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三學習方法>高三物理>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

時間: 燕純0 分享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guī)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一

  【教學設計思想】

  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難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去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產生極大的興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處: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jié)

  摩擦力是力學中的三大性質力之一,是高中力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正確認識摩擦力對整個力學知識框架的搭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這節(jié)課中,重點是研究滑動摩擦力,要求會計算其大小和判斷其方向;難點是靜摩擦力,尤其是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教師要試圖將學生初中學過的相關概念與本節(jié)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學中要力圖從兩種摩擦力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出發(fā),讓學生從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圍及其計算來理解兩種摩擦力的異同,通過探究實驗去加深鞏固。

  本節(jié)課也是一節(jié)科學探究課,教材從生活中的摩擦現(xiàn)象引入,以探究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兩種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關系的過程。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同時,本節(jié)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xiàn)象,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學情分析】

  學習者是高中一年級學生,目前還沒有學習力的合成與分解相關知識,只是在初中階段簡單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質。所以在講述新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要讓他們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逐漸學習新課程,避免跨越式教學。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靜摩擦、滑動摩擦力,和它們的產生條件及其作用效果,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簡單地計算靜摩擦力的大小。

  3.能運用滑動摩擦力公式來計算滑動摩擦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利用物理語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規(guī)律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3.讓學生參與和親身體會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和實驗條件。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利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參與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實踐——認識(規(guī)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1.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guī)律以及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3.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以及方向的判斷。

  難點:1.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和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靜摩擦力大小的簡單計算。

  三、教學方法

  分析歸納、實驗探究、體會參與、練習鞏固

  四、教具準備

  木板、彈簧秤、物塊、毛巾、泡沫板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展示圖片引出問題導入課題 展示兩組圖片,引出摩擦力課題。

  圖片一:帶花紋的輪胎和鞋子。

  問題:輪胎表面和鞋子底部的花紋有什么作用?

  圖片二:身體表面光滑的魚。

  問題:魚類身體表面分泌的粘液對自身有什么作用?

  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陶冶情操。

  3.能初步明確課堂所要研究的任務。 1.利用生活實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觀念。 設置情景

  認識不同

  類型的摩

  擦力 情景一:小明同學需將一個很重的箱子從A處搬到B處,經嘗試,小明很難直接搬動它。(要求:小明獨自完成任務,使用力氣最少。)

  問題一:小明該如何去做?

  情景二:在上述背景之下,小明嘗試推動箱子,發(fā)現(xiàn)箱子不容易推動。

  問題二:小明怎樣改進方案,能讓箱子更容易推動?

  情景三:發(fā)現(xiàn)澆油不環(huán)保,也很浪費。

  問題三:能否有更輕松的辦法?

  老師對上述三個場景對應提出的三個解決方案進行小結,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做出肯定,并同時介紹學生,解決方案中涉及的三種摩擦力分別是: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1.請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三個問題:

  回答問題一:推箱子。

  回答問題二:給地面澆油。

  回答問題三:給箱子底部放木棒。

  3.學生跟隨老師的分析,深刻思考,總結規(guī)律。

  4.學生進行觀察,從中發(fā)現(xiàn):物體受到摩擦力的條件,與初中的知識進行比較,歸納出兩種不同類型的摩擦力。 1.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學生發(fā)散思維,不再只受物理條條框框的公式限制,盡可能的發(fā)散思維,考慮解決方案,自己引出三種常見的摩擦力。

  3.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

  4.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用學生對實例分析,讓學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為下面的探究打基礎。

  探究滑動摩擦力

  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對另一物體滑動時,會受到另一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產生的條件:

  a.直接接觸

  b.接觸面粗糙

  c.兩物體間有彈力

  d.有相對運動

  擴充: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物體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會有所不同,進行思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A.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B.跟物體間的壓力(正壓力)有關

  C.跟物體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根據以上幾條猜測,設計實驗去進行驗證探索。(利用控制變量法來進行探究)

  壓力FN

  摩擦力Ff

  作出FN——Ff圖象,尋找其中規(guī)律。對實驗過程和結論進行評估和交流。

  3.大?。夯瑒幽Σ亮Φ拇笮∨c正壓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數(shù)由接觸面的材料決定,稱之為動摩擦因數(shù)(μ)即: F=μFN

  “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還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沒有單位。

  4.方向: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跟物體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相反”是指相對接觸的物體,而不能相對別的物體。

  所謂“相對運動”,指的是兩個物體分別以對方為參照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運動,而不是相對地面或其他物體的運動。

  觀察A在B上滑動時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理解相對運動含義。 1.學生小組討論后提出問題。并確定探究的方向。

  2.學生進行對比學習,得出滑動摩擦力的特點。

  3.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探究過程,并分享其他同學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4.學生對成果進行分析論證,得出它們的特點。

