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近代史論文>

近代中國百年屈辱史史資料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我國的近代史既是讓人印象深刻,又是一段讓人心痛不已的屈辱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近代中國屈辱史論文,供大家參考。

  近代中國屈辱史論文篇一:《中國近代史論文——論中國近代革》

  [摘要]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為求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民族奮斗史。民族民主革命是他的主題,舊、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他的內容?;仡欀袊罚剿髦袊飞系母锩鼩v程。

  [關鍵詞]中國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族主義革命。

  中國的近現代發(fā)展史,是一卷被鮮血浸滿鮮血又慘遭蹂躪的長卷。中國人民飽受列強的欺壓與凌辱,深受國弱民貧的危害。鴉片戰(zhàn)爭的屈辱、聯(lián)軍侵華的無奈、日本擴張的悲慘遭遇„„但同時,就其本質與主流上來說,中國近現代史又是中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民族民主革命、艱苦探索的歷史。 1840年,英國發(fā)動了世界知名的鴉片戰(zhàn)爭,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從此發(fā)生了巨大的轉折。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過是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鴉片戰(zhàn)爭以后,通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的主權遭到破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國的社會矛盾也由階級矛盾轉化為民族矛盾,革命任務也發(fā)生變化,由反對本國的封建統(tǒng)治轉變?yōu)榉磳ν鈬Y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雙重任務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鴉片戰(zhàn)爭掀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也拉開了中國革命的序幕。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我們不得不拿起武器,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實現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

  中國革命的目標是爭取國家與民族的獨立和富強,革命性質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為前后期的領導階級分別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而又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族主義革命兩個時期。

  民主政治建設是一個國家實現近代化的重要內容。在我國明末清初開始出現了民主政治的啟蒙思想;鴉片戰(zhàn)爭后, 隨著西方政治思想的傳入, 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 都以失敗告終。

  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革命。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79年,即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日益擴大,然而當時的統(tǒng)治者大清王朝卻對此置若罔聞,甘當“洋人的朝廷”,使得國人對清政府更加失望,國內要求變革的呼聲日益高漲。廣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等一系列的變法革命運動爆發(fā),一位位愛國主義分子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 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受啟蒙思想的影響, 一批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知識分子發(fā)動了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卻慘遭清政府的屠殺。我們付出了血的代價,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犧牲讓我們認識到,想通過改良的方法來救中國是行不通的。我們不能依靠清政府,而是要依靠人民大眾。于是偉大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了世界聞名的辛亥革命,要通過武裝斗爭的方式來救中國。辛亥革命成功了,但它也是失敗的。不可否認,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歷史上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居住專制制度,是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但是中華民國卻錯誤地將帝國主義列強當作了朋友,孫中山先生甚至發(fā)表了《告各友邦書》,承認各個不平等條約的有效,期望換來帝國主義的支持。這充分體現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性與妥協(xié)性。

  盡管如此,中國的歷史通過這次革命被改變了。我國的社會性質雖然沒有改變,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為中國的未來帶來了希望。但畢竟由于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導致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事實證明資產階級革命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然而就在這時,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西主義,中國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中國無產階級是革命性最徹底的階級,也因為如此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于是,又一批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發(fā)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此無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必須擁有一個新的救國陣營,有一場新的、來自于人民群眾的民主革命,這樣,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其本質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無產階級將“三民主義”取代的革命斗爭,也是中國社會制度進步的象征。此次革命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7)

  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后,中國共產黨不斷發(fā)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tǒng)治。1924年國民黨“一大”后,國民黨與共產黨實現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進行。1927年,在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中共內部右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接連出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

  第二階段(1927~1937)

  這一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群眾打響了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后,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辟了以井岡山為代表的無數農村革命根據地,并成功粉碎國民黨數次“圍剿”。1933年由于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影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開始工農紅軍被迫進行長征。1936年三大主力會師陜北,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在此期間,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并虎視眈眈、不斷向南推進。中共主張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戰(zhàn);而國民黨為了穩(wěn)固政權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最終導致國土淪喪。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結局后,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1937~1945)

