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醫(yī)藥學論文 > 臨床醫(yī)學 >

手背靜脈穿刺技術的臨床進展

時間: 敬碧珍1 分享
靜脈穿刺是臨床上最基本、最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之一,患者常以是否“一針見血”來衡量護士的操作水平。手背因血管豐富,相對容易固定,又不影響病人下床活動,操作方便,常作為靜脈穿刺的首選部位[1]。如何快捷、準確、無痛苦的進行靜脈穿刺,是護理同仁們長期不懈追求的目標,現(xiàn)就手背靜脈穿刺技術的臨床進展綜述如下。
1 首選“乏神經(jīng)區(qū)”
張萍等[2]通過解剖尸體手背標本,發(fā)現(xiàn)由尺骨莖突、橈骨莖突和第三掌骨形成的三角形區(qū)域為乏神經(jīng)區(qū),痛覺神經(jīng)纖維分布稀少,穿刺時選擇這些部位的血管可減少病人的疼痛。
2 促進靜脈充盈法
2.1 正確扎止血帶的方法
2.1.1 白麗梅等[3]研究表明,血壓計袖帶的張力在10.7—16.0kpa時,肢體遠端的靜脈充盈達到最佳狀態(tài),既能保證上肢遠端的動脈壓力,又能完全阻斷其淺靜脈的回流。
2.1.2 扎止血帶的時間:李曼玲[4]研究發(fā)現(xiàn)最佳靜脈穿刺時間是扎止血帶40s—120s,對極度虛弱、血容量不足、末梢充盈度差的病人,扎止血帶的時間應相應延長。
2.1.3 手臂下垂后再扎止血帶:朱壽美等[5]認為手臂自然下垂2min后再扎止血帶,能增加靜脈充盈度,縮短扎止血帶后再尋找穿刺血管的時間。
2.2 輕拍或反復握拳:輕拍手背或局部揉搓可使靜脈充盈顯現(xiàn),靜脈穿刺前反復握拳能明顯改善靜脈充盈度,可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6]。
2.3 局部涂血管擴張劑:對周圍靜脈顯露不明顯,血管痙攣者可用棉簽涂1%硝酸甘油,2%山莨菪堿,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等,可使局部血流量明顯增加,增強血管充盈度[7]。
3 穿刺方法
3.1 傳統(tǒng)法:《基礎護理學》上介紹在穿刺部位上約6cm扎止血帶,常規(guī)消毒后,囑病人握拳,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針柄,針頭與皮膚呈20°角,從靜脈側方或上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3.2 改良穿刺法:侯素霞等[8]研究認為囑患者被穿刺手自然放松,操作者在選擇血管上方6cm處扎止血帶,常規(guī)消毒皮膚后,操作者左手握緊病人4指,使之向手心方向彎曲,并與手背成130°角,繃緊皮膚,使血管固定,右手持針與皮膚呈35—40°角(皮下脂肪多或血管較深者可采用45°角進針),快速刺入皮下,并直刺入血管,見回血后再沿血管方向進針0.5cm—1.0cm。
3.3 逆行穿刺法:陳慕芳等[9]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患者由于長期傳統(tǒng)的向心方向輸液,導致手背上段靜脈變硬甚至堵塞,下段靜脈就代償性通過交通支建立豐富的側支循環(huán),離心靜脈穿刺既不影響患者手指活動及液體流速,方便固定,而且液體滲漏發(fā)生率較向心穿刺低。
4 持針的手法
采用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針柄的方法(稱上下持針法),往往因為食指的支墊作用容易穿破血管壁,刺入過深;食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針柄的方法(稱前后持針法),往往持針不穩(wěn),進針力度不夠,又容易污染針頭。筆者[10]認為采用先上下持針法進入皮下后,再更換持針方向,前后持針穿刺血管,更容易掌握深淺度,可減輕病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5 進針長度
于瑞花等[11]實驗發(fā)現(xiàn),用針頭斜面為0.2cm的7號輸液頭皮針采用直刺法進行0.6cm與進針1.2cm組比較,其疼痛反應、血管壁損傷、血管周圍瘀血及靜脈炎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故在確保針尖斜面完全進入血管達到牢固固定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針頭進入血管的長度。
6 針頭固定方法
