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類大腦能動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過程,是人類開動腦筋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是人類大腦的一種機能。思維是復雜的,多形態(tài)的,一個人同時并存著幾種不同形態(tài)的高度發(fā)達的思維。
思維能力從何而來?
首先,思維的載體是大腦,我們先從大腦運作的規(guī)律切入這個問題。
有一本著名的書叫《快與慢》, 講人類思維有兩種,一種是直覺思維,一種是理性思維。前者以速度見長,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基本上它讓我們知道什么東西好吃什么東西好玩,前面是戀人還是敵人。
后者(模式二)稱為理性思維更像是對前者的糾偏,通過分析達到直覺所不及的部分。何為分析? 假設你是草原上的流浪公獅,你看到了一頭迷人的母獅子,按照模式一你想直接上,但是模式二很快告訴你草原上的母獅子都是獅王的,于是你要建立一個對獅王未來身體狀況,草原的地形和氣候變化的預測圖,然后制定一個計劃,在月圓之夜像中年的老獅子發(fā)動致命一擊,當然你還要算一下決勝概率。
這和思維能力什么關系? 不難理解,思維能力主要就是指你驅動模式二的能力。它看上去有點慢,但是卻可以達到模式一所遠不能及的目的,可謂人類智慧的根本。
那么物理學作為人類思維在對自然界分析的最大成就,毫無疑問提供了一柄分析問題的瑞士軍刀。
好了 ,說說物理思維如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
模型思維: 你只要決策,就要預測,要預測,就要建模,還拿剛才說的找母獅子來說,你必須嘗試對獅王的身體狀況建立模型,只是我們未必意識到這個過程。我們古書上的兵法,就是一種基本的建模思想,什么知己知彼,與通過觀測修正先驗概率的貝葉斯模型機理相通 。而物理學最讓人撐到的正是逆天的建模能力。
用模型的人挺多, 但是真正搞懂模型思維的并不多。
你心里的模型,是不是這種?
其實任何一條物理定律都是一個模型。從最經(jīng)典的慣性定律,能量守恒,光線沿直線傳播,到較為現(xiàn)代的原子理論,電磁場理論。沒有人摸到到原子,沒有人觸到過光線,這些東西都是物理模型,它們的存在不是因為它們的真實,而是因為它們較好了連接了實體世界中瑣碎的現(xiàn)象, 從而可以從一個現(xiàn)象里得出另一個現(xiàn)象。比如說古人偶爾從密林間散射到地面的光束里總結出光線沿直線傳播的概念,從而解釋了影子,解釋了日食,解釋了小孔成像。 每個人都看到蘋果落地加速的過程,這基本是一個平常到無聊的過程, 而牛頓抽象出萬有引力的概念,蘋果有落向地心的趨勢,如果你以很大的速度向遠方拋出蘋果,這種遠離大地的趨勢恰好抵消了它朝向地心的趨勢,那么它會去哪?繞地運動!在這一瞬間落地的蘋果和日月星辰的運轉連在了一起:蘋果落地里得到的公式預測了冥王星的軌跡。這就是抽象模型的連接力。每一次物理革命,無非是相隔更遙遠的現(xiàn)象被更基本的物理模型連接。 愛因斯坦把剛才說的光線傳播與牛頓的蘋果進行了又一次連接,于是誕生了廣義相對論:萬有引力下物體的加速度僅與物體的位置有關與其他細節(jié)無關,于是愛因斯坦提出,這尼瑪根本是空間本身的性質,是地球彎曲了時空,而導致了萬有引力。那么光線又有什么理由例外? 于是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光線會被大質量物體的引力場彎曲,而直線傳播變成了一種近似。這樣,落地的蘋果再一次預言了光的彎曲,一個無聊的東西,通過物理模型的一次次傳奇遞推,已經(jīng)變得完全nontrivial了。
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出色的涵蓋了牛頓的引力,并且預測了距離直覺更加遙遠的光線彎曲。
物理模型越抽象,它所能連接的具體現(xiàn)象就越多, 而越能運用這些抽象模型, 就具備越高的發(fā)現(xiàn)日常人所見不到的聯(lián)系,率先預測別人所看不到的趨勢。
說這么多,和思維方法有關系嗎?物理學不是也出了一批書呆子呢?我要說的是,模型思維只在一種時候是有用的 – 你確實把不同現(xiàn)象連接了起來,而不是在自己思維的迷宮里亂轉。
那么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維能力有什么關系呢?
