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教育理論 >

談?wù)勎倚哪恐械囊惶煤谜n標準論文

時間: 陳海蓮 李小紅 萬偉平1 分享

  在教學活動中,一堂好課是很可貴的,很多人對于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都不一樣。為此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關(guān)于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論文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參考!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論文篇1:《談?wù)勎倚哪恐械囊惶煤谜n》

  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衡量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定的標準; 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shù),對它的評價有一定的標準,而作為一門藝術(shù),貴在創(chuàng)新,又不應該有唯一的評價標準;俗話說:“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作為一堂好課,它的標準是什么?下面談?wù)勎倚哪恐械囊惶煤谜n,不同學科的課堂,可能評價的標準不一樣,一堂好課,從形式上精彩,從內(nèi)容上豐富,從過程上流暢,從結(jié)果上優(yōu)異,掌聲和喝彩聲不斷;一堂好課,各有各的看法,我的具體看法是:

  一、課是給學生上的,一堂好課,首先是“學習課”,而不是單純的“教學課”

  一堂好課給人的感覺,就像一道好菜,形、色、香、味樣樣俱全;老師就像廚師,學生就是食客;好菜要有誘惑力,如何吸引食客的胃口,學生要有食欲;也就是說老師的課要有魅力,讓學生想學,該課是值得學習,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學習課”;學生對所學的課有興趣;老師傳授的正是學生想要的;師生都是學習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時互相幫助和交流,學生不但能看到教師思維的結(jié)果,而且能看到教師思維和探索的過程,教師熱愛教育事業(yè),學生喜歡自己的功課,各取所需;在一堂好課上,教師首先是個學習者(學者),其次是個引導者,最后才是個管理者和領(lǐng)導者,這樣的課,才是“學習社會”所需要的好課。

  二、一堂好課,應該是“自主課”,而不是單純的“執(zhí)行課”

  課堂是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要身懷絕技,要給人陽光,心里要裝有陽光;能者為師;教師是一個策劃者而不是單純的執(zhí)行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工程師而不是一個“教育技術(shù)工人”。在遵循大綱要求和教育教學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他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有深厚的教學基本功和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夠自主策劃一堂課,一周課,一學期的課,一年的課;教學活動如果由少數(shù)人策劃,多數(shù)人去“落實”,這種課充其量不過是“批量生產(chǎn)的拷貝”,其必然缺乏創(chuàng)造性。許多人認為學習期間的任務(wù)只是接受,將來工作時才需要創(chuàng)造,殊不知創(chuàng)造性是從小養(yǎng)成的一種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如果課堂教學向無創(chuàng)造性,勢必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學生復制型的思維方式、非創(chuàng)造性的人格,將來也難以有創(chuàng)造。

  三、一堂好課,要有各自的特色,能讓學生很好地接受

  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是課堂,沒有個性就沒創(chuàng)造,沒有特色就不能生存,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則和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特點;科目不同,要求不一樣,整齊劃一、面面俱到地分項目評價教師所上的每一堂課,可能有鼓勵平庸的危險,因為許多創(chuàng)新給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 “片面”、“偏激”等等;一堂好課,就是教師展現(xiàn)個性的時候;語文課要有語文課的特點,數(shù)學課要有數(shù)學味,英語課要有英語特色,音樂課要有音樂的韻味,地理課要有地理特性……每科的課堂要有各自的特色,有的放夨,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一堂好課。

  四、一堂好課,要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效果、學生的反饋等多方面衡量,它是網(wǎng)絡(luò)中的一個點,而不是直線中的一個點,要從不同的方位看問題

  評價一堂課的好壞,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學目標,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學活動是一個網(wǎng)絡(luò),知識的網(wǎng)絡(luò),人的發(fā)展的網(wǎng)絡(luò)。教學效果要有全盤考慮,評價一堂課,不但要問教師自己是怎么策劃的,這堂課在他的整個教學網(wǎng)絡(luò)中處于什么位置,達到目的沒有;也要問學生學得怎樣,更要問專家怎樣評價,多方面考慮綜合,而不能單純用評價者的一把刻度過密的直尺來衡量。一堂成功的課堂,是在學生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而度過的.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學習自覺能動的主人,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善于思考的大腦和勤快的雙手親身體驗,用心感悟書中的知識,通過練習嘗試自己的收獲而再次體驗其中的酸甜苦辣,鞏固成果,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與基本能力,提升對知識的認識.常言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后始知深.”是啊,我們不僅僅關(guān)注學生的親身體驗,經(jīng)驗的積累.同時也應使學生主動認識知識,感悟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及其重要性,方能端正思想、主動求學。

