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百科知識 > 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呢

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呢

時間: 林漫655 分享

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呢

  大海(英文:Seyt and ockjuukus;The ocean;The sea 法文:Mer)即海洋。其實海與洋還是有些差別的。 海和洋的區(qū)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那你知道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而不是其他顏色的嗎?

  大海是藍色的原因

  說法一:

  其實這是太陽光在變戲法。我們知道,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光組成的。當(dāng)太陽光照射到大海上時,波長較長的紅光和橙光由于透射力最大,能克服阻礙,勇往直前。它們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被海水和海洋中的生物所吸收。而藍光、紫光等,由于波長較短,一遇到海水的阻礙就紛紛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甚至被反射回去,只有少部分被海水和海洋表面生物所吸收。

  大??瓷先ナ撬{色的,就是因為這部分被散射和被反射的藍光和紫光進入了我們眼中。海水越深,被散射和被反射的藍光就越多,看上去也就越藍了。

  說法二:

  人眼看到的海水的顏色,是海水對太陽反射光的顏色。白光射向海水時,由于海水對白光的選擇吸收和散射,使海水呈現(xiàn)藍色。光通過介質(zhì)時,光的部分能量被介質(zhì)吸收而轉(zhuǎn)變成介質(zhì)的內(nèi)能,使得光的強度隨著光穿過的厚度而衰減的現(xiàn)象稱為光的吸收。

  若某種介質(zhì)在一定波長范圍內(nèi),對光的吸收程度很小,并且隨波長變化不大,這種吸收稱為一般吸收;若某種介質(zhì)對某些波長的光的吸收特別強烈,且隨波長變化也很大,這種吸收稱為選擇吸收。

  太陽光射到海水上時,由于海水對紅、黃色光進行選擇吸收,而對藍、紫色光強烈散射、反射,因而海水看起來呈藍色。絕大部分物體呈現(xiàn)顏色,都是其表面或體內(nèi)對可見光進行選擇吸收的結(jié)果。

  延伸閱讀

  海洋的特征

  海洋的許多重要特征皆由海水的溫度和鹽度決定,此外再加上壓力,便決定了海水的密度。海水的熱量主要來自其表面吸收的太陽能,而表面的水溫會隨緯度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但表面溫度的分布卻明顯受到表層洋流的熱傳導(dǎo)以及諸如涌升流(Upwelling)等其他區(qū)域性特征之影響,廣闊海洋的溫度從不到-1℃直到28℃(30~82℉)不等。

  在熱帶及溫帶緯度地區(qū),大洋海水的溫度在溫躍層(位于海水充分混合、深達100公尺左右的表層之下)下降得最為明顯。深於1公里后的水溫變化緩慢,趨向一般在2℃以下的底層水溫。以總量來看,約有50%的大洋水溫介於1.3~3.8℃間。

  海水表層的鹽度──即海水中所含溶鹽的比率──各不相同,主要視當(dāng)?shù)睾K恼舭l(fā)流失量和降雨量之間的對比而定。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4.7。有大河注入大量淡水或大量冰山融化的地區(qū),海水鹽度會略低;蒸發(fā)水量極高的地區(qū),鹽的濃度就會高一點。折疊海洋中的物質(zhì)

  海水含有各式各樣溶解的無機物,有機物,氣體和有機物。除了以上溶解成分,它還含有懸浮微粒物質(zhì)(如浮游生物)。除了水之外,最豐富的無機成分依序為氯化物、鈉、硫酸鹽、鎂、鈣、鉀和重碳酸鹽等。這些主要成分不像許多微量物質(zhì),其濃度各不相同但幾乎和鹽度成固定比例。大洋海水呈微堿性,pH值接近8。地球化學(xué)家認為,盡管物質(zhì)不斷進出增減,至少過去6億年來,海水的主要組成特征多少維持一致。

  海洋似乎是在地球史的初期形成的。在地球溫度升高、分成3個主要地帶(地核、地幔、地殼)時,火山作用將大量水蒸氣連同其他過剩的揮發(fā)性物質(zhì)一起從地球內(nèi)部釋放出來,并帶往熔巖的表面。水蒸氣形成熱云溢出熔巖,隨后凝結(jié)成足夠的水量而形成海洋。

相關(guān)文章:

1.大海的水為什么是藍色的

2.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腦筋急轉(zhuǎn)彎

3.大海為什么是藍色腦筋急轉(zhuǎn)彎

4.關(guān)于大海的唯美句子

5.關(guān)于大海的優(yōu)美句子

6.描寫大海的優(yōu)美句子

119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