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yè)論文>教育類論文>教育理論>

德育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德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篇1

  淺析初中德育教育

  [摘要]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網絡信息化的發(fā)展紛繁復雜的文化社會思潮影響到了青少年學生也影響了學校教育學校德育教育面臨嚴峻挑戰(zhàn)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許多的問題。因而德育教育對于社會、個人以及護理專業(yè)來說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加強德育教育途徑刻不容緩。

  [關鍵詞]德育教育 重要性 護理專業(yè) 德育途徑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響以培養(yǎng)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動[1]。古代教育中禮是“六藝”之首。大教育教孔子在《論語》中指出“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就說明實行“孝”“弟”等道德修養(yǎng)應先于“學文”。鄧小平德育思想的集中表現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德育為首”正如鄧小平所說“毫無疑問學校應永遠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提高他們的思想理論水平。

  一、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主體性

  教育作為一種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社會的發(fā)展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其功用就在于把人類所創(chuàng)造科學文化知識或經驗“內化”為個體性的精神財富,發(fā)展、提高他們的主體性,造就未來社會的行為主體。這就是說現代教育培養(yǎng)的人應是有主體性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為社會進步做貢獻。而以往的德育教育只重視德育目標的制訂和德育道德規(guī)范的灌輸,缺乏對人的關注,忽視了道德的個體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重外律、輕內省,難以體現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從而偏離了教育的宗旨。

  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教育的主體,應該自己教育自己體現自己的價值。采取的不是束縛、強制灌輸的方法,而應是體驗、醒悟,通過發(fā)揮人的主體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格,讓德育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可以建立學生自我管理體系,充分發(fā)揮團委、學生會和班委會的重要作用,還可以開始各類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自己組織、設計、安排,最后取得成功,體驗到作為主體的一種精神滿足感。

  二、堅持情理交融,增強情感性

  情感是人的道德中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沒有情感,不可能有對真善美的追求。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何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必須使情感教育成為主旋律,堅持情理相融,情理相融包括兩方面:一是教師要通情達理,別太苛求;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心理相容。

  初中生大多在16~18歲之間的年齡,正是穩(wěn)定的個性,良好的意志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許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過程。不能否認,初中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更有少數對學習毫無興趣,調皮搗蛋的“后進生”。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教師如果要求太高、太完美,無意間流露出的“恨鐵不成鋼”,心恢意冷的神情,會使敏感的初中生產生自卑的心理。師生之間沒有良好地溝通、情感上的理解,就更談不上必親其師,信其道了,堅持情理相容,最為要緊的是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一方面,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特殊的服務,學生是服務的對象,學生即使“毛病”再多,也不能將他們例為“朽木不可雕”而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另一方面,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師生關系不僅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還應該是情感融洽的朋友關系,共同參與教學活動的伙伴關系。教師對學生要以誠相待,平等對待,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用多種方法盡可能照顧學生生理、智能、文化素質方面的差異,對學生的缺點與不足要包容、要引導、要有耐心、多一份關懷,多一份理解,讓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博大而持久、真摯和深沉的愛。

  三、堅持知、行統(tǒng)一,注重實效性

  規(guī)范的要求是外在的,要使學生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伴隨學生的內在需要,在自覺培養(yǎng)訓練的基礎上才能養(yǎng)成習慣。因此,就要把認知與踐行結合起來。

  首先,要讓初中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是他們接觸社會、了解國情、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學習過程,也是認識社會、增強使命感、明辨是非、堅定信念的自我教育過程,更是在社會的活動中,不斷吸取營養(yǎng)、完善自我、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的成長過程。為此,一是要抓好課堂教學,結合本地區(qū)特點,不定期地帶領學生參觀、學習,結合所見所聞,寫小論文或調查報告,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認知,理解。二是要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諸如升旗儀式、主題班會、讀書會、世界地球日、國際禁毒日等等,還可為學生多安排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中,主動、自覺地接受教育。

  其次,要使德育教育深入學生生活實際,即德育教育生活化。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即是生活”。生活是每個人切實的經歷,它對人產生最直接、最深遠的影響。道德不應該,也不可能脫離生活,生活是道德的基礎,離開這個基礎,道德將走向虛無,因此,德育教育應“重心下移”,應走出課堂,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的生活,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衣食住行,把德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具體的豐富的道德訓練,并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形成品德認同,使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真真切切的生活實踐中得以形成,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中國教育工作者首先當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認清當下學生德育教育的不足,從而采取必要的德育教育措施,將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交學中。

  [參考文獻]

  [1]姜安麗.護理教育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護理教育中的德育[J].2011 02 :178.

