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興趣愛好>其它興趣愛好>飲茶>

茶道研究

時間: 曾揚892 分享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這一切的背后潛隱著微妙的哲學(xué)。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有關(guān)于茶道的文章,一起來看看。

  有關(guān)于茶道的文章1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對比

  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是茶的故鄉(xiāng)。茶原產(chǎn)于中國,野生茶樹在云貴川均有發(fā)現(xiàn),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并利用了茶,這大概可追溯到原始社會,距今約五千年的歷史。古書上和民間傳說等等,有神龍嘗百草、以茶解毒之說。對茶的利用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神龍本草》,其中就寫道:“神龍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廣為流傳。 一直以來,對于茶文化,相較與現(xiàn)在國內(nèi)更具表演性的所謂“茶道”。一向稱中國茶道為“茶藝”,而稱日本茶道為“茶道”,是因為在中國,飲茶,更多功利性,而日本茶道則更樸素一些。事實上,日本茶道在很多人看來非??贪澹慌e一動一絲不茍,跟中國人“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不重形式重精神的傳統(tǒng)不同,但也正是這樣的一絲不茍,才形成日本獨有的茶“道”。詳細點說,中國的茶之所以是“茶藝”,因為茶在中國,雖然也形成了一個龐大體系,但這個體系更多體現(xiàn)在“茶”本身,既,茶是一種飲料。茶文化說穿了,更多的是怎樣種好茶怎樣讓茶泡得更好喝,如此而已。然而在日本,茶才真正上升到一個文化的層面,追求一種精神。喝茶,在中國,只是喝茶,最多也只是一種風(fēng)雅的點綴,而在日本,喝茶,是一個審美過程,是在追求一種境界。

  總的來說,中日茶道都是取茶的清心、靜氣、養(yǎng)神、助智等健康向上的精義。兩者之間有頗深的淵源。而說到區(qū)別,則有以下幾點:

  1.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互為補充、絕少抵觸,從而使中國的茶文化內(nèi)容非常豐富,無論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能做出宏篇大論。而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當(dāng)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中國人“以茶表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貫徹了儒家禮、義、仁、德的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標(biāo)準(zhǔn)。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國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內(nèi)容,主張“和、敬、清、寂”,公開申明“茶禪一位”,它規(guī)勸人們要和平共處,互敬互愛,廉潔樸實,修身養(yǎng)性。

  2.日本茶道程式嚴(yán)謹(jǐn),強調(diào)古樸、清寂之美;而中國茶文化則更崇尚自然、隨和之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但其“四規(guī)”、“七則”似過于拘重形式,很難讓人感受到暢快自然。中國茶文化最初是由飲茶上升為精神活動的,與道教的追求靜清無為的神仙世界頗有淵源,它在藝術(shù)層面上強調(diào)自然與美學(xué)精神,很容易讓人感到和諧統(tǒng)一。但是中國的茶道沒有儀式可循,往往便道而無道,影響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發(fā)揮和規(guī)范傳播。故而說起茶道,往往仍首推日本。

  3.中國茶文化包含社會層次較廣;而日本茶文化則 尚未具備全民文化的內(nèi)容。中國茶文化自宋代便深入市民階層,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鎮(zhèn)廣泛興起的茶樓、茶館、茶亭、茶室。在這種場合,士農(nóng)工商都把飲茶作為友人歡會、人際交往的一種手段,從而使“茶”成為生活本身的內(nèi)容,而各個民間地區(qū)更有極為豐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許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眾中也很有影響,但其社會性、民眾性尚未達到廣泛深入的層面,也就是說,相形之下,中國的茶道更具有民眾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淺略地給說了中日茶道文化的比較。大致概括為,日本汲取我們的茶文化,發(fā)展了自己日本茶道,而我國才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最先興起于我國,中國的茶道遠早于日本茶道而出現(xiàn),只是我們今人很少叫茶道,另以“茶藝”等等名詞所代替了。

  有關(guān)于茶道的文章2

  茶道程序

  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熏香。凈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zhèn)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馬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fēng)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熏香。凈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zhèn)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馬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fēng)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二 工具:茶壺、隨手泡、茶盤、茶托、茶池(茶海)、茶洗、茶杯(品茗杯、功道杯、聞香杯)、茶針、茶勺、茶夾

  茶壺(紫砂壺),是泡茶的咯;隨手泡,是煮水的;茶盤,是沏茶時用來放茶杯的。茶托,是客人面前用來放茶杯的;茶池,是放在茶盤下面用來放洗杯的廢水;茶洗,是一個大碗,用來洗茶杯的;品茗杯,是用來喝茶用的;功道杯,是在斟茶前,要把茶水從茶壺倒入公道杯,之后才倒入品茗杯的。聞香杯,是用來暖手和聞茶香的;茶針,用來通壺嘴;茶勺,是用來裝茶葉的;茶夾,就是用來夾住茶杯,進行洗茶杯等工作。

  步驟:溫壺,燙杯,裝茶,高沖,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

  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烏龍入宮”

  沸水沖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沖入,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之后蓋沫(將溢出壺頂?shù)呐菽稳?——“春風(fēng)拂面”

  蓋好壺蓋,以沸水淋于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

  第一壺茶為洗茶——“若琛出浴”,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

  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稱:洗杯。

  第二壺茶,就可以準(zhǔn)備斟茶了。“玉液回壺”——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為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于茶盤。

  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yīng)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關(guān)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

  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nèi)翻轉(zhuǎn)。),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茶道研究_有關(guān)于茶道的文章相關(guān)文章:

1.茶道研究報告文章

2.茶文化研究畢業(yè)論文格式范文

3.茶文化與茶道藝術(shù)文章大全

4.茶道的起源與發(fā)展

5.有關(guān)于茶道的論文

茶道研究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這一切的背后潛隱著微妙的哲學(xué)。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有關(guān)于茶道的文章,一起來看看。 有關(guān)于茶道的文章1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對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202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