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論文
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師怎么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關于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論文篇1:《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摘 要: 為了營造語文課堂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使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本文從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對經典名著作的推薦和引用;從經典名著中品味作品的文化意蘊作了闡述。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傳統(tǒng)文化 課堂教學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是人文精神的底蘊,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很重要的作用。語文教材的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導學生學習,就是讓學生穿越時空,與智者對話,和圣者交流,感受他們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魅力,又能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還有利于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傳統(tǒng)文化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討,現(xiàn)總結如下,和大家交流,以期拋磚引玉。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
現(xiàn)行語文教材所選的詩、詞、小說等作品中,不僅積淀著豐富的知識,而且含著深厚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所以我在講課時,抓住常規(guī)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在傳授學生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把對文本的分析和對“人”的分析聯(lián)系起來,挖掘文學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學作品的“思想美”、“內容美”、“人格美”和“風格美”等。認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使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領悟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而自覺地接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蘇州園林》使學生鑒賞到華夏文明的細膩典雅;《沁園春・雪》使學生領略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春酒》、《高郵的鴨蛋》等課文可謂是民族文化的大展臺,向學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此外,學習詩文,可以讓學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寬厚與仁慈;感受到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縝密與嚴謹;感受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強烈的愛國思想;了解《傅雷家書》、《漢樂府》、《鄉(xiāng)愁》等詩詞文化及名人軼事,使學生感受到濃濃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切實領會這些經典美文中凝結的文化精髓。
二、加強對經典名著的推薦和引用
現(xiàn)在的中學生,面臨著太多的誘惑和挑戰(zhàn),離許多用方塊字傳承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正越來越遠。我國的四大經典名著,很多學生家里都有,但是他們卻很少能靜下心來仔細閱讀。我就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推薦和引用四大名著,把它當成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最好途徑。比如,講《香菱學詩》時,學生了解了作者刻畫的香菱這個人物非常細膩?!都t樓夢》中人物眾多,個個形象生動傳神,如“勇晴雯病補孔雀裘”;“俏平兒情掩蝦須鐲”……我適時向學生推薦閱讀原著,以便學生了解其他人物形象。在講《武松打虎》一課時,我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理解《水滸傳》中人物形象中所蘊含的不屈的反抗精神,正是對這種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傳承,才有了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對世界列強侵略的英勇反抗屈服,也有了對中華文化的一脈傳承。
此外,在講《陳涉世家》人物蘊含的反抗精神時,我專門引用了《西游記》中孫悟空的一句話:“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指出孫悟空不僅僅只會降妖除魔,還有很強的反抗意識。這種反抗意識,和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類似,有異曲同工之妙。講《生命 生命》這一課時,我引用了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以此激勵學生珍愛生命,有所作為,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成長為棟梁之才。
三、從經典名著中品味作品的文化意蘊
經典名著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們仔細地欣賞、品味。閱讀經典名著,可以充分調動我們的生活經驗,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作為閱讀的主體,用心靈去體驗文本,從而發(fā)現(xiàn)美和欣賞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進而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智取生辰綱》一文講的是晁蓋、吳用等梁山好漢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學完課文后,學生意猶未盡。結合學生特點,我確定了“走進水滸”綜合性學習系列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研究的主題,下面是一組我推薦的選題:《水滸傳》中人物外貌與性格的研究;《水滸傳》中人物別名的來源;《水滸傳》中武器與人物的關系;從歇后語看水滸故事……然后分小組研究討論。學生有的閱讀《水滸傳》,有的欣賞《水滸傳》的電視劇精彩片段,有的搜索有關《水滸傳》的歇后語、人物稱號,然后以小報的形式展出。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而且感受到了我國古典小說的魅力。
