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成績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成績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成績

  歷史學科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俗話說:“與其給學生一車獵物,不如給學生一桿獵槍。小編在這里整理了記憶歷史的方法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成績

  一、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教材中歷史概念較少,適宜學生自學的課文,放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初中歷史教科書上的楷體字、圖畫說明、注釋及豎體字等歷史資料,很多是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fā)揮它們的作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禁煙運動,鴉片戰(zhàn)爭會爆發(fā)嗎?在學習《戊戌變法》時問,如光緒帝真的有實權,戊戌變法一定能成功嗎?在學習《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如果不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學生對課本中的重要歷史問題和歷史事件可能會忽略而過,或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因此,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認真閱讀《甲午中日戰(zhàn)爭形勢示意圖》,使學生清楚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日軍的進攻方向和清軍的反擊方向,通過指導學生觀看地圖,使學生明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日雙方的形勢及清軍水師全軍覆沒的原因。在學習“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一目時,我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的《辛丑條約》簽訂的情景圖叫學生談談這個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什么危害。否則,有些學生只會把課本中的圖畫當成好看的畫面來欣賞,并沒有通過看圖獲得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增強學生疏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教學中,對課文中條理較清楚的部分,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列出課文提綱,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如《女真的勃興和遼、北宋的滅亡》一課中,女真的勃興這一部分條理清晰,我讓學生自行閱讀,然后根據課文列出提綱。大部分同學都能列出:女真的勃興(生活;統(tǒng)一;抗遼;建國。)我在學生已經掌握女真發(fā)展線索的基礎上,指出:生產力發(fā)展,女真力量增強,促進統(tǒng)一,統(tǒng)一的實現,團結一致,有利于抗遼,抗遼的成功,擺脫遼的控制,才能建國。學生通過自己的整理,再加上老師的點拔,加深了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三、指導學生學會歷史知識的縱橫向聯(lián)系,提高比較分析歷史事

  件的能力

  在講課時,我特別注重指導學生注意歷史事件之間的縱橫聯(lián)系,并在學習中逐漸學會用歷史事件的縱、橫聯(lián)系來分析歷史事件的本質現象。如: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地方政權的割據叛亂,像西漢的“七國之亂”、東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亂”,在學習中,就要引導學生注意它們之間的共性,即這些叛亂都是地方政權對中央政權的蓄意挑戰(zhàn),其目的都是為了爭奪中央的領導權,除“靖難之役”外,都是以中央政權的勝利,地方政權的失敗而告終。這樣一個縱向聯(lián)系下來,不但可以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還不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養(yǎng)成將所學歷史知識前后聯(lián)系、古今貫通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學生縱向聯(lián)系歷史事件外,還要教會學生懂得中外歷史的橫向比較。

  如在學生學完《日本明治維新》一課后,我便引導學生從社會背景、領導力量、具體措施和國際環(huán)境等方面來橫向比較、分析日本明

  治維新和中國戊戌變法成敗的原因,通過比較,學生對 19 世紀末日、中兩國發(fā)生的重大改革的一成一敗便有了清晰的認識,有利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用這種橫向聯(lián)系的方法來看待世界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四、引導學生融會貫通各科的相關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

  人的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獲得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交叉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耳聞目睹、口誦心維,讀讀寫寫、講講練練,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信息渠道;還可以使課堂教學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學科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歷史學科的廣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學、哲學、法學、美學、音樂、繪畫及自然科學等許多學科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夠使人從各種層次、各種角度、各個方面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進行多元分析。自古文史相通,歷史與文學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任何文學作品都產生于一定的歷史背景并反映某一個方面的社會現實,同樣,任何歷史內容都是依靠文學形式記錄下來的。因此,對歷史的表述不僅可以借鑒,而且必須借鑒文學的方法。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深深認識到:其他學科的知識也是歷史教學內容的必要組成部分。我們應充分利用歷史學科的廣泛兼容性,把其它學科的知識有機的融合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互相滲透,相輔相成,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五、引導學生用所學歷史知識觀察現實問題,力求做到學以致用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學習它,就是要讓歷史為我們所用。歷史包含前人的一切失敗和成功經歷,注意總結提煉前人的經驗、教訓,與當今社會生活相結合,使歷史在現實中發(fā)揮參謀、借鑒作用,做到歷史與現實的統(tǒng)一。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最高目標。在學習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這樣一個歷史現象:不管哪一個朝代,舉凡經濟發(fā)展,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即社會安定。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穩(wěn)定壓倒一切的道理,不僅過去如此,今天也一樣。

  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注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那就如同給了學生一把金鑰匙去開啟知識和智

  慧寶庫的大門。上面所談到的,是我上歷史課的一些做法,還是十分粗淺的。教海無涯,學無止境,十幾年教師工作所積累得的這些點滴經驗,只不過是我在教學海洋的岸邊所撿得的幾枚貝殼而已。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

  一、要學會運用好課本

  初中的歷史比擬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目前運用的歷史新教材,課本學問容量不大。首先要理解課本的根本構造。普通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局部內容,大字局部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請求控制的根本學問點都在這一局部,因而同窗們應該對該局部停止精讀,著重控制這一局部的內容,要學會剖析這一局部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請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于理解就行的,只要把握了重點,才干在學習中做到對癥下藥,對學問的控制才干愈加結實。此外,課本有些內容是用小字印刷的,這局部內容不是課本的主要內容,編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大同窗們的學問面,不一定要記的,但是同窗們能夠閱讀,最好分離課本的大字不分來看。有時分我們要了解教材的內容,就要借助這些小字局部。還有一局部內容,它們不屬于閱讀的范圍,但他們卻有助你只是的進步和思想的拓展,這局部就是課本中觸及到的練習題。比方,七年級第一課就有“請你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如何渡過”這道題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不只要運用歷史學問,還要發(fā)揮本人的想象力,把學問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這類的標題一方面能夠穩(wěn)固本人的學問,還能夠開辟本人的思想。因而,關于課本學問,我們大家要學會分類學習。

