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教育論文 > 中日小學教育對比論文

中日小學教育對比論文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中日小學教育對比論文

  小學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中基礎中的基礎,是基礎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教育在很多人看來屬于應試教育,沒有達到真正的教育育人的目的,而日本的教育則更傾向于西方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中日小學教育對比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日小學教育對比論文篇一

  《中日小學教育對比研究》

  摘要:教育在國家和個人的生活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中日兩國為了國家的發(fā)展、人民的進步,將教育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中日兩國雖然都極力發(fā)展教育,但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基礎、辦學特點和教師制度等方面存在著在差異,兩國依據(jù)本國國情發(fā)展本國教育。

  關鍵詞:教育理念;教育基礎;辦學特點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不僅僅對個人的發(fā)展有影響,也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所以對于教育的的理解及其實踐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其所呈現(xiàn)的結果也是有分別的。中國和日本都為亞洲的國家,但是中國和日本的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理念卻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小學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中基礎中的基礎,是基礎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教育在很多人看來屬于應試教育,沒有達到真正的教育育人的目的,而日本的教育則更傾向于西方化。

  1、教育理念

  中國比較重視輸入式的授課理念,其表現(xiàn)了我們教育的優(yōu)點,學生的基礎扎實;但是中國學生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時總是會存在畏懼心理,創(chuàng)造能力比較差,無論是課后作業(yè),還是關于設計報告,期中、期末考試等,中國的教育視角即為答案的標準化,還有成績的高低。中國的小學教育不是很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日本十分重視兒童的禮儀教育、自立教育、抗挫折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處處可見日本孩子的文明禮儀。日本家庭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務勞動,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家人的負擔,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能力。

  2、教育基礎

  中國的文明歷史已有五千多年,而中國的教育也存在著五千多年,中國的教育史是漫長的,但是其中影響最深遠的還屬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存在于中國人的生命之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教育發(fā)展。儒家思想是中國教育的最強大的根基,是中華民族在思想上,乃至領土上保持獨立的重要因素。儒家思想的強大影響力到今天仍發(fā)揮著巨大的力量。儒家思想較重視教育,其教育教學方法也沿用至今,儒家思想注重禮教,道德,仁義,要求自覺遵從真和善,這不僅對中國的教育影響深遠也對塑造良好的國民素質(zhì)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國之所被視為禮儀之邦這與儒家思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后,為趕超列強,日本借鑒西方諸國以法治國的經(jīng)驗,先后學習法國、美國、普魯士的教育制度,步步西洋化的結果就是最終尋找到適合日本國情的教育制度。日本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標是,使之具有豐富的人性,充滿生機的健康體魄,具有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學習、獨立思考、自主判斷與行動、妥善處理問題、克己自律、善于與他人協(xié)調(diào)以及迅速準確地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從其教育這目標中可以看出日本非常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注重國民獨立意識的養(yǎng)成和集體主義的培養(yǎng)。

  3.辦學特點

  根據(jù)《憲法》中國實施的是小學義務教育,小學修業(yè)年限為六年或五年。但是各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可以根據(jù)其實際情況確定其行政區(qū)域內(nèi)的小學修業(yè)年限。在此期間,學生免費享受受教育權利,而且學校大都是公立學校,管理相對嚴格。義務教育以普通教育為主,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統(tǒng)籌安排教學內(nèi)容,從整體上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并且小學課程安排比較全面。中國的中學教育存在著較大差別,學生如果想要進入到好的中學就需要有好的小學成績,所以中國的家長在小學期間就非常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在這種升學的壓力之下,中國的小學生就需要做一名成績優(yōu)異的好學生。

  日本的所有教育機構均可以分為國立、公立和私立三種。國立學校就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學校,公立學校是指由各個地方政府(都、道、府、市、縣、區(qū))管理的學校,私立就是私營的學校了。所有學?;旧隙际敲磕?月開學,每學年有三個學期,春、夏、冬三個假期,合起來兩個月左右。此外,每年還有十幾個全國公休日,學期開始和結束的時候,學校往往減少上課時間,所以總的來說假期比較多,學習時間不是很長。

  4.教師制度

  我國從2009年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2011年起試點范圍開始擴大。這項改革的重點是將原來獨立的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tǒng)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在職稱等級上,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并完善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標準和辦法。統(tǒng)一后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分別與事業(yè)單位專業(yè)技術崗位等級相對應:正高級教師對應專業(yè)技術崗位一至四級,高級教師對應專業(yè)技術崗位五至七級,一級教師對應專業(yè)技術崗位八至十級,二級教師對應專業(yè)技術崗位十一至十二級,三級教師對應專業(yè)技術崗位十三級。

  2002年,日本教育改革國民會議提出“建立教師努力能夠得到回報的評價體制”的建議。2003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確定到2005年完全實施新的人事考核制度。今年初,教育再生會議再次強調(diào)“實施反映家長、學生意見的教師評價”;“對公立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在工資、晉升、津貼方面予以優(yōu)待”;“明確教學能力不足教師的認定基準,對無法改善的予以清退”等,在公立學校教師中全面引入競爭機制?,F(xiàn)在,日本還在不斷提高教師資格證書的要求,實施教師資格更新,實際上就是為了抑制非教師教育類大學的僅僅為了取得教師資格而設置的課程,從而進一步實現(xiàn)教師教育的專業(yè)化。

  經(jīng)過長期的教育實踐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基礎教育在教育事業(yè)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對小學生的培養(yǎng)是要達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范疇,并最終以社會公民的形態(tài)存在。因此,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全而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其能夠最終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身心素質(zhì),并能夠通過較強的實踐與動手能力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服務。

  參考文獻:

  [1]李佩芳.小學教育改革的途徑與啟示[J].國外社會科學,2013.NO.06

  [2]達瓦策仁.中國和蒙古小學教育制度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3]盧盈.中日教育督導制度比較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中日小學教育對比論文

266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