動畫版《三國演義》是學生熟知并十分喜歡的電視劇,劇中那錯綜復雜的人物情感,那明爭暗斗的唇舌交鋒,刀光劍影的打斗場面,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學《赤壁之戰(zhàn)》時,我先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查找和《赤壁之戰(zhàn)》有關的故事情節(jié)和歇后語,也可以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喜歡的情節(jié)。上課時,我讓學生自己交流講述。學生講出了苦肉計、連環(huán)計、借東風、華容道等故事,對電影《赤壁》里精彩的情節(jié)點評也十分獨到。如曹操的冷笑,江東將士的齊心協(xié)力都被學生描述得栩栩如生。不僅如此,學生還提出了新的見解,如:赤壁之戰(zhàn),即使沒有火攻,東吳也能取勝。主要是東吳天時、地利、人和全占齊了。也有學生對此不同意,認為曹操和孫權實力懸殊,也只有用火攻才能取勝……學生通過閱讀經典名著,大大提高了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如是說?,F(xiàn)在,我國正處于一個建設先進文化的新時代,正處于一個熱切呼吁人文精神的新時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任重而道遠。沐浴著新課改的春風,讓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讓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個人心中,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
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論文篇2:《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了語文作為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傳統(tǒng)文化繼承中的重要作用,對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清晰說明。文言文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為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因文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創(chuàng)設情境,設身處地體會文化;課外擴展,深入理解傳統(tǒng)。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傳統(tǒng)文化
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論對國家、社會還是個人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家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離不開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個人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有助于自己健康人格的形成。語文由于其學科特殊性,在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上具有天然優(yōu)勢。初中生正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能夠幫助其形成健全人格。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具有優(yōu)美的語言和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初中文言文的學習僅停留在對語句、古文知識上,對傳統(tǒng)文化部分則沒有充分重視。因此,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要把其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文言知識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理解文言文知識的同時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案例,就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簡要分析。
一、因文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當前的文言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偏向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講解,涉及文章表達的思想時則一帶而過或依照教學模板籠統(tǒng)說明,這極大影響了學生對文言文中所體現(xiàn)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要利用好文言文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首先要根據文言文的具體內容找準重點,因文而異地進行分析。
以《陋室銘》和《愛蓮說》為例,這兩篇文章是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順序前后相連的兩篇文言文,在一般教學中,教師通常將兩者共同總結為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而不會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說明。這樣一來就容易導致學生的模式化思維,并沒有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淡泊明志的思想,更談不上傳承了。掌握這兩篇文言文內容和具體表現(xiàn)手法上的差異有助于學生學習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要素?!堵毅憽分凶髡呙鲗?ldquo;陋室”,實寫“德馨”,“陋室”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極其簡陋,但作者卻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對比,突出“何陋之有”和“惟吾德馨”的高尚情操,其表達的淡泊明志、潔身自好是一種人為的、帶有隱世意味的甘于淡泊之思,即離開渾濁混亂的地方,生活在簡陋單純之地的隱逸情趣。而《愛蓮說》則不同,作者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并沒有要躲開污濁世道的意思,而是在這塵世間努力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這與《陋室銘》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和思想?!堵毅憽吩谌松б庵杏谢砣贿_觀,而《愛蓮說》則顯露出堅持自我的堅毅品格。教師在教學中切不可將二者的內涵簡要概括,應根據具體內容進行說明。通過深入分析兩者的異同,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到淡泊名利的情操,而且也會學到傳統(tǒng)文人樂觀或隱忍的品格,這對于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至關重要的。
二、創(chuàng)設情境,設身處地體會文化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來弘揚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優(yōu)秀元素。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僅僅依靠教師講解課文內容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積極營造教育氛圍,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悟傳統(tǒng)文化。
