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古詩鑒賞是高考語文必考的題型之一,高考即將來臨,要多做題把握題感,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呖颊Z文古詩詞鑒賞專項訓練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1. (2014·河南淇縣一中第4次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注】此詩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當時南宋朝廷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幾經(jīng)逃難,避亂于岳州(今湖南岳陽),借居于郡守后園的君子亭,自稱“園公”。
8.本詩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請簡要賞析。(5分)
9. 三、四兩句寫出了海棠的什么特點?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性格特征?(6分)
【答案】:8.“怯”字既描繪出漂泊異鄉(xiāng)的詩人在春寒未盡時節(jié),對料峭春寒難以忍受的畏懼。(2分)也寫出了對朝廷處于風雨飄搖之際的擔憂。(3分)
9.寫出了海棠“不惜”損毀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獨立于細雨之中的孤高絕俗的特點。(3分)體現(xiàn)了詩人在朝廷處于風雨飄搖之際,勇于在這樣艱難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2. (2014·江西吉安一中【上】期中考試)閱讀下面這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京口月夕書懷 旅夜書懷②
(南宋)林景熙① (唐)杜甫
山風吹酒醒,秋入夜燈涼。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萬事已華發(fā),百年多異鄉(xiāng)。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忽憶憑樓處,淮天雁叫霜。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①作者老家在溫州平陽,此詩是他轉(zhuǎn)徙京口時的感懷之作,當作于宋亡之后。②這首詩是作者離開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慶)一帶飄泊時所寫。
(1)《京口月夕書懷》中的“涼”字堪稱關(guān)鍵,全詩以山風、秋夜來寫________之涼,以華發(fā)、異鄉(xiāng)寫_______之涼。(2分)
(2)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京口月夕書懷》和《旅夜書懷》兩詩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處。(6分)
【答案】:(1)天氣 心情(心境) (2分)
(2)情感相似之處有:(1)都抒發(fā)了異鄉(xiāng)飄泊淪落的悲凄之情,林詩中感嘆自己“異鄉(xiāng)”飄泊,杜詩用“天地一沙鷗”自況,自傷飄零;(2)都抒發(fā)了自己年老孤獨的傷感之情,林詩中感懷自己“百年”之身獨對夜燈,杜詩中以“平野闊”“大江流”反襯自己一葉小舟的孤苦伶仃;(3)都抒發(fā)了時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詩中有“華發(fā)”“百年”的哀傷,杜詩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時光的迅速消逝;(4)都抒發(fā)國家殘破、自己一事無成的郁悶之情,林詩寫在宋亡后,“萬事已華發(fā)”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傷,這也是借酒澆愁的原因,杜詩結(jié)合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負的不平。(1點2分,3點即可,須結(jié)合詩句解說)
3. (2014·甘肅天水一中第3階段檢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秋齋獨宿
唐·韋應(yīng)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①韋蘇州:即韋應(yīng) 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8.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5分)
9.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8.韋詩:比喻,以燭喻月。山月皎潔,宛如夜燭相伴,照人無眠。趙詩:借代,借“暈”代月?!皶灐迸湟浴袄洹保怀鲈乱购庖u人;“暈”又預(yù)示天氣變化,引出下句。
9.相同點: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詩人在秋夜的孤獨之感。韋詩以風動竹、鳥驚棲、人獨宿表現(xiàn)內(nèi)心孤獨;趙詩以驚鳥無宿暗寓詩旨,含蓄地道出詩人心境的孤獨。
不同點:韋詩孤獨中又有淡靜。皎月悅目,風竹悅耳,恬靜怡人。趙詩孤獨中更顯凄冷。冷月殘燭,秋雨寒枝,凄冷襲人。(4分)
4. (2014·上?!笆!甭?lián)考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14-16題。(8分)
贈花卿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此詩大約是在花敬定的飲宴席上聞樂有感而作?;ň炊ㄒ蚱蕉ㄅ褋y有功,居功自傲,經(jīng)常大宴賓客,尋歡作樂,肆無忌憚,用天子音樂。
14.(2分)首句“絲管”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請寫出《琵琶行》里用類似手法描寫音樂的句子。
15.(2分)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中,“紛紛”本指事物多而亂的樣子,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樂,形象描繪出弦管雜錯而和諧的效果。
B.頷聯(lián)中,“半入”寫出音樂悠揚動聽而空靈活脫的感覺。
C.該詩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長,既然“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何故“錦城絲管日紛紛”呢?含蓄的諷刺盡在其中。
D.從體裁上看,本首詩是近體詩;從題材上看,本首詩是詠懷詩。
16.(4分)結(jié)合全詩,說說作者在構(gòu)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虛實結(jié)合的。
【答案】:14.(2分)借代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15.(2分)D (是贈別詩)
16.(4分)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qū)嵍?,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致。
5. (2014·黑龍江仿真模擬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賀圣朝·留別
(宋)清 臣
滿斟綠醑①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ㄩ_花謝,都來幾許②?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注】?、倬G醑:美酒。②都來幾許: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時間呀!
