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影響
摘要:本文通過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的傳遞效應。估計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的傳遞是不完全、傳遞率較低、且匯率傳遞率的大小沿著商品流通鏈不斷下降,進口價格對匯率變動的反應最快。生產者價格以及消費者價格的反應依次減緩。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匯率傳遞 向量自回歸模型
一、引言
匯率傳遞(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ERPT)指出口國和進口國匯率變動1%所導致的以進口國當地貨幣標價的進口品價格變化的百分比。微觀層面上多數基于微觀視角的局部均衡模型從產業(yè)組織理論,國際貿易的戰(zhàn)略理論出發(fā)進行研究分析。Krug-man(1986)、DornbUSCh(1987)研究了市場結構對匯率傳遞的影響,noot和Klemperer(1989)研究了市場份額對匯率傳遞的影響。宏觀層面上,從新開放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將名義價格粘性和壟斷競爭引入模型,匯率變動的價格傳遞效應大小與廠商的定價策略有關。Obstfeld和Rogoff(1995)、Betts和Devereux(1996)假定市場是分割的,出口廠商可以根據市場定價,既可以選擇以本幣表示價格,也可以選擇以外幣表示價格。前者稱為“生產者定價”(prodtlcer currencypricing,PCP),后者稱為“當地貨幣定價(local currency pricing,LCP)。
二、計量模型與數據的處理
(一)數據處理與來源
本文建立的VAR模型中包含7個變量。即FPPI,M2,NEER,GDPG,IPI,PPI,CPI。其中,F(xiàn)PPI代表國外價格指數,M2代表廣義貨幣供應量,NEER代表人民幣有效匯率,GDPG代表產出缺口,IPI代表進口價格指數,PH代表生產者價格指數,CPI代表消費者價格指數。樣本期間為2000年12月—2009年12月。由于我國的GDP月度數據無法直接獲得,本文采用工業(yè)增加值月度數據在季度中的權重乘以所在季度中的GDP,推算出GDP月度數據,并進行X12季節(jié)調整,取對數后用HP過濾方法生成LGDP的循環(huán)因素作為產出缺口的代理變量(GDPG)。其中國外價格指數(FPPI)本文采用OECD國家工業(yè)品出廠價格作為我國進口制成品價格指數,石油美元價格作為初級產品價格,按進口權重計算得到國外價格指數,作為供給沖擊的代理變量。OECD國家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數據來源于OECD數據庫,石油價格數據來源于美國能源局網站。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來源于WIND數據庫,消費者價格指數(CPI)、GDP、M2來源于《中國經濟景氣月報》各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NEER)的數據來源于國際清算銀行網站,進口價格指數(IPI)來源于《中國對外貿易指數》各期。除產出缺口外,其他變量都用X12方法進行季節(jié)調整。為了減少數據處理中的誤差。除了產出缺口(GDPG)外,本文對調整后數據取對數的方法來構建相應的測量指標。
(二)模型的建立
VAR模型是目前公認的考察變量間動態(tài)關系的實用方法,而且不強調特定的理論預設。本文借鑒MeCarthv(2000)的研究方法,建立VAR模型估計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的影響。
向量自回歸模型要求所用的時間序列都應具有平穩(wěn)性。因此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須首先對各經濟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分析各經濟變量的平穩(wěn)性。本文采用ADF和PP檢驗法對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顯示,除產出缺口外,其他變量的對數形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都無法拒絕原假設,屬于非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而對數一階差分,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都可以拒絕原假設,是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因此,可以說,LCPI、LPPI、LIPI、LNEER、LFPPI、LM2都是一階單整,即都是I(1)。DLCPI、DLPPI、DLIPI、LNEER、DLFPPI、DLM2、GDPG都是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即I(O)。本文估計的模型表達式為:
三、實證分析
建立VAR模型首先應該確定滯后期,滯后期的選擇對VAR模型的穩(wěn)健性相當重要。選擇不恰當滯后期可能會導致YAR估計系數、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不一致。本文以LR統(tǒng)計值作為標準。系統(tǒng)內內生變量的滯后階數為4。VAR模型全部特征根的倒數值都在單位圓內。表明VAR模型是穩(wěn)定的。該VAR模型可進行下一步的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
