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鴻門宴》教案大全
《鴻門宴》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一篇史傳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鴻門宴》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三語文《鴻門宴》教案大全一
授課課題 《鴻門宴》 學時 3課時 知識目標 1、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以及相關的文學文化知識。
2、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技能目標 1、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2、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3、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教學重點 一、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二、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辨析疑難語句、準確翻譯文中的句子。 教具儀器 多媒體設備 課程模式 文化課新課教學 教學地點 教室
教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下面四副對聯(lián)哪一幅是寫司馬遷的?
1)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jié);
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2)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人間疾苦,筆底波瀾
4)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
幽愁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答案:屈原、歐陽修、杜甫、司馬〗
2.你知道下面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答案:項羽〗
自命不凡的項羽,不想承認失敗的的現(xiàn)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那么,項羽的失敗有沒有他自身的原因呢?今天我們就從《鴻門宴》中找找答案吧。
二、文學常識
1、作家作品
司馬遷(前145—前90?):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夏陽(今陜西韓城市)人。
《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而欓T宴》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2、楚漢之爭概況簡介
三、課文疏通
1、 通讀全文(讀準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語,通其大意)
2、 串講與翻譯
3、知識點歸納
(作練習用)
一、通假字、
1.距─拒: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內─納: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要─邀:張良出,要項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二、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幻燈展示
三、古今異義
1.山東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qū)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黃河以北地區(qū)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 古:黃河以南地區(qū)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壽 古:敬酒
今:長壽
6.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四、一詞多義
1.謝 謝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感謝: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辭謝、告別:乃令張良留謝
2.辭 推辭: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告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3.故 故舊、交情:君安與項伯有故?
因此:故聽之
特意: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4.且 將:且為之奈何?
況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5.幸 寵幸、親近:婦女無所幸
幸虧、幸而:故幸來告良
6.之 到: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代詞,這: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結構助詞,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詞,襯字,無義:珍寶盡有之
7.去 距離:相去四十里
離去,離開:脫身獨去
8.于 向,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比:長子臣
在:復得見將軍子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趁勢、趁機: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10.為 任,做:使子嬰為相
替,給: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被: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作為:軍中無以為樂
是: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句末語氣詞:何辭為?
五、詞類活用
1.名詞用如動詞:
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沛公左司馬使人言(告訴,動詞)于項羽曰:……
沛公欲王(為王、稱王,動詞)關中
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動詞)之
籍(登記,動詞)吏民
范增數(shù)目(使眼色,動詞)項王
刑(施加肉刑,動詞)人如恐不勝
高三語文《鴻門宴》教案大全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楚漢相爭的相關史實;了解司馬遷及《史記》;掌握和積累文言字、詞、句式,疏通文意;
2、 學會抓住關鍵詞閱讀文言敘事散文;學會概述文章的敘事脈絡;
過程與方法
3、 略讀課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關系;
4、 朗讀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5、 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認識鴻門宴這場斗爭中劉勝項敗的原因。
【課前預習任務】
朗讀課文至少兩遍,結合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完成《鴻門宴》預習學案。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前90)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后發(fā)奮著書,歷盡艱辛,著成《史記》。