  五、一堂好課,是學生和老師共同表演的舞臺,學生是主角,老師是演員又是導演,教學要貫徹素質(zhì)教育的宗旨

  一堂課上得好壞,首先要向?qū)W生調(diào)查,看孩子是否感興趣,是否真正得到了發(fā)展,好課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點為本”;應該“眼睛向下”,不應該總是“眼睛向上”;應該是“本色”而不應該是精心排演的“一臺戲”,好戲是演員和導演的默契的配合和理解掌握;一堂好課,是學生和老師默契的配合,精彩的表演。

  六、一堂好課,要把傳統(tǒng)教學和現(xiàn)代教育相結(jié)合,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教學,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一堂好課,要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現(xiàn)自己的特色,結(jié)合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吸取外國的先進教學經(jīng)驗,為我所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合作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學習,為適應未來學習的需要打好基礎(chǔ); 有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我調(diào)控能力,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發(fā)揮了互助精神,使學生具有更強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一堂好課,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 一堂好課要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

  教師,不僅要精通教學內(nèi)容,更要熟悉學生,掌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要從教學思想上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觀念,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設(shè)計開發(fā)有效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shè)情景,才能給學生的學習以一定的引導和具體的幫助,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教師不僅應具有更加扎實的知識,更要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認真組織、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

  八、“新基礎(chǔ)教育”的一堂好課的標準

  葉瀾教授在他們的“新基礎(chǔ)教育”中,針對“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這一問題,概括了以下的五個方面:

  1.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在過程中產(chǎn)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并激發(fā)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而且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就面而言,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難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shù)學生有效率,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課。

  3.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這樣的課不完全是預設(shè)的結(jié)果,在課堂上有師生之間真實的情感、智慧、思維、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維是相當活躍的,在整個過程中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的生成。

  4.常態(tài)下的課,即平實的課:由于長期受公開課的影響,一遇到有人聽課,容易出的毛病是準備過度,這樣教師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上變成把準備好的東西背一遍,表演一下。當然,課前的準備對于師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課堂有其自身的價值,這一價值在于它是一個公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要有相互的討論、思維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的構(gòu)成,并生成出許多新的東西

  5.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任何課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假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這種課是不真實的、有粉飾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們“新基礎(chǔ)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上好了課,總是要反思和重建;我認為:只要是真實的,總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開課,往往追求十全十美的課,這種預設(shè)的目標首先是錯誤的,其次是帶有一種虛假性。

  總之,不同事物的評價的標準是不一樣的,評價教學有教學的標準,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一堂好課,應該有一定的標準;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就是像上面所說,有說得不周全的,望大家指正,我愿虛心和大家探究。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論文篇2:《我心目中的好課堂》

  摘要:關(guān)于一堂好課的看法有不少,本文通過比較觀摩杜郎口模式前后變化來闡述一堂好課的標準。一堂好課無論是從聽課者、執(zhí)教者還是學生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感覺“心中只有學生”,杜郎口模式讓我見識什么叫做震撼的課堂,由于本人對它情有獨鐘,所以在文中一一描述了自己的最真實的感覺,并倡議采用杜郎口模式,使你的課堂錦上添花。

  關(guān)鍵詞:好課堂 杜郎口

  從教十幾年,耳邊常??M繞“什么樣的課是好課”這一問題,雖然專家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標準,但我心中的謎團直到觀摩了杜郎口模式后才有了結(jié)論。杜郎口課堂真正做到了葉瀾教授說的“一堂好課應該是常態(tài)下的課,不管誰在聽課,心中只有學生。” 我對杜郎口課堂是情有獨鐘,因為它把學生推向了前臺,學生在課堂上體驗了“我參與,我快樂;我展示,我成功”。

  專家們結(jié)合研究實際提出了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可在聽評課上,存在過多關(guān)注老師行為的問題,應該轉(zhuǎn)向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華東師大崔允灝教授說“中國的聽評課制度不改變,中國的課堂就難以改變,因為中國老師最大的優(yōu)點是聽話,最大的缺點是太聽話,太把專家當回事。”所以在我國,一旦推出“什么樣的課是好課?”教師的努力方向?qū)⒈唤缍?,尤其對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之影響更大,我認為一堂好課給聽課者、執(zhí)教者、學生的感覺都應該是“心中只有學生”,只不過味道不同而已。

