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安全教育論文
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每個學校每位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學校和教師,應該把安全放在學校教育的首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教給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安全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生安全教育論文范文一:初中生物學教學安全教育探究
1戶外活動安全
1.1預防溺水
溺水是由于人淹沒于水中因缺氧而被迫深呼吸,致使大量水由呼吸道進入肺并經肺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造成氣體交換受阻,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導致心跳停止。“善游者溺”多是由下水前準備活動不足、水溫偏冷或過于疲勞等引起的手足抽筋所致。為避免溺水,下水前須活動身體、適應水溫;游泳時,如感到身體不適,要立即上岸休息。當發(fā)生抽筋時,要冷靜并立即呼救,同時設法按摩、伸展、拉長、放松抽筋處肌肉,以緩解肌肉痙攣性收縮。在他人出現(xiàn)溺水時,應立即呼救或報警并充分利用現(xiàn)場器材,如繩、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而未成年不得下水救人。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應根據呼吸運動的原理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注意每分鐘吹氣的次數為16~18次。在反復進行4~5次人工呼吸后,如果溺水者還沒有脈搏,則必須同時進行心臟按摩(每分鐘60~80次)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1.2預防運動過程中發(fā)生出血、拉傷或骨折及脫臼
運動過程中遇到摔倒、碰撞、剮蹭等易造成外傷出血,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嚴重后果。出血有毛細血管出血、動脈出血和靜脈出血三種。其中毛細血管出血,血色呈紅色,滲出慢,血量少,一般會由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處理時可先對傷口消毒,再用消毒紗布包扎;動脈出血的血色鮮紅,特別是大動脈出血,血流猛烈,呈噴射狀,可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采用指壓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急救;靜脈出血的血色暗紅,血流較緩和,一般是將受傷靜脈的遠心端壓住而止血。應盡快將經過初步護理的動脈或靜脈出血者送醫(yī)院治療。準備活動不足就劇烈運動會因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仍較低,對較大的刺激反應遲鈍而導致身體協(xié)調性差,同時由于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差和關節(jié)靈活性差,極易發(fā)生肌肉拉傷和關節(jié)扭傷;突然過猛扭轉關節(jié)部位,如果波及附在關節(jié)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會導致扭傷。此時應立即停止運動,用局部冷敷處理,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大約48h后再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會使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窩里滑脫出來造成脫臼,此時切不可讓已受傷的關節(jié)再活動,以免加重傷勢,而應立即請專業(yè)人員將關節(jié)復位。骨受到猛烈撞擊,易發(fā)生骨折。骨折以后有疼痛感,且運動功能喪失。為了避免傷勢加重,對骨折病人要進行急救:先對傷口消毒包扎,再用夾板將骨折兩端的關節(jié)固定(夾板要長過斷骨上下兩端的關節(jié),夾板與肢體之間要墊棉花或紗布;給夾板纏繃帶時,松緊要適度以保證血液循環(huán)暢通),立即送往醫(yī)院治療。因骨膜與骨折后的修復有關,要注意保護好骨膜。
1.3預防野生動物的傷害
一般情況下,動物不會主動傷人。動物傷人是因被人類侵擾而激發(fā)了它們的防御行為。處于發(fā)情期、哺乳期、孵卵期、育雛期的動物對外界侵擾的反應尤為強烈,必須與它們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萬一被啄傷或咬傷,對傷口的處理與對貓狗咬傷處理方法類似,但應包扎傷口。一般有毒的動物如胡峰、毒蛇、毒蛙、毒毛毛蟲等其體表往往具有鮮艷醒目的警戒色,遇到它們時最好盡量遠離。如被毒蛇咬傷,應保持安靜并及時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結扎傷肢,以阻斷毒素由靜脈回流至心臟;擦去蛇毒,并用碘酒消毒,必要時切開傷口,排出毒液,立即送往醫(yī)院。如果不幸被蜂蟄傷,應先挑出蜂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余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后用氨水、蘇打水甚至尿液涂抹傷處,以中和毒性。對那些個體較小的動物同樣不可掉以輕心。它們活動隱蔽,毒性較大,還會傳播疾病。如蜱蟲,常在人的頸部、耳后、腋窩、大腿內側等處叮咬,除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外,還可傳染無形體病。其唾液中的神經毒素可致人的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發(fā)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被蜱蟲叮咬,不可強行拔除或將其捏碎,可用酒精、煤油、松節(jié)油涂在蜱蟲頭部,或在蜱蟲旁點蚊香,使其“麻醉”而自行松口;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涂蜱蟲頭部,使其窒息松口。夏季進入草地、樹林時最好穿防護服并扎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外露部位則涂擦驅避劑以防蜱蟲。再如恙蟲,常在人的發(fā)際、頸項、腋下至胸乳部、腹股溝、四肢等處叮咬,其幼蟲體內攜帶的病原體進入人體血液后,會引起立克次體血癥和毒血癥癥狀,導致高熱、眼紅、皮膚紅腫、四肢麻痹,惡心嗜睡等。所以,在進入草叢灌木中活動時,應扎緊袖口、褲管口,襯衣應塞入褲腰內,并使用驅避劑。野外活動后,及時拍打衣物,以減少恙螨的附著。
2.社交安全
2.1性安全