8.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認為這首詞的下闋設(shè)想奇特,不落俗套,一波三折,對此你有何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發(fā)感情的方式。聯(lián)系詞作的題目“留別”和詩句“再相逢何處”等詞句可以歸納出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作者借春色三分寫離愁別緒,這種表達方式別具一格。
答案:這首詞是酒席筵前留別之作。全詞精心鋪敘,情意殷切,表現(xiàn)了詩人傷春惜別的情懷,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2分)
詞人設(shè)想“春色”總體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風雨”。這樣,此時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與“風雨”的集合體。詞人用全部的春色來寫與摯友分手時的離愁別緒,其友情之深,離別之難,不言而喻。(3分)
9.解析:本題考查對古詩詞中作者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能力。這首詞作者寫相思之情,在構(gòu)思上一波三折,情感表達也頗具匠心,理清思路,整理即可。
答案:這首詞“花開”兩句,緊承上片的離愁別緒,并進一步預(yù)寫別后的相思?!岸紒韼自S”,由摯友不得長聚而引起時序更迭、流年暗換的慨嘆與迷惘。這兩句深化了上闋的離愁。(2分)但作者馬上又沖破了感傷纏綿的氛圍,用“且高歌休訴”句一變而為高亢曠達。這是對友人的勸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現(xiàn)出作者開朗豁達的胸懷。(2分)可是一想到別時容易會時難,明年此時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悵惘之情,使全詞再見波折。(2分)
6. (2014·湖北天門4月調(diào)研測試)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題胡逸老致虛庵①
黃庭堅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②常作災(zāi)。能與貧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隨宴坐畫圖出,水作夜窗風雨來。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將何物污靈臺?
【注】①致虛庵:書房名。②籯:竹籠。③明月:這里指珠。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哪些方面的情感?請簡要概括。(4分)
(2)本詩的頸聯(lián)膾炙人口,被前人評述為“奇語”。你認為奇在哪里?(4分)
【答案】:(1)①贊美了胡逸老的詩禮傳家,不慕榮利的清高品格。(或胡逸老的詩禮傳家、不慕 榮利的清高品格令人仰慕)②也披露了詩人高雅的人格,廣闊的胸襟。(或安貧樂道、志在山水、追求閑適、清高等均可)(一點2分)
(2)①化靜為動。將致虛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動態(tài)描寫,“出”“來”二字將山水寫活。
②化實為虛。什么樣的圖畫盡可以讓讀者去想象,夜來風雨也是隔窗聽到,并非眼見,也是虛寫實事。③情景交融。宴坐的閑適,聽雨的從容,讀者自能體會到。(或襯托出庵主高雅的人格,廣闊的胸襟)(視聽結(jié)合。運用比喻等均可)(答兩點即可得4分)
7. (2014·廣東韶關(guān)4月模擬【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7分)
惜 花
(唐 ) 于鵠
夜來花欲盡,始惜兩三枝。
早起尋稀處,閑眠記落時。
蕊焦蜂自散,蒂折蝶還移。
攀著殷勤別,明年更有期。
(1)全詩的詩眼是“惜”字,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3分)
(2)本詩的三四聯(lián)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1)詩人看到花兒快凋零了,起了憐惜之心,(1分)早起閑眠(時時刻刻)都記掛著花兒,(1分)花兒凋零了,還約定明年再見。(1分)
(2)最主要的手法是對比(反襯、襯托)(1分);以看到花兒快要凋謝就離開的蜂蝶(1分)對比(反襯、襯托)跟花兒依依不舍相約再見的詩人(1分),表達詩人對花兒的愛惜(憐惜 )之情(1分)。
