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探究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專業(yè)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能,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技能課。它要求學生將計算機和會計專業(yè)知識結合起來,由計算機自動登記明細賬、總賬、日記賬,并由計算機自動算賬、轉賬和結賬以及編制各種會計報表,替代人腦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預測、決策的過程。然而,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必修課程,現(xiàn)今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該課程的實驗效果不理想。本文就會計電算化課程實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進行分析和思考。
一、電算化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上機實驗課效果不佳,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教師教學指導力量有限,難以一一對學生進行手把手地個別指導和檢查。每次上機實驗一個老師帶40—50個學生,老師也輔導不過來。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的無論是系統(tǒng)問題,還是操作問題,都不能得到及時指導,實踐能力大打折扣,實驗效果不理想。
2.教材課后練習單一。
很多的會計電算化教材,其課后習題數(shù)量少而且習題類型單一:有的只有復習思考題;有的給出的章節(jié)后習題是對實驗步驟數(shù)據(jù)的“翻版”,更換一下數(shù)據(jù)而已;有的甚至沒有課后習題。學生在學習了相關實驗內容后,鞏固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就顯得薄弱,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實踐性亦比較差。
3.課程安排順序不合理。
很多學校會計電算化在高二第一個學期就開設。這時學生對各種原始憑證的認識和對分錄的把握都不夠熟練,這樣造成把會計電算化上機實踐課的一部分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原始憑證和會計分錄的講解上。這些都是不科學的,教學質量肯定是不好的。
4.教學方式單一。
在教學方式上,相當一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介紹所用財務軟件的使用步驟。教師在此無疑成了一種活化了的“軟件說明書”,根本體現(xiàn)不了教師應有的業(yè)務水平和業(yè)務素質。此種教學方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實踐性得不到提高,亦不具備很好的職業(yè)判斷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幾點思考
1.改進教學方法,運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就是直接取某一個企業(yè)的案例,讓學生利用會計電算化進行處理。案例教學法是具有啟發(fā)性、革新性的新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的知識和較為熟練地掌握了財務軟件操作流程的之上,分組討論,設計案例,然后將設計好的案例分角色地上機操作檢驗,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提交案例及賬套信息的教學策略。在學習總賬的時候,要求每組學生在討論確定企業(yè)的信息后角色崗位的分配,每個崗位都具有相應的職責和權限。整個案例上機操作的完成每組員的同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所以每個組員都各司其職,這樣才能保證案例的順利完成。在整個案例完成,各組成員再在一起思索討論和總結,經過這樣的實踐練習,學生們牢牢地把握住了各知識點,還鍛煉了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案例教學法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將會計知識與會計電算化的操作流程緊密地在一起,以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對案例設計淺析,還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表達技能,學生職業(yè)生涯的成長。
長期以來, 我們對于案例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對于激發(fā)學生思維、增強其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判斷能力、促進學習的主動性都有一定的束縛。而應用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fā)、誘導、決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的實施可以大大改善專業(yè)教學效果。
2.改變教學模式,采用分組教學法。
分組教學法就是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按一定的規(guī)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形式多樣的分享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分別采用同步共進法和異步共進法來把操作內容進行有機分割,化整為零,從而達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減輕教師的輔導量、提高教學指導效果的一種雙向互動式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是統(tǒng)計分組原理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的具體應用。
上面提到,教師教學指導力量有限,難以一一對學生進行手把手地個別指導和檢查。而分組教學法由于借助學生的力量,采取以組為單位進行分層教學和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則有利于解決教師教學指導中因時間緊、任務重而指導不足的問題。
