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登飛來峰的翻譯及賞析
王安石登飛來峰的翻譯及賞析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相信大家都會背了,那么你了解它的翻譯嗎?知道怎么賞析這首詩嗎?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提供關于王安石登飛來峰的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王安石登飛來峰的原文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飛來峰】杭州西湖靈隱寺前靈鷲峰。傳說東晉時印度高僧慧理以為它象天竺國的靈鷲山,并說“不知何時飛來”,故而得名。
【千尋】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浮云】陸賈《新語·慎微》有“邪臣之蔽賢”句。
王安石登飛來峰的翻譯
飛來峰上聳立著高高的寶塔,我聽見雞叫便看太陽升起。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因為人已站在最高層的地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
王安石登飛來峰的賞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會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詩人和散文大師。他在北宋文壇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詩繼承了杜甫、韓愈的傳統(tǒng),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獨創(chuàng)性,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或是藝術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飛來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現(xiàn)在的浙江寧波)做知縣,任滿以后回江西臨川故鄉(xiāng),路過杭州的時候,寫了這首詩。這一年王安石三十歲。
第一句“飛來峰上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是極言塔高。第二句“聞說雞鳴見日升”的“聞說”,就是“聽說”。作者說: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第三、四句寫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層,站得高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余,不怕浮云把視線遮住。 “只緣身在最高層”的“緣”,當“因為”、“由于”講。我們不要小看這首登高游覽的小詩,它體現(xiàn)了詩人的理想和抱負。
雞鳴看日出是很壯麗的景致。今天我們還把太陽比革命領袖,把陽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輝煌勝利。在北宋仁宗時候,國家表面上平安無事,實際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銳起來了。王安石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他懷著要求變革現(xiàn)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嶺塔頂,就聯(lián)想到雞鳴日出時光明燦爛的奇景,通過對這種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對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這句看去很淺近,其實是用了典故。西漢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蒙蔽(陸賈;《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寫過兩句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見《登金陵鳳凰臺》)意思說自己離開長安是由于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云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這是多么有氣魄的豪邁聲音!后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做了宰相,任憑舊黨怎么反對,他始終堅持貫徹執(zhí)行新法。
他這種堅決果斷的意志,早在這首詩里就流露出來了。我們認為,這首詩和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