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演講與口才>口才技巧>社交口才>

如何巧妙回答一些棘手問題

時間: 雪珠631 分享

在言談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對方提出的一些棘手問題,一時難以正面回答。這時,我們有必要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來加以回避,解除難題。下面,結(jié)合實例介紹幾種“閃避”答問的言談技巧。

借助諧音

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帶了大學士紀曉嵐在身邊。一天,兩人走得口干舌燥,紀曉嵐看到路邊有棵梨樹,就摘了一顆梨獨自吃了起來。

乾隆皇帝很是生氣,質(zhì)問道:“孔融四歲能讓梨,愛卿得梨為什么不讓呢?”

這時候,紀曉嵐才發(fā)現(xiàn)自己失禮了,趕忙說:“梨者,離也!微臣奉命伴駕,不敢讓梨?!?/p>

乾隆皇帝又說:“那你不能分給我一口梨嗎?”

紀曉嵐接著說:“微臣有生之年,都將為皇上效命,決無二志,怎敢與陛下分離(梨)呢?”乾隆皇帝無可奈何,只能咽了咽口水。

【點評】上例中,乾隆皇帝生氣地質(zhì)問紀曉嵐為何不分梨,如果紀曉嵐照實回答說自己忘記了,可能就是欺君之罪。紀曉嵐借助“梨”與“離”的諧音,回答“不敢讓梨(離)”“怎敢與陛下分離(梨)”,既回答了皇帝的質(zhì)疑、化解了失禮的尷尬,又借機向皇帝表達了自己的忠心不二,壞事也變成了好事。

增設(shè)前提

南齊王僧虔是晉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孫,他的行書、楷書繼承祖法,造詣很深,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南齊太祖蕭道成也擅長書法,而且不樂意自己的書法低于臣下。

一天,齊太祖提出,一定要與王僧虔比試書法的高下。君臣兩人都認真地寫完一幅楷書后,齊太祖得意地問王僧虔:“你說說,誰第一,誰第二?”

王僧虔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從容答道:“臣的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書法,皇帝中第一?!?/p>

齊太祖聽了,只好一笑了之。

【點評】上例中,齊太祖提出了棘手的問題,讓回答者進退兩難:如果回答齊太祖第一,違背了客觀事實;若回答自己第一,又會得罪齊太祖惹來禍端。好在聰明的王僧虔巧妙地在回答時增設(shè)了兩個前提,分別放在“人臣”與“皇帝”的前提下做出評價——臣的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書法,皇帝中第一。評價既中肯又客觀,兩全其美的回答讓齊太祖一笑了之。

巧換概念

一天晚上,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林肯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終于可以上床休息了。忽然,電話鈴聲大作,林肯接起了電話。

電話是一個慣于鉆營的政客打來的,他請求說:“總統(tǒng)先生,我聽說咱們的關(guān)稅主管剛剛?cè)ナ?,我可不可以頂替他的位?”

林肯很平靜地回答說:“如果殯儀館沒意見, 我當然不反對。”

【點評】上例中,林肯面對跑官要官的人很厭惡,但礙于情面又不能直言拒絕,于是他故意表現(xiàn)出不明白對方的企圖,利用對方話語中“位置”一詞的歧義性,巧換概念——把“關(guān)稅主管的位置”曲解成“殯儀館里的位置”,順勢拒絕了政客的非分之想,讓政客無功而返。

避實就虛

俄國作家契訶夫成名之后,家里總是不斷有慕名而來的人,有些人本來很淺薄,卻故弄高雅地提出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

有一天,來了三位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她們一進來就力圖表現(xiàn)出關(guān)心政治的樣子,問契訶夫:“安東·巴甫洛維奇,你以為戰(zhàn)爭將會怎樣呢?”

“大概是和平。”契訶夫咳嗽兩下后回答說。

貴婦人繼續(xù)問道:“當然啊!會是哪一方面勝利呢?希臘人還是土耳其人?”

契訶夫回答:“我認為是強的一方勝利。”

貴婦人打破沙鍋問到底:“那么照你看來,哪一方是強的呢?”

契訶夫笑了笑,說:“就是營養(yǎng)好、教育高的一方?!?/p>

貴婦人們徹底沒轍了。

【點評】上例中,貴婦人提出的問題敏感而且復雜,如果照實回答,難免出現(xiàn)紕漏,契訶夫就巧妙地避實就虛,沒有實打?qū)嵉刈鞒龌卮?,而是以“大概是和平”“強的一方勝利”“營養(yǎng)好、教育高的一方強”等虛的道理作答,避實就虛,而且綿里藏針,讓對方挑不出任何毛病。

以問代答

一次,《亞細亞報》記者萬士同采訪蔡鍔。

萬士同慢聲細語地說:“鄙報為國民之喉舌,請教一下蔡將軍的政見!”

蔡鍔指指嗓子眼說:“有你這個喉舌就行了,我的喉頭生病了?!?/p>

萬士同鍥而不舍,寸步不離:“孫中山、黃克強在海外宣言討袁,將軍是辛亥元勛,想必引為同調(diào)?”

蔡鍔淡淡地說:“中山先生的信徒給袁辦籌安會,鼓吹帝制的也有。”

“對,對,此一時,彼一時也。不過,梁啟超先生的大作《異哉所謂國體問題》,你總該深表同感吧?”萬士同繼續(xù)追問。

蔡鍔想了想,說:“梁任公是我的老師,袁項城是當今國家之首,萬事通先生,你說我該服從誰?”

萬士同搔著頭皮說:“是啊,應(yīng)該服從誰呢?”

就這樣,蔡鍔巧妙回避了這個問題。

【點評】上例中,萬士同提出了一個敏感的問題,讓人答也不是、不答也不好,左右為難。蔡鍔巧妙地以問代答,對萬士同一次次步步緊逼的提問,他一次次未作正面回答,而是反問對方,一次又一次把難題推回給了對方,有效解除了難題,避免了尷尬。

在以后的答問過程中,當碰到敏感的或者難以正面回答的難題時,朋友們不妨根據(jù)實際問題的需要,巧妙運用上述介紹的“閃避”技巧,以此來化解難題、化解尷尬,獲取圓滿的結(jié)果!

17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