8. (2014·四川成都七中“一診”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蘇軾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病眼不眠非守歲,鄉(xiāng)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fā)稀。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注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十一月,蘇軾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賑濟災(zāi)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結(jié)合尾聯(lián),簡要賞析“嫌”字的妙處。(4分)
(2)這首詩的前六句,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概括。(4分)
【答案】:(1)“嫌”,嫌棄,作者衷心感謝這盞殘燈不嫌棄自己,描寫了客中、長夜、孤舟中只有殘燈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殘燈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孤燈”不嫌棄詩人的情態(tài),(2分)表達了詩人在殘燈陪伴下感受到的寬慰與溫暖、無奈與自嘲。(1分)[來源:學§科§網(wǎng)
(2)病中的感傷;客中的孤寂;思歸的痛苦;老之將至的無奈。(如答“同情與憂慮百姓疾苦”,也算1分)(4分,1點1分,4點4分)
9. ( 2014·河北衡水中學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下面的問題。
武昌懷古
棲一
戰(zhàn)國城池盡悄然,昔人遺跡遍山川。笙歌罷吹幾多日,臺榭荒涼七百年。
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島雨漫天 ??班凳朗氯缌魉?,空見蘆花一釣船。
【注】①棲一:唐末五代詩僧。②臺榭:孔穎達疏《尚書》曰:“臺,積土為之,所以觀望也。臺上有屋謂之榭?!焙笫蓝喾Q“歌舞臺榭”。
8.作者為何發(fā)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見蘆花一釣船”的感嘆?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5分)
9.這首詩的頸聯(lián)描摹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作者又是怎樣描摹這幅畫面的?請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8.①看到昔日戰(zhàn)亂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無聲,山川之上,昔人遺跡還歷歷在目;歌舞歡樂仿佛就在昨日,而當年熱鬧的臺榭卻已荒涼冷落了七百年,歷史的悲劇不斷重演,眼前之景又令人憂煩。(一聯(lián)一分共3分)②此情此景,令作者發(fā)出興亡如夢、世事皆空的感嘆。(2分)
9.描繪了一幅冷寂凄涼的畫面(1分):夕陽西下,疾風吹樹,蟬聲響亮,秋島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橫立。(2分)
手法:由遠及近;視聽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或以動襯靜。(答出任意一種手法2分,分析1分)
10. ( 2014·浙江寧波模擬2)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7分)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21.這首詞塑造了一位 形象,深刻地抒寫了詞人思鄉(xiāng)懷人、異鄉(xiāng)漂泊以及 之情。(2分)
22.上片“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筆墨平淡,卻極有表現(xiàn)力,連一向鄙視柳永的蘇軾也稱贊“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請簡要賞析。(5分)
【答案】:21.游子 功業(yè)無成的苦悶(或懷才不遇)(每空格1分)
22.首句以一個“緊”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邊寒風漸冷漸急。(1分)接著以關(guān)河、夕陽之冷落,展現(xiàn)驟雨沖洗后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的江天景象。(1分)這三句由遠而近地描繪了雨后深秋的暮景,點染了游子的孤獨、凄涼的滿懷愁緒,情景交融。(2分)其氣象宏闊,境界高遠雄渾,筆力蒼勁,可與唐詩媲美,在柳詞中不多見。(1分)