2、關于《史記》
司馬遷(約前145——前90)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談之子,少時隨父在長安研習經史,二十歲后,游蹤幾遍全國,考察風俗,探訪古跡,采集傳說。初任郎中,后繼父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博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人共訂太初歷。承繼其父遺志,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受腐刑下獄。出獄后任中書令,發(fā)憤著述,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三千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12篇本紀,30篇世家,70篇列傳,10表,8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表是大事紀,書記禮、樂、音律等。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史書的體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通史)。書中記述了歷代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情況及帝王、公侯、將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跡,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史傳文學作品匯編。書中對國家統(tǒng)治者敢于批判、諷刺,同情農民起義,歌頌了我國人民的革命傳統(tǒng)、群眾的優(yōu)良品質和殊異才能。作者有極高的寫作技巧,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人物的重要特征,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3、經典點評
鄭板橋評論:“《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垓下之圍為最?!?/p>
“巨鹿之戰(zhàn)”:是項羽暴興、成為西楚霸王的起點。作者著重寫他如何叱咤風云、勇冠三軍,摧毀秦軍主力,扭轉反秦局勢,成為眾望所歸、天下注目的英雄。
“垓下之圍”:寫項羽最后敗亡,慷慨別姬,勇敢突圍,斬將殺敵,所向披靡,雖無自知之明,但知愧對江東父老,不肯渡烏江,自刎而死,凄愴悲壯,撼人心弦。
巨鹿之戰(zhàn) 項羽以少勝多,大破秦軍。此時的項羽,豪氣滿天,“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p>
垓下之戰(zhàn) 當四面楚歌之時,項羽仰天長嘆“天亡我也”。這是怎樣的痛斷肝腸!項羽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4、背景知識
《鴻門宴》故事發(fā)生在公元前206年。陳涉起義后,出身于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后,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同為楚懷王所轄的主力軍。項梁死,劉項分別戰(zhàn)于黃河南北。楚懷王曾與諸將相約,誰先入關,就是關中王.項羽在巨鹿一帶消滅秦軍主力,劉邦則從黃河以南打進函谷關,攻下咸陽。
劉邦攻下咸陽后,吞并霸上,遣將把守函谷關,不納諸侯,欲稱關中王。項羽聽說后非常惱火,立即破關直抵新豐鴻門。
鴻門宴也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舉行的,它揭開了“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這次宴會隱含殺機,是一場尖銳復雜的政治斗爭,“鴻門宴”一詞今天也成了隱藏殺機的政治談判的代名詞.
5、文化常識:
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時,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從坐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
6、課文解題
鴻門宴也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舉行的,它揭開了“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這次宴會隱含殺機,是一場尖銳復雜的政治斗爭,“鴻門宴”一詞今天也成了隱藏殺機的政治談判的代名詞.
7、字音字詞大盤點
欲王wàng關中 饗xiǎng士卒 為wèi擊破沛公軍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ì zōu生說shuì我
熟與君少長zhǎng 從百余騎jì 奉卮zhī酒為壽
戮lù力而攻秦 樊噲kuài 范增數(shù)shuò目項王
舉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衛(wèi)士 瞋chēn目視項王
目眥zì盡裂 按劍而跽jì 沛公之參乘shèng
賜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勝shēng
人方為刀俎zǔ 何辭為wéi 道芷zhǐ陽
8、三臺一中導學案p33----34知識梳理(一至六)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楚漢相爭的相關史實;了解司馬遷及《史記》;掌握和積累文言字、詞、句式,疏通文意;
2、 學會抓住關鍵詞閱讀文言敘事散文;學會概述文章的敘事脈絡;
過程與方法
3、 略讀課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關系;
4、 朗讀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5、 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認識鴻門宴這場斗爭中劉勝項敗的原因。
【教學層次設計】
一、導入,利用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的成語典故導入;(約3分鐘)
二、介紹司馬遷及《史記》。(約2分鐘)
三、檢查預習學案完成情況;(約7分鐘)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調;(約12分鐘)
五、略讀課文,找出文本中出現(xiàn)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關系;
六、梳理文本情節(jié),把握文本思路;(約12分鐘)
七、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約3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入。(約3分鐘)
1、情景設想:(板書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并在而這之間正上方打上“?”)這個問號里面,有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需要我們解決的幾個。誰能說出與這兩個成語有關的歷史人物? 明確(七嘴八舌):項羽、劉邦、楚霸王。
楚霸王就是項羽。同學們說的很對,主要就是這兩個人。但其中有一個人和這兩個成語都有關,這個人是——
明確:項羽。
2、那么誰能簡要地介紹一下這兩個成語的出處和主要故事內容?學生如果不能,出示ppt
明確:“破釜沉舟”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7年,秦圍趙,包圍了趙國的巨鹿城。項羽受楚王之命率楚兵渡過漳河,命令士兵砸碎做飯用的鍋,鑿沉了過河用的船,只帶了夠三天吃的干糧。楚軍被推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士兵們無一不以一當十,奮勇向前,結果大敗秦軍,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后來,人們就用“破釜沉舟”表示不顧一切,下定決心干到底。
師問:司馬遷是什么人?
