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課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開放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論文
開放教學是指以知識教學為載體,把關注人的發(fā)展作為首要目標,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自主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fā)展的空間,從而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可以說開放式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它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基于微課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開放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于微課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開放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全文如下:
摘 要:微課程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這種新的教學理念與具體課程相結合,更是全新嘗試。本文分析了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介紹了微課程的特點、優(yōu)勢以及將微課 。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新生入學后學習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和辦公自動化應用軟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開闊視野,打好基礎,為后續(xù)課程學習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課堂教學、講練結合的方式。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計算機知識越是普及,學生上課時注意力越不容易集中,課堂講授的效果越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觀上,學生認為對課程內容有一定了解,不論實際上是否掌握了老師講授的內容,都自認為已經掌握了,不想聽課;客觀上,在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學生思維活躍,跳躍性強,注意力差,很難控制自己較長時間專注于某種事情,不能專心聽課。這種現(xiàn)象也普遍存在于其他各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
針對上述主客觀原因,為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習興趣,考慮將微課程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實踐中。
2 微課程及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中引入微課程的意義
微課程(microlecture)是指教學時間相對較短的課,如對單一主題錄制的數(shù)分鐘以內的聲音解說或視像演示,主要用于學習與培訓。微課程內容直接指向具體問題,關注“小現(xiàn)象、小問題、小策略”,主題突出,一(微)課一事,層層剖析,有深度,能啟發(fā)思考,能有效解決前面所指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深化高效課堂的建設。
微課程的優(yōu)勢在于內容較少、教學時間短、教學設計精致、有示范案例、可基于網(wǎng)絡流媒體播放、便于自主學習。
將微課程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實踐中,其目的意義在于:
(1)在對課程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抓住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制作微課程,直擊問題關鍵,從主觀上調動學習興趣。
(2)《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特點就是問題小,知識點分散。而微課程關注的恰恰是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點,時間短,內容表達簡潔,容易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3)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方法,通過寫腳本、完成微課程的方式進行傳播,有助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為教師提供開放式教學平臺。
(4)課程是一種研究方式,引導普通教師開展適合自己的教學研究,轉變教學研究的模式與觀念。
(5)微課程適合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也有利于課后延伸學習,為學生提供開放式教學平臺。
(6)學生也可以制作微課程,邊學邊做邊交流,激發(fā)興趣,培育了團隊文化,成就感很強,真正實現(xiàn)開放式教學。
3 基于微課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開放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為進行基于微課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開放式教學,主要做了以下的研究與實踐工作。
(1)課前設計。集中常年擔任《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優(yōu)秀一線教師,找出課程的重點、難點、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學生的興趣點,吸取寶貴的教學經驗。
(2)課程分析。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進行全面分析,根據(jù)課程內容、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習慣、特點,找出適合和應該采用微課程教學的內容。
(3)撰寫微課程腳本,錄制微課程。
(4)選擇試點班,進行基于微課程的計算機基礎課開放式教學實踐。
(5)提供開放式微課程學習的平臺,供網(wǎng)絡學習、移動學習之用。
例如,通過課前設計、課程分析和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Excel中的函數(shù)是重點和難點。如果采用重點講解、反復強調的傳統(tǒng)方式,會使已經掌握的學生厭倦,覺得浪費時間;理解力稍差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還是聽不懂或不愿意聽,需要個別輔導。引入微課程后的解決辦法是:對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函數(shù),例如vlookup,先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寫出易于接受的微課程腳本,配上實例,再錄制成4分鐘左右的微課程視頻,上傳到微課程平臺。有需要的學生可以自由瀏覽或下載到手機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學習。由于針對性強,時間短,具有可選擇性,所以效果良好。這些微課程組成《大學計算機基礎》微課程集,形成了開放式的學習的平臺。
不僅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通過上傳微課程,使優(yōu)質教學資源被更多學生共享,學生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制成微課程與同學分享,形成良性互動,“玩手機”也成為一種學習方式。
4 使用效果和結論
微課程使用后,課堂氣氛活躍、愿意討論問題的人多了;作業(yè)質量上升,課后答疑人數(shù)反而減少,說明師生課后負擔都減輕了;課程設計和考試成績提高了;最主要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成為了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微課程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這種新的教學理念與具體課程相結合,更是全新嘗試。微課程與信息時代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特點結合緊密,如果能在充分的課程分析和教學設計基礎上,恰當運用微課程,會收到良好教學效果,使教師和學生都受益匪淺。
相關文章:
2.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動態(tài)網(wǎng)絡組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