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教學方法>

初中散文教學策略

時間: 淑航658 分享

  散文教學是指導學生向范文學習,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寫好文章。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散文教學策略,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初中散文教學策略

  散文作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散文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意義。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能夠起到提高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美感情操的重要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品味散文的語言,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發(fā)展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駕馭語言的能力;通過線索與思路的分析,能夠啟發(fā)學生揣摩散文的構思和藝術技巧,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能力。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散文的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初中的散文教學。

  一、抓住特點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素有美文之稱。它融合著自然美、詩情和哲理美,同其他文體相比,散文有自身的特點:一是“形散而神不散”,做到形散神聚,和諧統(tǒng)一。所謂“形散”是指選材、結構、表達方式、語言應用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神不散”是指無論形式表達怎么自由,都必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文章的主旨)。理解這一特點,對我們把握散文的構思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白楊禮贊”,它的中心詞就是“贊”無論作者怎么寫,形式怎么變化最終都要歸結到“贊”來。因此,抓住散文的特點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把握線索

  從形式上看,散文的結構是散的。在取材上,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涉及的事情,可以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凡睹物之情,思路所及都可以聯(lián)綴成篇。所以,線索對散文來說,它的作用更大。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是這樣強調線索的:“啟行之詞,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膢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綺交,內義脈注。”因此,散文教學必須把握線索,理清思路。這樣,才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構思藝術和文章的主旨。

  《騰野先生》從結構上看來,似乎是一篇很“散”的散文。文章一開頭就以冷嘲熱諷的筆觸描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時的種種丑態(tài),寫了“我”從東京到煙臺學醫(yī),人們待“我”如北京的大白菜運到浙江一樣的稀罕。但這與高度贊揚藤野先生的偉大品格有關:中國留學生醉生夢死,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漠不關心,而作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卻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他對中國表示出了異乎尋常的同情;一般日本人對來自弱國的“我”懷著“物以稀為貴”的奇異心理,而藤野對“我”卻是特別關切,給予不倦的教誨。這篇短文內容豐富,時間跨度20年,大小事件10多件,人物眾多(“我”、藤野先生、清國留學生、日本教員、日本的“愛國青年”)。作品中的記敘和抒情,都是圍繞著贊頌藤野先生的品格而設置、開展的。作者按時間的順序,以自己情感的變化為線索,將繁多的題材和生活片段串聯(lián)起來,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線索的作用,并通過精心的提問設計啟發(fā)學生認真思考,幫助學生把握全文的結構,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這樣一來,就把握了全文的思想意義和協(xié)作特色。

  散文的結構線索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以人物為線索,如《回憶我的母親》就以母親為線索,按年代先后,寫了母親勤勞的一生;有的寄情于物,如《記一輛紡車》以紡車為線索;有的以景物的變化為線索,如《聽潮》就是以海潮的景色變化為線索;有的以時間的推移或空間的轉變?yōu)榫€索,如《海濱仲夏夜》就是以時間的推移為文章的線索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散文的不同寫法,把握不同散文的構思線索。這樣,散文的線索教學,自然也就成了“審美”和“取義”的重要途經(jīng)。

  三、品味語言

  散文的語言靈活多樣,參差錯落,富于變化。各種類型的散文,乃至同一種類型的散文,幾乎都有自己的語言特點。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體現(xiàn)出各具特色的語言風格。有的清淡自然,有的鏗鏘有力,有的含蓄委婉,有的韻味悠然。散文教學,要善于引導學生品味散文的語言,以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茅盾的《白楊禮贊》,語言是非常優(yōu)美的。寫高原,寫白楊,都能抓住其特點,運用貼切的詞語來描寫。如用“無邊無垠”寫高原的“廣”,用“坦蕩如砥”寫高原的“平”,用“黃綠錯綜”寫高原的“色”。寫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扣撓,對抗著西北風”。著墨不多,但把白楊樹高大、堅強、挺立、奮發(fā)向上的特征都刻畫出來了。作者遣詞造句精煉形象,飽含著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語言的表現(xiàn)力。

