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藝心理學的論文
關于文藝心理學的論文
藝術心理學也稱“心理學美學”,是研究藝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欣賞過程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研究內容包括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審美想像和審美思維,藝術欣賞中的理解、判斷和鑒賞以及藝術家的個性心理結構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文藝心理學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文藝心理學的論文篇一
《趨向簡單的現(xiàn)代流行文化》
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的業(yè)余娛樂活動一下子變得容易多了,網游、小說、視頻等等使人可以足不出戶的滿足放松自己的愿望,書籍、體育等變得不再那么重要。這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娛樂形式走向了單一化,更加使人感到警惕的是一種審美簡單化的傾向。
近幾年,在中國社會引起轟動的文學作品很少,在印象中占據暢銷書榜的大多是如《易中天品三國》等歷史解讀類書籍再就是比如《貨幣戰(zhàn)爭》這類涉及經濟的書籍,甚至連菜譜美容等書籍也在某些書店中排入了暢銷書榜。文學類中能風靡一時也就差不多只剩哈利波特了。以《哈利波特》為代表的通俗小說并不能像經典名著一樣給人靈魂的啟迪、心靈的震撼等等感受,它們注重的是情節(jié)的引人入勝而不是思想的深度,這也和中國一向的文學觀念有關,本身無可厚非,因為小說本就有娛樂的功能。然而,聽一些同學津津有味的談論他們所看的網絡小說的內容后,卻實在感覺憂心,那些所謂的小說不僅語言粗糙不堪,內容也完全沒有邏輯性可言。比如一個叫做《困龍升天》的忘了小說,講到主人公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獲得了神仙的敬仰,又和吸血鬼不斷爭斗,后來又上升到宇宙間的戰(zhàn)爭,他個人的能力也不斷因為一些巧合而攀升,甚至能偶然得到“能隨意縮小的光速飛船”,聽來除了荒誕之外還是荒誕,然而就是這種小說卻引的不少人熱衷去讀。
分析這高低兩種的通俗小說的聯(lián)系,我們看到它們都是試圖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白日夢”。和弗洛伊德的分析不太一致的是,弗洛伊德的分析都是把目標放在莎士比亞等世界經典上,而我們只以白日夢理論來看中國的通俗小說,因為中國人一直以來對戀母的抵制,所以弗洛伊德所認為的潛意識的這一個主題在中國的小說中并不多見,而我們的夢想中更多的是對超脫自然、權力、金錢、愛情的幻想。而且很多的小說并不是在描繪作家的白日夢,而是力圖給讀者創(chuàng)造一個美妙的夢境。我覺得,造夢最高的境界便是要使自己的小說成為一個自成體系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不完全依賴小說劇情而能沉醉,就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再比如金庸的武俠系列,都已經比較完善的構造了一個不同于現(xiàn)在的世界,我們不僅可以將自己想象成為其中的主人公來經歷其冒險,也可以自我想象,在其中幻想“自己”的故事,其樂無窮。
但是構筑一個世界是比較困難的,除了要有作者的精妙構思之外也需要很久的努力才能完成,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穿越題材給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巧妙的解法:既然構建一個世界困難,那不如通過一個簡單的穿越將人放入歷史這個更加豐富而龐大的世界。這樣,便可以繞過主人公能力、智慧的形成問題,單純的體驗驚險刺激又精彩的人生,看過的穿越題材比如《尋秦記》《神話》等都是很精彩的,初看很讓人欲罷不能。然而在這種題材泛濫之后,對它的熱情也大大下降,其中比如《困龍升天》這種比比皆是,實在是給這種題材抹黑了。它們實在是為造夢而造夢,而這夢又完全不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合邏輯,便只能讓人看了惡心了。