  [2]姜安麗.護理教育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護理教育中的德育[J].2011 02 :178-179

  [3]姜安麗.護理教育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護理教育中的德育[J].2011 02 :179

  [4]李秀艷.淺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途徑.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 04 20.

  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篇2

  淺談學校德育教育

  摘 要:針對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以鄧小平的德育教育理論為指導,提出學校德育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學校德育教育;鄧小平德育理論;策略與措施

  引言

  德育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同屬于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系統(tǒng)。長期以來,在各級教育實踐中,德育一直備受重視,也積累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開放的深入,我國的教育現狀確已發(fā)生巨大變化,傳統(tǒng)的德育理念已不能全部適應現實的需要,所以德育理念的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在所難免。

  1、學校德育工作現狀

  現在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積極的、健康的。他們思想積極健康向上,關注國內外的時事大事;時刻關注自身的發(fā)展;不斷增強自強、自立、自信意識;具有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意識形態(tài)和國際敵對勢力的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個性化和多樣化,享樂、拜金等各種不良思潮侵蝕校園,而學校在加強德育教育工作方面,雖然也很重視,但缺乏家庭參與和社會參與的協同教育環(huán)境。上述種種現象對當前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艱巨任務。

  2、鄧小平的德育教育理論

  2.1德育教育目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在認真總結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并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科學地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作為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目標。這體現了鄧小平同志對新時期人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才素質要求的層次性特點。

  鄧小平同志還指出:“在鼓勵幫助每個人勤奮努力的同時,仍然不能不承認各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品德的差異,并且仿照這種差異給以區(qū)別對待,盡可能使每個人按不同的條件向社會主義的總目標前進。”因此,學校德育教育目標不能千篇一律,承認現階段存在著不同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人,存在著品德的差異性,所以,學校德育教育的目標必須把先進性與廣泛性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德育才能發(fā)揮最大效益。

  2.2德育教育的內容

  鄧小平同志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根據我國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狀況和社會精神風貌的實際,按照新時期德育戰(zhàn)略目標的規(guī)定,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德育內容的重要思想,科學深刻地闡述了新時期德育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層次: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法紀教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社會主義政治教育。學校應根據這四個方面的德育教育內容,結合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實際存在的主要思想問題,合理確定相應的學校德育教育內容,加以教育和引導。

  2.3德育教育的方法

  鄧小平同志非常重視德育工作的方法。在談到如何處理中西德育的結合時,他強調指出:在繼承傳統(tǒng),引進吸收國外文化中,要弘揚優(yōu)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吸收,不能盲目照搬,全盤西化。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三個方面時,他說:“整個社會的家家戶戶,都來關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進步。” “樹立大德育觀念,創(chuàng)建全員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全面實施社會德育、學校德育與家庭德育協同運作的一體化;思想政治工作領導,思想政治工作決策與管理的一體化;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與渠道的一體化”。“為了實現安定團結,宣傳、教育、理論、文藝部門的同志,要從各方面來共同努力。”“報刊、廣播、電視都要把促進安定團結,提高青年的社會主義覺悟,作為自己的一項經常性的、基本的任務。”

  3、學校德育教育的策略與措施

  通過學習和研究鄧小平的德育理論,對于促進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構建德育教育的系統(tǒng)工程,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3.1構建德育教育的管理機制

  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管理機制,是落實學校德育教育目標的保證。

  3.1.1完善學校德育教育管理體系

  要建立德育教育目標管理、德育內容管理、德育方法管理、德育策略管理體系,形成多層次、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將相關的職能管理部門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由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德育教師組成的德育組織系統(tǒng),明確職責范圍,制定相應的考評機制,以適合新形勢下德育教育新情況的要求。

  3.1.2常規(guī)德育管理法規(guī)化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在日常的德育教育管理中,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守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等等,都應當作為日常管理學生品德行為的標準。

  3.1.3建立多種形式的德育管理方法

  一是自我管理方法。通過教育和引導學生設計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自我評價,逐步形成良好的自覺行為習慣。二是活動激勵法。通過開展寓教于樂的、符合學生心理需要的各種游戲和活動,達到學校德育教育的目標。三是行政法規(guī)管理方法??煞e極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直接調節(jié)德育管理對象,通過權威和服從關系對管理對象發(fā)生影響。

