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撤銷權糾紛應當注意哪些事項
第三人撤銷權糾紛應當注意哪些事項
撤銷權由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受損失的一方享有,而且必須在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之內(nèi)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主動撤銷該合同。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第三人撤銷權糾紛應當注意的事項,一起來了解吧。
第三人行使撤銷權糾紛注意的問題
善意第三人行使撤銷權應當受到以下幾點限制:
(1)第三人撤銷權的行使必須在無權代理行為的效力確定之前。如果被代理人已經(jīng)作出追認的意思表示,第三人則不能再行使撤銷權。
(2)第三人在與無權代理人進行民事行為時必須是處于善意,即第三人不知道無權代理人所進行的民事活動是無權代理。如果第三人知道代理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而仍故意與之進行民事行為,第三人就沒有撤銷權,而且根據(jù)《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如果給他人造成損害的,還要由第三人和無權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3)撤銷的內(nèi)容原則上須及無權代理行為的全部,不能撤銷對自己不利部分而保留有利部分,也不允許第三人只撤銷其義務部分保留其權利部分,但如果行為內(nèi)容是相互獨立可分的,也可以行使部分撤銷權。
(4)撤銷的意思表示,原則上應向被代理人表示,但向無權代理人進行撤銷的意思表示應同樣有法律效力。另外,撤銷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應以具體情況而定。
(5)撤銷權的行使,并不影響善意第三人要求無權代理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睹穹ㄍ▌t》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未經(jīng)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人撤銷權有哪些情形
關于善意第三人撤銷權?!逗贤ā返?7條第1款規(guī)定:“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guī)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nèi)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
據(jù)此,與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法律行為之善意第三人不能決定自己行為生效,但可拒絕其生效,即決定其不生效;此時行使的是拒絕權,為不完全決定權,非撤銷權。與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法律行為之善意第三人行為是可不完全決定行為,非可撤銷行為。
在法理上,與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法律行為之善意第三人行為,屬表意不真行為之特殊形式;善意第三人拒絕自己的行為生效,屬拒絕表意不真行為生效。該行為之生效可能侵害他人權利,故善意第三人只享有不生效決定權,不享有生效決定權。
無權代理場合之善意第三人,可決定自己行為不生效;但因構成表見代理,第三人可請求本人承擔代理行為后果,法理上視為本人對外觀授權負責。故無權代理善意第三人行為是可完全決定行為。
無權處分場合之善意第三人,可決定自己行為不生效,不能決定自己行為生效,故無權處分善意第三人行為是可不完全決定行為。但因適用善意取得,無權處分善意第三人可取得標的物所有權。
要正確掌握撤銷權的法律依據(jù)
撤銷權是我國《合同法》新規(guī)定的一種權利?!逗贤ā返谄呤臈l規(guī)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zhuǎn)讓財產(chǎn),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zhuǎn)讓財產(chǎn),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要正確區(qū)分該撤銷權與《民法通則》中的撤銷權的區(qū)別
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guī)定:“對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一)行為人對行為內(nèi)容有重大誤解的;(二)顯失公平的。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是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nèi)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書面方式作出”;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以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jīng)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法律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代理人在一個月內(nèi)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除規(guī)定了和《民法通則》相同的對“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及“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外,還將“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納入撤銷權行使的范圍,“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規(guī)定的這些撤銷權是指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和當事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當事人請求法院對這些民事行為所作出的撤銷。申請撤銷的對象是對方當事人。而我們本節(jié)中所稱的撤銷權是指本人即債權人要求撤銷的是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法律行為。在這種撤銷權案件中,存在三方當事人。這兩種撤銷權絕對不能混淆。
猜你喜歡:
4.法律事務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