11. ( 2014·上海閔行區(qū)教育質(zhì)量調(diào)研【二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14—16題。(7分)
赤 壁
清·袁枚
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獲紛紛。
我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14. 從題材看,這是一首 詩。(1分)
1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詩歌的第一句說一陣東風比百萬大軍還要強大。
B. 第二句是說赤壁一戰(zhàn),決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
C. 頸聯(lián)寫秋日高照,漁民在江上捕魚的歡快場面。
D. 這首詩歌讓我們自然聯(lián)想起蘇軾的《前赤壁賦》。
16. 請從情景關(guān)系的角度,對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進行賞析。(4分)
【答案】:14、 詠史 懷古 記游
15、C
16、詩歌的最后一句,“烏鵲”二字用典,通過赤壁之戰(zhàn)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詩句,使讀者聯(lián)想起當年的古戰(zhàn)場(1分)。同時,他還通過烏鵲凄寒的叫聲反襯夜的寂靜,營造了一個凄涼傷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歷史和現(xiàn)實連接起,抒發(fā)了蒼涼幽遠的懷古之情(1分)。語言表達(1分)
12. ( 2014·重慶萬州區(qū)考前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7分)
謁金門
【宋】陳克。
愁脈脈,目斷江南江北。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細草孤云斜日,一向⑦弄晴天色。簾外落花飛不得,東風無氣力。
[注]①陳克(1081年一?),l臨海(今屬浙江)人。紹興七年(1137年),呂祉節(jié)制淮西抗金軍馬,薦為幕府參謀,他欣然響應(yīng)。
②一向:此處作“霎時”講,“向”通“晌”。
(1)請簡要分析“小樓山幾尺”一句的妙處。(3分)
答:
(2)清人王昶云:“南宋詞多黍離麥秀之悲,北宋詞多北風雨雪之感;”其中“黍離麥秀”乃哀傷亡國之辭,“北風雨雪”多用于寫行人不歸。陳克此詞表達的是哪一種感情?請結(jié)合詞句談?wù)勀愕睦斫狻?4分)
答::
【答案】:(1)①夸張手法,以山之小突出重重煙樹隔斷了芳信;(2分)
②以景寫情,渲染凄迷無助的情緒。(1分)
(2)表面看寫的是閨中思婦的傷感;實際上寄托著深深的家國之恨。(2分)
理解:“目斷江南江北”寄寓著山河破碎,“東風 無氣力”寓有無力恢復失地之痛。(若認為只是閨情亦可。)(2分)
13. ( 2014·甘肅天水一中階段考試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秋齋獨宿
唐·韋應(yīng)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①韋蘇州:即韋應(yīng)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8.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5分)
9.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8.韋詩:比喻,以燭喻月。山月皎潔,宛如夜燭相伴,照人無眠。趙詩:借代,借“暈”代月?!皶灐迸湟浴袄洹?,突出月夜寒意襲人;“暈”又預(yù)示天氣變化,引出下句。
9.相同點: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詩人在秋夜 的孤獨之感。韋詩以風動竹、鳥驚棲、人獨宿表現(xiàn)內(nèi)心孤獨;趙詩以驚鳥無宿暗寓詩旨,含蓄地道出詩人心境的孤獨。
不同點:韋詩孤獨中又有淡靜。皎月悅目,風竹悅耳,恬靜怡人。趙詩孤獨中更顯凄冷。冷月殘燭,秋雨寒枝,凄冷襲人。(4分)
14. ( 2014·安徽蚌埠教學質(zhì)量檢查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鷓鴣詞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
處處湘云合,郎從何處歸?
