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通用學習方法 > 學習方法指導 >

高三一模的復習竅門

時間: 維維20 分享

夯實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的網(wǎng)絡,突出知識主干,重視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運用始終是數(shù)學高考的主旋律。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三一模的復習竅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一模的復習竅門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1.全面掌握基礎知識,構建數(shù)學知識板塊和知識網(wǎng)絡中學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各部分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彼此間形成了一個較為嚴密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明確各個概念和知識模塊在整個網(wǎng)絡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懂得它本身揭示了什么,它與其上、下位概念或知識之間是通過哪種“關系”聯(lián)結的,是衡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標志。

(二)科學確立復習目標,優(yōu)化教學設計,合理安排復習中講、練、評、輔的時間

針對實際確定好每個復習階段的目標,保證每個教學單元的時間和質量高考數(shù)學復習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它的重要作用和預定目標。因此,從科學復習觀的角度上來看,每一復習階段必須根據(jù)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和復習計劃,并配給合理的復習時間。那種在復習教學中不按復習計劃教學,“講到哪里算哪里”、“一堂課只講幾道習題或幾堂課的內容壓縮到一堂課來講”的現(xiàn)象,顯然是不科學不道德的,同時也是嚴重違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的。

(三)注重實效,努力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淡化各自為戰(zhàn),提倡備課小組交流合作,資源共享。

一堂高三數(shù)學復習課的教學設計(教案),通過教師本身的自我反思和教學實踐之后,將其呈現(xiàn)給組內的其他教師,其他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對該教學設計進行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作為自己高三數(shù)學復習教案。這不僅可以發(fā)揮組內教師各自的特長,調動組內各位教師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備課效率,為復習的資料準備和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積蓄更多的時間。同時,也為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一??荚嚭笤趺炊ㄎ蛔约?/h2>

1、高考是高壓力生活事件和具有一定重復性學習的活動。高三學生面對高三學習上的激烈競爭,不能正視成績下降或波動,擔心成績會再次下降而想要逃避,進而增加緊張焦慮和恐懼。

2、高三學生對高考充滿了恐懼、迷茫,許多同學對成敗或高考結果的期待無彈性、不留讓步的空間、不能允許自己出一點點差錯,一錯就慌亂潰敗。

3、自我感覺及自我評價能力較低,不能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一方面與高壓、勞累、焦慮所導致學習效率降低有關,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考結果的不可知性,由此產(chǎn)生了自我感覺加自我評價相對較低的心理。

4、高三學生對模擬考試的的目的不明確,沒有真正理解學校進行模擬考試的意義,錯誤而過度的考慮一模與高考的關聯(lián)性以及重視考試的結果,由此導致了自信心的降低或喪失。

二輪復習必備的5個錦囊

一、重拾遺忘知識點

高考第二輪復習就絕對不能像一輪復習那樣按部就班了,復習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師往往會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顧一輪復習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識,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提前準備,抓住復習的主動權。

雖然經(jīng)過一輪復習后,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同時,由于一輪復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盡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二、搭建知識結構橋梁

高考二輪復習將會加大橫向關聯(lián)內容的聯(lián)系,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以專題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橋梁。

你不能照搬別人的經(jīng)驗,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別人的知識結構對你的幫助不大,所以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礎夯實,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

三、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

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課本上的相關知識串起來,使課本上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課本上的知識點就像一粒粒珍珠,散亂地堆在那里我們是不好把握它們的,如果我們能找到一根線把它們串起來,它們就成了項鏈,隨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們都能很方便地把其他的珍珠帶起來。

在這里,貫穿前后的問題就是線,課本相關知識就是珍珠。在第二輪復習階段,我們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這些珍珠串起來的線以及把珍珠串成項鏈的能力。

所以在二期復習階段,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識串聯(lián)起來的相關問題,這樣的相關問題我們能找到的越多,我們對課本前后貫穿的角度越全面,我們對知識點的把握就會越準確,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就越全面。

四、提高做題效果

在第二輪復習階段,要想提高做題的效果,學生必須多思考,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怎樣思考?

第一,在題目拿到手后,首先思考它屬于哪種題型。這種題型有什么特點,審題時有哪些技巧,答題時有哪些基本要求。通過題型歸類、方法歸納,從每一個題中都有所收獲,使每一個題目都能給自己以啟發(fā)。

第二,多比較。經(jīng)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比較,看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識選擇和參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相差甚遠,一定要搞清自己錯在哪里,是審題錯誤還是知識理解錯誤,是題型特點沒掌握還是答題方法不熟悉。弄清問題癥結在哪里,然后下功夫解決這個問題,千萬不能只關注分數(shù),只滿足于知道這個題目答什么,而忽視自己不該忽視的東西。

第三,多總結。多關注自己在做題中得到的經(jīng)驗教訓,注意從個性中抽象出一般的東西來,自己總結出一些對自己答題有指導性作用的方法來。從心理調節(jié)到時間分配,從閱讀習慣到答題順序,從思維模式到語言組織,在平時做題時都要注意去觀察自己有無缺陷,并注意在做題時尋找克服這些缺陷的方法。

五、培養(yǎng)科學的應試習慣

這個方法往往是理性的,習慣則帶有感性的特征。在平時作業(yè)時,由于時間比較充分,絕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理性答題。但考試時尤其是高考時,由于有時間限制,特別是帶著一定的心理壓力應試,許多學生在答題時是靠平時積累起來的習慣答題,許多老師平時強調的東西根本來不及想。

比如我們平時講習題時如果問學生遇到“為什么”應該從那些角度組織答案,學生都會加答“分析原因,說明意義”,可是一到考試,許多學生根本想不到這一點,他往往只能機械應對,頭腦中冒出一句答一句,把“分析原因,說明意義”忘到了九霄云外,等到試卷拿到手里看分數(shù)被扣了才又想起這句話。

高三一模的復習竅門相關文章:

高三學生一??荚嚨膹土暭记?/a>

高三復習技巧整合,一輪復習方法

高三學子高效復習妙招

高三備考策略:復習的十大禁忌

高三一輪復習方法有哪些?14種高考政策招生方式你知道多少?

適合高三的學習方法與建議

高三高效復習備考方法及建議

高三一輪復習需要遵循的六個步驟

高三最后時間的備考學習方法技巧

76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