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炒紫蘇子的作用
中藥炒紫蘇子的作用
中藥炒紫蘇子是常用的中藥材,但是病人對于中藥炒紫蘇子的作用不了解,不知道適合治療什么癥狀。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中藥炒紫蘇子的作用,希望能幫到你。
中藥炒紫蘇子的作用有:
1、痰寨氣逆、胸悶喘咳。本品性溫質潤,性主疏泄,善開肺郁,下氣清痰,止咳平喘。用于風寒外束,肺氣不宣,咳嗽胸悶,痰氣不利,常與麻黃、陳皮、杏仁等同用。
2、腸燥便秘。本品質潤多油,能潤燥滑腸,同時又能降泄肺氣,以助大腸傳導。用于腸燥氣滯,腹脹便秘,可與火麻仁配伍,以潤澡行滯通便。
胸悶是一種自覺胸部悶脹及呼吸不暢的感覺,輕者可能是神經官能性的,即心臟、肺的功能失去調節(jié)引起的,經西醫(yī)診斷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重者為心肺二臟的疾患引起,可由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或慢支炎、肺氣腫、肺心病等導致,經西醫(yī)診斷有明顯的器官性病變。
中藥紫蘇子為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緊蘇的干燥成熟果實。性辛,溫。歸肺、大腸經。功能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主治胸悶、咳嗽、便秘等癥。脾虛便溏者慎用。
炒紫蘇子是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約1.5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網紋,基部稍尖,有灰自色點狀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子葉2片,類白色,有油性。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一)紫蘇的功效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孟詵:"除寒熱,治冷氣。"
《日華子本草》:"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氣,止腳氣。"
《本草圖經》:"通心經,益脾胃。"
《履巉巖本草》:"止金瘡出血;療痔疾,煎湯洗之。"
《滇南本草》:"發(fā)汗,解傷風頭痛,消痰,定吼喘。"
《綱目》:"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
《本草逢原》:"能散血脈之邪。"
(二)紫蘇的作用
紫蘇有葉、子、梗三類,“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發(fā)表、散寒、理氣、止咳的功效;紫蘇子則主要是下氣消痰、潤肺;它的梗能和胃降氣,治療胃氣上逆。”若是冬季受涼感冒,出現怕冷、四肢僵硬、酸痛、鼻子不通氣、流鼻涕等癥狀,用紫蘇葉散寒解表、發(fā)發(fā)汗,感冒就能更快痊愈。
解熱作用。
實驗表明,適量吃一些紫蘇葉,有很好的解熱作用。
抗菌作用。
紫蘇葉在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升血糖作用。
吃紫蘇葉可以使人的血糖升高。
促進腸蠕動。
在實驗中,從紫蘇葉中分離出的Perilla ketone,對大鼠有促進腸蠕動作用,使其腸內物質運動加速。所以,適量吃一些紫蘇葉,可以幫助消化。
抗癌。
紫蘇油明顯抑制化學致癌劑所致的癌癥發(fā)病率,減少腫瘤的重量和體積,延長腫瘤出現的時間。
抗過敏。
據檢測紫蘇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鉀、鐵等,還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使免疫功能正常發(fā)揮的作用,有緩和過敏性皮炎、花粉癥等過敏反應的效果。研究還發(fā)現,蘇梗藥效與蘇葉相似,蘇梗還可用于皮膚病的治療。
抗血栓。
實驗證實,紫蘇油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游離基,從而抑制血栓病的發(fā)生,具有抗血栓作用。
增強記憶。
動物實驗表明,紫蘇油能促進小鼠腦內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調節(jié)小鼠腦內單胺類神經介質水平,可使小鼠跳臺次數明顯減少,水迷路測試正確率明顯提高,達到終點的時間縮短,并使大鼠視網膜反射能力增強,對亮度辨別學習實驗的正確反應率明顯增高。也就是說,食用紫蘇葉有利于提高人的記憶能力。
止咳平喘。
蘇葉中的部分酸類物質能夠通過緩解平滑肌痙攣,而起到平喘的作用;另外,在其抗過敏過程中,亦可通過減輕炎性反應等,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止癢。
如果被蚊蟲叮咬了,也可以將新鮮紫蘇葉搗爛,敷上止痛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