青春期少女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由于抵制誘惑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偷食禁果,導致意外懷孕而承受墮胎帶來的傷害。由于少女子宮、陰道等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墮胎極易造成急性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炎等。若在短期內反復流產,會使子宮壁變薄,內膜受損,輸卵管堵塞,甚至子宮穿孔而危及生命。而如果被社會人員引誘性侵,還可能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需要指出的是,男生被某些性取向異常男性引誘性侵而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的概率非常高,尤其要注意防范。
2.2認識新型毒品的危害
新型毒品是指相對鴉片、海洛因等傳統(tǒng)毒品而言,由人工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如、搖頭丸、K粉、止咳水、鼻吸劑等。新型毒品毒性強,會直接對大腦神經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害,使吸食者出現(xiàn)幻覺、極度興奮、抑郁等各種急慢性精神病癥狀,甚至導致行為失控,引發(fā)暴力犯罪;也可導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嚴重者可產生驚厥、腦出血和猝死。此外,由吸食新型毒品激發(fā)性欲而導致的集體不安全性行為極易增加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風險。濫用新型毒品多發(fā)生在舞廳、酒吧、KTV等娛樂場所,致使許多青少年認為其是無害的“娛樂消遣品”。
初中生安全教育論文范文二:中學化學教育中的安全教育
一、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目前,我們大多數化學教師都把安全教育作為重點來抓,工作的閑暇之余也都在探討這個話題。那么作為中學化學教師究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安全教育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經驗來淺談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具體做法。
1.教師在實驗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有效的化學實驗是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但是化學實驗事故隱患多,為了杜絕事故的發(fā)生,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具體實驗操作之前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例如,剛提到的某學校學生在用鋅和鹽酸反應制取氫氣時,沒有事先檢查氫氣的純度,導致反應器中混入空氣,發(fā)生爆炸事故。在做這一節(jié)課的實驗之前,教師必須認真講解這一實驗的注意事項,提醒學生當鋅粒反應完后,打開反應器裝上鋅粒時,不要剛塞上塞就去點燃,要在點燃前檢驗純度。當你違背這一操作規(guī)定時,反應器中一旦進入空氣,再點燃就會發(fā)生爆炸。教師也可以在授課前,下載一些關于這一實驗的失誤導致事故發(fā)生的案例,這樣可以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出一些化學事故對人身或社會造成傷害的嚴重后果,讓學生觀看后明確錯誤做法所帶來的危害,從而喚起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
2.實驗中教師言傳身教,做好安全示范為了避免不正確的實驗給學生帶來傷害,教師在每一次實驗之前一定要言傳身教,做好安全示范。教師的演示既能讓學生了解實驗操作的正確步驟,又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安全知識。例如,在實驗室制乙烯時,在大試管里倒入酒精和濃硫酸時要在液體中加入瓷片以防爆沸;加熱制取氣體并用排水法收集時,實驗完畢后,一定要先把導管從水里撤出,再撤去酒精燈,以防倒吸后燒瓶炸裂傷及學生;做甲烷的演示實驗時,教師應先做甲烷的性質實驗再點燃甲烷氣體,避免空氣進入影響甲烷的純度,發(fā)生爆炸事故;等等。教師的言傳身教會時刻影響著學生,教師在演示操作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醒學生錯誤做法會導致哪些危害,以保證學生在自行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此外,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粗心大意也會造成意外的發(fā)生,教師還要指出危險操作后的補救措施。例如,酒精燈不慎碰倒著火時應如何撲滅;強酸或強堿濺到衣服上應如何處理;等等,教師要不斷通過自己安全細致的演示實驗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3.通過開展趣味活動,滲透安全教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教師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化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時,如果總是一味地口頭宣傳、強調,學生就會聽煩、聽膩,這樣有的學生就會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漏掉老師所強調的注意事項,在之后的實驗中可能會因不合理的實驗操作,導致事故的發(fā)生。所以化學教師在向學生滲透安全教育時,也要注意一定的方式與技巧。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可以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讓學生來回答一些有關實驗安全的知識,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游戲中滲透了安全教育。
二、結語
安全教育是擺在整個學校教育首要位置的教育,是關系到生命的大事。為了讓學生在實驗中安全操作,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fā)生,中學化學教師要把安全教育擺在首位,時刻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工作,讓學生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理解生命的意義,提高生命的質量,使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成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初中生安全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1.初中安全教育論文
4.安全教育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