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族的節(jié)日_門巴族的節(jié)日是什么
門巴族是藏族人對他們的稱呼,意即居住門隅地區(qū)的人。部分也自稱“竹巴”,因為他們住的地方叫“竹隅”。那么門巴族的節(jié)日是什么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門巴族的節(jié)日,希望大家喜歡!
門巴族的節(jié)日
主巴大法會:
是墨脫宗全宗性的大法會,在豐收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間舉行,歷時3—18天不等,歉收之年不舉行。主要活動有念經(jīng)、跳神、演出宗教戲劇等。人們自備酒肉、食物,歡聚一起,白天飲酒觀看跳神表演,夜晚在野外點燃篝火,載歌載舞,歡度節(jié)日。
薩嘎達瓦節(jié):
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qū)的所有寺廟念經(jīng)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到時每家都要拿出一定數(shù)量的糌粑、酥油和青稞酒,交給寺廟,寺廟的喇嘛再把糌粑做成“措”分給大家吃,眾人互相敬酒吃喝,到晚上,每家房前屋后還要點酥油燈,以示慶祝,并把這一天作為進入農時的標志,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就要開始做農活了。門巴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門巴族的風俗習慣
藏歷年”
“藏歷年”是門巴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為隆重的節(jié)日。藏歷基本上與農歷相同,因此,節(jié)期與春節(jié)相差不多。新年前夕,各家都要精心準備,制作一個叫“切瑪”的五谷斗,以象征過去一年的好收成,預祝新的一年再獲豐收。
節(jié) 日期間,全家身著節(jié)日盛裝,按輩份大小坐好,長輩端著五谷斗,每人抓點東西來吃,并互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和“新年好”。初二親友互訪,入座后,主 人端來“切瑪”,客人依次拈點糌粑面撒向空中,然后再拈點放進嘴里,表示共享豐年。接著是敬酒??腿隧毾扔脽o名指在酒碗中點三下,把酒滴彈向身后空中,然 后才能飲酒。為了表示對主人的敬重,第一碗酒要三口喝完。接著再連干三碗。因為青稞酒度數(shù)低,略帶甜味,酒碗如小茶碗般大小,所以不至于喝醉?,F(xiàn)在有許多 人家喝啤酒,當然更沒什么問題。若客人喝不完,則有人站起來歡歌曼舞,熱情勸酒,客人都會覺得卻之不恭,不如盡情盡興,在歌聲剛止時,一飲而盡。而后大家 隨意,彈琴舞蹈,說說笑笑。
達旺大法會:
在每年的藏歷十一月二十九日舉行,歷時三天。節(jié)日里,人們除了觀看跳神表演、傳統(tǒng)戲劇《卓娃桑姆》、跳牦牛舞等,還要舉行一些自娛活動,如賽馬、拔河、射箭等。
曲科節(jié):
在每年的六月莊稼成熟時舉行。過節(jié)時人們聚集起來,舉行隆重的朝拜儀式,然后在喇嘛和扎巴的帶領下,背經(jīng)書舉經(jīng)幡,圍繞村莊和莊稼地轉一周,祈求神靈保佑,人丁興旺,莊稼豐收。群眾自備酒飯,在地頭田間載歌載舞,整個活動進行2—3天。
傳招
“傳招(有的譯為“傳昭”)大法會”,是藏教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于明永樂七年(1409年),首先在拉薩為紀念釋迦牟尼示現(xiàn)神變降伏妖魔而創(chuàng)設的祈愿法會。佛祖釋加牟尼在天竺舍衛(wèi)地方,于藏歷火龍年(公元前511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與外道師斗法,比賽神變,最后獲勝,節(jié)日里首先是講經(jīng),過后到了正月十五燈節(jié),達到高潮。十八日至二十三日,數(shù)百名青年身穿古代騎士服裝,手執(zhí)經(jīng)幡和兵器,結隊策馬巡游鬧市,并于廣場展開群眾性文體活動。二十四日拋撒祈愿驅鬼。
門巴族的歷史
門巴族居住的地方均屬西藏邊陲地區(qū)。十七世紀,門巴族社會已進入封建農奴制社會,成為西藏地方政府統(tǒng)治下的全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封建農奴主土地所有制是門巴族社會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門巴族地區(qū)的土地、森林和草場等生產資料皆屬西藏地方政府所占有。西藏地方政府向門巴族地區(qū)派遣官吏,設置行政機構,向寺院和世俗貴族封贈土地和農奴,形成了官家,寺院和貴族三大領主對門巴族地區(qū)生產資料的絕對占有和對門巴族農奴人身的不完全占有關系。
