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語文學習 >

初中語文下冊知識點馬說

時間: 維維20 分享

你的一生,無法離開學習,學習是你最忠實的朋友,它會聽你的召喚,它會幫助你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中語文下冊知識點馬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說

01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祗(zhǐ)   駢死(pián)  槽櫪(lì) 食馬者(sì) 外見(xiàn)

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標兩處)

(2)才美/不外見(限標一處)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故雖有名馬  故:所以  雖:即使

(2)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祗:只,僅奴隸人:奴仆

(3)駢死于槽櫪之間 駢死:(和普通馬)一同死槽櫪:馬槽

(4)一食或盡粟一石  一食:吃一次 或:有時

(5)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且:猶,尚且

(6)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才能、才干

(7)執(zhí)策而臨之  臨:面對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飼”,喂

(2)才美不外見  “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

5.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用馬鞭驅趕)

②執(zhí)策而臨之(馬鞭)

(2)其 ①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詞,代指“千里馬”)

②其真無馬邪(表示加強詰問語氣)

③其真不知馬也(表示推測,恐怕)

(3)之 ①奴隸人之手(結構助詞,的)

②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的標志,無實義)

(4)能 ①雖有千里之能(才能)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5)而 ①而伯樂不常有(連詞,表轉折)

②執(zhí)策而臨之(連詞,表修飾)

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次有時可以吃光一石糧食。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讓它)和普通馬一樣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馬鞭趕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它,卻不能讓它竭盡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馬吧。

7.填空。

(1)韓愈,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2)“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如我們學過的《愛蓮說》也是這種文體?!恶R說》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

(3)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馬也。

02課內精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請用原文語句填空,梳理文章結構。

(1)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分析問題:

①千里馬的命運: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千里馬的遭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3)得出結論:其真不知馬也。

9.文中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么?

“伯樂”喻指善于識別、發(fā)現(xiàn)、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馬”喻指有才華、有才能的人;“食馬者”喻指愚妄淺薄、昏庸無能的封建統(tǒng)治者。

10.“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

反問;加強語氣,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不平之意及憤懣之情。

1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懷才不遇之情;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控訴之情。

03拓展閱讀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2·1·c·n·j·y

(選自韓愈《馬說》)

【乙】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②死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馬至三。

(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

【注釋】?、黉溉耍簢慕?。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費。④期年:滿一年。

1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馬鞭驅趕

(2)其真無馬邪 其:表示加強詰問語氣

(3)臣聞古之君人 聞:聽說

(4)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以:用

1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而”與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例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學而時習之

(解析:例句中的“而”是連詞,表轉折。A.連詞,表修飾;B.連詞,表并列;C.連詞,表轉折;D.連詞,表并列。)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只屈辱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馬)一同死在馬槽里,不以千里馬而著稱。

(2)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死馬尚且要花五百金買,何況活馬呢?

15.兩文中“千里馬”的命運截然不同,說說不同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

【甲】文中的“千里馬”因為不能得到伯樂的賞識、任用,最終“不以千里稱”;【乙】文中的“千里馬”因為君主的渴求并能夠采納正確的建議,而得以脫穎而出。

附【乙】文參考譯文:

我聽說古時候的一位國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三年也沒買到。一位近侍對他說:“請允許我去尋求它。”國君派遣他去了。三個月后獲得千里馬。馬已經死了,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頭,回去把此事稟報給國君。國君很生氣,說:“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還花了五百金?!苯檀鸬溃骸八礼R尚且要花五百金買,何況活馬呢?天下的人必定認為大王您是能出高價買馬的人。千里馬就會到來了?!庇谑遣坏揭荒?,就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初中語文下冊知識點馬說相關文章:

初二語文下冊知識點匯總

初二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整理

初一語文下冊課文重點知識總結

七年級語文下冊復習知識點整理

九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內容知識點復習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整理

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整理

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整理2020

初中語文常用知識點總結

6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