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思修論文>

淺論人生觀的思修論文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人生觀是什么?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人們不斷面對、體驗各種各樣的問題,逐漸地形成了與自己的人生閱歷、實際經驗息息相關的根本看法與價值的判斷和對整個人生的生活態(tài)度等,這就是一個人的總體人生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論人生觀的思修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論人生觀的思修論文篇一

  《論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

  摘 要:大學時期不僅是學習技能、儲備知識的時期,而且也是大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關鍵時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開展了對大學生進行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深入思考“人的本質是什么”、“人生價值是什么”等問題,對于大學生明確人生目標以及今后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生觀;人的本質;人生價值

  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載體,生命存在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和理想的前提條件,離開生命一切將無從談起。但除了要理解生命、珍惜生命之外,還要懂得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去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從而獲得成長過程中身心的健康、事業(yè)的成功、生活的幸福、社會的和諧。

  大學階段不但是學習技能、儲備知識的時期,而且也是大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引導大學生深入思考“人的本質是什么”“人生價值是什么”等問題,對于大學生明確人生目標以及今后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生觀的內涵

  1.人生觀的概念

  世界觀包括人生觀,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基本看法,在人們的整個觀念世界里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人們不斷面對、體驗各種各樣的問題,逐漸地形成了與自己的人生閱歷、實際經驗息息相關的根本看法與價值的判斷和對整個人生的生活態(tài)度等,這就是一個人的總體人生觀。

  2.世界觀的概念

  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總體看法。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中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了對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的一系列看法。因此,世界觀來源于人的生產和生活實踐。

  3.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密切聯(lián)系

  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系:一方面,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世界觀是人們根據(jù)整個世界的觀點視角形成的思維方式與評價方式,人生觀是人們對自己的人生的總體評價以及對未來人生的探討。世界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生觀與價值觀,也就是用世界的觀點去評價與決定人生的行為方式和評價體系,也就是說世界觀決定著人生觀。另一方面,人生觀作為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世界觀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與促進鞏固的作用,人生觀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世界觀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所以人生觀對世界觀具有影響的作用。作為整個觀念體系的整體二者相互促進,密不可分。

  二、人生觀的基礎是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是指人與動物相互區(qū)別的最根本特征。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地說明了人的本質,認為人的本質屬性在于人的社會性。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書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中所固有的抽象存在物,他在現(xiàn)實的意義上,是具有一定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人的本質是人的社會性。它是與動物相區(qū)別的根本屬性。

  1.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tǒng)一體,人類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和進化的產物,人有生存與發(fā)展的自然本能的要求。自然屬性是人與動物共有的屬性,社會屬性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本質屬性,自然屬性是社會屬性的物質主體,自然屬性對社會屬性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人的本質屬性是具有社會性,而不是自然屬性。

  2.人的本質屬性在于人的社會性。每一個具體的人,都只能存在于社會之中,存在于他和別人的社會關系中,離開社會關系,他便不能生產勞動,不能生存。每一個人,又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具體的人,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社會中,都使人成為不同性質的人。因此,要認識人的本質,就必須把人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具體的社會關系中來把握。

  3.任何人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們正是在不斷面對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與自己的生活閱歷密切相關的關乎人生的總體觀點和根本態(tài)度,并在社會中形成了人生的價值選擇與判斷,進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

  三、人生觀與人生價值

  1.價值的含義

  價值是一個內容普遍又復雜的概念,它被廣泛應用在哲學、政治經濟學以及美學等領域之中。但是,價值的本質與其他學科不同,它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不同含義與重點,就一般的價值而言,它具有哲學中的意義,即現(xiàn)實社會中人的需要與事物特有屬性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價值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在價值之中我們可以把“值不值得”與“美不美”,作為一種價值的判斷。

  針對價值的含義,我們應從三個方面理解:一是它作為一種關系的范疇,反映了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是客體自身;二是價值客體是指除主體之外的自然界、社會以及客體中的人;三是主體需要就是人的需要,包括人的自然與社會的需要??傊?,“價值”的概念是從人們滿足外界需要的關系中產生的。

  2.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是價值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人的價值的實現(xiàn)包括兩個方面,即社會滿足人的需要與人對社會的奉獻,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人生的自我價值,是指對自我的肯定,即個體滿足自我的需要。主要表現(xiàn)為人在工作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金錢以及名譽的利益以及社會對個體條件的物質滿足,包括獎勵機制以及授予榮譽稱號等。人生的社會價值,表現(xiàn)為對社會的貢獻,為社會以及他人作出的努力。

  3.人生價值的地位

  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能夠決定著人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社會作出貢獻,還是為了私人的利益損害國家以及集體的利益。當然,這種為了私人的利益損害國家及集體的利益則不屬于正確的價值觀,屬于利己主義的行為理念。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實現(xiàn)其社會的價值,也就是為社會作出貢獻,不圖任何回報的大無畏精神。所以,要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特性與評價為主要根據(jù)。雖然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很多人生目的,他們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有很多誤差,但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這樣才能使生活更加有意義,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價值。

  有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才會實施一種正確的行為。理論指導著實踐,實踐決定著理論。正確的人生觀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為了避免在實踐的過程中陷入誤區(qū),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這樣才能在正確的觀點與態(tài)度的指導之下,做出正確的行為決策,并在正確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為他人及社會作貢獻,避免為了私人利益,與眼前的利益陷入拜金主義與自私自利的位置上去,堅持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發(fā)展道路,在社會的實踐過程中,為社會和國家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60.

  [2]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600.

243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