鷓鴣詞
李 涉
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
二女①虛垂淚,三閭枉自沉。惟有鷓鴣鳥,獨傷行客心。
【注】①二女: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8.兩首詩中詩人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9.兩首詩中都寫到了“湘江”、“斑竹”和“鷓鴣”,請問李益詩的前兩句和李涉詩的前四句都用了《詩經(jīng)》中的何種表現(xiàn)手法?試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8.(4分)李益詩主要表達一位女子對遠方情郎的思念之苦以及盼望情郎歸來的急切之情;(2分)李涉詩主要表達懷古及游子行客的羈旅愁情。(2分)
9.(4分)起興。(2分)李益詩由“斑竹”的典故及鷓鴣寫起,勾起了女主人公懷念情郎的愁懷。(1分)李涉詩由湘江水深引出對屈原沉江的感嘆,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垂淚的故事,由鷓鴣的啼叫引起了自己的羈旅之愁。(1分)
15. ( 2014·江西南昌一中、十中聯(lián)考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8分)
滄浪亭懷貫之
蘇舜欽
滄浪獨步亦無悰,聊上危臺四望中。
秋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
酒徒飄落風前燕,詩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暫來還徑往,醉吟誰復伴衰翁。
(1)本詩頸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其作用。(4分)
(2)詩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瓏”,有人認為這句景色描寫實在妙極,但也有人認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朧”更好,你覺得哪種更好?請說明理由。(4分)
【答案】:(1)頸聯(lián)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酒友離散,如同秋風中的燕子;詩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1分)頸聯(lián)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眼前景象的蕭條之意,(1分)更加重了對昔日朋友的懷念之情。(1分)
(2)“日光穿竹翠玲瓏”好。(1分)日光穿過竹林,翠綠的竹子越發(fā)玲瓏可愛,在這么愜意的紅林翠竹間,本來正宜會集朋友把酒吟詩,但酒友不在,詩社亦凋,(1分)以樂景寫哀情,(1分)自然地引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日光穿竹翠朦朧”好。(1分)日光穿過竹林,竹子原本翠綠的顏色因耀眼的陽光變得模糊,與上句“深秋的金紅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許多”相照應(yīng),描繪了一幅清冷的畫面,(1分)借景抒情,(1分)以抒發(fā)思念友人的寂寥之情。(1分)
16. ( 2014·安徽安慶一中、安師大附中1月聯(lián)考)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8~9題。(7分)
移家別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8.作者是運用什么樣的藝術(shù)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之情的?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3分)
答:
9.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請問這首詩中的哪兩個字用得準確傳神?請你指出來并做簡要分析。(4分)
答:
【答案】:8.作者運用擬人,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亭邊的柳條和藤蔓仿佛是伸出無數(shù)多情的手臂來牽扯自己的衣服,黃鶯儼然已成故友,頻頻啼叫著和他告別——巧妙而且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依戀難舍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 現(xiàn)詩人對湖上亭依戀難舍之情。)
9.“系”、“啼”兩字用得準確傳神?!跋怠弊旨惹泻狭鴹l、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和藤蔓牽扯農(nóng)服的動作,表現(xiàn)了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的挽留、凄凄的惜別,表現(xiàn)了它對老朋友離去的傷感。
17. ( 2014·河北冀州中學期末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12分)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8、試分析首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6分)
9、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箏聲中蘊含的“悲怨”之情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8、(6分)①交代了所寫的主要事 件――聽箏;(2分)②引出下文,底下內(nèi)容,均從“聽”字而來;(2分)③概括了聽箏的總體感受,奠定了全詩悲怨的情感基調(diào)。(2分。)
9、(6分)答:①頷聯(lián)借用比喻,以春風、楊柳、花鳥形象地渲染了箏聲中的所流露出的傷春惜別之情;②頸聯(lián)展開想象,連連發(fā)問,通過燈下獨愁、樓上空思等意象,也表現(xiàn)出了箏聲中的孤單寂寞的思念之情;③尾聯(lián)再作想象,通過友人一南一北的對比,又表現(xiàn)出了箏聲中的友人離別思念之情。(每點2分)
附詩歌賞析:
箏是一種撥弦樂器,相傳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箏”。它發(fā)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嘆,愴憔悴而懷愁”(漢侯瑾《箏賦》)。這首詩,寫詩人聽箏時的音樂感受,箏發(fā)出的悲怨之聲與人心中的離別之恨交映成趣,別有一番情韻。
首句“抽弦促柱聽秦箏”,“抽弦促柱”寫出彈箏的特殊指法。箏的長方形音箱面上,張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撐,柱可左右移動以調(diào)節(jié)音量,彈奏時,以手指或鹿骨爪撥弄箏弦:緩撥叫“抽弦”,急撥叫“促柱”。那疾徐相間,高低起伏的音樂聲,從“抽弦促柱”變化巧妙的指尖端飛出來,傳入詩人之耳。
