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學術論文>

世界音樂史學術論文(2)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世界音樂史學術論文篇二

  外國音樂史研究

  摘要:音樂以不同于其它藝術的存在方式和豐富的內(nèi)涵及千年不衰的風格。帶給人類無盡的享受。音樂是一位閃爍著美的光環(huán)的使者。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音樂是一切藝術中的最偉大的一個,是最深入心靈的藝術,只有音樂的力量才能使我們返回本真。”

  關鍵詞:外國音樂史;形式美;旋律;節(jié)奏

  一、音樂的起源

  音樂的起源有諸多說法,如模仿說、勞動說、節(jié)奏說、愉悅說等等。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天體運動形成了美妙的音樂,整個宇宙是一個結(jié)構(gòu)和諧的能發(fā)出樂聲的物體,我們之所以聽不到這個聲音,是因為剛產(chǎn)生宇宙時就有了這個聲音。聲音和它相對立的寂靜完全區(qū)分不出來。德漠克利特認為:在許多重要事情上,人類是模仿禽獸。作禽獸的小學生的,跟黃鶯等歌唱的鳥學會了唱歌。亞里斯多德亦認為:一切藝術實際上同是模仿。只是攀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對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中世紀后,宗教神學占統(tǒng)治地位。認為音樂是上帝的聲音,是上帝自身性質(zhì)的體現(xiàn)。音樂的美“是上帝為音樂打上的烙印。”

  作為音樂,她起源于什么,她所具有美的本質(zhì)是什么,至今仍是人們繼續(xù)探討的課題。我們認為用科學的唯物主義的辯證法來求得答案是唯一科學可行的。既然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的本身,那么一切人的行為也是由勞動而產(chǎn)生。音樂即是產(chǎn)生于勞動,而音樂的美是產(chǎn)生于主客觀的完美結(jié)合之中。音樂之所以具有美的品味,首先是構(gòu)成音樂的諸要素已具備了美的元家,旋律、節(jié)奏、和聲、音色,本身在經(jīng)過組織后,產(chǎn)生了形式美的法則,即:和諧、對比、比例、整齊一津、對稱均衡、調(diào)合對比、節(jié)奏韻律,多樣統(tǒng)一等等、音樂從古至今,從古典主義發(fā)展到現(xiàn)代主義,其中形式美的法則仍在按傳統(tǒng)的軸線發(fā)展,當代音樂家柯普蘭在《阿伯拉契亞的春天》里所采取的各種手法。也是在遵循著形式美的原則,我們可以從其鮮明的旋律和節(jié)奏中體味出來。

  二、音樂的表達

  音樂是怎樣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傳感的?歷史上以漢斯立克的自律論為焦點展開了不休的爭辯。自律論認為:“音樂的美是一種獨特的只為音樂所特有的美,這是一種不依附不需要外來內(nèi)容的美,它存在于樂音,以及樂音的藝術組合中。音樂的內(nèi)容就是樂音運動的形式,表現(xiàn)確定的情感完全不是音樂的職能。”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漢斯立克所持的論據(jù)是不確切的。李斯特不能容忍音樂自律論的說法,在《柏遼慈和他的<哈羅爾德文響曲)》中說:“感情在音樂中獨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借‘比喻’的外殼,也不依靠情節(jié)和思想媒介,”“只有在音樂里,由于那自由自在的,充滿力量的感情激流。使我們從Thought(思想)魔力下解脫出來,使我們發(fā)皺的額頭從思想的重負下得到暫時解脫。只有音樂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能使我們從理性及其支配下得到暫時解脫。”他認為音樂就是情感的“化身”,使我們感覺到表現(xiàn)不確定的激情完全是音樂的藝術職能。音樂是情感的無度的宣泄。這種“感情美學”的源頭是盛行于18世紀的“激情論”。我們從歷史文化發(fā)展的背景中,可以探求出音樂的流變。音樂在不同時代所具的歷史持續(xù)性與可變性,風格體系及現(xiàn)代音樂的特征。

