚于校園文化建設陣地的鮮明旗幟,成為引領高校師生堅守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價值引擎。因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一旦有了共同的價值目標和理想追求,高校師生就能獲得超越具體利益關系的精神紐帶,就能夠在堅信崇高中拋棄低俗,在守望未來中著眼現實,在追求卓越中淡出平庸,在追逐完美中寬容瑕疵,從而也就能夠科學地看待各類文化矛盾,合理地化解各類文化的價值沖突。
2.關注文化的大眾性確保校園文化建設擁有良好的文化土壤
作為引領社會文化思潮的重要亞文化系統(tǒng),高校校園文化的構成成分日趨復雜和多元。當今校園文化構成中既有高遠優(yōu)雅的精英文化,又有現實通俗的大眾文化;既有展現主流價值導向的先進文化,又有豐富多樣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各類非主流文化因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堅持以高遠的文化價值目標激勵高校師生追求卓越和崇高,堅持以先進文化引領文化發(fā)展的主旋律,同時還應該結合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國情,尊重文化發(fā)展的特性和規(guī)律,兼顧各類文化的大眾性、普適性和平凡性,將高校校園文化高遠的目標追求還源于現實的、大眾的文化土壤,使文化建設和發(fā)展獲得寬廣的空間和厚重的積淀,充分彌合高雅與通俗、卓越與平凡之間的裂痕。這樣既可以使現實中復雜的校園文化構成獲得有力的價值引領,避免各類文化在沖突中消蝕積極的價值追求,而過分張揚低級庸俗的文化個性;又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崇高的價值目標能夠植根于現實的文化沃土之中,使高遠的價值追求在實現三個貼近(貼近現實、貼近生活和貼近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獲得現實的文化載體、傳承模式和發(fā)展動力。
三、堅持“繼承與揚棄并重,吸收與借鑒并舉”的原則,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資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開放的體系,是不斷吸收各種思想養(yǎng)分來豐富發(fā)展的體系,既與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一切成果密切聯系,同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統(tǒng)領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秉承“繼承與揚棄并重,吸收與借鑒并舉”原則,堅持吸收與借鑒的統(tǒng)一,本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要求,既注重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又借鑒外來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既在揚棄中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又在借鑒中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在廣泛吸收與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揚棄使各類優(yōu)秀文化觀念在高校校園內完成新的優(yōu)化組合,在文化融合中實現文化價值觀念的和諧發(fā)展,孕育出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性的主流價值觀。
1.依托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奠定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在價值基礎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合理內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寶貴的價值資源。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挖掘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價值資源。任何民族的價值觀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來自于對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歷史性繼承。因此,任何一種價值觀的發(fā)展都不能脫離民族的傳統(tǒng)根基和文化土壤。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既豐富又全面的倫理道德思想是我國道德文明最深厚的歷史基礎,也是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最寶貴的價值資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接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放眼世界,面向未來,又要植根于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土壤中,大力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本著繼承和揚棄相結合、改造和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對民族文化傳統(tǒng)加以分析利用。在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把優(yōu)秀文化價值傳統(tǒng)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公平、公正機制及社會主義功利價值觀結合起來,吸取合理的成分。堅持在批判性繼承基礎上,去粗取精、綜合創(chuàng)新、古為今用。
2.借助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創(chuàng)設校園文化建設的外部價值平臺
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尊重世界的多樣性,在社會發(fā)展中就應該積極吸收和借鑒各國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本著“洋為中用”的原則,把外來文明中的精華吸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來。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應是封閉的,而應是開放的,對世界各國文化思想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應認真吸收?!?〕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統(tǒng)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應該以開放的姿態(tài),站在文化傳承的前沿陣地,把外來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加以借鑒和吸收。諸如,西方文明中崇尚科學、求實、創(chuàng)新、競爭、進取、自由、平等、博愛、守時,講求效率、重視法制、尊重人格、恪守社會公德等道德要求,完全值得高校認真借鑒,并加以合理的吸收和改造利用。
四、堅持“德法并行,標本兼顧”的原則,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規(guī)則
高校校園內有兩大力量在規(guī)范和約束師生的思想和行為,一是道德意識,一是法制觀念。道德意識是從思想本源上約束和規(guī)范人的行為,并以自律的方式,對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具有“本源”上的調節(jié)和控制功能;法制觀念是從行為表現的優(yōu)劣中進行直接的價值評定,并以他律的方式,通過對人的行為表象進行強制性的糾偏和矯正,實現對行為選擇和價值判斷的警示性調節(jié)和規(guī)范。因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統(tǒng)領下,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圍繞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中心任務,堅持“德法并行,標本兼顧”的基本原則,肩負起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與法治觀念的養(yǎng)成兩大重要任務,把道德觀培養(yǎng)和法制觀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從“治本”的角度,強化校園道德規(guī)范意識,在校園文化中融入道德意識教育、道德情感感化和道德文化熏陶,使師生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懷,自覺地踐行良好的道德行為。另一方面,從“治標”的角度,在對道德意識進行延伸、深化和強化的基礎上,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引入法制觀念,建設起頗具特色的校園法制文化,強化法制力量維護道德秩序和行為規(guī)則的特殊作用。