生1: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
師:很好,講得簡潔、清楚?!拔房s不前”、“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一當十”,多么形象啊?!琳f的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戰(zhàn)役——
生(齊):巨鹿之戰(zhàn)。
師:巨鹿之戰(zhàn)。時間是公元前207年。(在“破釜沉舟”的左下側板書巨鹿之戰(zhàn)(前207年))
師:等到項羽凱旋,召見諸侯諸將,他們“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都爬著往前走,不敢抬頭看項羽。巨鹿之戰(zhàn)加速了秦國的滅亡,項羽也以其勇猛威震諸侯,初步確立了其霸王的地位,一步步走向其事業(yè)的頂峰。(在“破釜沉舟”和“?”之間畫上向上的斜箭頭)
3、誰再來談一下“四面楚歌”?
明確:“四面楚歌”也是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圍在了垓下,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劉邦又使用攻心術,讓士兵在夜里唱起了楚地的歌謠,使項羽以為楚地全被漢軍占領,而喪失了斗志,最后敗退到烏江,刎頸自殺。后來人們就用“四面楚歌”表示孤立無援、四面受敵的處境。
提示:剛才講的就是楚漢戰(zhàn)爭的最后決戰(zhàn)——垓下之圍。至此,身經七十余戰(zhàn)未曾敗北的西楚霸王以悲劇而告終。(在“四面楚歌”的右下板書垓下之圍(前202年);在“?”與“四面楚歌”之間畫上向下的斜箭頭)
教師語:同學們算一下從巨鹿之戰(zhàn)到垓下之圍,有幾年時間?5年。 是啊,短短五年的時間,項羽便由令諸侯“莫敢仰視”的霸王陷入絕境,最后無顏見江東父老,身首異處。是其興也暴,其亡也速。那么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史記·項羽本紀》中的另一段“極得意文字”——鴻門宴。(板書鴻門宴)“鴻門宴”可以說是項羽興于巨鹿而敗于垓下的轉折點,通過學習,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問號拉直,把它變成感嘆號。
首先,咱們先來認識認識課文的作者——司馬遷及其巨著《史記》。(點開幻燈片)
二、介紹司馬遷及《史記》。(約3分鐘)
關于《史記》
《史記》全書共( )篇,包 括( )本紀、( )世家、( )列傳、( )表、( )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三千年的歷史是 )。 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魯迅贊譽它為“( )”
本紀:(12)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
世家:(30)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
列傳:(70)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
表:(10)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
書:(8) 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三、檢查預習學案。(幻燈片展示如下內容)(約7分鐘)
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抽1學生回答,生答完,師顯示正確答案)
欲王wàng關中 饗xiǎng士卒 為wèi擊破沛公軍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ì zōu生說shuì我
熟與君少長zhǎng 從百余騎jì 奉卮zhī酒為壽
戮lù力而攻秦 樊噲kuài 范增數(shù)shuò目項王
舉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衛(wèi)士 瞋chēn目視項王
目眥zì盡裂 按劍而跽jì 沛公之參乘shèng
賜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勝shēng
人方為刀俎zǔ 何辭為wéi 道芷zhǐ陽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調;(約12分鐘)
五、略讀課文,找出文本中出現(xiàn)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關系。(約3分鐘) 師:大家的神情告訴老師,大家很享受這個故事,那么現(xiàn)在請大家略讀課文,完成ppt中的兩個表格(幻燈片)。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填一下,有沒有自愿的來的?(教師巡視,兩分鐘后說,填好了的同學可以找旁邊也填好了的同學交流一下。)
表一:楚漢人物對比表
籍貫 主帥 謀士 武將 間諜 兵力 漢 劉邦(40多歲) 張良 樊噲 曹無傷 10萬 楚 項羽(20多歲) 范增 項莊 項伯 40萬 表二:人物關系表
六、梳理文本情節(jié),把握文本敘事脈絡。(約12分鐘)
1、小組合作探究,歸納鴻門宴的經過,并給每個情節(jié)擬一個小標題。
全文故事情節(jié)可分為三大部分,即宴會前,宴會上,宴會后。
明確:
宴會前:無傷告密→范增進言→項伯夜訪→張良獻策→項伯說情
宴會上:劉邦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宴→義責項羽
宴會后:劉邦逃席→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范增憤罵→誅殺無傷 2、現(xiàn)在我們就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分別為宴會前、宴會中、宴會后,同學們以前后桌四個人為一組合作探究,解決以下
①課文按宴會前、中、后怎么分段?