  三、西方音樂史中音樂與舞蹈的淵源

  早在1600年以前,古希臘和羅馬遺留下來的藝術作品中已充滿了對音樂舞蹈的描繪。當時音樂的傳播方式及范圍只限于教士僧侶中,主要是使用了格里哥里圣詠這一曲調(diào)。圣詠的速度是隨意的,重音就是歌詞中的重音位置。世俗音樂也悄然興起,主要是應民間生活所需,表達人們的愛情、幽默。同圣歌一樣,都是單聲部的。10世紀后,復調(diào)—兩個以上聲部作品被創(chuàng)造出來,稱為奧爾加農(nóng)。后來漸漸加上第三、四聲部、而且重要的是世俗音樂的曲調(diào)被應用到圣詠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非自然性的音樂,音樂是通過入的生活、思維創(chuàng)造出的音響。是人在自然中發(fā)現(xiàn)樂音,繼而把它們組合成一種簡單的規(guī)律順序,又在人們不斷探家完美和諧的創(chuàng)造中得以發(fā)展和不斷豐富。當然教會對世俗音樂的滲入是極為恐慌的,他們怕人們思想得到自由,以致不受其擺布,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曾禁止這種教會圣詠出現(xiàn),認為新教詠的出現(xiàn)是有讀神靈的。14世紀。文學、視覺藝術在意大利形成文藝復興浪潮,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當代先驅(qū)派畫家大膽利用了透視法,把哥特繪畫中平板的無景深的繪畫,給予距離、深度、寬度的感受。人物的表情也由無生氣的平面圖而變成了豐富表情的活靈活現(xiàn)的面孔。人文主義的思想由古希臘進入了歐洲。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使得人成為替代上帝的主角;藝術、哲學、文學作品中,現(xiàn)實生活做為題材被納入作品中。人們的理想是和諧與平衡。這在建筑中也有所體現(xiàn),哥特建筑中的高尖入云的尖頂,已被圓頂替代,至令我們還可以自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中領略出那自然逼真的神情及肌肉的完美寫照。所有這一切都顯示了一種空前的思想解放。音樂中世俗的旋律被引到了彌撤中。

  在巴洛克時期,封建制度的大廈即將土崩瓦解,這是大規(guī)模改革,充滿暴力的時代,人們的審美標準不再以和諧為準,美術作品使人們不再是旁觀。而是參與。建筑中采用彩色玻璃及鍍金飾條,學院派繪畫大師魯本斯的精細刻畫的肌膚及調(diào)棉的紋理處理,使人們處于沉浸在一種情工細作之中。音樂以巴赫、亨德爾的作品為精華。嚴謹、華麗,今至不衰。復調(diào)音樂逐漸由主調(diào)配以和聲,形式了大小調(diào)系統(tǒng)。1789年爆發(fā)的法國大革命。使整個社會動蕩不定,人們在理想上,求一種信仰。拿破侖帶給人們的希望之光,又無情的成為瞬間即失的欺騙。盧梭說:人的原始的人的享受的理想被文明摻了假,人們不再著意贊美君主。作曲家們在大眾的聲音里聽到了支持的呼喊。作品《浪子的歷程》在霍高斯筆下成為道德美的說教畫,和莫扎特《唐璜》一起,表現(xiàn)出罪有應得的教誡。法國大革命后。人們壓抑的感情成為藝術主題,我們可以從一代大師、集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于一身的貝多芬的作品精神中發(fā)現(xiàn)與時代吻合的跡象。反對封建的思潮對作曲家影響頗深,“音樂應使人的思想爆出火花”,成為他的心聲。他的具時代感及民族特點的作品,無處不在陳述著他對理想的渴望,他的奏鳴曲中矛盾主題的發(fā)展,正好應了心緒的需求?!队⑿劢豁懬氛潜磉_了時代精神。雖然他的理想成了泡影,但是,作品中向往和平、希望改革及敏銳觀察了社會的結(jié)論,已構(gòu)成了一種理想主義的思想。

  
看了“世界音樂史學術論文”的人還看:

1.音樂類學術論文:音樂中的環(huán)保思考

2.有關中國音樂的近代史論文

3.淺談歐洲古典音樂論文

4.中國近代音樂發(fā)展史論文

5.廣告音樂發(fā)展史探析論文

世界音樂史學術論文(2)

世界音樂史學術論文篇二 外國音樂史研究 摘要:音樂以不同于其它藝術的存在方式和豐富的內(nèi)涵及千年不衰的風格。帶給人類無盡的享受。音樂是一位閃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食品安全問題學術論文
    食品安全問題學術論文

    食品安全是指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生產(chǎn)或食用時不會對消費者造成損害的一種擔保。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食品安全問題學術論文,有興趣的親可以

  • 實驗型學術論文
    實驗型學術論文

    實驗,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實驗型學術論文,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實驗型學術論文篇一 高中物理實驗型作業(yè)

  • 我的父親最新父親節(jié)作文
    我的父親最新父親節(jié)作文

    從小到大父親在我的眼里,是一個嚴厲、嚴謹、勤勞、純樸而又是和藹可親的,作為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父親用他勤勞的雙手支撐著。父親從小在家

  • 實踐論的學術論文
    實踐論的學術論文

    實踐論說明了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實踐論的學術論文,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實

264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