以《出師表》為例,文章表達了作者的憂慮及以身許國、忠貞不貳的愛國之情,這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要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感情,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渲染氛圍十分必要。在教學《出師表》時,教師應先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諸葛亮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了解他寫《出師表》的目的。大體了解寫作背景后,再理解文章中表達的愛國和忠貞的傳統(tǒng)文化情懷就容易了。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表達諸葛亮出身、憂嘆和表達思想感情的句子(分別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并讓學生結合這些句子和時代背景設想:如果你是諸葛亮,生活在這樣的亂世,對恩人的知遇之恩應如何報答?如果你是劉備或者劉禪,看到諸葛亮的行為你會有何感想?這樣學生就可以設身處地地理解到諸葛亮行為和思想的偉大,也就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忠貞和愛國思想,甚至可以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道理。
三、課外擴展,深入理解傳統(tǒng)
課堂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明白文言文中所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情懷,而要加深理解并最終能夠傳承這些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則還需要依靠課后的擴展和鞏固。在實際教學中,課外擴展有多種形式,如對比閱讀、課后調查、節(jié)目排演等。如《岳陽樓記》,文章表達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愛”思想。而“仁愛”思想發(fā)源于儒家,教師在此可以安排學生比較《論語》《孟子》中的相關內容,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進一步讓學生理解“愛”這一傳統(tǒng)文化要素的不同表現(xiàn),使學生明白應在能力范圍內用實際行動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導自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會搜集相關資料,而反復念誦“臺詞”則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愚公的堅持和毅力,學生自然就接受了其中體現(xiàn)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文言文教學承擔著傳授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也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這要求每個語文教師掌握并傳授教材中的文化內涵,讓學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要素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張艷華.淺析職業(yè)院校古詩文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2]劉宏業(yè).文化滲透: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終極追求[J].教學與管理,2013(25).
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論文篇3:《淺析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摘要】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在閱讀教學中,應首先在課堂上加強祖國經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其次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文化內涵;然后讓學生從個性化閱讀中品味作品文化的意蘊,使學生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讓祖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個學生心中。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傳統(tǒng)文化經典著作
前言
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是最具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的,她能涵蓋倫理道德、藝術審美、哲學思想等元素,融載道、載情、載史于一體。語文教材的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濃濃的鮮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導學生閱讀它們,就是讓學生穿越時空,和圣者、智者對話,和先驅者、跋涉者交流,感受偉大的心靈、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量。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既感受、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表現(xiàn)力、生命力,又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傳統(tǒng)文化氣氛,在閱讀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樣在閱讀教學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課堂上加強祖國經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
作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一些初中生、高中升哪怕是大學生都很少有時間或特意安排一點時間靜下心來讀一讀。對小學生來講可能有點過高要求了,但是四大名著作為注音版的在各家書店都可以找到,或觀看有關四大名著的電視電影,對學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幫助?,F(xiàn)在不需要有過多的研究,只需博覽,為中學、大學的精讀打下一個基礎。
現(xiàn)在許多學生對卡通漫畫這類書籍比較感興趣,在于它的簡短幽默。但是在我國的名著里,卻蘊涵著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她的朦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們去摸索。課堂上不失時機地把對祖國經典著作推薦和引用,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的最好途徑
二、深入控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
