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教案及反思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書憤》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書憤》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陸游的生平,知人論世;了解南宋朝代背景,掌握南宋愛國詩人和詞人的思想感情。
2、 學習鑒賞詩歌的語言、掌握詩歌借景抒情、運用典故等表達情感的表現(xiàn)手法;
能力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通過景和情的關系的把握從而提高對詩人情感的把握;
2、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和語言分析能力;
情感態(tài)度:
體會陸游的愛國精神和人格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鑒賞詩歌的語言、分析詩歌情與景的關系;
難點: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一. 導入語: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領著的中原領土,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陸游,再次體會他那感人至深的愛國情懷
二. 作者簡介:
(學生分享自己的搜集,教師補充)
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一貫堅持抗金主張,少年時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向。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但在政治斗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恢復中原的宏圖壯志,至死不忘復國大業(yè)。
三.背景介紹: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四.朗讀指導:
學生試讀,教師指導朗讀。
前兩聯(lián)回憶過去,抒寫他的抗敵抱負,“氣如山”一語提挈全詩,須重讀;“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寫詩人的向往,要用熾熱的感情讀出。后兩聯(lián)側重寫現(xiàn)在,“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讀,“已先斑”處讀降調,整句語調低沉,顯其沉郁。“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中“真名世”“誰堪”重讀,結句降調。“塞上”兩句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的悲憤;“出師”兩句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矢志北伐,死而后已。這首詩的基調是悲憤,然而并不絕望,還有豪壯的感情蘊藉其中。
感情基調:前四句 昂揚的情緒 ; 后四句 深沉的憂憤
老師范讀,學生再讀,朗讀是體味詩歌情味的重要一環(huán),不可忽視。
五. 合作探究, 鑒賞品味詩歌 :
1.詩歌的首聯(lián)是敘事,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生討論,師點撥)
明確 :此聯(lián)詩人憶過去。“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抗金復國的歷程是如此的艱難,“中原北望氣如山”體現(xiàn)欲圖收復失地的愿望,造了詩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雄心勃勃,豪情滿懷,以為驅逐侵略者,收復失地的有志之士形象。
2、頷聯(lián)既是敘事,也是寫景。你能說出它在寫景上的特點嗎?你還能舉出一例運用了此種手法的其它詩句嗎?
(生討論,師點撥)
明確:只用六個名詞組接,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戰(zhàn)爭圖畫,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這兩句詩寫了發(fā)生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詩人36歲時)的兩次戰(zhàn)斗,一次是在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一次是大散關失而復得,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詩人很想投身到這樣的戰(zhàn)斗中去。)示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兩句中詩人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生討論,師點撥)
明確:這是詩的表達方式,實際上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由此可見,《書憤》的基調雖然是壯志未酬所帶來的悲憤,然而并不絕望,其中還蘊藉著豪壯的感情。
4、本詩五六句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生討論,師點撥)
明確:用了兩個典故:塞上長城,出師一表。“塞上長城”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憤怒地說:“乃壞汝萬里長城!”詩人雖然沒有像檀道濟一樣被冤殺,但因為主戰(zhàn)而屢次被貶斥,“出師一表” 出自《三國志》。“塞上長城”只能“空自許”。這種“憤”多么強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長嘆。 “塞上長城”,是詩人畢業(yè)的抱負。陸游不僅是詩人,而且是戰(zhàn)略家。“空自許”,與上文“世事艱”照應,是對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憤怒控訴和強烈指責,借典故來說現(xiàn)在,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了“憤”的由來!講詩人的憤恨之情洋溢其中!
5本詩是一個“憤”貫穿始終?它到底包含哪些感情?“憤”的根源是什么?
(生討論,師點撥,提高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明確:憤報國有“罪”、憤壯志難酬、憤年華空老、憤無人領軍,“憤”的根源,其實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為他們是阻撓抗金救國的絆腳石,是絞殺愛國力量的劊子手。作者的“憤”中含“恨”,“憤”中含“悲”,“憤”而生“涼”,“憤”而生“嘆”,從而形成了本詩沉郁豪雄的風格。
6、綜合上面分析,體會此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討論,師點撥,訓練學生對詩歌意蘊的把握)
明確:從早年豪邁到晚年的悲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負,洋溢燥熱的愛國熱情和滿膛的悲憤。
六、本文運用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詩人的情感的?
(生討論總結,師點撥)
(1)對比手法: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xiàn)出來。
一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
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涌上筆端?
