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教學方法>

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案

時間: 芷瓊1026 分享

  思想品德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tǒng),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下面學習啦小編給你分享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案,歡迎閱讀。

  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走進青春教案

  同學們,最近老師常聽到同學說:我們長大了,不再是小孩了,我很高興。長大了是好事,也是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我想知道,你們說的長大了,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能說一說你們的感受嗎?

  學生:A:、、、、、、

  B:、、、、、、

  C:、、、、、、

  (老師):原來是長大了,長大后的變化很大。請同學們看一組照片,猜猜他是誰?請同學們談一談,從這組照片上看,從幼兒時期到青春期有什么變化?

  學生:A:、、、、、、

  B:、、、、、、

  C:、、、、、、、

  (老師):你們說的很對,但是還不完整,讓老師來總結一下。你們現(xiàn)在和以前有許多的不同,這是因為你們現(xiàn)在正處于青春期。什么是青春期呢?由童年,少年向成年過渡時期,我們稱為青春期,也叫青春發(fā)育期。從我國青少年的狀況來看,年齡在十歲到十八九歲左右。中學生正處于這一時期。青春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一、青春悄悄來(板書)。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長高峰,第一次是從胎兒到一周歲的嬰兒,第二次是青春發(fā)育期,是身體發(fā)育的第二個飛躍期。同學們可以在課本第35頁的“青春期生長高峰圖”中看到。

  同學們都可能已經注意到進入青春期男女同學的身體變化。

  1、 身體外型的變化。(板書)

  (1)、身體的長高。這一時期男孩每年可增長7—9厘米,最多可增長10—12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長5—7厘米,最多可增長9—10厘米。人的身高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決定的。先天因素比較固定,后天因素比較靈活。由于青春期的發(fā)育有早有晚,因此出現(xiàn)個子高矮不齊,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身高的定型一般情況是男在20—23歲,女在18—21歲之間。

  (2)、體重的增長。青春期體重增長不如身高顯著,但增長的時間較長,幅度較大(成年人的體重仍可增長)。青春期除與骨骼有關外,還與肌肉,脂肪,內臟器官的增長有關。特別是肌肉的發(fā)育比較突出。由于身體的長高和體重的增加,體態(tài)也隨之變化。

  (3)、體態(tài)的變化。男性,女性的體態(tài)在青春期都開始發(fā)生變化,這也是第二特征的出現(xiàn),也叫副特征。進入青春期后,男性肩開始放寬,肌肉逐漸發(fā)達,開始長胡須,喉結突出,聲調開始變粗,發(fā)音渾厚低沉,人們稱贊為瀟灑的小伙子;女性主要表現(xiàn)在骨盆寬大,聲帶增長而窄,說話嗓音變細變高,人們稱贊為美麗動人的大姑娘。

  2、 身體內部器官的完善。(板書)

  進入青春期以后,體內的各種器官和組織功能都開始向著健全的方向發(fā)展,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標準。

  (1)、腦和神經的發(fā)育。腦是人體的總指揮,它的生長速度始終領先于其他器官。十歲時,腦的容積已達到成年人的百份之九十五。進入青春期后,腦的容積增長不大,但腦的內部結構和功能卻不斷的分化和發(fā)展,完善。因此,腦對人體的調節(jié)功能大大增強,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迅速提高。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由于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等分泌激素都十分活躍,影響腦和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使大腦比較容易興奮,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也易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好激動。

  (2)、心臟的發(fā)育。心臟由于心肌的不斷加厚而迅速增長,心肌收縮也不斷增強,容積增大,血壓和脈搏逐漸接近成年人的水平。由于身體發(fā)育快,血管增長也快,但心臟增長的速度與血管的增長相對緩慢,故出現(xiàn)血壓偏高,脈搏次數(shù)比成年人多。因此,為了使心臟供血能力的提高,中學生應加強體育鍛煉以保證青春期日益旺盛的新陳代謝的需要,但要控制活動量,防止過度疲勞。

  (3)、肺功能的發(fā)育。(體檢肺活量是多少?)

  進入青春期以后,肺的發(fā)育進入了旺盛期,10歲肺活量只有1400毫升左右,到十四五歲就增至3000—3500毫升左右,喜歡運動的同學肺活量更大。所以進入青春期以后身體強壯了,也就不象小時候那樣經常感冒了。

  3、 性機能的成熟。(板書)

  性機能的成熟包括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性心理的成熟。有的同學在聽了老師的講述,會感到不好意思,害羞。實際上,這都是青春期發(fā)育的特點,每個人都要經過這一時期。我們只有懂得了這方面的知識,才能正確的認識性角色,正確地接納自己,學會自我保護,對于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同學們,老師向你們表示祝賀。

  下面我請同學們回答一個問題:假如老師讓你從莞中找一位叫劉濤的老師,取份該校的學習心理輔導資料,你會怎么做?