其次,職校學生學習程度不一,會計專業(yè)素質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因學習進度、學習難度等原因產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如對教師的依賴、需要同學的幫助以及加快或放慢教學的進度等。在教學中能否兼顧學生的這種多樣化學習需要,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傳統(tǒng)的指導教學方法相比,分組教學法采取分類指導及老師帶學生、學生幫學生的傳、幫、帶學習方式,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實踐表明,在會計電算化操作教學中采用分組教學模式,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不斷探索、完善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使分組合作教學模式發(fā)揮巨大的潛能,促使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
分組教學法在會計電算化操作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步驟:
(1)科學合理地分組。
科學的統(tǒng)計分組是分組教學法有效實施的前提,分組的好壞直接影響指導的教學效果。因此,分組必須確??茖W合理。以40—50人規(guī)模大小的班級為例,一般劃分為5個學習小組,每組8—10人。將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學生人數(shù)分別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分到5個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學習小組都有好、中、差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選擇一名熱心助人、責任心強、水平較好的學生作為組長,負責協(xié)助老師進行指導和檢查。組和組之間留個小通道,方便教師的走動和指導。在學期中段,可視學生學習情況,重新分組。
(2)提出教學目的及要求,設計案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以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創(chuàng)設真實的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要完成的案例或要解決的問題去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例如:在學習“會計賬務處理系統(tǒng)初始化設置”一章時設計案例:每位同學對系統(tǒng)進行初始化設置。此時,要求每組學生以賬套主管的情境角色登陸財務軟件,案例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會計科目的增加修改刪除;核算項目類別的增加、修改;幣別的設置;賬套選項的設置;初始數(shù)據(jù)的填制及進行試算平衡。把這5個知識點隱含在5個案例中,每節(jié)課完成一個案例;同時又把每節(jié)課的案例分成更小的幾個任務,如第一個任務是按要求對“會計科目進行處理”。如此,學生學得快、記得牢,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輕松自然。
(3)強調獨立思考,嘗試完成案例。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應留有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構,并強調每位學生都應先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案例,再和組員進行討論、求助,以避免分組合作教學成為差生抄襲好生的課堂,使學生形成“吃現(xiàn)成”的壞習慣。例如,對原始憑證的認知,要求學生分析原始憑證,得出經濟業(yè)務的內容,教學中可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寫出答案,并在組內交流。又如,根據(jù)計算機系統(tǒng)操作、維護開發(fā)的特點,結合會計工作的要求,會計電算化設置為不同的崗位。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依據(jù)崗位,對每組成員進行財務分工,設為賬套主管、憑證錄入員、憑證審核員、記賬員、月末處理人員、報表管理人員及工資、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等。就一個小組內的若干小組成員而言,不管處于哪個崗位,首先必須獨立承擔該崗位的經濟業(yè)務的處理。當每個成員都能熟練掌握該崗位的業(yè)務處理和軟件操作后,再在組內進行輪崗,如原來的賬套主管調為憑證錄人員,憑證錄人員調為憑證審核員,以此類推,讓組內每個成員都能熟悉不同崗位的不同業(yè)務處理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處理經濟業(yè)務的能力。
(4)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及團隊精神。
小組內部的合作與交流,其目的在于最優(yōu)答案的確立以及對差生的幫教。例如,對原始憑證的審核,教師在每一張原始憑證里設計了幾處錯誤,組員們先各自找錯處,直到找出全部的錯處為止,充分體現(xiàn)合作的優(yōu)勢,發(fā)揮了團結力量。而每當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時,組員會對其產生羨慕、敬佩之情,甚至把其當作本組的主力,有同伴的激勵,學生的操作積極性會不斷增強。而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對學困生的幫助也很明顯。以往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困生在困難得不到及時幫助的情況下,常常是呆坐一邊或呼呼大睡。而分組合作使學困生的周邊出現(xiàn)了”小老師”,可及時解決問題,使得每位學生都“動”起來。此外,在學生合作學習、交流時,教師須在各組進行巡視,傾聽各組的討論,聽到錯誤的見解及時糾正;看到學困生直接抄答案的現(xiàn)象應制止并加以引導;若各組普遍出現(xiàn)操作困難,教師則必須叫停,再次進行總體輔導。
(5)各組上交成果,教師進行點評、小結,對每組進行評價、激勵。
每次分組教學課結束前,教師應對每組的活動進行點評,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對本次教學活動所涉及的知識進行總結,對各組表現(xiàn)優(yōu)異者點名表揚,并加分激勵;對各組的“小老師”(積極輔導差生的學生)給予肯定;對積極學習的差生也給予加分,進一步加深其學習熱情。
3.合理安排上課時間。
我認為電算化課程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二個學期比較合適,這時的會計班學生已比較熟悉手工會計模式及會計業(yè)務循環(huán)了,對手工會計的帳簿、憑證、報表的格式及內容已相當了解,這時從手工做賬過渡到會計電算化比較容易。
總之,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手段,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實用型人才。
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探究
上一篇:試論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幾點思考
下一篇:淺談成人電算化會計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