?、谘鐣安糠钟洈⒘四膸准?
?、垩鐣杏洈⒘四膸准?
?、苎鐣笥洈⒘四膸准?
3、大家對課文是怎么分段的?
明確:1、2段是宴會前;3、4段是宴會中;5、6、7是宴會后。
4、宴會前主要講了什么事?
明確:無傷告密,范增進言,項伯夜訪,張良獻策,項伯說請。
5、 宴會中講了什么事?
明確:劉邦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宴,義責項羽。
6、宴會后講了什么事?
明確:沛公逃席,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范增憤罵,誅殺無傷。
小結:梳理課文思路后,我們發(fā)現(xiàn),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以項羽欲擊劉邦開始,到劉邦最終被放走結束;以曹無傷告密開始,以曹無傷最后被誅殺結束;以范增勸說項羽開始,到范增怒罵項羽結束。矛盾復雜,波瀾起伏,雖是《項羽本紀》中的節(jié)選部分,但結構卻十分嚴謹,前后呼應十分緊密,可以說是一個動人的完整的故事。
七、作業(yè)設計
1、三臺一中導學案p33----34
八、【板書設計】
鴻門宴 司馬遷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巨鹿之戰(zhàn)(前207年) 垓下之圍(前202年)
宴會前:無傷告密→范增進言→項伯夜訪→張良獻策→項伯說情
宴會上:劉邦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帳→義責項羽
宴會后:劉邦逃席→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范增憤罵→誅殺無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中重點字詞、句式;
2、學會分析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和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掌握歸納人物個性與歷史事件關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3、在分析課文情節(jié)的過程中,學會梳理古代記敘散文的敘事脈絡; 4、朗讀法和問答導學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5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的性格特點,認識鴻門宴這場斗爭中劉勝項敗的原因;探究“性格決定命運”在楚漢戰(zhàn)爭中的體現(xiàn)。
【教學層次設計】
一、讀講課文一、二兩段。(約35分鐘)
二、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約5分鐘)
【教學過程】
一、讀講課文一、二兩段。(約35分鐘)
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
?、佟巴?wàng)關中”②“說(shuì)關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為(wè)擊破沛公軍”
2.解釋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疏通課文:
?、佟败姲陨稀薄ⅰ巴蹶P中”(加點詞為名詞作動詞用,讀第四聲)。
?、凇罢f項羽”可簡為“說羽”不可簡為“說項”,“說(shuō)項”意為替人 講情、說好話。
?、邸俺晌宀伞?、“為(wéi)龍虎”,“成”、“為”都有“變成”、“化作”的意 思,“龍虎”是龍虎的形狀。
3.提問為主,引導 學生了解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這一段主要講了哪幾件事?
(2)項羽接獲曹密報后,當即大怒,一個“怒”字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3)劉、項雙方兵力如何,介紹兵力與駐地有什么作用?
明確:
(1)無傷告密、項羽大怒、范增定計
(2)項羽自己想做皇帝。從我們之前講到過的“破釜沉舟”的成語典故我們知道,項羽擊退了秦軍的主要力量,他覺得自己功不可沒;再者,項羽是將門之后,而劉邦呢?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項羽自覺出身上高人一等,自然就看不起劉邦了;項羽想做皇帝,劉邦他也想啊,狹路相逢,必然有一方要敗退下來的。
(3)點明雙方駐地與兵力,表明戰(zhàn)爭的主動權在項羽手中,必要的插敘為下文人物活動做鋪墊。
4、小組討論!項羽要打劉邦的原因和范增支持項羽打劉邦的原因一樣嗎?項羽為什么要打,范增為什么支持項羽打?
