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服中藥湯劑的注意事項
時間:
呂國江1由 分享
中藥湯劑是中藥傳統(tǒng)劑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簡便等優(yōu)點。湯劑質(zhì)量的優(yōu)劣直接關(guān)系到臨床的治療效果,除要注意煎煮時間、火候、用水量、特殊煎法、溫服、冷服、忌口等問題外,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 忌用熱水煎煮
用熱水煎煮,中藥才表層的淀粉、蛋白質(zhì)等成分會突然受熱而糊化或凝固,妨礙淀粉、蛋白質(zhì)本身的浸出,也阻礙中藥材內(nèi)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確的做法是先把藥物用涼開水浸泡一段時間后(30 分鐘左右)再煎,這樣有利于中藥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潤、溶解、浸出。由于涼開水已煮沸過,余氯都已揮發(fā),這就避免了余氯對有效成分的破壞作用。同時,在水的加熱過程中,由于生水中鈣和鎂的重碳酸鹽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從而減少藥材中有效成分與鈣鎂離子結(jié)合沉淀的機會,使藥汁中有效成分濃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藥以涼開水為好。
2 警惕假煮沸現(xiàn)象
煮沸是制備中藥湯劑的基本要求,而溫度達到100℃是煮沸的標準。但有的藥液在遠未達到100℃時就開始“沸騰”了,這是因為藥物中所含化學成分在一定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一種理化現(xiàn)象。如皂甙等化學成分,在較低的溫度下,就能產(chǎn)生大量泡沫。湯劑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遠志、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它們在煎煮過程中也易產(chǎn)生此種現(xiàn)象。判斷藥液真正煮沸的標準是溫度而不是人們常識里那種產(chǎn)生泡沫的表面現(xiàn)象,未煮沸的藥液,其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沒有完全浸出,在臨床上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且還可引起其他問題,因此在煎煮中應加以注意。
3 注意煎藥的次數(shù)
先把藥物放入鍋里,然后加入涼開水,浸泡20~30 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鍋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藥液倒出150~200 毫升,叫頭煎藥:然后,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
計算煎藥的時間從水開后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①用于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fā)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 分鐘,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 分鐘左右。
②用于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diào)、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diào)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后中火煎煮20~30 分鐘,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 分鐘左右。
③用于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癥的藥物。頭煎從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 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后再煎20~30 分鐘。
④含有芳香性及揮發(fā)油的藥材,如:桂枝、薄荷、佩蘭、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屬輕清發(fā)散藥,有效成分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時間太長,藥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功效。煎時間長了損失藥效,所以要等其他藥煎好之前5 分鐘放入鍋內(nèi),后下藥一般由藥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樣。
⑤有些飲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大黃、番瀉葉、青蒿、徐長卿等,這類藥如果久煎,其化學成分可能發(fā)生變化。如大黃煎久了,所含蒽醌類化合物就會被破壞,而降低了瀉下的功效,而鉤藤如果煎煮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鐘,其降血壓的作用明顯降低。
4 合理服法
中藥服法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藥物療效,藥物在體內(nèi)發(fā)揮作用必須達到有效血藥濃度。服藥合理可使體內(nèi)保持均衡、持續(xù)穩(wěn)定的血藥深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療?,F(xiàn)在比較普遍的服法是將頭煎、二煎分服。這樣做筆者認為不合理,因為頭煎藥有效成分濃度均較二煎為高,特別是含有易揮發(fā)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壞的藥物,二煎中其成分含量其微。由于藥物含量有差別,直接造成藥物血藥濃度的起伏,使藥物作用忽強忽弱,有礙于疾病的治療。正確的做法應是將頭煎、二煎兩次煎液混合后,根據(jù)病情分次服用。
4.1 清晨空腹服
因胃中沒有食物,所服藥物可避免與食物混合,因此可以迅速到達腸中,充分發(fā)揮藥效。峻下逐水藥晨起空腹時服藥,不僅有利于藥物迅速入腸發(fā)揮作用,且可避免晚間頻頻起床影響睡眠。
4.2 飯前服
胃中亦空虛。驅(qū)蟲藥、攻下藥及其他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宜飯前服用。因飯前服用,有利于藥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數(shù)藥宜飯前服用。
4.3 飯后服
胃中存在較多食物,藥物與食物混合,可減輕其對胃腸的刺激,故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宜于飯后服用。消食藥亦宜飯后及時服用,以利充分發(fā)揮藥效。一般藥物,無論飯前或飯后服,服藥與進食都應間隔1 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藥效的發(fā)揮。
4.4 特定的時間服