  散文的語言是很講究文采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作者多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表達的效果。如《海濱仲夏夜》是這樣寫霞光的:“每當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時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這一比喻生動形象,貼切自然。教師應當啟發(fā)學生明確這樣寫出霞光的色彩和動態(tài),就是要使人具體感受霞光隨著海浪搖曳、翻騰的情狀。又如《聽潮》是這樣寫海潮的:“波浪輕輕吻著巖石”,“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海熟睡了”,“遠處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它惱怒似的激起波浪的興奮”,“海自己醒了,喘著氣,轉側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地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作者成功地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大海以人的靈性、資態(tài)和動作。教學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明確這樣寫的好處是:把潮水的漲落比作是人的酣睡、蘇醒、憤怒,用人的神態(tài)動作寫海潮的情態(tài),就顯得更為生動、逼真,讀者也就會由此而感受到大海具有一種偉大的力量和一種雄壯的美。同時,作者描繪大海的不同情狀,實際上也是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這樣,就真摯地表達了作者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四、分析意境

  優(yōu)美的散文,其意境可以與詩比美。抒情散文,作者往往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繪的具體形象之中,創(chuàng)造深邃的意境,使人在詩情畫意中受到陶冶;敘事散文,作者往往在敘事之時,借用景物點染,將自己的獨到見解融入其中,從而構成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毒畬渲瘛返囊饩呈鞘沁@樣的:“毛主席下山去了,紅軍北上抗日去了,井岡山的毛竹,同井岡山的人一樣堅貞不屈。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青青翠竹!”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繪形繪神——寫井岡山翠竹這個自然現(xiàn)象,就是為了以物喻人,歌頌井岡山人們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jié)和雄偉的戰(zhàn)斗力。在這里,竹子的“形”和井岡山人的“神”兩者兼具,“景——人——情”三者互相交錯,創(chuàng)造出了暫新的意境。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透過作者流露的情思和作品蘊涵的意象,去洞察生活,去領略歷史,去進一步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

  由于意境是由“意”和“境”統(tǒng)一構成,所以散文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分析意境。

  一是展現(xiàn)畫面。畫面是由客觀物象構成。如朱自清的〈〈春〉〉,展現(xiàn)出描寫春景的畫面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全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層次構成了三大藝術境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展示的是一幅奇妙的“冬天里的春天”圖。在那里,有陽光,有溫暖,有笑臉,有綠草的氣息,有白云的藍天,有燦爛的晚晴……。作者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恬淡明麗的“春”的藝術境界。分析這些作品所展現(xiàn)的畫面,就要講清畫面中各種物象的特色,同時也要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啟發(fā)聯(lián)想,引導學生進入情真意切的藝術境界,從而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二是以情析境。即恰切分析作品中因鮮明的主體意識所形成的感情基調及所附托的客觀物象,并由此而升發(fā)出的藝術境界。如茅盾的《風景談》,表面上是談風景,實際上寫主宰風景的人。文章的感情基調就是贊美以辛勤勞動和崇高精神征服自然、改造環(huán)境振興民族的延安兒女——他們是“偉大之中最偉大者”。作者所托付的客觀物象就是所談的六個風景片斷——沙漠駝鈴、高原歸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園即景、北國晨號,除一個作為“序曲”外,其余五個都是寫延安。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明確:作者的感情由寫沙漠風光開始,對延安的摯愛之情又由一幅幅“風景”畫面逐步加深,這樣就升華出了精湛的藝術境界。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中淡雅的色調不僅是全文景物描寫的色調,也是作者主體意識的反映。當時作者心理頗不寧靜,他憎惡黑暗現(xiàn)實,但又無能為力,只有將自己的心頭的愁緒融入荷塘月色清幽美麗的境界中去。作者要與荷花為伍,與明月同光,這就是作品的深刻寓意。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明確:“荷塘月色”只是作者所托付的客觀物象,而借“花”抒懷,借“月”言志,才是作者的思想真諦。