(一)廣義脈沖響應函數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種非理論性的模型,它無需對變量作任何先驗性約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時,往往不分析一個變量的變化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如何,而是分析當一個誤差項發(fā)生變化時、或者說一個變量受到某種沖擊時對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影響。這種分析方法稱為脈沖響應函數方法(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IRF)。廣義脈沖響應函數不需考慮喬拉斯基分解,即不考慮各變量的排列次序。由于系統(tǒng)內變量除產出缺口外,都經過對數變換,如果將結構沖擊正規(guī)化為1,那么其他變量受到沖擊后的變化值就可以近似看成是彈性值。通過累積廣義脈沖響應函數,我們可以識別單位的匯率沖擊對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與消費者價格產生的影響。
可看出,1個百分點的匯率沖擊(人民幣升值)對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產生的影響??梢钥吹?,長期內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對人民幣匯率沖擊的反應都是負向的,即人民幣匯率升值,國內價格將下降。1個百分點的匯率沖擊后,進口價格在第1個月小幅上漲了0.00113%,然后立即出現(xiàn)快速下降趨勢,半年后下降了0.01863%,1年后下降了0.02189%,2年后下降了0.01519%。國內生產者價格對匯率沖擊相對較緩慢,1個百分點的匯率沖擊后,國內生產者價格在1個月后下降了0.00097%,半年后下降了0.00696%,3年后下降了0.00702%。而消費者價格指數在1個百分點的匯率沖擊后呈現(xiàn)出先上漲后下降的過程,在3個月后上漲了0.00017%,然后趨于下降。半年后下降了0.00123%。1年后下降了0.00173%,3年后下降約0.00119%。消費者價格對于匯率沖擊的廣義脈沖累積響應函數呈現(xiàn)先正后負的過程??赡艿慕忉屖牵編派殿A期導致投機資金的流入,央行的沖銷式干預是相機抉擇行為,存在一定的時滯,短期貨幣供應增加,同時投機資金主要投資到股市和樓市,從而推高了國內的資產價格。高漲的資產價格一方面通過財富效應提高了國內的消費水平,對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消費者價格短期的上漲。
(二)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Vafiance decomoosition)是通過分析內生變量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通常用方差來度量)的貢獻度,進一步評價不同內生變量沖擊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給出對VAR模型中的變量產生影響的每個隨機項的相對重要性的信息。
從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消費者價格的方差分解圖可以看出:1.引起進口價格發(fā)生變化的主要是其自身的新息沖擊,4個月后占全部變化的52.45%,1年后占42.80%,2年后穩(wěn)定在40.5%左右:其次國外生產價格指數對進口價格的貢獻度為19.30%:匯率沖擊對進口價格的貢獻度為12.00%:消費價格指數、國內生產價格指數、產出缺口、貨幣沖擊對進口價格指數變動的貢獻較弱,分別大約為8.06%、7.20%、6.50%、6.30%。2.引起生產者價格發(fā)生變化的主要是國外生產成本的沖擊,國外生產成本沖擊1年后能解釋37.80%左右的生產者價格變動:其次是其自身的新息沖擊,貢獻度為27.90%,消費者價格對生產者價格變化的貢獻度為17.50%,匯率沖擊對生產者價格變化的貢獻度為9.60%,貨幣沖擊對生產者價格變化的貢獻率為4.10%,進口價格、產出缺口對生產者價格變化的貢獻度較低。3.引起消費者價格發(fā)生變化的主要是其自身的新息沖擊,貢獻度大約為50.00%:其次是產出缺口貢獻度大約為23.00%,國外生產成本的價格貢獻度大約為13.00%,匯率沖擊、進口價格、國內生產者價格和貨幣沖擊對消費者價格變化的貢獻度較弱,分別約為4.60%、3.50%、3.30%和3.00%。
四、結論
本文采用2000年12月—2009年12月的月度數據建立VAR模型,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人民幣有效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的傳遞程度。通過方差分解技術,研究了人民幣有效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變動的貢獻度。主要結論及啟示
第一,2001—2009年間,我國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對人民幣有效匯率變動的傳遞系數比較顯著,但影響程度較小。
第二,人民幣有效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影響作用存在滯后現(xiàn)象,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先正后負,3個月之后才由正轉負,表現(xiàn)出一定的滯后效應。
第三,我國進口價格、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對匯率變動的傳遞率較低,傳統(tǒng)的“支出轉換”分析框架在我國的實用性不是很強,通過人民幣升值來糾正外部失衡作用可能比較有限:通過人民幣匯率升值緩解國內
通貨膨脹壓力作用較弱,不能過分依賴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抑制通貨膨脹。
淺論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