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作品專欄 > 隨筆寫作 >

有關(guān)名人的隨筆寫作:忍辱負重的文化偉人

時間: 析娜1196 分享

  編者按:我們在時光記憶里,總有那么一些難忘的人,比如在書海里認識的忍辱負重的文化偉人,他們的精神令我們感動和值得我們學習。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忍辱負重的文化偉人。

  忍辱負重的文化偉人

  2020屆5班 權(quán)浩然

  2017年,我在浩瀚的書海里,認識了一個人。

  博覽群書承父志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不僅是當時的一位杰出學者,還是管理歷史資料和天文星令的太史令,在父親的影響下,司馬遷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閱讀了眾多的書籍,學習也十分刻苦,同時十分善于探究問題。司馬談一直有寫一部史書的心愿,但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完成,便把希望寄托在司馬遷身上。司馬談去世后,司馬遷繼承父職,成為太史令。這個職位也為他之后攥寫史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正當司馬遷躊躇滿志地開始攥寫《史記》時,一場巨大的災(zāi)禍正在悄然降臨...

  因言獲罪受宮刑

  公元前99年,司馬遷因李陵兵敗投降匈奴,為李陵伸冤,被漢武帝認為是在為李陵辯護并有意諷刺了兵敗而歸的李廣利。于是將司馬遷與李陵母親及妻兒打入天牢。后因有人傳言李陵復(fù)仇將攻打漢朝,漢武帝大怒,命人將與李陵相關(guān)人等即可處于極刑。此時,司馬遷不忘父親遺志,為了能繼續(xù)攥寫《史記》請命受以宮刑。因為他深刻懂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忍辱負重著《史記》

  在遭受人生莫大的屈辱后,司馬遷忍辱茍活,為的就是完成一個非他莫屬的重大使命,是用屈辱換來一部歷史巨著的誕生。司馬遷獻出的不是生命,而是忍受比死亡更加可怕的屈辱。當《史記》順利完成后,他的生命再無信念可以支撐,他毅然選擇悄然離開,把是非曲直留給后人去評說。無論如何,他忍辱負重,嘔心瀝血等待《史記》破殼誕生,是大義;他完成巨著后不貪圖一時榮耀和光鮮,選擇悄然離開,是大成。如此大成大義之人,如何不值得我們敬佩?

  順心而言提感悟

  眾所周知,《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但它的作者卻是在如此艱辛的境況下完成。其實古代有不少這樣的人物: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爾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像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然而真正令我敬佩的是這些人的毅力與忍耐力,反觀我們?nèi)缃?,吃穿住行,樣樣齊全,但我們卻少了古人讀書時那頭懸梁錐刺股的毅力與勤奮。故,我們應(yīng)從現(xiàn)在做起,從此刻做起,克服自己內(nèi)心的懶惰,克服學習中重重阻礙,敢于迎難而上,用先哲給予我們的勤奮和毅力,在學業(yè)上不怕吃苦,勤于鉆研,努力提升自己,完成屬于我們這代人的光榮使命。

  公眾號:曲一奏雅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習啦


404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