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體育運動 > 武術 > 太極拳 >

東岳太極拳是什么 東岳太極拳招式

時間: 彥剛1197 分享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tǒng)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yǎng)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y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tǒng)拳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專門為您整理的東岳太極拳。歡迎閱讀。

  東岳太極拳

  東岳太極拳是天津市的特色健身項目,由著名武術家門惠豐教授所創(chuàng),于2000年迎接新世紀到來時在泰山極頂代表中國向全世界表演了首創(chuàng)的太極拳,并取名為“東岳太極拳”,并被中國武術協會列為全國公開賽的比賽項目,東岳太極拳創(chuàng)立以來雖然只有十五個年頭,由于它的獨特的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已在全國及世界形成很大的影響,成立的研究會及組織達到七十余個。

  東岳太極拳創(chuàng)造性的將武術中內功功法經典技法有機的融入其中,將人體生物場的內外循環(huán)通過勞宮穴在過渡勢中相對滾動時時相對,實現了人體生物場能量的內外封閉循環(huán),對積蓄內能起到了強烈的刺激作用,內勁內功增長明顯。

  預備式

  動作過程:雙腳并攏,身體自然直立,肩臂松垂,兩手指自然展開,五指落于大腿兩側,頭項正直,下頜微收,舒胸展背,軀干正直,呼吸自然,目視前方。

  功理要點:骨直身正虛領頂勁,腳鉤勁下行,力達足跟,腳趾微扣地,排除雜念,意念隨松勁下行入地支撐,特別是臀大肌下溜放松,向腳部血流加速,腳底產生熱感,調息靜心。

  第一式 太極勢

  動作過程:由懷抱日月、旋轉乾坤(一、二)組成。左腳向左開步,略寬于肩或肩寬,兩臂側展雙手合于腹前,右拳在左掌上,逆時針旋轉重心隨之在左右腳之間移動,移至左腳時變右手上左手下的側抱球掌心相對,重心右移同時雙手抱球逆時針原地旋轉至左手上右手下重心在右腳上,重心左移同時右轉腰,抱球兩臂由左向右旋轉至右側右手上左手下成側抱球狀重心落在左腳上;如此左右抱球旋轉兩次,重心停于左腳抱球雙手停于右腳上方上手與胸平下手與腹高。

  功理要點:兩腿屈蹲,膝對腳,斂臀坐胯上體中正,沉肩虛腋,全身勁達足跟,即腳跟實,腳踝松,推著走,似溜冰;用腳踝輕輕推動重心移動像溜冰一樣。兩臂運動以鎖骨內側端為支點順達有序的向手指運行,實現從腳到手的節(jié)節(jié)貫穿。

  第二式 攬扎衣第二式 攬扎衣

  動作過程:重心在左腳上體左轉,同時右掌向左前伸展,左掌收于左腹前;重心右移兩掌左右平舉展開,右手心向下,略低于肩,左手心向上,略高于肩,左手心向上與肩平;重心移至左腳,同時左右臂分別由上下向里相合,左掌至右腋前,右掌至左腹前;重心漸移至右腿,上體左轉左掌外旋,右掌內旋橫于胸前,左手在右小臂上;重心繼續(xù)向右移動成右偏馬步,上體微右轉,右臂外展至右前側肘對膝坐腕立掌,左掌落于小腹前,掌心向上,目視右掌。

  功理要點:擦腳時腳跟內側著地,動作中體現手法、身法、步法內在的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對拉拔長的太極拳對立統(tǒng)一原則,定勢要虛領頂勁,沉肩墜肘,斂臀坐胯,氣沉丹田,力達足跟,周身一體。

  第三式 如封似閉

  動作過程:重心移至左腿,兩手臂旋腕一周,重心回到右腿;而后左轉體雙手下捋,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左轉體下捋右掌捋至腹前,右腕與左手背相貼,隨之弓右腿雙手由下向上、向右前棚出,右掌橫于面前,掌心向外;隨后偏馬步落掌,兩手打開右掌向前、下劃弧落至右膝前,左掌落至右腹前;重心移向左腿,兩掌左上托,左手與左腮平,手心斜向里,右手與右肩平手心向上;左轉體托掌兩碗內旋,兩掌拖至肩前上方,掌心向上指尖向后;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內收成后虛步,上體右轉兩手向前推掌,虎口相對,掌心斜向前,指尖與鼻平,目視兩掌。

  功理要點:轉腕以身帶臂,下捋上棚體現出周身的立園運動,左右移動重心與回轉身法和兩手臂的平園旋轉要連接協調。如封似閉定勢體現出前去必有后撐的原則。

  第四式 單鞭

  動作過程:上體右轉,左手上右手下錯掌,上體左轉,右上左下錯掌,右掌與肩平,右掌變勾,左掌落于腹前,上體右轉左掌向上弧形穿至右腋前,右腳內扣,上體左轉,左腳向左后邁出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向上經面前向左推出,成側立掌,指尖與鼻平,掌心向前,左臂微屈,右臂自然伸直。