以門隅地區(qū)為例,從19世紀中葉開始,西藏地方政府就授予錯那宗政府對門隅的管轄權,門隅北部的勒布4錯,離宗政府最接近,成為政府官員統(tǒng)治和管理最為嚴密的地區(qū)。以宗政府為首的三大領主把占有的土地分割成若干塊份地,分給有勞動力的門巴族農奴耕種,同時向門巴農奴收取以實物和徭役為主的地租。在門巴族社會中,封建農奴主是利用原始村社組織形式來推行封建農奴制的,封建農奴制與門巴族的原始村社結合形成了一種復合社會形成形態(tài)。這是門巴族社會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
由于人們在土地所有制關系中的處的地位不同,在門巴族社會里,存在著農奴主和農奴兩種人。農奴主多數(shù)是藏族,農奴幾科全部是門巴族,農奴主包括宗本、“粗巴”、上層喇嘛和世俗貴族,他們人數(shù)極少,但權力很大,掌握著社會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具有多種的封建特權,是門巴族社會的統(tǒng)治者。
同廣大藏族農奴一樣,門巴族農奴按其經(jīng)濟地位高低劃分,可分為“差巴”、“堆窮”、約布”等三個等極。“差巴”在墨脫地區(qū),意為交納租稅的人。他們在農奴中占很大比便例,按規(guī)矩領種領主的份地。為領主支應繁重的烏拉差役,還要向領主繳酥油、木材、染料、木炭等實物和藏幣。“堆窮”,人數(shù)比“差巴”少。地位低于差巴,租種大差巴的小片土地,或作幫工、干雜活,從事副業(yè)、手工為生產。“約布”,即家庭傭人,人數(shù)很少,只存在于墨脫地區(qū)。他們無獨立經(jīng)濟,多是單身一人在主人家干活,依附于主人。
門巴族的風俗習慣
門巴族的習俗
門巴族狩獵是一種集體活動,狩獵時自愿結伙,公推首領,首先擊中獵物者,在分肉時要分得雙份,其余人均一份。狩獵結束后,將 肉割好、烤熟背回。如果獵物很多,則在離村較近的地方點火為號,召集村民共同來接應,進村后要將多余的獵物分給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歸途中遇見行人,無 論相識與否,都要贈一份獵物,認為這樣下次狩獵才有好運氣。 門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攜酒到村口為客人洗塵,并做好米飯、燉肉款待。宴請客人時,主婦要站立一旁,為客人斟酒,并保證客人的酒杯總是滿的。如客人 酒醉主人會很高興,認為自己的真誠為客人所接受??腿穗x別時主家要執(zhí)酒送到村外。
門巴族的節(jié)慶
門巴族沿用藏歷,節(jié)日也與藏族相同。節(jié)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
門巴族的飲食
玉米和雞爪谷成了墨脫門巴族的主食。玉米一般和大米滲和煮成混合飯,玉米細粉煮成面團。玉米也是釀制白酒的主要原料,另加部分玉米渣和雞爪谷。
雞 爪谷是熱帶作物,我國海南省有種植,大小顏色和油菜籽相似,它是釀造"邦強"(甜酒)的主要原料,人們也喜歡吃雞爪谷粉煮成的面團。水田多的地方,以吃大 米飯為多。西部門巴多以蕎麥餅和青稞為當家糧食。常見的蔬菜有木耳、香菇、竹筍、茄類、瓜類、辣椒、豆類、蘿卜類。灶具主要是皂石鍋、鐵鍋等,人們喜歡用 石鍋煮飯煮菜,石鍋傳熱和散熱慢,燉出的飯菜鮮美可口,這是金屬鍋所不能媲美的。門巴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門巴族的風俗習慣
門隅地區(qū)的門巴族食蕎麥餅,餅是用一塊圓形薄石板,放在火塘三角架上,然后把蕎麥粉調成糊狀,攤在石板上翻烙烤成。吃的方法是在烤好的麥餅上抹上奶渣、鹽、辣椒糊、趁熱卷著吃。
由于宗教觀念不同,飲食禁忌各異。西部門巴不殺牛,不食耕牛和奶牛,不養(yǎng)豬,不食豬肉,養(yǎng)雞但不殺雞,不吃雞,老年人連雞蛋也不吃,不打獵,許多人不食獸肉。墨脫門巴則相反,養(yǎng)牛、養(yǎng)豬又養(yǎng)雞,吃牛肉、豬肉和雞肉,個個都是好獵手,人人吃獸肉、魚肉和鼠肉。?
門 巴族別具特色的醬菜。豆醬,是門巴族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料。醬是煮熟的黃豆加工、發(fā)酵而成。待豆子冷卻到不燙手時,約攝氏25度左右,將食鹽、辣椒 粉、胡椒粉、蒜泥,茴香等調味品均勻拌和,然后裝入直徑30厘米、長50厘米左右的竹桶里,頂部塞一把蕉葉,糊泥封頂,置于灶臺的后部,保持一定溫度,一 般一個月即可食用,但置放時間越久,色澤鮮艷,略呈紫黑色,超過一年的變成了黑色。
此醬味道辛辣,口感濃香,細細品味,不咸不淡,香辣適口,特別能增強食欲,辣味中透出濃郁的清香,青辣椒沾之,清香可口,別具一番味道,真是越吃越想吃,能多吃一碗飯。家家戶戶都備有幾桶豆醬備用。
猜你喜歡:
3.傈僳族有什么風俗習慣 傈僳族的節(jié)日習俗和飲食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