  (學生):A:、、、、、、

  B:、、、、、、

  C:、、、、、、

  多數(shù)同學都是說約朋友一起去,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A:、、、、、、

  B:、、、、、、

  C:、、、、、、、

  以上同學們的回答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同學們有事愿意和同學們商量,愿意與同學們在一起,這就是青春期心理發(fā)展的一個特點:請看到課本第37頁。“心理自畫像”。心理學家把你們這一時期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

  ,青春期充滿了矛盾,例如、、、、、、、??(請同學們回答),這些內心矛盾,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這些心理矛盾有時讓我們感到苦悶,但正是它們構成了我們向前發(fā)展的動力。

  二、成長不煩惱(板書)

  (老師):你認為應該怎樣調控內心心理矛盾?

  例如:在情緒不好時、、、、、

  在感到孤獨寂寞時、、、、、、

  在感到壓力太大時、、、、、、

  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們身心的協(xié)調發(fā)展,順利度過青春期。愿同學們能做到自尊,自重,自愛,自強,因為你們說,自己長大了。愿你們能真正長大,珍惜青春年華,在屬于自己的藍天里展翅翱翔!

  青春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么我們對青春有什么感受呢?這就是今天要講的內容,第二節(jié)感悟青春(板書)。

  在青春期中,同學們可能會有種種誤區(qū),下面老師就講講青春期容易有哪些誤區(qū)呢?

  一、 青春誤讀(板書)

  請同學們看到情景一(多媒體展示):小亭和小鳳是同班非常要好的同學,她們通常在一起說笑,有時, 看到其他同學的一些生理特點,例如個子,長相等,她們通常笑得前俯后仰。我們來展開討論:你認為該不該談論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取笑別人是否

  合適?如果你被別人取笑,你會有什么感覺?(請同學們討論)

  學生:A:、、、、、、

  B:、、、、、、

  C:、、、、、、

  對于青春,我們充滿了好奇,因此我們要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長的體驗。彼此尊重是我們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

  老師通常聽到同學們說:“我獨立了”,并且有一些同學吸煙,喝酒,穿奇裝異服,他們認為這種方式就是表明長大了,你認為是嗎?你認為的長大了,“酷”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A:、、、、、、

  B:、、、、、、、

  C:、、、、、、

  我們要學會真正的獨立,那是逐漸擺脫依賴,勇于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請同學們看一下第二個情景:

  情景二:(多媒體展示)

  小瓊和王東都是學習非常優(yōu)異的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相互認識了,并且相互產生了好感。于是王東就經常以各種名義找小瓊去逛街或去玩。一個學期過去了,小瓊和王東的學習成績在不知不覺中明顯下降了。老師多次找他們談心,他們仍然不為所動。在我們同學中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呢?

  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并發(fā)表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你是王東或小瓊,你應該怎樣去做呢?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早戀。(多媒體展示)

  1、 宜泛不宜專:異性交往要盡量廣泛。2、宜短不宜長:交往中要注意時間宜短,范圍宜廣,不要形影不離。3、宜疏不宜密:不要過于頻繁的交往。

  進入青春期以后,我們同學可能對青春有許多想象,你覺得青春可以與哪些詞來聯(lián)系起來?

  二、青春暢想(板書)

  請看到課本41頁。當我們想到青春時,會想到許多美好的事物,青春是否僅僅代表秀麗的容顏,優(yōu)雅的氣質以及健美的身姿呢?它是否意味著一種新的精神世界?

  青春不僅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帶來的身體變化,更多的體現(xiàn)在一個人的心態(tài),氣質,想象力和情感中,是從生命潛流中涌動的一種全新的感覺。

  (提問):決定青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蘊涵著智慧,勇敢和意志。(多媒體展示)

  [課堂小結]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已經走進了青春,在青春期中,希望同學們在成長中不煩惱。在青春期中,行為和心理上可能會有一些錯誤認識,誤區(qū),希望同學們能走出誤區(qū),正確地解讀青春的意義。進行青春暢想。

  板書設計: 第四課 歡快的青春節(jié)拍

  第一節(jié) 走進青春

  一、 青春悄悄來

  二、 成長不煩惱

  第二節(jié) 感悟青春

  一、 青春誤讀

  二、 青春暢想

  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懂得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

  (2)維護國家的尊嚴,主動為國分憂,與國家共渡難關。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具有關愛社會的實踐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具有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具有關愛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祖國的情懷。