詩人凝神傾聽,聽之于耳,會之于心。“聽”是這首詩的“題眼”,下面的內(nèi)容,均從“聽”字而來。
“無限秦人悲怨聲”。詩人由秦箏聯(lián)想到秦人之聲。據(jù)《秦州記》:“隴山東西百八十里,登山巔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然。山東人行役升此而顧瞻者,莫不悲思?!边@就是詩人所說的“秦人悲怨聲”。詩人以此渲染他由聽箏而引起的感時傷別之情。接下來圍 繞“ 悲怨”二字,詩人對箏聲展開了一連串豐富的想象和細致的描繪。
“似逐春風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惫~聲如柳條輕拂著春風,絮絮話別;又似杜鵑鳥繞著落花,啾啾啼血。在這里,詩人巧妙地把箏聲與大自然的景物融為一體,頓時將悲怨的樂聲,轉(zhuǎn)化為生動鮮明的形象。那柳條搖曳、柳絮紛飛、落英繽紛、杜鵑繞啼的暮春情景,強烈地渲染出一片傷春惜別之情。
隨著“抽弦促柱”之聲的變化,又喚起詩人更加奇妙的聯(lián)想:“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上一聯(lián)寫大自然的景物,這一聯(lián)則寫人世的悲歡,由景入情,情景交融。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像誰家的白發(fā)老母枯坐燈前,為游子不歸而對影悲泣;又好似誰家的紅顏少婦佇立樓頭,為丈夫遠行而望月長嘆。
“獨”、“空”兩字,使畫面顯得分外凄清,增強了盼子思夫、離愁別恨的氣氛。“愁燈影”、“思月明”,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燈前別無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見何等孤獨,怎能不“愁”?樓頭沒有親人,只見明月高懸,可見何等空蕩,怎能不“思”?“一愁”“一思”寫盡了無限幽怨。
以上兩聯(lián)所構(gòu)成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描摹出箏聲之“苦”,使人耳際仿佛頻頻傳來各種惜別的悲怨之聲。箏聲“苦”,如果聽者也懷有“苦”情,箏弦與心弦同聲相應(yīng),那么就愈發(fā)感到悲苦。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币馑际钦f,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豈不格外引起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江南歧路洛陽城”,指南北遠離,兩地相思。
這首描寫箏聲的詩,不重在表現(xiàn)彈奏者精湛的技藝,而是借箏聲傳遞心聲,抒發(fā)感時傷別之情。詩人展開聯(lián)想,以一系列比喻集中描寫箏弦上發(fā)出的種.種幽怨之聲。詩中重點寫“聲”,卻又不直接寫“聲”,而是用自然景物化寫“悲怨之聲”,以喚起讀者的想象,使人見其形似聞其聲,顯示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shù)魅力。
18. ( 2014·福建南僑中學、永春三中、永春僑中、荷山中學、南安三中統(tǒng)一摸底)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不見① 杜甫
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②,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锷舰圩x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①這首詩寫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時輾轉(zhuǎn)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②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系獄潯陽,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認為他有叛逆之罪,該殺。③匡山:指四川彰明縣(今江油縣)境內(nèi)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讀書于此。
(1)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列舉一種并作賞析。(3分)
(2)杜甫和李白有著深厚的友情,聽到李白獲釋,蓄積于內(nèi)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fā)出來。閱讀全詩,說說作者在詩歌中所表達的復雜思想感情。(3分)
【答案】:(1) 示例:①對比手法。(1分)通過 “皆欲殺”和“獨憐才”的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杜甫與“世人”態(tài)度的對立(1分),突出了對李白的理解和同情。(1分)
②對比手法。(1分)李白敏捷的詩才和飄零天涯的遭遇,形成鮮明的對比。(1分)突出了杜甫對李白的哀憐。(1分)
③直抒胸臆。(1分)杜甫不裝點景物,直接表白情感,直說“不見”、“哀”、“憐才”,情真意切,質(zhì)樸自然(1分),寫出了對友人的一往情深。(1分)
(2) ①對好友的掛念,②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 ③為李白的命運擔憂,希望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里。④希望好友相聚。⑤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每點1分,任答三點得滿分。)
19. ( 2014·江西師大附中、臨川一中1月聯(lián)考)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釋:①秦韜玉,唐代詩人,少有詞藻,工歌吟,卻累舉不第,后投靠宦官田令孜,充當幕僚,官丞郎,判鹽鐵。
②共憐時世儉梳妝:當時婦女的一種妝扮。稱“時世妝”,又稱“儉妝”。
(1)這首詩主要通過對比來塑造貧女這一人物形象,請對此作簡要分析。(4分)
答:
(2)沈德潛說這首詩“語語為貧士寫照”,結(jié)合全詩做簡要分析。(4分)
答:
【答案】:(1)①將貧女對高超的才干和不同流俗的品格的追求與世俗之人對時尚、浮華的追逐進行對比,②貧女自身貧賤、無人理睬的地位與貧女不同流俗的品格與高超才干進行對比
(2)良媒不問蓬門女寄托著寒士出身貧賤,舉薦無人的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長隱喻著寒士內(nèi)修美能,超凡脫俗的孤高格調(diào);“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儼然是封建文人獨清獨醒的寂寞口吻;“為他人做嫁衣裳”令人想到那些終年為上司捉刀獻策,自已卻久屈下僚的讀書人。詩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寒士人不為世用的憤懣和不平。