明確:項羽要打是因為劉邦觸犯了項羽的尊嚴,使項羽大怒;范增支持項羽打劉邦是因為范增看出劉邦有稱霸天下的野心。
第二段:
1.教師串講課文,引導學生留心課文中特殊的字詞與句式:
?、俟沤衿缌x: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盜”,竊賊;“非常”,指意外事故。
“公豈敢入乎?”“敢”,能夠。
“固不如也。”“固”,本來。
?、谕伲?/p>
“具以事告?!薄熬摺蓖ā熬恪保?。
“要項伯”。“要”通“邀”,約請。
“距關,毋內諸侯。”“距”, 通“拒”;“內 ”,通“納”,接納,準于入內。
“不敢倍德”,“倍”通“背”,違反。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刍钣茫?/p>
“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作動詞用,意為與……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動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
“籍吏民,封府庫”,“籍”,名詞作動詞用,編造名冊。
“不義也”,“義”,名詞作動詞用,合于義。
2.第二段的教學,討論課文內容。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第二段一共寫了哪幾件事?
2、項伯一個怎樣的人?
3、事情敗露,劉邦采取了哪些措施?
4、劉邦和項羽是如何決策的?
5、第一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
1、項伯夜訪、項伯說情、張良獻策
2、項伯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是間接支持中華民族統(tǒng)一事業(yè)的功臣. 然而項伯的所作所為都是基于自己個人利益的考慮,雖然間接達到了快速統(tǒng)一的目的,但是完全忘記了民族大義,只能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
項伯于險難中不忘朋友,有恩圖報,不辭辛苦,表現(xiàn)出了一種高尚的仁德情懷,這是極為可貴的,但他忽略了兩個問題:
一是秦滅后劉邦與項羽已成一對生死對手,自己身為楚軍高級將官,當朋友之誼與政治利害相沖突時,究竟應把什么放在首位;
二是要讓張良離開霸上,可以找出多種借口,未必一定要把實情相告知.當真話有泄露軍機之嫌時未必不可以說些善良的謊話.項伯對兩個問題顯然均未考慮,他把朋友之誼凌駕于政治關系之上,也沒有說謊話的準備,因而向政敵之友泄露了自己軍中最高機密.
結論:重義而不分敵我,迂腐,毫無原則的人。
3、與張良商量對策,拉攏項伯,劉邦先“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再用一番謊言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項伯被拉過去,為下文替劉邦說情及項莊舞劍時“以身翼蔽沛公”張本。
5、文章先交代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主要寫了五件事:一是曹無傷的告密,這是矛盾的“導火線”。二是范增分析劉邦的前后情況,說他有“欲王關中”的野心,再加上當時頗能蠱惑人心的“望氣”說法,說劉邦有“天子氣”,勸項羽急擊勿失,這是“火上澆油”,使矛盾進一步激化。三十項伯夜訪張良,緊張的形勢開始有了轉機。四是張良與劉邦商量對策,拉攏項伯。劉邦先“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再用一番謊言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項伯被拉攏過去了,為下為替劉邦說情及項莊舞劍時“以身翼沛公”張本。五十項伯勸說項羽勿擊劉邦。
二、作業(yè)設計
1、三臺一中導學案p40----41:隨堂訓練1至4小題。
三、【板書設計】
鴻門宴
司馬遷
無傷告密→范增進言→項伯夜訪→張良獻策→項伯說情→
高三語文《鴻門宴》教案大全三
教學目標
1、 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
2、 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 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4、 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2.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人物的性格特點。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了解秦末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朗讀課文,重點字詞正音,以求準確認讀。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教學過程:
(1)導入:大家聽說過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么?“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成語的原話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對,就是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公元前206年,在新豐鴻門(今陜西省)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宴會,史稱“鴻門宴“,這也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一次攸關宏圖偉業(yè)以及性命的宴會,那么“鴻門宴“到底是怎樣的一次宴會?項羽和劉邦又在宴會上顯示了怎樣的英雄本色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鴻門宴》。
(2)明確學習任務: ①了解司馬遷與《史記》 ②疏通文意
?、壅莆照n文中所出現(xiàn)的文言知識 ④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 ⑤人物形象分析
(3)作者簡介
《鴻門宴》作者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史稱“太史令“。 著有《史記》,后人又稱《太史公書》?!妒酚洝啡珪话偃ㄊ炯o、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是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紀: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所以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背景簡介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zhàn)。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5)學生朗讀