1.以榮辱觀教育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道德準則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社會主義榮辱觀統(tǒng)領校園文化建設的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涵蓋了人的思想意識、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風尚等方面,既有先進性的思想引導,又有廣泛性的道德要求。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引領文化思潮和凝聚社會共識的道德旗幟,為高校師生的道德選擇和行為取向,提供了基礎指導和評判準則。因此,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對校園文化的引導力和以德化人的感召力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強大作用,將其基本要求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能為和諧校園樹立高尚的道德標尺,能理性抵制校園中消極頹廢意識和庸俗低級思想的影響。
2.以校園法制觀引導保障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秩序意識
構建積極健康和和諧有序的高校校園,必須將校園法制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法治”意識和法制觀念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系統(tǒng)之中。只有將法制觀念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才能強有力地保障校園內高尚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為良好的道德意識提供有序的生長環(huán)境。所謂校園法制文化,就是用文化的形式在高校校園展現社會主義法制的內容和要求,目的是讓師生知法、懂法、守法,共創(chuàng)文明、和諧、平安的高校校園。校園法制文化建設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實踐,反映了新時期學校管理及運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校園法制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要從“依法治校”的角度,對教師、學生加強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觀念,增強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學法、知法、護法、用法,共同建設文明的校園。在校園內形成講求規(guī)則意識,維護公平正義,自覺遵守校規(guī)校紀的良好氛圍,使師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認真學法、自覺守法、善于用法、勇于護法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并把法治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培養(yǎng)廣大師生良好的“守法”意識,以及“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道德觀念。
五、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原則,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引導機制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3〕。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性,大力弘揚先進文化的主旋律,倡導高校校園高雅文化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特點,鼓勵高校校園文化與時俱進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實現多元文化的和合發(fā)展,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內容在統(tǒng)領文化發(fā)展中得到充實、豐富和完善。
1.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性引領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
高校校園文化核心精神是對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內在規(guī)定性作用的觀念體系的集合體,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主要體現一所大學所獨有的文化精神和氣韻,是大學精神內核的彰顯及核心價值觀的體現。高等院校是思想的發(fā)祥地,文化的傳播地,人才的培養(yǎng)地,更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爭奪的主陣地。從文化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來看,在紛繁復雜的文化格局中,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集中反映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基于它的先進性而具有明確的主導性。因此,一旦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引領,就能在文化的核心精神中注入科學的指導思想、崇高的社會理想,使文化核心精神獲得有效牽引。
2.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開放性培育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觀念
在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統(tǒng)領功能,必須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兼容性和開放性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具有穩(wěn)定性,但其體系是隨著社會實踐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fā)展的,具有與時俱進的開放性。我們既要向歷史的和現實的不同文化敞開,吸納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先進的、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又要向時代和社會實踐開放,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為源泉,關注新實踐、新課題、新經驗,進行新創(chuàng)造、新思考、新概括,不斷汲取新的精神滋養(yǎng),始終做到與時俱進。面對多樣性的校園文化,既不狹隘地排斥異類,也不盲目地全盤吸收,而是在尊重差異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和取舍,使各類文化觀念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統(tǒng)領下得到有效的價值整合,規(guī)范和引領各類文化有序共存、和諧共生,以促進校園文化在共生中繁榮,在和合中發(fā)展,最終形成既有思想共識,又具個性特征的創(chuàng)新性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朱希祥.當代文化的哲學闡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24.
〔2〕閭彬.論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幾個原則〔J〕.湖北社會科學,2007,(6):41.
〔3〕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單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猜你感興趣:
1.2017毛概論文推薦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