  (2)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

  (3)自覺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教學重點】

  公民必須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教學方法】

  活動式、體驗式、講授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法一:

  多媒體展示材料:兩則有關責任的報道

  據報道,楊某是某中學數(shù)學教師的獨生女,在某師院上大學二年級。在一次英語過級考試前,她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可是考試結束后,分數(shù)距離她定的目標相差甚遠,她遭到了同學的嘲笑,因此,她十分苦惱,難以自拔,最后跳樓身亡。楊某的父母親哭得死去活來,痛不欲生。

  又一報道,大連市公共汽車聯(lián)營公司702路422雙層巴士司機黃志全在行車途中突發(fā)心臟病,在生命最后一分鐘,他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停在路邊,用生命的最后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下車;將發(fā)動機熄火,確保車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這三件事,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教師:兩則對比強烈的報道,讓我們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楊某的跳樓身亡,使她的父母痛不欲生。而黃志全的身亡使許多人牢牢記住了他的名字。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這兩則報道形成強烈對比,大學生楊某的心理脆弱,對自己父母、家庭的責任感不強,走上不歸路。而黃志全在最后一分鐘所表現(xiàn)的對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高度負責的強烈責任感,使許多人牢牢記住了他的名字。同學們,我們作為社會的普通成員,只要我們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我們同樣能獲得他人和社會的尊重。那么,我們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問題。

  方法二:(備選)

  教師: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學會承擔責任,首先要學會承擔集體的責任。當然,僅僅學會承擔集體的責任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學會承擔社會、國家的責任,尤其是在國家有困難、有危險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主動為國分憂,與國家共渡難關。因此,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新課教學】

  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板書)

  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板書)

  第一環(huán)節(jié):動畫展示

  方法一:

  播放動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點撥: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每位同學也應該問問自己為什么而讀書。

  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對生我養(yǎng)我的國家懷著深深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所以愛國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國家需要每個人的貢獻,只有國家興旺了、強盛了,個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國家興亡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

  方法二:(備選)

  多媒體展示名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全國2500個縣區(qū),我跑了1800個,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國情和人民的狀況。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給我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忠實地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職責,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不負重望。——溫家寶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幾句話的含義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1)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

  (2)他們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點撥: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對生我養(yǎng)我的國家懷著深深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所以愛國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國家需要每個人的貢獻,只有國家興旺了,強盛了,個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國家興亡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

  方法三:(備選)情境設置

  李文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車是城市流動的風景,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車司機發(fā)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議。

  一位市民向環(huán)保部門舉報某化工廠在夜間偷偷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

  九年級(4)班的部分同學利用雙休日在市民廣場舉辦了“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公益宣傳活動。

  這些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嗎?為什么?

  他們的做法會產生什么社會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作為公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方法四:(備選)情境設置

  李強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山西學子,2005年春節(jié),他利用寒假,按照“戶—村—鄉(xiāng)—縣”的思路,對山西省三個村、四個鄉(xiāng)、兩個縣的農村現(xiàn)狀進行調查后,以札記的方式寫成了近4萬字的調查報告《鄉(xiāng)村八記》。

  思考問題:這是他必須做的事情嗎?為什么?他的做法會產生什么社會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作為公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教師補充:讀了李強的調查報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敬宜激動不已,將它寄給了溫家寶。溫讀后親筆復信稱贊: “一位二年級的大學生如此關心農村,實屬難得。從事新聞事業(yè),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而責任心之源在于對國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講話、用心作文章。”

  過渡:作為公民,不僅要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同時要時刻維護國家的尊嚴。

  第二環(huán)節(jié):請你參加

  四名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為了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電腦游戲軟件,憤然向外資公司提交辭呈。他們說:“這件事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感情,我們別無選擇。”其中一名大學生說:“在外企工作,既是一種待遇,更是一種考驗。我們中國人應該懂得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是不應該做的。”

  教師:

  (1)作為外企員工,他們遇到了什么考驗?