類似的情況在電視、網游等領域也屢見不鮮。類似《康熙來了》《非誠勿擾》這種娛樂節(jié)目大行其道,許多原先的知識精彩節(jié)目比如中央臺的《聯(lián)合對抗》也變得只重視答題的過程和噱頭,而對題目本身卻并不注意。游戲也已經難見如《魔獸世界》這類以完整的游戲歷史背景為基礎建構龐大的游戲世界的作品,更多的是關注畫面的絢麗升級的技巧,圖幾年的盈利而已。
思考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我認為和當今人們的思考減少有關。現(xiàn)代科技使人們可以隨時查到必要的信息,因此真正自己思考的機會少了許多,這使人逐漸習慣了接受簡單的東西。另外繁重的生活壓力也讓人更多的忙于生計、學業(yè)、工作,而不肯、不屑去進行感性的可靠。對于大部頭的著作自然也不愿意去看了,人們喜歡的是簡單的小消遣,是任務與任務之間可以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的不必深思可以隨時扔掉隨時重新?lián)炱饋淼膴蕵贰?/p>
這種趨勢無疑是思想退步的標志,我們應該盡量防止這種簡單化蔓延。
關于文藝心理學的論文篇二
《藝術創(chuàng)作與心理》
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心理分析的過程。選擇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一是因為與我本身所學習的專業(yè)密切相關,二是因為我希望能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更好的調節(jié)我在實際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理。
油畫作為西方傳入中國的一門藝術,在短短的百年間,通過幾代中國油畫家的努力,到今天,油畫藝術在中國百花齊放,而且越走越好。對于我們當代青年為什么要選擇油畫?而不是設計藝術?如果不是出于謀生的考慮,如果不是油畫今天的繁榮,那會是什么?只是滿腔熱血?還是把繪畫當成了生命存在的方式?
諸多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但是對于我來說,我選擇把藝術當成生命的存在方式。因此,我需要更清醒地認識繪畫創(chuàng)作與心理的關系。
一、西方思想
(一) 早期創(chuàng)作心理
德謨克利特:強調文藝創(chuàng)作的對象是社會中生活著的人,而且應當是道德意義上的好人。不僅如此,他還十分強調對藝術家的主觀條件和作品效果的研究,提出了“追求和創(chuàng)造美是一種神圣心靈的標志”
蘇格拉底:“一座雕像應該通過形式表現(xiàn)出心理活動”。強調藝術創(chuàng)作要能夠刻畫出人物的“情感”“神色”等。他還最早提出了創(chuàng)作中的典型化問題。
柏拉圖:靈感是靈魂在迷狂狀態(tài)中對于天國或上界事物難得的回憶和觀照,沒有這種詩神的迷狂,無論是誰,都將永遠站在詩歌的門外。
在西方,這些論述可以稱的上是最早的創(chuàng)作心理思想了。
(二) 精神分析派藝術心理學
精神分析派藝術心理學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是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該派關于心理行為的基本原則是:人類的行為是本我與自我、超我之間沖突的產物。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通常是存在著沖突的,本我和超我之間是對立的,但它們常常又都會對自我的唯實原則進行歪曲。
本我是心理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但它常因文明所強加的抑制而不能直接得到滿足,于是,人們必須另辟途徑以實現(xiàn)他們內心深處的強烈愿望。藝術家不去壓抑他們那些為社會所不容的本能欲望,而是使其升華,通過升華,本我的能量不是被壓抑,而是被轉移,從而作用于社會可接受的目標。
關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三個基本觀點:
其一,藝術家追尋壓抑的宣泄或者“力比多”的轉移往往具有固著性,這方面他們同精神病人頗有相似之處。但是,在本質上他們又與精神病人有別。
其二,藝術中的形式只是隱秘個人性欲得以滿足的過渡物,而形式之下或背后的內容才是真正使人得到快樂的情緒對象。
其三,任何形式的藝術作品中都滲透或掩飾著作者變了形的欲念,因而對藝術作品的符號加以解剖,最終都可以走進藝術家意識深層的內容。
二、東方思想
第一節(jié) 藝術活動的心理本質論