妥善固定是整個穿刺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固定不當可引起針頭滾動、滑脫,針尖刺痛,最終導致穿刺部位腫脹、滲出。按常規(guī)方法先固定針柄后覆蓋針眼,然后用第三條膠布使頭皮針軟管繞過穿刺部位“O”型固定。對靜脈穿刺困難或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壁出現(xiàn)液體不暢者,進針后將針柄從右向左緩慢旋轉1800,使針頭斜面朝下,可以確保輸液通暢及減少液體滲出,同時有研究表明翻轉針柄固定可以減輕疼痛[12]。
7 拔針方法
(1)先慢后快:按壓針柄,松開膠布,針頭縱軸與血管縱軸平行,慢慢向外拔針,當針頭即將拔出血管壁時,再快速拔出體外。
(2)按壓方法及時間:歐少青等[13]認為拔針時棉簽與血管平行直壓在血管上,棉簽頂端超過皮膚針眼近心端1-2cm,使皮膚針眼及血管針眼同時被壓,按壓時間2—3min,其止血效果明顯優(yōu)于橫壓法。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加大,及重癥肝炎、血液病等凝血功能差的病人,要增加按壓面積和按壓時間,縱行按壓5—10min,可有效減少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發(fā)生。
8 影響手背靜脈穿刺成功的因素
病人的年齡、疾病、毛細血管脆性、皮膚厚度、靜脈用藥療程、頭皮針大小等均可影響穿刺成功率,同時護士嫻熟的穿刺技術和無痛穿刺技巧,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質、融洽的護患關系,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隨著社會的進步,靜脈穿刺不再是單一的技術操作,而是道德責任技術的融合[14],護理同仁們在臨床實踐中對手背靜脈穿刺技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膽嘗試,旨在提高穿刺“一針見血”成功率,減少病人疼痛,豐富護理服務內涵,提高病人滿意度,減少因靜脈穿刺引發(fā)的護理糾紛,保證醫(yī)療安全。
參 考 文 獻
[1]謝珍惠.提高手背靜脈穿刺技術的新進展[J].當代護士,2007,4:7-9.
[2]張萍,侯之啟.手背靜脈與皮神經(jīng)的關系及靜脈穿刺部位的選擇[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0,18(2):159-160.
[3]白麗梅,傅常清,郭欣欣等.止血帶張力對淺脈充盈度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587-588.
[4]李曼玲.扎止血帶時間長短對淺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1,15(3):168-169.
[5]朱壽美,張海生,董曉翠.手臂下垂時手背靜脈穿刺效果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4,19(23):18.
[6]呂艷.淺靜脈穿刺兩種不同握拳法的對比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4,19(11):23.
[7]常宗娥,郭愛武,崔福榮等.利多卡因和阿托品用于表淺靜脈快速充盈的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16(6):328.
[8]侯李霞,陳晶,陳淥.手背靜脈網(wǎng)穿刺技術探討[J].護理研究,2009,23(9):2385-2386.
[9]陳慕芳,黃秀英等.離心靜脈輸液穿刺在門診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5,(15):35-37.
[10]敬碧珍,唐曉英.手背靜脈留置針兩種不同穿刺方法的對比觀察[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0,25(4)371-372.
[11]于瑞花,蘭勝才,張愛華等.不同進針長度行靜脈輸液時對血管壁影響的對比研究[J].2004,14(4):145- 146.
[12]蔡露鳳,黃亞雄.靜脈穿刺后針頭斜面朝下固定的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26.
[13]歐少青,鐘妹,劉培娟.靜脈輸液拔針按壓方法再探[J].護理學雜志,2000,15(6):378.
[14]張艷萍.護士輸液過程中不應忽視的幾個問題[J].護理研究,2003,17(4):474.
3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