  功理要點:斂臀松胯活腰,以腰的回轉帶動掌臂動作,單鞭勾手后領勁與前手形成對拉拔長態(tài)勢。

  第五式 白鶴亮翅

  動作過程:上體微左轉,左手向右、下、前伸繞腕,右臂下落勾變掌經左胯旁上舉至左腋前方,掌心均向下,上體右轉雙手向上經額前弧形右擺至右前方,兩碗與肩平,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左轉身左手轉向下經胯旁劃弧上挑,右手收于右胯旁;跟半步,后手合前手,坐身右捋掌,上身左轉兩掌由左腹前上舉虛步分掌,右上左下。

  功理要點:前面動作是兩臂劃一立圓,合掌后在腹前劃一個平圓,定勢要虛領頂勁,斂臀坐胯,身正臂圓。

  第六式 掩手肱捶

  動作過程:兩臂左右擺掌,提右腳握右拳,踏右腳下栽拳,馬步按掌,轉馬步雙分掌,轉體旋臂,弓步發(fā)拳。

  功理要點:此式是發(fā)力動作,降重心,引氣下沉,蓄發(fā)要順達有序,由足至手節(jié)節(jié)貫穿。

  第七式 云手

  動作過程:提腕下捋,轉體疊掌,右弓步棚掌,左弓步塌掌,弓步橫掌,收腳立掌,轉身云掌,云手共三式重復。

  功理要點:前半部的發(fā)力要充分體現迅速扭腰、沉胯、斂臀、氣沉丹田、短促呼氣,力達于梢的整體勁。云手部分是轉換圓活的運動。

  第八式 右左下勢獨立

  動作過程:左轉身搭腕,仆步分掌,弓步伸掌,提左腳撩掌,右獨立撐掌;右轉身搭腕,仆步分掌,弓步伸掌,提右腳撩掌,左獨立撐掌。

  功理要點:上體要正,強調斂臀沉胯,避免彎腰撅臀,肩、肘、腕要放松,兩掌圓展,兩臂輕靈如雄鷹展翅。

  第九式 手揮琵琶

  動作過程:向后落右腳,向前落右手,左掌后收胯旁,轉體后帶右掌,左掌前伸上舉,左虛步合臂。

  功理要點:動作以腰帶臂平舉,兩臂松展,懸膀虛腋,兩臂有對拉勁,體現出處處相合,即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腳對應相合,混元一氣。

  第十式 右左倒卷肱

  動作過程:右轉身后捋舉臂,提左腳屈臂,撤步推掌,左轉體后捋舉臂,提右腳屈肘,撤步推掌,左、右式作三次。

  功理要點:隨轉體舉臂的后手要以肘領,懸膀虛腋,用兩鎖骨中心內側端點支撐。撤步推掌輕靈穩(wěn)重如履薄冰。

  第十一式 左右起腳

  動作過程:右轉身后捋,后轉身合掌,起左腳分掌,落腳合掌,起右腳分掌。

  功理要點:左右起腳是直擺性腿法,起腳緩起慢落,斂臂收胯,支撐腳扎根站穩(wěn),上體端正,合掌時掌心相對,虛腋展肘,起腳站如栽樁。

  第十二式 左右摟膝拗步

  動作過程:右腳屈收,腳尖外擺,屈膝重心落于右腿,上體微右轉左手向右擺于面前,右臂屈肘收于腰前,右轉舉臂,上左步屈肘落掌,左弓步摟膝推掌,上體左轉,收腳舉臂,上右步屈肘,右弓步摟膝推掌。

  功理要點:上步轉身要協調,同起同落,上步如貓行,如臨深淵,步法虛實分明。

  第十三式 左右野馬分鬃

  動作過程:右轉體收腿抱球,出左腿弓步分掌,身體左轉,收右腳抱球,出右腳弓步分掌。

  功理要點:要邊轉體邊出腳,手的分合與轉體要協調,不能有停頓斷勁的毛病。

  第十四式 攬雀尾

  動作過程:左轉體擺掌,收腿抱掌,出左腿弓步棚臂,左轉體伸掌,右轉捋掌,左轉卷臂,弓步前擠,坐身落掌,弓步按掌。

  功理要點:此勢是四正勁棚、捋、擠、按,在虛實變化過程中要保持松腰、斂臂、沉胯、身正、步穩(wěn)。

  第十五式 收勢

  動作過程:右轉身分掌,收腳捧掌,起身托掌,落掌直立。

  功理要點:上體要始終保持端正,避免低頭、彎腰、撅臂,兩臂在空間左右各劃一立圓,雙手捧托日月,頂天立地,胸懷宇宙,天地人合一。

398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