  優(yōu)秀的散文固然常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也常常在展示心里波瀾的同時,運用點精之筆,點出文章的主旨。如楊朔的《荔枝蜜》,描寫了作者由不喜歡蜜蜂到喜歡蜜蜂,最后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的思想感情變化的過程,作者在歌頌蜜蜂的同時,想到了在田里分秧插秧的農(nóng)民,說他們“正用勞動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子孫后代釀造生活的蜜。”這就是揭示文眼的點精之筆。在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文眼的作用是表露意境的深邃——作者以寫蜜蜂來寫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歌頌他們的辛勤勞動和奉獻精神才是作者的本意。

  五、借鑒手法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原則,散文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范文為例,幫助學生吸取思想的精華,借鑒、模仿立意謀篇、選材組材、精心策劃、遣詞造句等寫作技巧。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要善于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真正做到把讀寫結合起來。

  散文門類繁多,而體態(tài)風韻又各呈其秀,幾乎每篇散文都具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以朱自清的回憶散文《背影》來說,在寫法上就十分獨特。它并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去描寫人物的肖像,著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從父親為兒子送行時一連串細小的事情,特別是買桔子這件事中,作者抓住人物形像的一個特征“背影”,采取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寫法,去表現(xiàn)“愛子親如天”的真摯感情,同時也抒發(fā)了作者在生活困頓、精神壓抑的境遇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文章用平實質樸的語言直抒胸臆,感人至深。教學這樣的散文,就必須引導學生學習其獨到之處,并可在教后要求學生以空間為序,寫出模仿性的文章。

  回憶性散文,側重寫人的,還有《回憶我的母親》、《藤野先生》、《我的老師》等篇。《回憶我的母親》寫母親的本質特征——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頑強,是按時間順序,通過一些典型事情表現(xiàn)出來的。《藤野先生》寫藤野先生嚴于治學,工作認真負責,真誠、正直,沒有民族偏見,是選擇幾個有關教學生的片斷來敘述的?!段业睦蠋煛芬彩怯蓭讉€生活片斷連綴成篇的。教學時,要使學生明確這類散文并不要求刻劃完整的人物形象,敘述完整的事件,而是集中筆力以對人物感受最深的一些典型材料,去刻劃人物思想性格的某些特征。教后要指導學生借鑒教材,練習寫作。如可要求以時間為序,緊扣中心仿寫《我的母親》;也可要求學生圍繞自己某一方面的進步,以思想發(fā)展過程為線索,或是將幾件平時的小事用一條思想紅線聯(lián)綴起來仿寫《我的老師》。

  初中語文教材中,借物喻人的散文也不乏其例。如《荔枝蜜》、《白楊禮贊》就是如此。教學這類散文,通過闡明“借物”與“喻人”的關系問題,可概括出下面幾條重要的寫作規(guī)律:⑴借物喻人,取材廣泛。(如可借蠟燭、磚、瓦等喻人寫成贊歌。)⑵取其神似,喻之適宜。(神似:就是共同特征,如蜜蜂與農(nóng)民的共同點就是辛勤勞動,無私奉獻。)⑶寫物在前,喻人在后。⑷為了喻人,詳于寫物。⑸由物及人,過度自然。(有過度段或過度句。)學生把握了這些規(guī)律,習作時就會大為開竅。

  還須提及的是,散文是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是一般記敘文的提高。因此,散文教學不能忽視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形象思維不能離開具體的形象。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和體驗。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強調的就是觀察和體驗的積累。長期的觀察積累,會使最深刻最鮮明的印象出現(xiàn)在記憶之中。它所反映的往往是觀察對象最突出的特征。老舍寫《濟南的冬天》,就是捕捉最富于濟南冬天特征的事物來表現(xiàn)的,文中所描繪的“溫情、美麗、清亮”,就是作者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所反映出來的濟南冬天的特點。這對學生寫作來說,是很有啟示意義的。觀察是認識的基礎,也是寫作的基礎。教師只有指導學生對周圍的事物認真的進行觀察,學生才能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學生學會觀察事物,并逐步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應當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觀察時既要注意事物外溢的風采,又要注意透視其美的內涵。這樣,習作時才能做到筆力精細入微,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事物的特征。

初中散文教學策略

散文教學是指導學生向范文學習,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寫好文章。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散文教學策略,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初中散文教學策略 散文作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散文教學具有多方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