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yè)論文>教育類論文>學科教育>

高中生物小論文范文精選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生物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生物的高效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水平及技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小論文,供大家參考。

  高中生物小論文范文篇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對策

  創(chuàng)新能力是通過創(chuàng)新活動所獲得的創(chuàng)新成果的能力。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行探究式學習,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為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生物教師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為了能夠有效地激起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就要讓他們對高中生物知識的學習產生好奇心。生物教師就要充分地利用好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將高中學生的好奇心轉變?yōu)閷W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變成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比如高中生物老師在講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時,為了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物教師設計一個實驗——“樹葉照片”。生物教師指導學生把相片的底片固定在柔嫩的葉子上,但是要保證植物能夠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幾天之后,把底片去掉葉子摘下來,把它放進煮沸的酒精之中,待葉子的顏色退去之后將其取出,把脫了色的葉子放在培養(yǎng)皿中,加幾滴碘液,照片就會在葉子上出現,就是所說的“樹葉照片”。做過實驗之后,生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通過學生以及教師的討論得出結論是因為底片上的黑白濃度不同,接受光線不同,所以產生的淀粉也會不一樣,從而碘的染色度就會不一樣,這就形成了“人像”。教師通過做實驗,就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高中生物的學習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夠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就會被充分地激發(fā)出來。

  二、高中生物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課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作用。在高中生物實驗中,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地觀察實驗,不管是教師做的實驗還是學生自己做的實驗。通過實驗觀察,生物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一個觀察計劃,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樹立觀察的意識。生物教師要幫助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目的,選擇實驗用具、自己設計一個具有可行性的實驗方案,學生要認真觀察實驗的操作過程以及實驗現象,然后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得出實驗結論。但是,生物課本中很大一部分的實驗都是驗證性的實驗,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發(fā)揮多大的作用。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以依據教材的實驗內容,適當地改變實驗的條件或者是實驗形式讓學生自己重新設計實驗。生物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實驗用具,自己設計實驗步驟等,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實驗,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實驗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高中生物教師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有問題才有思考,問題是思考的基礎,問題意識是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在人的認知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問題或者是現象,并且通常會產生疑問、探求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激發(fā)人的思維,不斷地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都是在一定的問題情景中產生的,高中生學生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可以根據生物知識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方法,營造一個問題情境,通過生物學生師設置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生物學生師就要把創(chuàng)新教育的觀念寓于生物教學的始終,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四、高中生物教師注重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以及運用

  高中生物教師在講課時,要做到能夠與學生交流互動,避免出現整堂生物課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的局面,致使生物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一直在聽教師講,自己不會動腦思考。為了讓教與學結合起來,生物課堂的氣氛不再沉悶,使其真正活躍起來。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學會聽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與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會根據學生的感受,而產生新的想法,更利于生物教師的教學。例如生物教師講“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內容之前提出: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圍著太陽轉?為什么含羞草碰一下就會合上?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激發(fā)出來,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對于生物知識的鞏固,有大部分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使學生了解思維加工對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把知識記牢。記憶知識的方法有很多種,生物教師要把經常用的且有效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對自己有效的、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通常情況下,學生學了一段時間后,教師就要求學生做相關的練習題,通過做練習題,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注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生物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高中生物教師就要做到調動起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重視實驗教學、生物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注重對教材知識的運用等措施,提高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生物小論文范文篇二:《高中生物實驗設計誤區(qū)分析》