20. ( 2014·吉林普通高中畢業(yè)班摸底)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菩 薩 蠻
周邦彥
銀河①宛轉(zhuǎn)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②。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天憎梅浪發(fā)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yīng)憐江上寒。
[注]①銀河:天河。借指人間的江河。②浴鳧飛鷺:鳧:野鴨。鷺:白鷺。③浪發(fā):濫開。
8.這首羈旅詞中的“天憎梅浪發(fā),故下封枝雪”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6分)
9.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8.(6分。手法2分,景2分,情2分)擬人手法。作者說上天憎恨梅花濫開(開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樹枝,實則寫出了春寒料峭(強調(diào)寒冷亦可),襯托出遠在異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或是:
借景抒情(以景寫情)。作者描寫了梅花綻放之際,天降大雪。天氣越發(fā)寒冷襲人,讓遠在異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
9.(5分。意思接近即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對妻子的思念之情。(3分,漂泊+孤寂+思念)初春時節(jié)作者思家無奈路途遙;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牽掛。(2分)
21. ( 2014·河南武陟一中12月測試)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小重山【注】 岳 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注】此詩作于秦檜任宰相時。朝廷為求和,解除岳飛兵權(quán)。
8.首句描寫了怎樣的圖景?有什么作用?(5分)
9.你認為“欲將心事付瑤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請結(jié)合詩詞略作分析。(6分)
【答案】:8.首句以動襯靜描寫了一幅靜謐的深秋夜景圖。(2分)首句起興,渲染一種凄涼的氛圍,為下文抒情做鋪墊。(3分)
9.(1)心念中原,收復失地的報國之情 (2)遭人陷害,賦閑在家的無奈之情
(3)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苦悶之情 (4)對奸臣當?shù)?,茍且偷安的憤恨之?/p>
(5)知己甚少,無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任意答出三點即可,每點2分)
【詩詞賞析】
上片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開頭三句寫秋夜夢回,意境含蓄而深沉。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晚,作者夢見自己正率部轉(zhuǎn)戰(zhàn)千里,向闊別的故土勝利挺進。眼看驅(qū)逐敵寇、光復河山的理想即將實現(xiàn),令作者感到十分興奮和激動。可惜好夢不長,終于被不停鳴叫的蟋蟀聲驚醒。醒來的時候,正是半夜三更。接著三句寫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現(xiàn)實和理想的矛盾。作者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披衣起床,繞著臺階來回踱步,抬頭一望,只見朦朧的月色正照在窗簾之上。這里借景物的描寫烘托內(nèi)心的孤寂,用平靜的語氣敘述不平靜的思想活動,顯得曲折深婉,寄寓著壯志難酬的憂憤。
下片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換頭三句,慨嘆歲月如流,家鄉(xiāng)長久淪陷,歸期遙遙無望。作者自二十歲從軍,出生入死,與金兵浴血奮戰(zhàn),決心“迎二圣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五岳祠盟記》),為國家建立豐功偉業(yè)。可是十多年已經(jīng)過去,頭發(fā)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園,實現(xiàn)“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每當他想到這里,怎能不義憤填膺、憂心如焚呢?所謂“阻歸程”,實際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遙遠,難以歸去,而是暗喻著對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因為當時正是秦檜弄權(quán),氣焰十分囂張時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彈出弦外之音,讓讀者去體會。結(jié)拍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據(jù)《呂氏春秋·本味》,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鐘子期能從琴聲中體會出他的心事。后來“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秦檜上臺后,迎合趙構(gòu)的旨意,對堅持抗金的主戰(zhàn)派進行無情的打擊和迫害,將他的親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實現(xiàn)其賣國求榮的罪惡目的。這三句表達了作者抱負難以實現(xiàn)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統(tǒng)治下南宋的黑暗現(xiàn)實。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diào)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diào)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chuàng)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yīng)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diào)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diào)低沉也并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diào)的高昂與低沉區(qū)分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者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馀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郁蘊藉的藝術(shù)手法表達,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yīng)明白這一道理??娿X所撰《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