在中國古代人看來,天、人、地是一體的,“物性”是“天性”所使然,人必須順應“物之天性”,才能與之“合”,并進而“與天合”,實現(xiàn)人生的至美境界。所以,中國古代雖然有“重人、重現(xiàn)實”的儒家哲學觀和“重天重道”的道家哲學觀的分野論爭,但這兩家在對待創(chuàng)作中的“人”與“對象”的關系上又是相通的。儒、道兩家都認為“文(藝術)”是人心感于“物與天道”的結果。從其獨特的宇宙觀和生命意識出發(fā),中國古代的藝術理論認為,人對美的理解和感受來自“自我”與“物”之間的心理關系狀態(tài)。因此與西方古代的“模仿說”不同,中國的藝術理論自其產生之初就把創(chuàng)作活動視為一種深層次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而不是對客觀世界的如實模仿。
一直以來,東西方的各種創(chuàng)作心理都不同程度的影響到當代青年的創(chuàng)作心理。這使得我們在思想不成熟的階段容易動搖,弗洛伊德的思想出現(xiàn)以后,對我的創(chuàng)作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本我是心理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但它常因文明所強加的抑制而不能直接得到滿足,于是,人們必須另辟途徑以實現(xiàn)他們內心深處的強烈愿望。藝術家不去壓抑他們那些為社會所不容的本能欲望,而是使其升華,通過升華,本我的能量不是被壓抑,而是被轉移,從而作用于社會可接受的目標。”這就是說,我選擇了一個能量的轉移來實現(xiàn)我的生命的價值,而不是被壓抑。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這個世界上需要藝術,渴望藝術的一個原因。但是這個世界在任何時代,任何環(huán)境下,都只需要極為少量的藝術家。所以在今天,選擇油畫的80—90一代,如果他不能及時的意識到這個問題,那么,痛苦還將繼續(xù)。
藝術史上,系生命于藝術,藝術之力大于生命的事例不計其數。對此人們不僅要問,人們?yōu)槭裁慈绱绥娗橛谒囆g,他們能從中獲得什么呢?答案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追求生命高級需要的滿足。
三、生命的需要
人,作為一個活的有機體,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因此有人說生命的秘密在于運動。除了運動,生命還有一大特性-----平衡,亦即機體活動的穩(wěn)定與有序。人總是要維持生理的以及心理的平衡。就如同饑則思食,渴則思飲一樣,傾吐心事、抒發(fā)感情乃是人的本性所使然,是生物生理的以及心理的需要,特別是怨、怒、哀、憂之情尤其需要發(fā)泄。
四、人類的藝術需要
(一) 藝術需要是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二) 藝術需要是自我實現(xiàn)的情感需要
對于我來說,一種表現(xiàn)的欲望,那種豐富的創(chuàng)作動機迫使我不斷地在從事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同時,也有一種使命感在催促我不斷的學習,加強自身修養(yǎng)。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都無法阻止我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熱情。因為我必須知道我在做什么,我怎么樣才能把他做好。從來都不是任務。
我覺得之所以我是現(xiàn)在的我,是因為在我成長的生命體驗過程中,曾經深刻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擁有生活。
我在與不同的人交往過程中,在讀歷代大師的傳記中發(fā)現(xiàn),對于生活的體驗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極為重要。對于藝術家來說,如何體驗生命,體驗哪些生命,不同的藝術門類,不同的藝術主體各有所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生命存在與發(fā)展之苦的承載與超越。這種生命存在與發(fā)展之苦,又可以具體分化為痛苦、孤獨、死亡與憂患四個方面。
有人曾經說:繪畫已經死亡。
對于這種曾經一度迷惑過不少人的狂言,其實在任何時代,當人們理智的時候,它自然就露出了自己的破綻。只要有生命的存在,繪畫就永遠擁有它的魅力,這種魅力是市場給不了的,它是人本身的需求。我們誰沒有經歷痛苦,孤獨,死亡,憂患?
對于我來說,藝術成為了生命的需要,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