  一、好課堂――教師遠離獨白,長留空白

  好教師知道話與話之間是要留空白的,那是引導學生思考的時間,是誘發(fā)想象的空間,是反思和自省的機會,是喚醒教育自覺的時刻。一談起好課,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在金華聽的兩堂課,執(zhí)教者均是山東杜郎口中學老師。見老師打扮,確實有點土,但是他們的課卻給人無比的震撼和香醇的味道。課堂上學生參與度之高、參與面之廣、參與率之高是我始料不及的。“課原來應該這樣上”的感慨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課堂上不見老師的忙忙碌碌,甚至有時還難以見到老師的身影,更沒有多媒體輔助。通過幾盒粉筆、三面黑板就把學生的“興奮點”高度提升。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推動著一個又一個同學的積極性,是這種教學模式。課堂上,老師一直以一個導演的身份,學生會的老師堅決不說,學生不會的先叫會的學生說,講臺上頻頻出現(xiàn)的是同學的身影,老師只在適當時機指點及評價,徹底改變了“老師在上面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的狀況。學生如此高的自主性和投入度,加之整個課堂在教師領(lǐng)導下的高強度、高密度和高流暢性,令人完全可以想見課堂的高效率。就像一位學生對我說的那樣,課堂上學的知識“擦都擦不掉”。

  聽課時我們總希望一個老師說話像演說家,寫字像書法家,上課像表演家,如果有這樣的老師,那么他上的課是一定是好課嗎?鞋穿在腳上,只有自己最清楚舒服不舒服,同樣課上得好不好,執(zhí)教者也最有發(fā)言權(quán)。

  二、好課堂――教師懂得示弱,甘做綠葉

  好課堂的教師懂得示弱,要讓孩子自己去盡可能多、盡可能強地體驗成功感、成就感,哪怕自己一次次淪為背景也樂在其中。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yè)的感受、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筆者曾上過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物體為什么會下落》,由于準備充分及同行幫助,聽課教師給以高度的評價,自己也感覺不錯??捎^摩了杜郎口模式后,我原先的優(yōu)越感消失殆盡,因為在那堂課上,一切的一切畢竟都是我在主宰,學生更像是課堂的客人。比如我點擊一張又一張圖文并茂的幻燈片,不斷在引導學生歸納物體要向下運動,可他們觀看的時間受限制,更沒有時間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必須緊緊跟著老師設(shè)置的一個又一個問題,不可先人一步,也不能落后于人,從源頭上切割了他們的好奇心。

  感受了杜郎口的神奇魅力后,我開始了“臨摹”杜郎口模式的計劃,備課以預習學案取代了教案,如教學《物體為什么會下落》一節(jié)時設(shè)置了“憶一憶:牛頓發(fā)現(xiàn)蘋果的下落的故事”、“想一想:舉出一些物體的下落:水從高處往低處流等” 讓學生通過例舉身邊的一些例子來歸納物體下落的原因,“做一做:動手貼一張畫,比一比如何才能貼得正?”“練一練:重力的方向”“議一議:斜面上的房子垂直于斜面造還是垂直于水平面造?”等等。每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固定的時間限制,學生享有了充分的思想自由,有時間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因為“只有自己的問題才是自己的思考”。著名教育家魏書生的學生曾說:“老師還是懶一些好,這樣我們不得不多思考,越思考我們的能力就越強,感到上課特別有意思,時間過得特別快。” 看到學生上課的狀態(tài)如此投入,一種模式能帶來如此大的變化,我的心里甜滋滋的,猶如一股清新的山泉流入心中。

  三、好課堂――學生體驗學習,展示自我

  好教師好在肯讓渡自我,好在能遠離獨白,好在善于傾聽,好在思維包容。好教師在課堂上“懶惰”,在課下必定是一個勤奮的教師。教師扮演好幕后導演的角色,為學生的“舞臺”做好充分準備,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懶惰”的真諦是把學生推到前臺,教師隱到后臺,把學習和進步的機會還給學生。