  這一階段被稱為“抗日戰(zhàn)爭” 時期。

  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zhàn)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中國在此后稱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第四階段(1945~1949)

  這一階段被稱為“解放戰(zhàn)爭”時期。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共進行重慶談判,簽訂關于和平建國問題的協(xié)定(即“雙十協(xié)定”)。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xié)定,發(fā)動內戰(zhàn)。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戰(zhàn)爭最終獲得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除臺灣、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陸領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門分別于1997、1999年回歸祖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即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中國近代史的結束,也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數千年來,中國的歷史是極少數剝削者統(tǒng)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近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又憑借堅船利炮,把中國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在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是卻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為了自由、民主、獨立和統(tǒng)一整整奮斗了一個世紀,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志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抗爭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我們從中吸取了寶貴的經驗

  1只有共產黨 才能救中國。中國近代以來,各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還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 , 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也失敗了 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戊戌變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最終失敗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后 ,領導中國革命一步一步的走向勝利,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因此歷史時間證明,只有共產黨 才能救中國

  2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成立后 進行國共第一次合作 建立黃埔軍校,進行國民大革命 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取得了紅軍長征的勝利 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七七事變后,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 ,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抗戰(zhàn)勝利作出重大貢獻,取得了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建立了新中國

  3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時間相結合 建立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走人民路線中國才有希望

  4國共兩黨 合則兩利 分則兩傷 團結就是力量 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革命取勝的法寶 5落后就要挨打。

 

  [參考文獻]

  1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2 張憲文主編:《中華民國史》(4卷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 高瑞泉主編:《中國近代社會思潮》,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4 許紀霖編:《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論》(上、下),東方出版中心,2000

  5 張海鵬:《中國近代史論著目錄(1979-2000)》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6 陳旭麓:《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與改良》,歷史研究.1980(6)

  7 沈渭濱:《略論近代中國改良與革命的關系》,江蘇師院學報.1981,(2)

  8 鄭師渠:《中國近代歷史的發(fā)展與反封建主義》,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1,(3) 9 高放:《中國近現代史三次探索社會主義的熱潮》,人文雜志.1981,(5)

  10 王金鉛:《略論中國現代資產階級民主運動》,歷史研究.1983,(4)

  11 朱哲芳:《對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幾點認識》,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5,(1) 12 山東科技大學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10年修訂版

  近代中國屈辱史論文篇二:《從兩次鴉片戰(zhàn)爭看中國之變遷與發(fā)展》

  內容提要:中國社會在鴉片戰(zhàn)爭后,進入了近代的進程,并且隨之發(fā)生了眾多的變化。兩次戰(zhàn)爭之后,廣大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侵入的不斷深化,幾近滲入社會的各個層面,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中國權利的不斷擴大,帶給了古老中國無休止的戰(zhàn)火。這兩次戰(zhàn)爭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響了中國?中國的社會進程又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本文重點描述了這些。

  關鍵詞: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自然經濟、洋務運動、海關

  一、兩次戰(zhàn)爭,一種命運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以發(fā)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同時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開端。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前的鴉片走私貿易,讓接連遭受1825年和1837年經濟危機的大英帝國嘗到了不小的甜頭,源源不斷地白銀流入大英帝國的國庫,正如梭倫所說:“財富催生飽膩,飽膩催生暴行”,大英帝國迫不及待的將侵略的坐標插入了中國的版圖之上。與此同時,國庫的虧空嚴重地影響了大清帝國的收入,軍備海防廢弛,政治腐敗,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鴉片,但英殖民主義者任意破壞禁令,利用行賄和走私等手段,繼續(xù)罪惡的鴉片貿易,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中國人的道義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國當局、海關官員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國人弄得道德墮落。侵蝕到天朝官僚體系之心臟,摧毀了宗法制度之堡壘的腐敗作用,就是同鴉片煙箱一起從停泊在黃埔的英國躉船上被偷偷帶進這個帝國?!盵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在虎門海灘公開銷毀英、 美等商人呈繳的鴉片21298箱[2]。英國殖民主義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國內閣正式決定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4月英國國會正式通過,6月由英國全權代表懿律(G.Elliot)統(tǒng)率4000侵略軍,乘艦船40余艘到達廣東海面并封鎖珠江口,鴉片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此時,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無疑,統(tǒng)治階級中的妥協(xié)派占據了主導,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查辦;沙角、大角、虎門炮臺相繼失守,定海、寧波、鎮(zhèn)海相繼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讓戰(zhàn)火在古老的東方國度持續(xù)燃燒了兩年零兩個月,最終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而結束。自此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開始轉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開始了長達109年水深火熱的日子!