  (2)作為外企員工,他們?yōu)槭裁磿鞒鲞@樣的選擇?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外企員工遇到了是否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考驗。這幾名外企員工經受住了考驗,他們果斷做出憤然提交辭呈的選擇,是因為他們知道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教師接著提問:從這個事例中,你認為怎樣做才是對民族和國家負責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應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

  第三環(huán)節(jié):熱點回顧

  方法一:

  多媒體出示資料:5·8事件、撞機事件、3·14事件。

  教師過渡: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胡錦濤、溫家寶等黨政軍領導人迅速趕赴災區(qū)指導抗震救災。十多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隊、醫(yī)療隊、工程搶修隊迅速進入災區(qū)。港臺救援隊和國際救援隊飛赴災區(qū)。志愿者從四面八方匯聚災區(qū)。救援物資從水陸空源源不斷運進災區(qū)。一位中學教師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用生命保護了身下的4個學生。一位失去15個親人的縣民政局長連續(xù)指揮救災五天,只睡了七個小時。100小時、150小時、196小時、226小時……幸存者生還奇跡在不斷突破,每一個生命的奇跡都令十三億中國人感動。一樣的愛心,不一樣的表達,捐款、獻血、義演……

  播放視頻:5·12汶川大地震

  思考問題:

  (1)什么時候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

  (2)你還知道哪些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青年學生主動為國家分憂的事例?

  (3)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為國家分憂,承擔社會責任?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國家處在困難時刻,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主動為國分憂、承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方法二:(備選)

  在1998年的抗洪救災中,億萬中國人民頑強拼搏,眾志成城。當洪水襲來的時候,許多共產黨員、干部群眾不顧個人的安危和家庭的利益,“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特別是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他們勇挑重擔,前赴后繼,許多戰(zhàn)士犧牲在與洪水的搏斗中。他們是為了誰?

  播放視頻:抗洪救災

  教師:作為中學生,應該有關愛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情懷,從小就樹立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意識。但是,是不是要做出以上的壯舉才能算是一個盡責的人呢?其實在校園里、教室里,主動撿起紙屑、飲料盒等;記住離開時關掉教室里的燈、風扇;關好別的同學忘關的水龍頭,等等,這都是為國家盡責的表現(xiàn)。

  過渡:承擔對社會的責任,不僅需要我們具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需要我們擁有熱愛公益,服務社會的情懷。

  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板書)

  方法一:

  多媒體出示資料:

  讀大學的時候,小石就是某環(huán)保組織的志愿者,雖然畢業(yè)已經幾年了,工作換了好幾份,但是這份“兼職工作”始終沒有換過。他堅持的理由很簡單──沒有人不喜歡蔚藍的天、碧綠的草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雖然工作很忙,志愿者的工作也不輕松,要組織各種論壇、做會務、當翻譯,別說雙休日,就連節(jié)假日也沒休息過,可是小石并不覺得做志愿者有多苦,而認為只不過是多付出一些時間而已。他付出了,但收獲的更多……

  (1)小石所從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輕松,但他為什么不覺得苦呢?

  (2)小石付出了什么?收獲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小石在從事志愿者工作的過程中,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他人,并使自身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小石付出了許多休息時間,但是他收獲了知識、自信、能力以及他人的尊重等等。

  方法二:(備選)

  多媒體出示資料:

  一位老人70歲時開始自費做艾滋病的預防和救治工作,她先后走訪了100多個村莊,見過1000多名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艾滋病的預防和治療上。2000年至2003年,她無償資助了多名艾滋病孤兒。2003年7月,這位老人榮獲“亞洲的諾貝爾獎”──拉蒙—麥格塞公共服務獎。

  這位老人說:“‘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這不是因為‘給’是一種犧牲,而是因為通過‘給’表現(xiàn)了我的生命力。”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1)這里的“給”意味著付出,“得”指的是獲得物質報酬。老人說“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熱心公益事業(yè),具有高度的責任感。(2)通過“給”表現(xiàn)了自己的生命力,是因為我們在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意志得到了檢驗,同時還可以提升自身的價值,體驗盡職盡責后的幸福感、成就感。

  教師:我們可以參加哪些社會公益活動?

  學生可能回答:參加義務植樹、向居民宣傳防火知識、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參加青年志愿者行動……

  教師:你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體會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參加公益活動,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鍛煉,使自己的價值在奉獻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們的行動會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會帶動更多的人與我們同行,有助于創(chuàng)建一個互幫互助、相互關愛的和諧社會。

  教師介紹:在國外,公益事業(yè)是一項廣泛為人關注的事業(yè)。企業(yè)在用人的時候會考慮到你是否參加過公益組織和志愿者活動。如果你有這些經歷,在你應聘的時候,他會優(yōu)先考慮你。因為他認為參加公益組織的人,往往很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對他的公司也會有責任感,也會比較敬業(yè),那么這樣的人往往也會得到較快的提升。

  【鞏固新課】

  教師:我們作為陽光的一代,從小就應該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意識;更應該有關愛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情懷。

  同學們,你們對自己將要扮演的社會角色和將要承擔的社會責任,都有清醒的認識,并開始試著自覺而認真的做準備了嗎?

  最后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么。──肯尼迪

281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