  1.預習學案,一清二楚

  預習是學習的起點,上課時出示預習學案,它似乎參考了新聞聯(lián)播的簡報模式,上課的思路,重點、難點、檢測練習躍然紙上。每晚7:30的新聞聯(lián)播人人熟悉:在播放某條新聞之前總是先說晚上播報的主要內(nèi)容,播報的主要內(nèi)容給觀眾條目清晰的感覺,以便觀眾針對性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反之,新聞一條條陸陸續(xù)續(xù)地播放,觀眾幾乎失去了思考與選擇,可預見度很低。三十分鐘的新聞聯(lián)播尚且如此,一堂課更是需要預習學案。手中有了預習學案,他們表現(xiàn)的欲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減少了緊跟老師的講解思路卻無效的付出。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初一學生每節(jié)課45分鐘的最多有效學習時間15分鐘左右,所以只有通過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的眼、耳、手、腳,解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才能來解放他們的腦和心,解放他們的學習。

  2.課堂展示,體驗成功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杜郎口的展示活動把每個學生推向前臺,提供了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契機,提供了他們獲得自尊的機會。有了充分的預習,學生就有足夠的信心進行展示,展示的成功帶來主動預習的良性循環(huán)。金華觀摩課下課后我曾問過幾個學生:“這節(jié)課最令你難忘的是什么? ”“痛快:一次又一次的發(fā)言、搶答、更正錯誤、板演。”無獨有偶,在我校班主任老師的調(diào)查“你最喜歡的學科”結(jié)果顯示兩個班90%以上學生選了科學,其中他們在備注一欄中寫到:“科學課板演、發(fā)言的機會最多、最開心。”像這樣,一次小小的成功就鼓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學生擁有選擇教學內(nèi)容的機會,主動探究的機會、教學表演活動的機會,接觸更多的學習資源的機會,所以在杜郎口這樣的課堂,你根本不用擔心有人會打瞌睡,有人會看小說。只要老師發(fā)揮好引導作用,如引導學生課前上網(wǎng)或圖書館查找相關(guān)資料,學生參與課堂的舞臺就更大,實現(xiàn)“兵教兵”、“兵強兵”的機會就更多。也只有在這樣寬松、和諧的課堂里, 學生才敢問、敢想、敢辯、敢爭、敢演、敢創(chuàng),學習才成為學生的真正需要。

  捫心自問,我們平時的課堂有多少堂課學生的手解放了,嘴解放了?大多數(shù)課堂好像只有幾個幸運者有發(fā)言的機會,有展示的機會,其他的同學在一次次舉起后都石沉大海,一無所獲。一石激起千層浪,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到底什么樣的課是好課?多少公開課,為了所謂的百名千名聽課教師,幾乎使出渾身解數(shù)把九牛二虎之力都化在了教學方法層面上,卻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學生。

  杜郎口中學認為“差的教師是敘述的,一般的教師是講解的,優(yōu)秀的教師是提問的,杰出的教師是啟發(fā)的,偉大的教師是放手的。” 杜郎口模式給了我很多啟示,實踐證明:“我的課堂我做主,我參與,我快樂,我展示,我成功”的杜郎口模式是正確的。幾年來,我用該模式上課,深受學生的歡迎,教學成績也不錯,無論是高分還是平均分的達標率都遙遙領(lǐng)先于平行班。我想只要老師做到心中有學生,想學生所想,做學生所做,那么離好課的標準也就近在咫尺。學生只有成為主要演員,積極參與課堂展示,才能綻放出自主、自在、自信、自然、自由地學習的“表情”,課堂才能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陳志華。 試論掌習怎樣變成學生的需要――由杜郎口中學的課堂“展示活動”引發(fā)的思考

  [2]崔允灝?!队行Ы虒W》[M] 如何聽評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吳巧云。(廣西崇左市寧明縣)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8-073-02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論文篇3:《我心目中的語文課堂》

  摘 要: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教學追求。要提高教學有效性,我們必須從激發(fā)興趣入手,引導學生參與;科學解讀教材,精心預設(shè)流程;創(chuàng)設(shè)情境,搭建平臺;培養(yǎng)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見,真正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讓學生在有效的朗讀中感悟文本內(nèi)涵,體驗文本思想并融合自己的情感在其間,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語文課堂。

  一、立足基礎(chǔ)、以讀為本

  “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議”的準備,是“寫”的基礎(chǔ),要內(nèi)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梢?,“讀”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如何由淺入深地讓學生主動參與課文的朗讀呢?

