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醫(yī)藥學論文 > 臨床醫(yī)學 >

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狐惑病20例

時間: 桑曉榮1 分享
【關鍵詞】龍膽瀉肝湯 狐惑病
龍膽瀉肝湯源于《醫(yī)方集解》,以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為主,筆者辯證施治20例治療狐惑病,臨床上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例均系門診病人,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為25-42歲之間,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5年,癥狀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經激素、抗炎等西藥治療效果差,患者均伴有目赤、煩躁、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等癥。
2 治療方法
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5g、黃芩10g、梔子15g、澤瀉10g、木通10g、柴胡15g、生地10g、當歸10g、甘草10g,以上9味浸泡半小時,水煎服日1劑,若目赤、煩躁明顯者,可佐加黃連、麥冬。
3 治療效果
20例患者用藥后癥狀均逐步緩解、消失,伴隨癥狀消失,用藥最少6劑,最多20劑,一般6-10劑,并對20例病人治療后進行3-6個月隨訪觀察,其中5例偶有復發(fā),其余15例療效確切,未見復發(fā)。
4 體會
狐惑病是以濕熱邪毒侵蝕腐潰為病理,以咽喉、外陰等處反復出現淺表糜爛為特征的疾病,以其反復發(fā)作有狐惑疑亂之狀,故名狐惑。其病因是濕熱邪毒,病機是濕熱蘊結。郁蒸氣血、侵蝕腐潰,本病與口、眼、生殖器等綜合征(又稱白賽病)的病證相類似。
白賽病發(fā)病部位特殊,與肝經關系密切,應從肝經論治,從白賽病臨床表現來看屬濕熱內蘊,蘊久化熱,濕熱相搏,循肝經上迫而致,故投以龍膽瀉肝湯加減,以清肝經濕熱、肝膽之火,狐惑之病當結合臨床表現分別以清熱燥濕、解毒法辯證論治。
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