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演繹
中國茶道藝術(shù)綿延兩千年嚴(yán)格,必定會有諸多流派和思想積淀下來。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基本演繹方式,一起來看看。
茶道基本演繹方式
在太極茶道流派思想上,事實上茶道概念是陰陽融合,功能與文化兼顧。不同茶類、不同種茶可以有相同飲法,也可以有不同種方式。 2001年全國茶道邀請賽提出了以茶壺壺流分組,設(shè)立無流組、短流組和長流組,較好解決直觀分類難題,而有些專家也提出另外分類形式。有人提出:考察中國飲茶歷史,飲茶法有煮、煎、點、泡四類,形成茶道演繹方式有煎茶法、點茶法、泡茶法。依茶藝而言,中國茶道先后產(chǎn)生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三種形式。日本在吸收中國茶道基礎(chǔ)上結(jié)合民族文化形成了"抹茶道"、"煎茶道"兩大類,兩類均流傳至今,且流派眾多。但中國煎茶道亡于南宋中期,點茶道亡于明朝后期,僅有形成于明朝中期之泡茶道流傳至今。
在茶藝界,有依據(jù)主泡飲茶具來分類。在泡茶茶藝中,又因使用泡茶茶具不同而分為壺泡法和杯泡法兩大類。壺泡法是在茶壺中泡茶,然后分斟到茶杯(盞)中飲用;杯泡法是直接在茶杯(盞)中泡茶并飲用,明代人稱之為"撮泡",撮茶入杯而泡。清代以來,從壺泡法茶藝又分化出專屬沖泡青茶的工夫茶藝,杯泡法茶藝又可細(xì)分為蓋杯泡法茶藝和玻璃杯泡法茶藝。工夫茶藝原特指沖泡青茶的茶藝,當(dāng)代茶人又借鑒工夫茶具和泡法來沖泡非青茶類的茶,故另稱之為工夫法茶藝,以與工夫茶藝相區(qū)別。這樣,泡茶茶藝可分為工夫茶藝、壺泡茶藝、蓋杯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五類。若算上少數(shù)民族和某些地方的飲茶習(xí)俗--民俗茶藝,則當(dāng)代茶藝可分為工夫茶藝、壺泡茶藝、蓋杯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民俗茶藝六類。民俗茶藝的情況特殊,方法不一,多屬調(diào)飲,實難作為一類,這里姑且將其單列。
在當(dāng)代的六類茶藝中,工夫茶藝又可分為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臺灣工夫茶藝、臺灣變式工夫茶藝,武夷工夫茶藝是指源于武夷山的青茶小壺單杯泡法茶藝,武夷變式茶藝是指用蓋杯代替茶壺的單杯泡法茶藝,臺灣工夫茶藝是指小壺雙杯泡法茶藝,臺灣變式工夫茶藝是指用蓋杯代替茶壺的雙杯泡法茶藝;壺泡茶藝又可分為綠茶壺泡茶藝、紅茶壺泡茶藝等;蓋杯泡茶藝又可分為綠茶蓋杯泡茶藝、紅茶蓋杯泡茶藝、花茶蓋杯泡茶藝等;玻璃杯泡茶藝又可分為綠茶玻璃杯泡茶藝、黃茶玻璃杯泡茶藝等;工夫法茶藝又可分為綠茶工夫法茶藝、紅茶工夫法茶藝、花茶工夫法茶藝等;民俗茶藝則有四川的蓋碗茶、江浙的薰豆茶、江西修水的菊花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
茶道靜謐之美
傳說達(dá)摩祖師因為面壁九年出關(guān)后眼皮無法張開,便把它們撕下,棄于地上。之后那里長出一株樹。弟子們摘下樹葉泡水飲用,發(fā)現(xiàn)這水竟然可令坐禪的人保持神志清明,于是便有了“禪茶”一說。
日本人便是推崇這“禪茶一味”的觀點。雖然還沒達(dá)到能品出禪味的境界,但當(dāng)我們聽說泰九茗茶館從日本請來茶道老師作現(xiàn)場表演時,還是決定去見識一番。
說起來,茶道還是從中國傳去日本的,所以,當(dāng)我們看見茶館中布有不少明清家具時,不禁覺得這也是一種淵源。茶道老師來自日本的靜岡縣。在日本傳統(tǒng)弦樂的伴奏下,身著素雅和服的老師開始用精美的茶具為大家演示煎茶與抹茶的沖泡手法。手法嫻熟,動作細(xì)膩,一旁看著覺得如同行云流水般,滑過心間。
其實,所謂的煎茶,并不是煎出來的,而是用“蒸青”的方法,用熱氣蒸出來的。茶葉一根根細(xì)細(xì)小小地卷曲著。而抹茶則是將茶葉去筋,并磨成粉,所以看上去是粉狀的。在沖泡時要用竹制的攪拌器將茶水打勻,打成泡沫狀。另外,煎茶與抹茶所用的茶杯也不一樣。煎茶使用的就是一般常見小小的茶杯,但抹茶使用的則是大茶碗。在品茶時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細(xì)節(jié),如果茶碗上繪花的話,對方會出于尊重將繪花的一面朝向你,在你雙手接過茶碗后,喝前要稍微左右轉(zhuǎn)動一下茶碗,喝完后,還需用手將茶碗擦拭一下,再將繪花的那面朝外遞還于對方。禮儀繁縟得讓人感嘆。
茶道演繹_茶道基本演繹方式相關(guān)文章:
1.茶道活動流程
4.茶道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