  當中國國內太平天國起義達到高潮的時候,英法兩國在美俄的支持下,對中國發(fā)動了新一輪的侵略戰(zhàn)爭,并以此來擴大鴉片戰(zhàn)爭中所獲得的利益,史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56年10月,廣東水師在中國船“亞羅號”上逮捕了12名海盜,英國侵略者借口此事件進行干涉并伴以武裝挑釁;同年,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派葛羅(Baron.J.B.L.Gros)率軍來華,暗中與英國侵略者結盟并聯(lián)合美俄構建了四國聯(lián)合戰(zhàn)線。1857年12月,英法侵略者攻陷廣州;1858年5月,侵略軍攻陷大沽、天津,此時侵略軍的炮筒直指紫禁城!腐朽的清王朝急忙派遣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去天津向侵略者求和。1858年6月26、27日,清廷分別于英法訂立《天津條約》。11月8日,英法又逼迫清政府簽訂《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如此順利而不加條件反對的簽訂條約,讓英法侵略者的貪欲無限的膨脹,1859年6月20日,英法聯(lián)合發(fā)動大沽戰(zhàn)役,這場突如其來的沒來由的戰(zhàn)役,讓清軍措手不及,只能被迫還擊,馬克思在論述這場戰(zhàn)役是指出:“中國當局不是發(fā)對英國使節(jié)前往北京,而是反對英國武裝船只上駛白河。„„難道法國公使留駐倫敦的權利就能賦予他率領一支法國武裝遠征隊強行駛入泰晤士河的權利嗎?„„就算是中國人必須接納英國的和平公使入京,他們抵抗英國人的武裝遠征隊也是完全有理的。中國人這樣,并不是違背條約,而是挫敗入侵?!盵3]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占領圓明園,人性的貪念讓他們將圓明園洗劫一空,并放火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將“萬園之園”化為一堆堆敗瓦頹垣。參與焚燒的英國殖民主義者戈登承認:“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4]

  1860年10月,無力抵抗的清廷由奕?出面與英法侵略者簽訂《北京條約》,至此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迅速加深。

  兩次鴉片戰(zhàn)爭,古老的東方國度——中國,在清朝統(tǒng)治者的帶領下,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千萬萬中國人民都面臨著一種命運——用槍炮和鮮血來換取國家的主權獨立與民族自由!

  二、兩次戰(zhàn)爭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

  兩場久遠的戰(zhàn)爭,中國恥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陣陣槍炮聲,一聲聲吶喊聲中拉開了。

  此后西方殖民主義者,帶著資本主義的各類成果來到了中國,從各個方面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一)、海關行政管理制度及政策變化

  兩次戰(zhàn)爭用武力叩開了中國的國門,在此便不得不先談一下清代海關的變化。

  早期,清政府對西方各國基本上采取閉關鎖國政策,嚴格控制對外貿易。當英皇派遣使團出使中國,試圖與清政府建立相對開放自由的貿易關系是,當時執(zhí)政的乾隆皇帝一口回絕,理由倒也簡單:“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須之物,是以加恩體恤?!盵5]