(2)借古諷今:詩中對諸葛亮的高度頌揚,實則是對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憤恨。頌古在于諷今,落筆千載以上,旨在千載以下。
七,延伸拓展:比較閱讀
問題:聯(lián)系社會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較陸游此詩和杜甫《蜀相》,說說它們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抒發(fā)個人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明確】《書憤》和《蜀相》有相似之處,要說不同,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方面,《蜀相》著重諸葛亮的“功蓋三分國”,“天下計”和“老臣心”;《書憤》著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現(xiàn)出的精神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抒發(fā)個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達對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而陸游則以諸葛亮自況,渴望北征復國,建立功業(yè)。在表現(xiàn)手法上,《蜀相》先寫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發(fā)感慨,全詩寫祠堂與寫人和諧結合,寫景與抒情融合無間,憑吊古人與悲嘆自己渾然一體,內涵豐富,感情真摯,格調沉雄。而《書憤》先回憶自己過去,然后寫自己現(xiàn)在,最后以諸葛亮自況,全詩著重寫自己的“憤”,寫得大氣磅礴,筆力雄健。可見,兩詩風格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區(qū)別。
八,知識積累:簡析陸游愛國詩歌 (多媒體演示)
陸游詩歌成就顯著,現(xiàn)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愛國詩篇,這些詩歌,洋溢著燥熱的愛國熱情,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具有強烈的戰(zhàn)斗性。
1、 體現(xiàn)那種”“鐵馬橫戈”、“氣吞殘?zhí)?rdquo;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
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戰(zhàn)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夜讀兵書》)
??致裆角穑粵]委鋒鏑。——《書悲》
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老馬引》
2、對投降派的堅決斗爭和尖銳諷刺:
褚只尚守和親策,志士虛捐少壯年。——《感憤》
諸公可嘆善謀身, 誤國當時豈一秦。——《追感往事》
公卿有黨椰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夜讀范玉能攬轡錄》
3、從幻想或夢境里寄托的報國理想:
三更撫忱忽大叫,夢中奪沒權亭吳。——《樓上醉書》
夜闌臣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九,作業(yè):
1.背誦本詩,課外搜集陸詩,加深這方面的認識。
2.寫一片2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書憤》反思
一、成功的關鍵所在
(一)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以情激趣,明確目標;以疑促思,以議探幽,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教師總結;拓展提升以練提能”教學四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為營。
(二)導語設計匠心獨運,平中見奇。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一首七律,陳慧老師適時地打出“他有一顆火熱赤誠的愛國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統(tǒng)一,但終了只落得黯然神傷;他曾有過美麗的愛情,但最終將愛情的玫瑰丟落風中” 這句精妙的話讓學生們猜猜看“他是誰?”,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解釋題目,提綱挈領。
解題時陳慧老師緊扣題目“書憤”,讓學生作出解釋并理解題意后,提綱挈領地拋出問題——這首詩題目為“書憤”,就全詩來看,作者因哪些事而“憤” ? ——造成詩人“憤”的根源又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書憤?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以疑促思,以議探幽,合作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來。三個問題,集中體現(xiàn)了高考中“詩歌鑒賞”的考點。
(四)教學資源的適時引入,提升了資源的價值。
關于詩人的介紹,陳慧老師以幽默的語言介紹陸游生平:科舉除名——絕戀沈園——載浮載沉——臨終示兒。之后引出本詩的寫作背景 ,做到了“知人論世,了解背景”, 讓學生對“文以載道”的觀念有了深刻而理性的認識,為學生正確理解文本的主旨打下了基礎。
(五)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
在“成果展示,教師總結”這一環(huán)節(jié),陳慧老師將古詩鑒賞思路整理為:
1、知人論世
2、解題
3、意象意境(景—物—人—事—情)
4、手法技巧
便于學生在以后的詩歌鑒賞中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至于無章可循。
二、本節(jié)課的些許遺憾
(一)、課外拓展部分應多給學生一些字詞的補充,便于疏通文意,理解情感,把握形象。然后點一個問題(問題可以是手法、情感、形象、修辭等)即可。(陳慧老師在全校公開課時,這點處理的非常好)
(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應多加引導。如果在賞析文本時讓學生自主思考后進行小組交流,互作補充和修正,然后推出最佳鑒賞進行全班交流,定會有更多的學生體驗到分享的喜悅、合作的樂趣。
有人說,語文是一種素養(yǎng),一種境界,又有人說,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這些都是我喜歡的話,就把它們作為這次反思的結束語吧!
書憤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5.一剪梅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