我們語文教材所選的詩、詞、小說等古代作品中,不僅積淀著豐富的古代文化知識,也積淀著豐富而深厚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在傳授語言文字知識,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認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并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內核與真正價值,從而自覺地接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人教版語文新教材所選篇目大多氤氳著文化精神氣息,值得我們去挖掘、探究。比如《頤和園》使學生觀賞到華夏文化的富麗堂皇;《黃河》、《三峽之秋》使學生領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風光;《清明上河圖》、《拉薩古城》等課文可謂是民族文化的大展臺,向學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此外,學習詩文,可以讓學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寬厚與仁慈。了解了《漢樂府》、《鄉(xiāng)愁》等詩詞文化及名人軼事,杜甫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強烈的愛國思想。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讓教師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蘊涵的文化內涵:(1)從課文注釋、閱讀提示入手,挖掘有關文化常識;(2)從故事情節(jié)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內涵;(3)從課文主題入手,挖掘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4)從課文詞句入手,挖掘相關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從課文插圖、課后練習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從個性化的閱讀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蘊
語文教材的選文無不語言優(yōu)美,意境悠遠,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選編的課文有反映領袖事跡的,有體現(xiàn)關愛他人的,誠實守信,傳統(tǒng)美德的,有反映革命傳統(tǒng)的等這些選文無不洋溢著自然美,人性美,無不充滿著濃濃的親情,友情等……這取之于豐富的思想和文化積累。因為語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歷史性,她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傳達著生活信息,泛著人文素彩的光芒。當我們走近語文,捧起一部部經典著作,也就走進了中國文化。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著眼與對文學語言,形象和審美情趣的品位。
《新課標》強調指出:“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索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作為閱讀的主體,用心靈去體驗文本,從而發(fā)現(xiàn)美和欣賞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進而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
在學校時,常跟蹤高年級班級進行聽課,高年級教材《景陽崗》一文講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學完課文后,學生意猶未盡,結合學生特點,老師確定了“走進水滸”綜合性學習系列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研究的主題,下面是一組選題:《水滸傳》中人物外貌與性格的研究;《水滸傳》中人物別名的來源;《水滸傳》中武器與人物的關系;從歇后語看水滸故事……然后由個人或分小組研究討論。有的閱讀《水滸傳》,有的欣賞《水滸傳》的電視劇精彩片段,有的搜索有關《水滸傳》的歇后語、人物稱號,然后教師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圍繞水滸文化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讓學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三國演義》是同學們喜歡看的一部影片,電視中那錯綜復雜的人物情感,那明爭暗斗的唇舌交鋒,刀光血影的打斗場面,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提到三國或水滸,同學們就會興致勃發(fā)。教學《赤壁之戰(zhàn)》時,老師就告訴學生,這篇課文讓學生自己講大敗曹軍赤壁的故事,同學們很感興趣。課前,老師把一些資料粘貼在學習欄里,把學習目標寫在黑板上,特別強調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fā)現(xiàn)什么就交流什么,誰發(fā)現(xiàn)的多,誰的思維最敏捷,誰就是本課的值堂老師。
這下,同學們可忙壞了,有的同學查資料圈圈點點,在文中旁注,有的同學借光盤來重溫刀光劍影沙場,“能發(fā)現(xiàn)多少就說多少”,不拘一格,給學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間,“看誰思維敏捷”,具有挑戰(zhàn)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爭做值堂老師”刺激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教室里呈現(xiàn)出積極參加與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那一刻,老師真的激動不已,就連我也一起融進了那熱烈互動的氣氛中。
上課了,喧鬧的教室安靜下來,幾十雙渴求的眼睛看著老師,老師微笑著不吭聲,走到最后一排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反應敏捷的班長蘇浩陽立即跑到講臺上,扶了扶紅領巾,模仿老師的口氣大聲說:“上課”。同學們有禮貌地站起來向教師問好,隨后輕微地“噓”了聲,他們知道本課的值堂老師便是蘇浩陽了……
老師微笑著注視著“小老師”,“小老師”熟練地畫幅三國簡易圖,并用彩筆畫出長江及赤壁。他從雙方將領的特點到雙方兵力的部署,從地勢特點到雙方勝敗,分析得頭頭是道,像是小小的軍事家。幾個不甘寂寞的學生想為難老師,舉手說道:“老師,假如沒有火攻,東吳能取勝嗎?”小老師“不慌不忙,”這個問題我想讓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教室里沸騰了,討論聲一陣高過一陣,有的聲情并茂,有的指指點點,仿佛他們已進入了角色,似乎正在見諸葛亮呢!”小老師“呢,走下講臺,和大家爭論得面紅耳赤,老師也參與其中,這樣,課堂上立即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可喜現(xiàn)象。這種讓學生根據課文進行切身的體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在1988年元月,諾貝爾獎得主聚會巴黎,宣言的第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建設先進文化的新時代,正處在熱切呼吁人文精神的新時代,孔子的智慧,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人文素養(yǎng)的新時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弘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任重而道遠。沐浴著新課改的春風,讓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讓祖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個學生心中。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