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國學知識 > 哲學 > 哲學概念論文(2)

哲學概念論文(2)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哲學概念論文

  哲學概念論文篇二

  試論佛教哲學對中國哲學發(fā)展的影響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起源于印度,其基本教義是,把現實斷定為“無常”“無我”“苦”等,認為人類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個人生活都充滿著苦難,整個現實世界是苦難的集合體。造成苦難的原因不在客觀環(huán)境,也與社會制度無關。完全在于人類自己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自身,即所謂“惑”、“業(yè)”所致。只有依照佛教指引的道路去進行宗教訓練,徹底改變世界觀,才可以超出生死輪回報應,得到徹底解脫。這種最后的精神解脫境界就叫做“涅槃”。這些道理內含在“五蘊”、“四諦”等最基本的教理之中,成為以后佛教各派教義的基礎。佛教傳入中國后,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發(fā)展成為中國的佛教,而且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分。所以佛教對于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初始期是外在的,其后則逐漸轉變?yōu)閮仍诘牧?。也就是說,佛教也成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分,甚至在某些歷史時期成為中國哲學的主體部分。佛教對中國哲學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認識。

  一、佛教哲學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哲學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豐富了中國哲學的內容,同時又不同程度地推動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兩漢以前,中國哲學的發(fā)展與古代的傳統(tǒng)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在魏晉以后,中國哲學在儒、釋、道的沖突與交融中發(fā)展演變,最終形成以儒、釋、道文化為主體的哲學系統(tǒng)。佛教哲學自兩晉的格義化、玄學化,逐漸影響中國哲學,到隋唐佛教哲學高度發(fā)達,在中國哲學史上大放異彩。

  二、有利于真正打破儒術的“獨尊”

  在中國的哲學傳統(tǒng)中,儒術被獨尊。盡管中國的歷史上有過春秋戰(zhàn)國的“百家爭鳴”以及后來如唐朝也出現過極其短暫的儒、道、釋三者鼎立的時期,但是自漢代以來基本上奉行的是“獨尊儒術”。其實,宗教是人類思想意識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有人曾把人的思想意識分為三個版塊,即科學、哲學、宗教。通常的知識就交給科學,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暫且交給哲學,哲學解決不了的問題暫且交給宗教。三者成鼎足之勢,各司其職。所以我認為,從思想意識的完整性的角度出發(fā),也應該把宗教放在適當的位置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宗教在中國的思想領域里盡管從未成“正統(tǒng)”,不過它在中國確實存在。既然中國有宗教存在,我們就有必要對它進行認真的思考與研究。這種思考和研究有利于展示中國思想文化傳統(tǒng)的全貌,有利于我們真正打破儒術的“獨尊”,有利于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的“百家爭 鳴”與和諧發(fā)展。

  三、有利于取得思想與哲學的突破和發(fā)展

  (一)宇宙論的擴展

  中國古代多以“天”來表述宇宙的觀念。而老子是中國宇宙論的創(chuàng)始者,他打破了以天為最高主宰的觀念,形成以“道”闡述自然的宇宙哲學。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根本,先天地而生,在上帝之先。“上”、“天”、“帝”只是與地相對待,是相對概念。因而取消了天主宰一切的觀念。佛教的宇宙哲學非常豐富,對宇宙的形成、宇宙的運行規(guī)律等都有創(chuàng)造性的說明。佛教的“須彌世界”說、“三千大千”說和“劫波”說揭示了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多元性,開闊了中國人的視野。

  (二)本體論的深化

  本體論是辨析宇宙中一切實在的最終本性的理論。中國傳統(tǒng)哲學稱之為“本根”。佛教哲學重視對宇宙萬物本原、本體的探究和論述,形成了豐富的本體論學說。佛教本體論傳入中國的如“二諦圓融”和“事理相攝”的理論,即分析本質世界和現象世界的相互辯證關系,使中國的本體論思想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宋明理學中的“理一分殊”的本體論以及明心見性的修行方式等方面,都明顯吸收了佛教的思想成果。

  (三)心性論的開拓

  隋唐以前,中國哲學側重于天人關系的闡釋,沒有系統(tǒng)的心性之學。中國傳統(tǒng)天人關系論大多倡“天人合一”論,即人是宇宙的一份子,天人相通、天人相類。中國佛教哲學著作中闡發(fā)最多、最集中的課題就是心性論。因為佛教追求人生的解脫,最終歸結為心的轉化和超越。隋唐以后,儒家哲學也將其研究的重點轉移到心性之學上來,強調本心的清徹明覺和返本復性,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性理之學這便是接受佛教心性論薰陶的結果。

  (四)人生論的提升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人生論較為發(fā)達,中國思想家多關注現實人生的關懷,對人生問題研究的比較深入。佛教以“涅槃論”來闡述人生的最高準則。佛教對人生問題的研究非常多,如以悲苦人生論為基礎的“四諦”說和濟世的“六度”思想。佛教的這些人生論思想,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人生智慧,使人從現實中得到超脫、不為凡情所動的保持自我的能力。對中國的人生哲學發(fā)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

  (五)認識論的推進

  中國傳統(tǒng)哲學講認識論,多以儒學的誠心、正意與格物致知為中心,并融致知論與道德修養(yǎng)為一體。佛教傳入中國后,較少運用否定性的思維和語言,主張直接感悟,使認識和思維更向直觀性方面發(fā)展。以求在現實生活中成就理想境界。從而彌補了中國哲學缺乏獨立的認識論之不足。

  (六)辯證法的豐富

  中國古代哲學中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在對立統(tǒng)一關系的探討中,古代哲學家以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對萬物依存關系進行了細密的辨析。佛教辯證法內容非常豐富,對宇宙人生進行了系統(tǒng)地的分析。佛教雖然是唯心主義的宗教體系,但它在論證其宗教唯心主義觀點的時候,運用了大量的邏輯分析方法和辯證法觀點。佛教辯證法打破一切人為的界限,將差別、矛盾、對立統(tǒng)一地溝通起來,恢復世界的整體性和普遍聯(lián)系的規(guī)律,對中國哲學的辯證思維有很大的影響??偟膩碚f,中國化的佛教哲學融合了中國的儒學、道學、玄學,對佛教宗教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進行了特有的論證、解釋和發(fā)揮。它繼承了佛教哲學的論證方法,運用“緣起論”等進行相對主義的論證。在論證、解釋過程中,中國佛教哲學突出了它的思辨性的特點。中國佛教哲學的發(fā)展在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想的深化,構成了中國哲學史的重要一環(huán)。

  四、結語

  佛教在中國傳播的兩千多年中,不僅自身得到了極大地、有益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產生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化財富,特別是在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史上增加了濃重的一筆??偠灾?,中國哲學的發(fā)展與佛教哲學思想是不可分割的。佛教不會因為封建社會的過去和科技文明的發(fā)展而消逝,正相反,不論是研究古代的中國哲學還是近現代的中國哲學,都必須要深刻了解佛教與中國哲學的歷史淵源及內在的思想聯(lián)系。

  看了“哲學概念論文”的人還看了:

1.哲學的論文范文

2.關于西方哲學的論文

3.關于信息概念的哲學定義和信息功能的歷史演變論文

4.關于人生哲學的論文

5.哲學論文開題報告

6.高中哲學方面政治論文范文

7.關于哲學家的論文

249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