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原創(chuàng)作品專欄>科普知識>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三十三篇:評熱病論(三)

時間: 陳響897 分享

  SW31——《熱論篇第三十一》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31—Q0207‖→‖SW31─Q0703‖→‖SW33‖遷移說明:

  1、 本句與《熱論》前后文意不屬,竄簡,當(dāng)遷出;

  2、 《素問懸解》置于卷五《熱論》SW31-Q0703“三日……六日死。”句后,從之;

  3、 本句實言“兩感于寒”之病態(tài),遷入本位,作為帝問“其病兩感于寒者,其脈應(yīng)與其病形,如何?”之伯答義理兩通。

  ‖SW31—D0401→Q0802‖→‖SW33─D0101‖遷移說明:

  1、本段雖論熱病,然其為熱病之深入評論,可遷出;

  2、對于SW31-Q0802“凡病傷寒……勿止”,《新校正》曰:“按‘凡病傷寒’已下,全元起本在《奇病論》,王氏移于此。”

  3、《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五《熱病決》全篇,唯SW31-Q0802句置于卷第三十《溫暑病》;

  4、《素問懸解》置于卷五《評熱病論》,并云:“二段舊誤在《熱論》中。” 從之;

  5、本段遷至《評熱病論》篇首,作為《熱論》之深入評論,其后部所言“病溫”,恰為《評熱病論》黃帝首問“有病溫者”之導(dǎo)入,如此則義理雙通,《評熱病論》猶為完整。

  D0401遺:

  1、《內(nèi)經(jīng)校釋》注:“此指傷寒熱病雖愈后,由于邪未盡去,胃氣未盡復(fù),而病有所遺留?!短亍肪矶鍩岵Q注:‘遺,余也。’大氣雖去猶有殘熱熱在臟腑之內(nèi)外,因多食,以谷氣,熱與故熱相薄,重發(fā)熱病,名曰余熱病也。”

  2、遺,遺留,實指后遺之余熱,即后遺癥。

  Q0501從:《太素》卷第二十五《熱病決》作“順”,義同。

  Q0702譫言:

  1、 王冰注:“譫言,謂妄謬而不次也。”

  2、 譫,zhan1,譫言,指病中語無倫次。

  Q0703六日死:《太素》卷第二十五《熱病》注:“三陰三陽俱病,氣分更經(jīng)三日皆極,故六日死也。”

  Q0802溫:《內(nèi)經(jīng)校釋》注:“在此指溫?zé)岵《浴?rdquo;

  SW40——《腹中論篇第四十》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40—D1601→Q1601‖→‖SW33—D0301‖遷移說明:

  1、 所論顯見為熱病相關(guān),與《腹中論》主題不屬,竄簡,當(dāng)遷出;

  2、 《素問懸解》置于卷五《評熱病論》,并云:“此段舊誤在《腹中論》。”從之;

  3、 《甲乙》置于卷七《六經(jīng)受病發(fā)傷寒熱病》,且接于《評熱病論》SW33—D0301句前,皇甫謐處置甚是,從之;

  4、 本句作為熱病相關(guān)解論,遷入本位,與《評熱病論》主題相符,義理相通。

  Q1601【月真】:chen1,撐。

  Q1601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

  1、《素問集注》注:“是以人迎之脈一盛。盛在少陽之氣;二盛,盛在太陽之氣;三盛,盛在陽明之氣。三陽俱盛,當(dāng)主病熱頭痛。”

  2、《素問直解》注:“人迎動脈,主三陽之六腑,故人迎一盛,熱在少陽之膽與三焦;人迎二盛,熱在太陽之膀胱小腸;人迎三盛,熱在陽明之胃與大腸。”

  3、此乃岐伯簡約之論,而《六節(jié)臟象論》SW09-Q1307→Q1309及《禁服》LS48-D0701→D0705,即為本解。

  公眾號:其人頌經(jīng)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387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