  1、設(shè)計懸念,激趣導讀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 教學前,教師如果直接布置學生去預習課文、讀課文,大部分學生會應付式地朗讀。為了激起學生讀的興趣,我抓住學生喜歡故事的心理特征,激發(fā)他們?nèi)W故事。如教《丑小鴨》我先這樣激趣導讀:“一只小鴨長得又小又丑,其它小鴨子都欺負它??墒?,有一天它變成一只美麗又高貴的白天鵝。大家想知道它是怎么變的嗎?那就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丑小鴨》,明天我們還要舉行故事會,看誰講得又生動又有趣。”這樣通過課前設(shè)計懸念,激起讀的欲望,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朗讀課文。

  2、示范導讀,培養(yǎng)語感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wù)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身教重于言傳,閱讀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讀”的方法,提出“讀”的要求,同時還要做好“讀”的示范。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在學生形成語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激情,學生就會學著老師的樣子朗讀,這樣學生讀起課文就有模有樣了,語感也在朗讀中不斷提高。如《再見了,親人》一課,可以先用課件真實地再現(xiàn)畫面,低沉、凝重的音樂,教師準確的感情投入,能把學生帶到當時那特定的時空 ,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教師的范讀感染著學生,學生在被教師的情感感染的同時,對課文內(nèi)在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從而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良好的氛圍。

  二、深入品讀、自主感悟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我們的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yǎng)語感主要靠讀,情感熏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主要靠讀。語文教學要把功夫扎扎實實花在讀原文上,讓學生專心地讀,使學生讀出理趣,讀出神韻,讀出情味,最終做到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會讀。”

  1、在比較中品讀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用聯(lián)系比較的方法,去品味、揣摩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是讓學生品讀感悟語言的有效方式。如《麻雀》一文中,寫老麻雀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一個學生問:“為什么用‘落’而不用‘飛’、‘停’呢?”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反復朗讀,并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一個學生說:“‘落’比‘飛’、‘停’快、猛,更能準確地表現(xiàn)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兒的勇敢、果斷,‘飛’和‘停’沒有這種效果。”學生通過聯(lián)系、比較,感悟到“落”的精妙,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推敲煉字的能力。[8]

  2、在理解中品讀感悟

  朗讀訓練與文本理解是相輔相成的。反復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感情;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朗讀訓練,可以提高朗讀效果,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的領(lǐng)會、品味。課文中有一些內(nèi)容言辭含蓄、內(nèi)涵深刻,作者沒有直接點明,需要我們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如《挑山工》一文中的“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什么樣的哲理呢?”課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如果把山民講的那段話與前面課文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仔細品讀,就能體會到:這段話包蘊著朝著認定的目標,堅忍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一些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詞句更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加以想像,才會更好地理解、意會。

  三、水乳交融、注重體驗

  荀子在《勸學篇》中強調(diào):“君子之學也,人乎耳,箸乎心”,這與我們所說的體驗內(nèi)涵相通。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實踐的主體,只有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用他們自己的思維與情感和文本作者進行充分的對話,學生才會有對語言文字的獨特理解,對文本情感的自我感悟,才能有真實的體驗。

  1、重視情感體驗

  情感是文章的靈魂也是課堂的靈魂,是連結(jié)讀者和作者的關(guān)鍵點,但是由于小學生體驗和認識水平有限,他們情感的初始狀態(tài)是粗線條和淺表層的,不容易進入課文中的情感世界,只有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他們對課文的體驗和感悟才是真切的。如《狐假虎威》教學中,為了真切地感受文本意境,可讓學生在研讀中思考:文中有哪些角色,它們在做什么?從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中你讀懂了什么?在研讀文本后,我讓學生戴上頭飾,分別扮老虎,狐貍和各種小動物。其他學生和教師一起當導演、評委。表演后,引導學生針對演員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加以點評。學生在具體的情感體驗中深刻地理解感悟了文本內(nèi)涵,這比任何講解分析研究要生動、形象、有效得多。

  2、尊重獨特體驗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精彩。”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做到“三不”:不從眾、不唯書、不唯師,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精神世界。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認為:語文教學要為每一個孩子造夢。因為我們相信,只有夢得萬紫千紅,才能穿越人生的千山萬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了解兒童的精神世界,是每個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語文教學應該返璞歸真,回到人的個性感受、人的情感體驗、人的精神世界,為學生打好生命的底色。


猜你喜歡:

1.2000字的課程論文格式模板

2.萬能心得體會范文

3.軍事理論課論文2500字

4.教師心理健康小論文精選

5.關(guān)于毛概課的論文3000字

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