  一、高中生物實驗設計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實驗目的不明確。例1鑒別兩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液,一瓶30%的蔗糖液,一瓶10%的蔗糖液,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1個,刻度玻璃管1支,細線1根,鐵架臺1個,250ml的燒杯1個。錯誤設計:把10%的蔗糖液倒入燒杯中,把30%的蔗糖液倒入透析袋中,同時把刻度玻璃管插入透析袋中的蔗糖液里,并用細線扎緊透析袋口和刻度玻璃管,垂直吊在鐵架臺的支架上,記下袋中液面在刻度管上的位置。靜置一會兒,可以發(fā)現,透析袋中的液面上升了,證明水分子通過半透膜由燒杯進入到了透析袋中?!惧e誤剖析】可見,該生對本實驗的目的根本不明確。本實驗的目的不是證明水分是否穿過半透膜。正確設計:把一瓶蔗糖液倒入燒杯中,另一瓶倒入透析袋中,同時把刻度玻璃管插入透析袋中,用細線扎緊透析袋口和刻度玻璃管,然后把透析袋放入燒杯中垂直吊在支架上,記下此時透析袋中液面的位置。靜置一會兒,若袋中液面上升,則袋中為30%的蔗糖液,杯中為10%的蔗糖液;反之,則袋中為10%的蔗糖液,杯中為30%的蔗糖液。

  誤區(qū)二:實驗原理不明確。有時,雖然實驗目的相同,但實驗條件不同,這時就應依據不同的實驗原理達到同一實驗目的,即殊途同歸。例2已知小麥高稈(D)對矮稈(d)顯性,抗銹病(T)對不抗銹病()t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F手頭只有兩個純系小麥品種:高稈抗銹病小麥和矮稈不抗銹病小麥,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選育出矮桿抗銹病小麥品系。根據實驗條件和要求,應當選用雜交育種的方法,實驗原理是基因重組。正確設計:讓高稈抗銹病小麥和矮稈不抗銹病小麥雜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選出矮桿抗銹病個體,再自交……直至自交后代全為矮抗個體,不再出現性狀分離為止,這樣的個體就是所要選育的純系矮桿抗銹病品種。例3假設在前面的條件基礎上,還提供必要的化學藥劑和技術手段,要求在最短時間內選育出矮桿抗銹病小麥品系。

  試題分析:這時還用雜交育種的方法顯然不行,因為雜交育種需要的時間太長,因此,只能采取單倍體育種的方法,其原理是染色體變異。正確設計:讓高抗小麥與矮不抗小麥雜交得F1,去F1花藥離體培養(yǎng)得單倍體幼苗,再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后得到的矮抗植株即是。除要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外,一個完整的實驗設計還應包括:實驗的材料和用具、實驗步驟和對照四個方面,稱為“實驗四要素”。在生物實驗設計中,還有一類重要的實驗———對照實驗。

  誤區(qū)三:作為對照的對象不明或選擇不當。例4探究甲狀腺激素對動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15只同種同時孵化的小蝌蚪,3只相同的玻璃缸,晾曬過的自來水,新鮮水草,飯粒,滴管,培養(yǎng)皿蓋,坐標紙,小網,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抑制劑,蒸餾水。提示:將15只蝌蚪分為三組,每組各5只,分別在甲、乙、丙3只玻璃缸中喂養(yǎng),進行相互對照,3只玻璃缸中還要加入等量的自來水、水草、飯粒,再向甲、乙、丙中依次滴入等量的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抑制劑、蒸餾水。加入甲狀腺素抑制劑是為了起條件對照作用,加入等量的蒸餾水起空白對照作用。結果,加入蒸餾水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加入甲狀腺素的加快生長發(fā)育,加入甲狀腺素抑制劑的則生長發(fā)育延緩。以上三個誤區(qū),學生在生物實驗中要對癥下藥加以克服,才能從實驗設計的誤區(qū)中走出來,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高中生物實驗設計的能力要求

  1.明確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題一般都開宗明義,告訴要探究或驗證的具體事實。學生根據這些能聯系實驗所涉及的知識點,明確不同類型知識體系的實驗具有諸多的不同因素,這是正確設計實驗方案的基礎。

  2.理解實驗原理

  實驗原理是設計實驗的理論依據,理解實驗原理是設計好實驗的關鍵。滲透吸水的原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生長素的二重性,植物的向性,生物的遺傳規(guī)律等,都是設計實驗的理論依據。

  3.把握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已知實驗題目后進行實驗設計時,除了要對所設計的實驗有一個整體設想,有一條清晰的思路和操作的可行性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基本原則。

