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五個思想主張_孔子思想主張是什么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孔子的思想主張也各方面都有涉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的五個思想主張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思想主張
1、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據(jù)周禮調(diào)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在經(jīng)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4、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孔子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后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guī)范。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5、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墩撜Z·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6、在哲學上,孔子主張?zhí)烀^??鬃又鲝?zhí)烀?,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鬃诱J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面對春秋末期急劇變革的社會現(xiàn)實,汲取夏商的文化營養(yǎng),繼承周代的文化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以“禮”、“仁”、“中庸”、“教”與“學”為主要內(nèi)容,包括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內(nèi)的完整學說。孔子的學說內(nèi)涵豐富,自成系統(tǒng),在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禮”
禮”是孔子思想學說的一個重要范疇。“禮”作為一種社會行為規(guī)范,由來已久。孔子曾經(jīng)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孔子認為,到了周代,“禮”發(fā)展得最完備,因此,他最為崇奉的是周禮。在孔子看來,“禮”是從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鬃铀^的“禮”包含內(nèi)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兩方面。其內(nèi)在精神是維護當時的宗法等級制度及相應的各種倫理關(guān)系。在《禮記·哀公問》中,他明確指出:“非禮,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shù)之交也。”所以,他認為講禮,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貫徹其內(nèi)在精神。
“仁”
孔子特別強調(diào)“仁”的價值和作用。他認為,“仁”既是每個人必備的修養(yǎng),又是治國平天下必須遵循的原則。對個人修養(yǎng),他主張“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里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衛(wèi)靈公》)。教導學生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對于為政施治,他倡導立足于對人的關(guān)心愛護,以教化的方式來達到治國安邦的目的。
“中庸”
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學方法論的意義,又具有品德修養(yǎng)的意義。就方法論來說,其要點有二:一是“中”,二是“和”。對于這種“中”與“和”的思想,孔子主張不僅要作為一種認識和處理事物的方法來看待,而且還應該通過修養(yǎng)和鍛煉,把它融入自己的性行和品質(zhì)中,成為人的美德。他曾經(jīng)感嘆地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雍也》)所以提出:“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雍也》)他自己在為人的風格上也做到了“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受到弟子們的尊敬。
“教”與“學”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教”與“學”的思想是他思想學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鬃右郧?ldquo;學在官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貴族??鬃觿?chuàng)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改變了“學在官府”的舊局面,打破了貴族對文化教育的壟斷??鬃幼苑Q“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述而》),他的學生來自十一個諸侯國,有各種出身的人。對于學習目的,孔子通過弟子的言論提出“學而優(yōu)則仕”的主張,支持平民出身的學生從政施展才能。
在教學方法上,孔子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各自在性格和學業(yè)上的特點,主張因材施教。他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進》)。他循循善誘,注意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
猜你喜歡:
5.談孔子的一些思想
孔子的五個思想主張_孔子思想主張是什么
上一篇:孔子的主要思想_孔子思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