下面我們開始讀。根據(jù)有無聲音,讀可分為朗讀和默讀,在文言文學習中,朗讀的效果要大大優(yōu)于默讀--它能培養(yǎng)語感,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朗讀,許多字、詞甚至句子的含義就會迎刃而解。朗讀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讀準字音;二是要讀清句讀;三是要讀出文章的感情和氣勢,表現(xiàn)出文章中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jié)奏感。
(學生邊讀,邊板書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 本文的異讀字有: 破音異讀:
沛公欲王關中(wàng) 道芷欲間行(jiàn) 數(shù)目項王:shuò 數(shù)次用目示意項王。目,用目示意,動詞
通假異讀:
距關,毋內諸侯(同“拒““納“) 要項伯(通“邀“)
令將軍與臣有郤(通“隙“)
愿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 杯杓 sháo 酒杯和勺子。
生字:
鯫生 zōu 淺陋的小人
卮酒 zhī 古代盛酒的器皿,杯 戮力: lù 合力 樊噲: kuài 劉邦的戰(zhàn)將
瞋目: chēn 瞪大眼睛,表示發(fā)怒 目眥: zì 眼眶 跽: jì 直身而坐 參乘: cānshèng 負責警衛(wèi)的騎士 彘肩: zhì 豬腿 啖: dàn 吃 靳強: jìnqiáng 劉邦的戰(zhàn)將
讀完后,師:“大家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宴會么?“
這絕對不是一次愉快的宴會,項羽和劉邦在宴會上劍拔弩張,勾心斗角,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以劉邦勝出為結局。后來“鴻門宴“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語,用來比喻那些“不懷好意,設計陷害別人的宴會“。
(6)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及熟知的文言知識理解文意。下面給同學們3分鐘思考時間,然后請一位同學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課文的故事梗概。
生:述(略)
師:評價學生的復述情況(略) (7)布置作業(yè)
1.掌握本課的生字、異讀字。 2.反復誦讀全文,熟悉文意。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教學步驟:
第一是檢查同學們的作業(yè)情況;
第二是 串講與翻譯(把握重要的詞語、句式與重點句、難句,同時,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識比如座次、禮節(jié)等。調動學生積極性,必要時讓他們翻譯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識點,)。
先找?guī)孜煌瑢W說說作業(yè)。(師生共同解決并落到實處)
1. 請找出文中所有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例句 活用類型 釋義
1.吾得兄事之 名詞作狀語 像對待兄長一樣 2.項伯乃夜馳之公軍 同上 連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樣 4.籍吏民,封府庫 名詞用作動詞 登記在冊 5.沛公軍霸上 同上 駐扎 6.沛公欲王關中 同上 統(tǒng)治 7.范曾數(shù)目項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陽間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勝 同上 處罰 10.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名詞使動用法 使之為王 11.項伯殺人,臣活之 動詞使動用法 使......活
12.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同上 使......跟從,率領 13.素善留侯張良 形容詞用作動詞 交好
14.拔劍撞而破之 形容詞用作動詞 擊碎、擊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詞用作名詞 小事
2.判斷下列加線的古今異義詞的詞義,并區(qū)分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 ①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明確:婚姻,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
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趥渌I之出入與非常也
明確: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
③而聽細說
明確:細說,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說來。
3.了解“此......也(耳)““何以......“兩個句式。 ①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確:判斷句,這就是......啊。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明確:疑問句,賓語前置句,憑什么......呢? 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明確:反問句式,“為“語氣詞,呢,表意“......呢?“
4.名句積累 明確: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5.歸納其一詞多義,力求在動態(tài)的語境中辨析詞義。 ①因
例句 出處 因人之力而敝之 《燭之武退秦師》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荊軻刺秦王》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鴻門宴》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 《鴻門宴》 ②如
例句
成語 舉所佩玉玨者以示之者三 《鴻門宴》 ④謝
例句 出處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鴻門宴》 乃令張良留謝 《鴻門宴》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鴻門宴》 釋義 依靠 趁機 于是 趁機 釋義 順、隨 比得上 到,去 釋義
舉起、抬起推薦 科舉考試 全、盡 全部、整個舉起 釋義 道歉 告辭 感謝
(5)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并翻譯。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
教學步驟:
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
(1)思考:課文第一段寫了哪幾件事?