  (1)科學性和嚴謹性??茖W性,是指在設計實驗時必須有充分的科學依據,這就要求設計時要以前人的實驗、公式、理論或自己的實驗為基礎,而不是憑空設想。嚴謹性,欲使實驗題中的問題回答得無懈可擊,必須要注意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如在某些實驗中要設計對照實驗。

  (2)實驗條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實驗條件的一致性,在實驗中除要設計的變量外,其他各項實驗條件必須保持前后一致,不能在實驗中隨意變動。可重復性,指一個實驗不能只看一次的結果,必須有足夠的實驗次數,才能判斷結果的可靠性。

  4.熟悉實驗所需的材料、器具和藥品

  設計性實驗中,材料和器具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它由具體的實驗決定。不管命題者是否提供了實驗所需的器材、器具,都要結合實驗原理,對所需器材的性能及使用范圍進行綜合考慮,才能準確判斷實驗所需的器具、材料和藥品。

  5.實驗步驟實施中處理問題的能力

  盡管在步驟實施前對實驗有一整體的設想和思路,但高考題中的實驗考生以前不一定接觸過,只能依自己的主觀判斷,憑掌握的現成知識進行實驗行為,因此考生在具體的步驟設計中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掌握一般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還要求學生能樹立新的實驗觀念,不斷總結實驗方法,充分挖掘可行的實驗因素,從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保證所設計的實驗步驟的嚴密性、思維的完整性。

  6.正確預見和準確表達實驗結果

  能正確預見所設計實驗的結果,并能用醒目的化學方程式、精確的圖表、簡練的語言文字等方式,準確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及相關的結果分析。當然,針對某一個設計性實驗,其能力要求不一定都要涵蓋以上六個方面,可以只側重于其中的幾個方面。例5現有如下材料:3支試管(編號分別是A,B,C)、淀粉、碘液以及將溫度控制在37℃,0℃和100℃的3個水浴鍋。根據以上提供的材料和條件,寫出實驗的步驟3及其以后的實驗步驟,以證明溫度對酶的催化活性的影響。實驗步驟:步驟1:制備5ml淀粉溶液并冷卻至常溫。步驟2:收取唾液若干。步驟3:……解析:本題同樣涉及實驗設計,但給出了具體的材料及條件,要求設計實驗的操作步驟,并預期結果,分析原因。本實驗的原理是:溫度能影響酶的活性。實驗條件分別給出了3組不同的溫度,所給的試管也是3支,因此在設計對照實驗時顯然該設計為3組實驗,利用好溫度分別為37℃,0℃和100℃的環(huán)境條件,這一設計并不困難。參考實驗步驟:步驟3:取3支試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步驟4:將A,B,C這3支試管分別放置于37℃,0℃和100℃的3個水浴鍋中,維持100min。步驟5:各加入1ml新鮮唾液,搖勻后,保持各自溫度10min。步驟6:各加入1滴碘液檢驗,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高中生物小論文范文篇三:《淺析高中生物教學》

  摘 要:生物新教材注重了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提高,對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和獲得生物學知識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作為教師,應加強對新教材教學方法探索和嘗試,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全面實施新課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生物教學 學習興趣 創(chuàng)新意識

  在中學生物學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滲透和培養(yǎng)學生的現代意識,這是我國當前中學生物學教學,以至于中學各學科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課題。幾年來,我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中培養(yǎng)生物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意識

  首先,要營造寬松的氛圍,也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去學習。在這個環(huán)境中,不是你講我聽的簡單交流,而是允許學生打斷教師的講話,允許學生對教師的講話、觀點提出異議,允許學生相互討論。這樣的氛圍,有利于消除學生上課時拘謹的場面,調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勇于提出問題,苛求解決問題,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揮。其次,教師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景,注意語言的技巧,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問題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用曲折多變的問題情景來刺激學生,對教學語言進行精心的設計安排,力求生動、形象、幽默、風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探討和解決問題,使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增強。