(1) 尋找事物的宏觀結構,所謂格局: 格局,無非是不同層次事物間的連接,過濾掉不需要的細節(jié),抽取出一個宏觀結構(這一點sophia也有詳述)。這就是在構建一個物理模型,你駕馭抽象模型的能力越高,格局把控就越好。 一個關于格局的庸俗的例子比如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抓住了知識和仕途的一種樸素聯(lián)系,你看到無數(shù)錯綜復雜的現(xiàn)象,也有人說那隔壁某某北大畢業(yè)不如賣早點的掙得多,但是如果你把握著那個宗,就知道那無非是偶然現(xiàn)象。在人生的重大決定里, 你對世界宇宙的所有認識都會聯(lián)系在一起作用于你的決策,雖然你自己不一定意識到。 第一性原理在這種時候變得很實在。
你看世界的現(xiàn)在和未來也是一樣,能否有一個宏觀的解釋體系,與你對具體事物的把握息息相關。歷史上每一代人都有杞人憂天的擔心這一代的科技會不會造成災難,會不會讓人變蠢,無論是火車的發(fā)明還是電視機,事實證明, 這是杞人憂天。 那么今天的智能手機和明天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是不是會把人變成傻瓜呢?甚至把人當成食物呢? 如果你看到每次技術革命對人類智識的極大提升以及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的巨大區(qū)別就不會有此擔心。
關乎個人的問題更是如此,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有無限層次,模型思維可以讓我們迅速理清問題的邊界和主次不被噪聲干擾。
比如你要選大學,就有三個關鍵變量:地點,學校,專業(yè),當然還有一個更關鍵的隱含變量,個人偏好。對于這種錯綜分復雜的事,可能每個人告你一個不同的故事:有人說地點最重要,因為它決定你的視野;有人說學校最重要,因為他決定你的人脈;有人說專業(yè)最重要,因為他決定你進什么公司。 那么誰有理誰沒理?這時候唯一能幫你的是模型思維,你要把和你偏好最相關的主要因素抽離出來,然后在你的大腦里做一個5年模擬,請看下一點:
(2) 結果導向的思維: 模型都是在講輸入和輸出,你設計一個模型把一定的輸入變成一定的輸出。 這種思維和“跟著感覺走”是截然相反的過程。模型思維讓你通過分析因果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得出你的某個選擇所導致的結果。還拿剛才說的那個例子為例,假設一個功利取向的人如何選學校。它要看著學術大學排行榜選學校嗎?No!他要找一份學校及相關專業(yè)的未來薪金統(tǒng)計表(還要和所在城市聯(lián)系起來),然后根據(jù)自己想要選擇專業(yè)未來5年的發(fā)展形勢做一個收益分析,然后找到你能力所及范圍的最大值選項。 這樣的思維是先非常清晰自己長期的偏好(優(yōu)化的量),然后從未來的結果角度而不是當下一時的偏好(比如女朋友在某校)來做出決策。 如果把這種思維用于每件小事當然還累,在那些殺雞焉用牛刀的事情上跟感覺夠了,但是在大事上結果導向的模型思維概率上一定優(yōu)于跟著感覺走。當然你永遠要考慮運氣的因素,但這不妨礙你的決策朝著期望最大的方向。
(3) 確立邊界及簡化理論: 所有物理定律都有明確邊界,而對邊界以外的東西盡量不觸碰。 同時在解釋邊界以內的現(xiàn)象力求最簡-這就是奧卡姆剃刀法則:如無必須,勿增實體。 這個方法要求我們首先對無法解決的東西不提,二去掉過度理論化的趨勢, 過多理論只是負擔。
成年人到底該如何提升思維能力?
功夫可能在思維之外,首先是要有大量的知識積累,首先是學習經(jīng)典的知識,這方面的例子在《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書里面有提到過。
知識本身就是前人思維的結果!
從20世紀末到現(xiàn)在,外語專業(yè)大學畢業(yè)生思維能力欠缺的研究成為一個熱點。
如何在外語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辨能力成為國內外語教學界長期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許多研究者憂心忡忡,發(fā)現(xiàn)“外語系的學生遇到爭論需要說理的時候,常常會腦子里一片空白,覺得無話可說;或者朦朦朧朧似有想法,卻一片混沌,不知從何說起。“這種現(xiàn)象被稱之為“思辨的缺席”。
現(xiàn)在環(huán)境下,不僅外語專業(yè)的學生缺乏思辨能力,各專業(yè)的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專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之所以外語學院的學生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根本問題不在于他們的思辨能力比其他專業(yè)弱,而是因為思辨能力的基礎是思辨需要具備系統(tǒng)知識或知識框架,只有積累了這個領域的知識體系和框架才可能真正產(chǎn)生思辨。
外語專業(yè)學生之所以思辨不行,核心原因在于他們所獲取的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換句話說,問題不是思維能力而是知識缺乏。
而知識缺乏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國對于外語專業(yè)的定位,以英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例: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jīng)貿(mào)、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p>
這是技能的定位而非知識體系的定位,譬如地球物理專業(yè)的本科生有一套專業(yè)的知識體系,但外語則沒有,主要是聽說讀寫的訓練,是技能。
因為這個欠缺,所以導致外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看起來思維能力差!
掌握科學思維方法 不斷增強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作為現(xiàn)代人素質結構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思維方法的具體體現(xiàn),掌握唯物辨證的科學思維方法,要求我們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不斷增強包括辯證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戰(zhàn)略思維能力、底線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內的5種思維能力,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好地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
科學思維方法是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產(chǎn)物,同時又是一個哲學范疇。所謂科學思維方法,就是現(xiàn)代科學中各門具體學科的研究方法經(jīng)過哲學的抽象和概括之后形成的,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方法論原則,主要包括了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統(tǒng)方法、模型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1]48科學思維方法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方法具有方法論上的共同性,二者在本質上是相通的。這種內在聯(lián)系要求我們在分析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復雜問題時要堅持科學的態(tài)度、進行理性的思考、予以正確的回答,為此,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不斷增強包括辯證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戰(zhàn)略思維能力、底線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內的5種思維能力。
如何提高思維能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