提示:第一件事“曹無傷告密“ ,第二件事“范增進言“。
曹無傷是沛公的主司馬,他的告密當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語,于是,項羽決定“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矛盾挑開,故事“開端“。
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他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正確。對劉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凹睋粑鹗А暗闹鲝埛浅S⒚?。矛盾進一步激化,推波助瀾,情節(jié)迅速發(fā)展。
無傷告密、項劉對立(40萬比10萬)
(2)思考:課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對故事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項伯夜訪“。第二件事“張良獻策“。
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目的在于報答當年救命之恩,卻被張良利用,使一觸即發(fā)的矛盾出現(xiàn)了轉機。劉邦對項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為壽,約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攏,終于使項伯受其蒙蔽,導致項羽上當。
“張良獻策“是情節(jié)變化的關鍵,劉邦逐步由被動轉為主動,項羽終于“放虎歸山“,以致范增之謀難以實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這段文字是情節(jié)變化的關鍵。 項伯泄密、劉邦設計
學生朗讀1、2段。
曹無傷告密引發(fā)了項羽憤怒,范增進言激化了項羽和劉邦之間的矛盾;而項伯告密給劉邦帶來了轉機,張良獻計,項伯轉心,劉邦決定參加“鴻門宴“。
“鴻門宴“上項羽和劉邦將怎樣的劍拔弩張、刀光劍影? 請看第3段。 學生朗讀。
篇二:鴻門宴優(yōu)秀教學設計
《鴻門宴》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2、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3、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語言規(guī)律,掌握“舉“、“謝“、“為“、“斗“、“因“等古漢語兼詞。
教學設想:
1、課文情節(jié)起伏,人物形象鮮明,擬作為敘事寫人的敘文處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畫為教學重點。如何認識理解課文中提及的“義“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可從分析項羽這一人物入手突破這一難點。
2、課文篇幅較長,閱讀有一定難度,采用講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對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斷
教學方法:誦讀―――點撥――――練習――――鞏固
教學時數(shù) 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板書并朗誦(或由學生齊誦)。要讀出楚歌慷慨悲涼的意味。
2、簡析《核下歌》,介紹時代背景.引入新課。
要點:
1)項羽的主要歷史功績:擊潰秦軍在力,是暴秦的主要奠基人。
2)項羽起兵及秦動機不純,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與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3)他迷信武力,始終沒有也不可能認識自己敗北的教訓?!皶r不“,自刎之前,他仰天長嘆:“此天亡我,非我戰(zhàn)之罪也“。
4)“鴻門宴“懷王與諸將有約:“先入關者王之“。
楚漢之爭概況簡介:前207年10月,劉邦入關,降秦王子嬰,還軍霸上;12月項羽破關而入,劉、項在鴻門會面,雙方斗爭開始。次年春,項羽以盟主身份召開戲西(今陜西臨潼東)之會,封18人為諸侯王,本人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為漢王,都南鄭(今陜西省南境)。劉邦到南鄭后,積極準備反攻,先奪取關中三秦之地作為根據(jù)地,然后出兵東向,進攻項羽,曾多次被項羽打敗,到前203年秋,得到韓信的幫助,才形成足以跟項羽抗衡的力量。項羽乃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岸s后,項羽東歸,劉邦也準備西歸。這時張良、陳平向劉邦提出建議,趁此時機消滅項羽。后在韓信、彭越幫助下,圍項羽于垓下(今安徽靈壁南)。項羽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
二、讀講課文一、二兩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
“王(wang)關中““說(shui)項羽““美姬(ji)“
2、解釋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疏通課文:
“軍霸上“、“王關中“;抓點同為名詞作動飼用,讀第四聲。
“成五采“、“為(wei)龍虎“,“成“、“為“都有“變成“、“化作“的意思,“龍虎“是龍虎的形狀。
3、提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