  二、要學會“閱讀”

  要學好歷史,就要學會快速閱讀教材,才干獲得課堂的主動權。做到這一點,同窗們就能學得輕松自若,并逐步控制閱讀技巧。上課時,教師率領大家讀書學習,通常教師曾經有層次性、針對性地設計了問題來啟示我們大家什么內容須詳讀精思,什么內容要略看理解,什么問題要邊讀邊想,什么問題要讀后再想。因而同窗們要跟著教師給你啟示,尋覓學問的縱橫聯(lián)絡、來龍去脈等,同時大家也要養(yǎng)成圈點批注,做扼要讀書筆記等良好的閱讀習氣。比方,課文中絕大局部針對歷史名詞、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材料補充,局部不帶星號的引言或插圖等,只需快速掃描略看即可,而諸如歷史事情的原因、進程、影響,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人物,重要的歷史材料、歷史插圖等重難點學問,就請求大家細致閱讀、認真考慮。這樣天長日久的鍛煉,同窗們不只會合理應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還能養(yǎng)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氣,為日后自學才能的構成打下堅實的根底。

  三、要養(yǎng)成獨立考慮的習氣,做到“善思”和“樂思”

  《論語》里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我們在學習中做到學思分離。愛考慮、會考慮是獲取學問的源泉,同窗們要在課堂上應用教師給的考慮的時機,培育多種思想才能。

  層次一。要會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逐層深化,學會順著歷史線索尋覓事情的來龍去脈,以此鍛煉緊密的邏輯思想才能。如:在學“美國的冷戰(zhàn)決策”時,能夠將其設計成如下幾個問題:什么是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2)美國為什么要(1)實行“冷戰(zhàn)”政策?為什么可以實行“冷戰(zhàn)”政策?(3)“冷戰(zhàn)”政策的本質是什么?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經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化的分析,從中得到的不只僅是學問的徹悟,更是思想的啟迪。長期如此的鍛煉,同窗們的邏輯思想才能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進步。

  層次二。要鼓舞本人標新立異,提出本人獨到的見解,以此鍛煉我們的求異思想和創(chuàng)新認識。

  創(chuàng)新是社會開展的靈魂,外國的教育家曾提出:“只需學生能發(fā)問題,就有利于構成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庇捎谔釂柺且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chuàng)新認識的表現。教師在教學中會鼓舞大家質疑,請求大家從不同角度去考慮、評價、定位歷史事情和歷史人物,學生從中可構成良好的思想習氣。比方在討論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有同窗就提出“假如當時有其他的方法能緩解當時美國的情況,林肯會怎樣做?那么美國的今天又會是什么樣子?”

  理論證明,勤學善思,對歷史概念、歷史事情、歷史人物、歷史學問的系統(tǒng)、歸結、判別、評價、剖析、總結的才能會逐步加強。學會思想就等于找到了獲取學問的金鑰匙,自學才能也會加強。

  四、學會控制穩(wěn)固學問的技巧———“巧學”

  1、及時穩(wěn)固鍛煉。學完新課后的集中練習是能穩(wěn)固強化記憶,進步剖析才能??鬃诱f“溫故而知新”,所以學完的學問要及時溫習,依據記憶的規(guī)律,以往總是先快后慢,及時溫習穩(wěn)固,有利于學問的控制。

  2、總體溫習。歷史學科是一張規(guī)律性強,線索脈絡明晰的學問網,把握住歷史學問的縱橫聯(lián)絡,抓住關鍵以點帶面,歷史課的學習及總溫習便會化難為易。

  橫向聯(lián)絡的學習辦法既要表現在總溫習中,也應貫串于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鍛煉過程中。教師每講到一個能夠類比的歷史學問時,大家能夠跟著教師的提示回想所學的相同、相似的歷史學問,然后加以剖析比照,把相似的歷史學問歸結到同一條記憶鏈條中去。如講英、美、法資產階級反動時,就能夠表格的方式把各國反動迸發(fā)的緣由、經過、影響加以比照,剖析出異同,在剖析比照中,悟出控制學問的要領,這樣屢次鍛煉、引導,學生就會控制聯(lián)絡比照的記憶辦法。

  縱向聯(lián)絡即把同類項的歷史問題逾越章節(jié)界線,瞻前顧后,一線貫串。例如,我國古代幾個朝代文學史上線索: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再如,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一步步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線索:鴉片戰(zhàn)爭《中英南京條約》的簽定,中國開端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中法戰(zhàn)爭以后,經過一系列不對等條約,半殖民地化水平逐漸加深;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之后,又簽署了《辛丑條約》,中國則完整墮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總之,要學會控制教材的內在聯(lián)絡,做到豎通、橫通,同類項的史實,豎看有一條線;同時期的相貌,橫看有一個面,千頭萬緒的歷史問題都能各就各位,交錯成網絡,到達縱橫有序,左右逢源,學會以嚴重線索整體把握歷史學問,并能自行歸結總結歷史事物的縱橫聯(lián)絡,那么大家學習歷史學問的才能和技巧便會在巧結學問網絡中得到進步。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成績相關文章:

1.怎么提高對初中歷史成績

2.怎么提高歷史學習成績

3.如何快速的提高歷史成績?

4.初中該如何提高成績?初中階段該怎么學習?

5.初二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

5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