  可是現在,西方殖民主義者不僅用武力口開中國國門,而且用兇殘的暴力將中國的海關自主權硬生生地剝離,更有一些殖民主義者敏銳地察覺到“在中國這樣一個列強共同爭奪的國家中建立一個完全殖民地性質的海關機構,事實上是很難行得通的?!盵6]咸豐九年(1859),在海關司稅李泰國的緊逼下,清廷將總稅務司升格為中國海關行政的最高首腦,并委任李泰國為近代中國海關第一任總稅務司,這位大英帝國的海關代表,不僅“霸占”了中國海關的最大權利,還在其任期內將司稅改為稅務司,稅務司的實際地位就相當于各地海關行政之最高長官。此外清廷的海關系統(tǒng)還包括:海政局、同文館和郵政局。

  西方殖民主義者利用武力、利誘官員等手段進一步控制了清廷海關大權,為其傾銷工業(yè)產品,掠奪原材料及初級產品提供了便利。

  (二)、清政府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以英國為首的侵略勢力在北京直接控制了中國封建政權。英、美、俄、法等國的公使聯(lián)合干涉中國的內政和外交,此時與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速相適應是封建政權的顯著地買辦化。從清朝封建統(tǒng)治集團本身的變化上說,一批主張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并與外國侵略勢力關系更密切的買辦化官僚產生了,即所謂的洋務派。他們?yōu)榫S護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和擴大本集團的勢力,開展各種洋務活動。

  前期,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官僚軍閥,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建立了一批新式的軍事工業(yè),所謂的“自強新政”。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建立“安慶內軍械所”;1862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上海洋炮局”;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高昌設立江南制造總局;同年,李鴻章在南京設立由因國人馬格里督辦的金陵制造局。但這些企業(yè)大都工作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低劣。在興辦軍事工業(yè)的同時,還訓練新式陸軍和建立新式海軍(即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師)。

  后期,從70年代初期開始,洋務派從軍事工業(yè)轉而舉辦一系列民用企業(yè),以供應軍用工業(yè)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運輸、以“求富”。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有:1872年在上海創(chuàng)立的輪船招商局,1876年籌辦的開平礦務局,電報總局、漢陽鐵廠、上海機器織布局等?!把髣张伤k新式企業(yè)均為官僚商辦企業(yè),也是北洋系買辦官僚所憑借的經濟體系。洋務派興辦這些企業(yè)的目的是企圖借用西方資本主義的一些東西來維護封建統(tǒng)治,并增強本集團的實力和財富。這些資本主義企業(yè)實際上就包含著官僚資本主義的最初形式?!盵7]中國的資本主義在這些企業(yè)中緩慢的成長。

  (三)、西方資本主義沖擊下的自然經濟

  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確立的小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然經濟,到清朝也延續(xù)了兩千多年,并在國家的整個經濟部門中占據著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隨著社會狀況的變化出現了新的發(fā)展趨勢?!耙环矫姹憩F為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因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呈現出衰落的狀況;另一方面表現為外國資本入侵的沖擊下,逐步走上半殖民地化的道路?!盵8]

  1840年后頻繁的國內國外戰(zhàn)爭,不僅耗空了國庫,而且讓各省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依賴著大量土地的小農經濟發(fā)展遲緩,而耕種技術長期的落后,更加速了其衰落。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曾在最初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侵略有過頑強的抵抗,但時間短收效差。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后,各國的權益擴大和侵略活動的加強,陳舊的封建經濟難以抵抗強大的新興的的資本主義,開始了普遍解體的過程。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外國資本主義對于中國的社會經濟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yè)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yè);又一方面,則是促進了中國城鄉(xiāng)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盵9]

  其解體的具體表現為:

  1、農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yè)的解體及其與農業(yè)的分離。從鴉片戰(zhàn)爭,特別是七十年代以后,中國家庭手工業(yè)棉紡織業(yè)由于外國廉價機制紡織品的輕笑開始廣泛解體。(小生產與機器大生產難以競爭)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以來以耕織結合為主的自然經濟解體?!巴鈬Y本主義經濟侵略引起的重大變化就是堵死了中國資本主義獨立發(fā)展的正常道路,是解體后的農村經濟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性質?!盵10]