?、?課文第一段記敘了哪幾件事?這些事件對情節(jié)展開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無傷告密“。曹無傷是沛公的主司馬,他的告密當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語,于是,項羽決定“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矛盾挑開,故事“開端“。第二件骨'范增進言“,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他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正確。對劉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擊勿失“的主張非常英明。矛盾進一步激化,推波助瀾,情節(jié)迅速發(fā)展。
②項羽接獲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占有絕對優(yōu)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然“欲王關中“。項羽豈能容忍?再說個性特征,此時此刻,項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項羽了,他本來就是那么一個火爆漢子。
第二段:
1、教師串講課文,引導學生留心課文中特殊的字詞與句式:
古今異義:
“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啊氨I“,竊賊;“非?!?,指意外事故?!?固不如也。““固“,本來。
通假字:
“具以事告“,“具“通“俱“ .
“要項伯“,“要“,通“邀“
“毋內諸侯“,“內“通“納“
“不敢倍德“,“倍“通“背“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
“不義也“,“義“,名詞作動詞用,合于義。
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狀語后置。
“與俱去“、“毋從俱死也“,介詞“與“、“從“后面的賓語省略。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疑問句,主語“誰“介賓短語“為大王“作“為“的狀語,“者“助詞“的“。
2、討論課文內容,提問:
?、僬n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對故事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項伯夜訪“。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目的在于報答當年救命之恩,卻被張良利用,使一觸即發(fā)的矛盾出現(xiàn)了轉機。第二件事“張良獻策“。張良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劉邦則一點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為壽.約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攏,由“聯(lián)絡感情“進而自我辯解,終于使項伯受其蒙蔽,導致項羽上當。(“劉邦施計“、“項伯中計“不必分開來說)“張良獻策“是情節(jié)變化的關鍵,劉邦逐步由被動轉為主動,項羽終于“放虎歸山“,以致范增之謀難以實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趶埩颊f:“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绊棽畡t說:“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請聯(lián)系課文說說古人心目中的“義“可作什么樣的解釋,我們應當如何看待?
提示:古人認為“義“,就是“宜“。《禮記·中庸》說:“義者宜也?!绊n愈在《原道》中則進一步解釋:“行而宜之謂之,義?!耙簿褪钦f,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就可稱為“義“,反之則為“不義“。
課文中曹無傷背叛劉邦向項羽告密,項羽置懷王之約于不顧而欲“擊破沛公軍“,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說是“不義“。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噲闖帳護主等等,都可以稱之為“義“。項伯救護劉邦可以稱之為“義“,這一行為卻違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則又可以責之為“不義“??梢姟傲x“是相對的,如同“骨氣“一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道德標準不同,“義“的內涵也不一樣,我們不能以抽象的“義“作為評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處世的準則
3、學生自讀課文一、二兩段,教師行間巡視,釋疑解難。
小結:課文一、二兩段記述了“鴻門宴“前發(fā)生的幾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勢一觸即發(fā)到出現(xiàn)轉機,由項羽的“大怒“到項伯之言產生效果,故事情節(jié)逐步展開,并為后來事態(tài)的演變作了必要的鋪墊,留下了必要的伏筆。
三、布置預習
1.自讀課文三、四兩段,利用工具書自行疏通課文: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項泊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2.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鴻門宴“上的斗爭。
3.思考下列問題:
?、夙椨鹱畲蟮娜觞c是什么?試從課文中舉例加以說明。
高三語文《鴻門宴》教案大全相關文章:
10.語文《木蘭詩》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