22. ( 2014·遼寧撫順二中12月測試)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8~9題。
生查子 獨游西巖①
辛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③,勸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被誣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景優(yōu)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記游之作。②偃蹇:高聳,傲慢的樣子。③生:語助詞、無義。
8.本詞刻畫了怎樣的詞人形象?請概括回答并結(jié)合詞意加以分析。(5分)
9.有人評價這首詞物與我、景與情“融溶親密”,請結(jié)合詞意具體分析。(6分)
【答案】:8.本詞刻畫了懷才不遇、憂國憂民、傲岸高潔的詞人形象。(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雖然詞人心懷天下,但遭受排擠,閑居深山,獨游西巖,無人理解,無人賞識;夜不能寐,獨誦離騷,表現(xiàn)出屈子一般憂國憂民的情懷;“偃蹇”的青山,高潔的明月,都與詞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見詞人胸懷之磊落高潔。(分析3分;分號前后三處,答出一處給2分,答出兩處以上給3分)
9.青山感念歲暮天寒“勸我溪邊住”,對我深切關(guān)懷;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聽讀《離騷》去”,更是視“我”如知己,詞 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潔,物我之間親密融洽。(3分)歲暮天寒,素月清輝與澄澈的溪水相映,畫面凄清幽獨,與獨游西巖的詞人孤寂、憂憤的內(nèi)心情感融合無間。(3分)
23. ( 2014·江西余江一中第4次月考)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8分)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香。
⑴這首小詩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特征?(3分)
⑵作者在寫作上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3分)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⑴耐寒,清高,報春(答對一點給一分,答對三點給3分)
⑵襯托,以冰雪林襯托梅的堅毅;1分 。對比,以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其高潔守志1分托物言志,1分 。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氣滿人間的高格遠志。2分
24. ( 2014·浙江五校第1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21-22題。(7分)
道旁稚子
(宋)鄭獬
稚兒怕寒床下啼,兩骭①赤立仍苦饑。
天之生汝豈為累,使汝不如鳧鶩肥?
官家桑柘連四海,豈無寸縷為汝衣?
羨爾百鳥有毛羽,冰雪滿山猶解飛!
【注】①骭(gàn):脛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21.詩歌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稚子”形象?詩人刻畫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3分)
22.這首詩蘊含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答案】:21.稚子形象:瘦弱、饑寒交迫。(2分)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用稚子和鳧鶩、百鳥做對比,鳧鶩肥過稚子,鳥有毛而人無衣,突出了稚子的悲慘處境。(2分)
22. 體現(xiàn)了詩人對饑寒交迫的稚兒的深切同情,如“天之生汝豈為累,使汝不如鳧鶩肥”一句體現(xiàn)了使人對稚子的深深憐惜;對統(tǒng)治階層的憤恨之情,如“官家桑柘連四海,豈無寸縷為汝衣”一句是對統(tǒng)治階層只知掠奪、罔顧百姓生死行徑的控訴。
25. ( 20 14·四川成都外國語12月測試)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詩后問題(8分)
海 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1)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作答(4分)
答:
(2)古人對于后兩句有“造語之奇,構(gòu)思之巧”的評價,請結(jié)合詩句試作賞析。(4分)
答:
【答案】:(1)A、烘托渲染了一種空蒙迷離的境界和氣氛。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獨的心理。
(2)“造句之奇”“奇”在詩人以花擬人。在詩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唾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構(gòu)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隱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照殘酒”卻又無斧鑿之跡。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訓練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