  2、農產品商品化的增長。農業(yè)產品商品化發(fā)展主要表現在茶、桑、煙草、豆類和罌粟等種植的擴大和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商品率的提高。以罌粟為例:鴉片戰(zhàn)爭,尤其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鴉片輸入合法化,腐朽的清政府完全喪失了禁煙能力,卻鼓動農民種植罌粟以增加稅收。1856年,罌粟在云、貴、川三省已經“連畦接畛”了;蘇皖浙省,年產煙達73萬擔,煙田2303畝;山西幾乎“無縣無之”;東三省“種罌粟者不下十之六七?!?/p>

  [11]糧食商品化程度,是考察自然經濟狀況的重要標志。鴉片戰(zhàn)爭后,地區(qū)經濟作物的廣泛擴種占用了原有種植糧食作物的耕地,導致該地區(qū)對于外地糧食的需求大量增加;并且隨著通商口岸的開辟和商埠經濟的發(fā)展,糧食的需求量也同時大增,“從道光二十年至光緒二十年(1840-1894),全國糧食商品率友10%增長至16%;然而這一時期農產品商品化的增長卻是外國資本主義破壞城鄉(xiāng)手工業(yè)和加緊掠奪農產片,尤其是所需要經濟作物原料的結果?!盵12]

  從鴉片戰(zhàn)爭后,特別是七十年代到甲午戰(zhàn)爭之前的時期內,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傾銷下,與農業(yè)結合的手工業(yè)尤其是棉紡織手工業(yè)開始解體,廣大農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不得不依賴于市場,成為世界市場的購買者;另一方面,在外國資本主義原料掠奪下,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也迅速擴大,廣大農民又成為世界市場的原料供給者,中國農業(yè)經濟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

  (四)、其他方面

  以上著重分析的幾個方面,是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對中國歷史影響較為長遠和深刻的方面,下面來描寫在外國資本主義的掠奪下依然存在的幾個其他方面。

  在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的同時,中國社會還出現了一批商辦企業(yè),如:1866年的上海發(fā)昌機器廠,1873年的繼昌隆繅絲廠,1878年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這些企業(yè)構成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端。

  另一方面近代工業(yè)在中國的出現,使得中國產生了第一批近代產業(yè)工人,他們形成了早期的中國無產階級。并在此后30年的時間內,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以及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中國的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了。

  另外在鴉片戰(zhàn)爭后,地主階級改革派效法和學習西方以抵御侵略的思想,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后逐步發(fā)展為維新思潮,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思想解放。

  五、結束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在飽經了109年戰(zhàn)火紛爭的中國人民,終于可以過上自由和平的生活。但是久遠的戰(zhàn)爭不是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當中,我們要居安思危,時刻謹記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自尊自強,從此永不遭受如此屈辱。

  讓我們銘記歷史,開創(chuàng)未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 恩格斯 著:《鴉片貿易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頁。

  【2】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下,北京大學出版社。

  【3】馬克思 恩格斯 著:《新的對華戰(zhàn)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739頁。

  【4】賀翼柯,《戈登在中國及蘇丹》,見王崇武等編譯:《太平天國史料譯叢》,第148頁。

  【5】《熙朝紀政》卷六,《紀英夷入貢》附《敕諭英吉利國王二道》。

  【6】龔書鐸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篇(1840-191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7】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下,北京大學出版社.

  【8】龔書鐸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篇(1840-191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9】毛澤東著《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626頁。

  【10】龔書鐸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篇(1840-191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11】李文治:《中國近代農業(yè)史資料》第一輯,三聯(lián)書店1957年版,第458-464頁。

  【12】龔書鐸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篇(1840-191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近

近代中國百年屈辱史史資料論文

我國的近代史既是讓人印象深刻,又是一段讓人心痛不已的屈辱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近代中國屈辱史論文,供大家參考。 近代中國屈辱史論文篇一:《中國近代史論文論中國近代革》 [摘要]中國近代史是一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90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