  二、通過作業(yè)形式的多種多樣,鍛煉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布置的練習作業(yè)具有多樣性,使學生在更廣闊的實際背景中,用課內得到的結論去解釋實際問題,解決后續(xù)知識,完成從實踐――認識――具體的實踐――認識上的兩個飛躍,使小結做到收斂思維與發(fā)散思維并舉。高中生物教材的作業(yè)系統應由實驗、演示實驗、課內思考、課后練習、課外活動幾部分構成,它是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直接反映,作業(yè)的形式應多種多樣?,F行教材的課后練習僅有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問答題。這些形式僅能反映出能力培養(yǎng)結構的第一層次。而第二、第三層次的能力培養(yǎng)則需要敘述型的練習,包括論述題、分析題、討論題。如在《生態(tài)平衡》內容中可提問:“人口過多會造成什么后果?”在“生物的變異”內容中提出:“你對生物科學發(fā)展前景有何預測?”這些問題可以鍛煉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作業(yè)的內容還要具有思維性與層次性。作業(yè)內容應有概念問答題,設計實驗過程或方法,解釋生物現象與機理,運用理論于實驗的問題,歸納知識體系與總結知識特征,闡述個人對有關生物問題的看法與態(tài)度。

  三、加強學科之間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學習活動。生物教材的課文系統與外界交流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二是與活動課程的聯系,包括社會、生活、電視、雜志等。教材應充分反映與生物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四、利用網絡教學,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

  以多媒體、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將把教師和學生引入全新的教與學的世界,學校不再有圍墻,課堂將變得更為活躍,依靠互聯網和遠程多媒體技術而建立的虛擬教室將使教學延伸到生物學課堂之外,它將擴大學生學習的世界,使學生有機會接觸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數據庫,他們將能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學習者在網上共同參與、協同進行學習;他們將有機會在網上接觸各類教學的專家,與他們進行交談,及時獲得幫助。但計算機各網絡不會取代教師,只是創(chuàng)造交流環(huán)境使人們共享大家的隱性知識,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培養(yǎng)學生進行集體創(chuàng)造的意識和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包括獲取、分析、加工與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會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備的兩種重要的能力素質。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可以為這兩種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營造最理想的環(huán)境,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式學習,這樣就為學生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從而能較快地成長為既有高度創(chuàng)新精神、又有很強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紀需求的新型人材。

  五、結合生物學基礎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通過選擇1~2個能夠明顯體現觀點的典型內容,作為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的重點,要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認識生物體和生物界。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的統一;生物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了解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初步形成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tài)學觀點,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物與環(huán)境”等是體現物質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的典型內容;“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生物的進化”等是體現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典型內容;“同化和異化”“遺傳和變異”則是體現對立統一觀點的典型內容。

  通過這些典型內容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對相應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有初步的理解,然后再引導他們在同類型內容的教學中,舉一反三地逐步加深對這個觀點的認識。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含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認識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通過關于生物與環(huán)境知識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生態(tài)學觀點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教育;通過關于生物界的發(fā)展的科學事實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生物進化觀點的教育,高中生物學教材是結合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如世界的物質性的觀點、普遍聯系的觀點、永恒變化的觀點、對立統一的觀點等,每一個觀點可以反映在不同的生物知識內容中。

  例如,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貫穿在整個教學內容中,幾乎每一部分知識內容都包含著這個觀點。同一部分知識內容,又可以同時反映幾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例如,“生物的新陳代謝”,既可以反映世界是運動著的物質,各種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又可以反映事物是永恒變化的,還可以反映同一事物的內部是對立統一的。那么,應該通過哪些知識內容、進行哪方面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呢?怎樣才能既體現辯證唯物主義規(guī)律的普遍性而又使教學具有重點,既能體現各個觀點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而又不面面俱到呢?這就成為我們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總之,生物新教材注重了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提高,對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和獲得生物學知識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作為教師,應加強對新教材教學方法探索和嘗試,不斷總結經驗,多與同行交流,積極誘導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全面實施新課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盡我們教師的微薄之力。


猜你喜歡:

1.初中生物論文范文精選

2.生物化學論文精選范文

3.初一政治小論文范文精選

4.初一政治小論文精選范文

5.淺談初中生物小論文參考

11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