為了使藥物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有的藥還應在特定的時間服用。如安神藥用于治失眠,宜在睡前30分鐘至1 小時服藥;緩下劑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澀精止遺藥也應晚間服一次藥;截瘧藥應在瘧疾發(fā)作前兩小時服藥,急性病則不拘時服。
1 忌用熱水煎煮
用熱水煎煮,中藥才表層的淀粉、蛋白質(zhì)等成分會突然受熱而糊化或凝固,妨礙淀粉、蛋白質(zhì)本身的浸出,也阻礙中藥材內(nèi)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確的做法是先把藥物用涼開水浸泡一段時間后(30 分鐘左右)再煎,這樣有利于中藥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潤、溶解、浸出。由于涼開水已煮沸過,余氯都已揮發(fā),這就避免了余氯對有效成分的破壞作用。同時,在水的加熱過程中,由于生水中鈣和鎂的重碳酸鹽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從而減少藥材中有效成分與鈣鎂離子結(jié)合沉淀的機會,使藥汁中有效成分濃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藥以涼開水為好。
2 警惕假煮沸現(xiàn)象
煮沸是制備中藥湯劑的基本要求,而溫度達到100℃是煮沸的標準。但有的藥液在遠未達到100℃時就開始“沸騰”了,這是因為藥物中所含化學成分在一定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一種理化現(xiàn)象。如皂甙等化學成分,在較低的溫度下,就能產(chǎn)生大量泡沫。湯劑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遠志、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它們在煎煮過程中也易產(chǎn)生此種現(xiàn)象。判斷藥液真正煮沸的標準是溫度而不是人們常識里那種產(chǎn)生泡沫的表面現(xiàn)象,未煮沸的藥液,其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沒有完全浸出,在臨床上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且還可引起其他問題,因此在煎煮中應加以注意。
3 注意煎藥的次數(shù)
先把藥物放入鍋里,然后加入涼開水,浸泡20~30 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鍋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藥液倒出150~200 毫升,叫頭煎藥:然后,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
計算煎藥的時間從水開后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①用于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fā)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 分鐘,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 分鐘左右。
②用于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diào)、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diào)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后中火煎煮20~30 分鐘,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 分鐘左右。
③用于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癥的藥物。頭煎從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 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后再煎20~30 分鐘。
④含有芳香性及揮發(fā)油的藥材,如:桂枝、薄荷、佩蘭、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屬輕清發(fā)散藥,有效成分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時間太長,藥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功效。煎時間長了損失藥效,所以要等其他藥煎好之前5 分鐘放入鍋內(nèi),后下藥一般由藥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樣。
⑤有些飲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大黃、番瀉葉、青蒿、徐長卿等,這類藥如果久煎,其化學成分可能發(fā)生變化。如大黃煎久了,所含蒽醌類化合物就會被破壞,而降低了瀉下的功效,而鉤藤如果煎煮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鐘,其降血壓的作用明顯降低。
4 合理服法
中藥服法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藥物療效,藥物在體內(nèi)發(fā)揮作用必須達到有效血藥濃度。服藥合理可使體內(nèi)保持均衡、持續(xù)穩(wěn)定的血藥深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療?,F(xiàn)在比較普遍的服法是將頭煎、二煎分服。這樣做筆者認為不合理,因為頭煎藥有效成分濃度均較二煎為高,特別是含有易揮發(fā)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壞的藥物,二煎中其成分含量其微。由于藥物含量有差別,直接造成藥物血藥濃度的起伏,使藥物作用忽強忽弱,有礙于疾病的治療。正確的做法應是將頭煎、二煎兩次煎液混合后,根據(jù)病情分次服用。
4.1 清晨空腹服
因胃中沒有食物,所服藥物可避免與食物混合,因此可以迅速到達腸中,充分發(fā)揮藥效。峻下逐水藥晨起空腹時服藥,不僅有利于藥物迅速入腸發(fā)揮作用,且可避免晚間頻頻起床影響睡眠。
4.2 飯前服
胃中亦空虛。驅(qū)蟲藥、攻下藥及其他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宜飯前服用。因飯前服用,有利于藥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數(shù)藥宜飯前服用。
4.3 飯后服
胃中存在較多食物,藥物與食物混合,可減輕其對胃腸的刺激,故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宜于飯后服用。消食藥亦宜飯后及時服用,以利充分發(fā)揮藥效。一般藥物,無論飯前或飯后服,服藥與進食都應間隔1 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藥效的發(fā)揮。
4.4 特定的時間服
為了使藥物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有的藥還應在特定的時間服用。如安神藥用于治失眠,宜在睡前30分鐘至1 小時服藥;緩下劑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澀精止遺藥也應晚間服一次藥;截瘧藥應在瘧疾發(fā)作前兩小時服藥,急性病則不拘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