  3.2構建系統(tǒng)性的德育目標體系

  學校德育應該是由德育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管理、評價六個分系統(tǒng)構成的一個完整系統(tǒng),要提高這個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就要將這六個分系統(tǒng)進行合理的配置,構建成一個時間上具有全程性、空間上具有全面性,能夠產生整體效應的學?,F代德育有機體系。

  青少年學生心理素質,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法律意識,世界觀、人生觀以及思想信念是通過人的一生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社會不斷學習培養(yǎng),實踐改造逐步形成的,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在確定德育的內容時學校既要考慮到德育目標和教育目標的總要求,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德性與認識基礎。   3.2.1要堅持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統(tǒng)一

  如尖子生和落后生,同樣是心理教育,德育的內容既有共性,又有其個性;對尖子生重點是注意矯正學生過分看重榮譽和成績的心理上,防止焦慮、緊張、抑郁等心理疾患的發(fā)生;而對落后生更要注意引導他們克服自卑與懶惰心理,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升騰起對美好明天的憧憬與希冀。

  3.2.2要堅持傳統(tǒng)性與時代性的統(tǒng)一

  既要對傳統(tǒng)的教育內容予以保留,又要根據時代的要求增加教育內容。

  3.2.3堅持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的統(tǒng)一

  既保持比較穩(wěn)定的內容體系,又結合社會發(fā)展和學生思想的變化,關注社會熱點和學生思想熱點,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總之,學校必須遵循青少年身心特點和青少年發(fā)育規(guī)律,依據學校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和特色,來整體構建學校德育目標體系;把德育的要素結構,層次結構劃分出來,根據不同年級或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校內到校外,從具體到抽象,分層遞進。這樣既保證德育目標的一貫性和完整性,又保證德育內容的漸進性和層次性,使德育工作走向規(guī)范化,從而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當前,不少的地方應試教育的思想還沒有徹底根除,一些地方政府、家庭和社會仍主要以學生學習成績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以分數評價學生發(fā)展的好壞。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學校的用人機制、激勵機制都以教學成績?yōu)闃藴?,緊緊圍繞升學率。比如教師競聘崗位、評定職稱、晉級等都依據教學成績。在師資培訓方面,德育教師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機會外出參加學習或進行德育調研;教學工作會議一年組織好幾次,從上到下非常重視,而德育工作會議幾年開不了一次;在教師獎勵方面,每年只評選教學優(yōu)秀與骨干教師,而沒有德育優(yōu)秀或骨干教師,專業(yè)技術職稱晉級,教學優(yōu)秀,骨干教師分值很重,始終處于優(yōu)先的地位;德育基地、設施、活動等專項經費沒有投入,不能不說是德育工作者的一種悲哀。由于在政策的導向上缺乏對德育工作者的鼓勵,嚴重影響了人們從事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為此,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的領導,要下大力氣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力克教學成績與分數的“一元制”。當前,特別要加強對德育評價體系的研究,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對校長,校長對班主任,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對學生各級的評價體系,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師獎勵政策,職稱評定與人事編制制度,使之放到與教學同等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障與激勵教師從事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3.3構建校、社、家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

  3.3.1建立校園德育教育網絡

  當前各校均有較完整的校園網絡,學校要利用網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學的全過程,開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徑。結合各學科的特點,合適時宜地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內在德育因素,將學科知識和德育教育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人格。

  3.3.2建立校園、社會、家庭德育教育網絡

  成立校園、家庭、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只有把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的德育教育集于一網,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構建德育教育一體化網絡,才能爭取到最佳的教育合力效果。

  3.4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

  學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師自身道德的建設。作為教育者,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到為人師表,利用“身正”的模范效應來教育學生就顯得特別重要。要組織好教師學習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從理論上明晰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明確為師的首要職責是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要特別強調樹立遠大理想,敬業(yè)愛崗,為教育事業(yè)多做奉獻。努力克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不良思想的影響。“師者,人之模范”。教師的言傳身教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導因素。教師教學生做人,首先自身得會做人。教師除學識淵博,教學得法外,在學校里要有師德,在家庭要有美德,而且在社會領域也應該成為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的模范。

  在新形勢下,教師要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特別要倡導并強化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深化對職業(yè)崇高感的認識,提高對教師工作價值的認同度,有效地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用自己的高尚品行、健全人格的精神感染學生,使他們成為思想道德高尚的人。

  結語

  新時期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一個同步實施的過程,它對學生高尚品質、人格和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智力發(fā)展。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探索,不斷總結,深入實際,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為培養(yǎng)出更多德才兼?zhèn)?,適合國家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基礎。

283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