  5.就此結論進行實驗探究。

  6.鼓勵學生在學習完靜摩擦力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進行更深層探究。

  7.師生一起對問題進行初步的評價和篩選,確定合理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就此進行猜想和假設,設計出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探究。

  8.學生進行實驗時進行個別指導,使得后進生能完成實驗進展。

  9.分析論證后形成結論:

  ①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②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

  10.學生就實驗結論進行分析、深層拓展,達到最優(yōu)。 1.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物理現(xiàn)象或物理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和膽量。

  2.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研究的計劃和實驗方案。完成對知識的初步探究和理解過程。

  3.鼓勵學生從物理現(xiàn)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并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4.培養(yǎng)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

  5.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6.具體問題的分析過程,讓學生能從中了解到解決問題的規(guī)范和過程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反饋練習

  例題:在東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伐下的木料常裝在雪撬上,馬拉著雪撬在冰道上滑行,將木料運出。一個有鋼制滑板的雪撬,連同木料的總重量為4.9×104N。在水平的冰道上,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夠拉著雪撬勻速前進?(已知鋼與冰之間的μ=0.02) 學生運用滑動摩擦力計算公式F=μF來解答問題。

  通過例題,使學生深刻理解和熟練運動滑動摩擦力計算公式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二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問題中,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最大靜摩擦力。

  (3)掌握動摩擦因數(shù),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shù)的因素。

  2.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摩擦力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qū)別對比,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3.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體所受摩擦力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無關因素,總結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規(guī)律。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jié)課的內容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兩部分。重點是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特性和規(guī)律,通過演示實驗得出關系f=μN。

  2.難點是學生有初中的知識,往往誤認為壓力N的大小總是跟滑動物體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須指出只有當兩物體的接觸面垂直,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動時,壓力N的大小才跟物體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學中要強調摩擦力有阻礙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的性質。

  三、教具

  1.演示教具

  帶有定滑輪的平板一塊、帶線繩的大木塊、小木塊、玻璃、毛巾、測力計、砝碼。

  2.學生實驗材料

  每兩位學生一組:物塊一塊、測力計一只。

  3.投影儀、投影片。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是重力、彈力、摩擦力。對于每一種力我們都要掌握它產生的條件,會計算力的大小,能判斷力的方向。在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兩種力:重力和彈力。今天我們學習第三種力——摩擦力。在這三種力中摩擦力較難掌握。

  (二)教學過程設計

  1.靜摩擦力

  演示實驗:

  javascript

 ?。篿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當定滑輪的繩子下端懸掛50g砝碼時,物塊保持靜止狀態(tài)。

  提出問題:物塊靜止,它受板的靜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據什么原理判斷的?

  當懸掛的砝碼增加到100g時,物塊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

  提出問題:物塊此時所受的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變化?設想一下,如果將砝碼B摘去,靜摩擦力又將如何變化?

  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出:一般靜摩擦力的大小沒有一個確定的值,類似上述情況,當物塊不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靜摩擦力的大小隨拉力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總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說跟物體間相對滑動趨勢方向相反。

  提出問題:當懸掛在繩子下端的砝碼為150g時,物塊才剛開始相對于桌面板滑動,這時物塊所受的靜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教師講解:靜摩擦力增大到某數(shù)值后就不再增大了,這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靜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靜摩擦力的方向,也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跟使物體起動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說跟物體間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明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個相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著靜摩擦力的作用,則并不一定處于最大靜摩擦狀態(tài),最大靜摩擦力等于使物體將要開始運動所需的最小推力。

  2.滑動摩擦力

  邊演示邊提問:一旦物塊滑動后,我們只要掛130g砝碼,就能使物塊維持勻速運動。這時兩物體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多大?方向如何?

  再做演示實驗,在剛才的大木塊上再放一塊小木塊,發(fā)現(xiàn)要掛140g的砝碼,才能使物塊維持勻速運動。這又說明滑動摩擦力的變化遵循什么規(guī)律?

  教師講解:這說明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兩物體間的正壓力N成正比。

  演示實驗,將木塊依次放在玻璃上,木板上和毛巾上,用測力計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觀察測力計的示數(shù),發(fā)現(xiàn)三種情況下,測力計示數(shù)由小到大,說明物體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關,與相互之間的壓力(彈力)成正比,可以寫為f=μN

  μ是動摩擦因數(shù),因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決定。動摩擦因數(shù)是無單位的,它表示摩擦力跟正壓力之比。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且跟物體的相對滑動方向相反。

  3.學生分組實驗

  教師指導一組學生實驗,其他各組同時操作: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住物塊,開始用較小的力拉,記下測力計讀數(shù);慢慢增加拉力,再記下測力計讀數(shù);繼續(xù)增加拉力,使物塊剛好開始滑動,記下測力計讀數(shù);然后保持物塊勻速運動,記下測力計讀數(shù)。

  用投影儀打出投影片,讓學生填下表:

  數(shù)據測力計讀數(shù)拉力方向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方向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三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本節(jié)內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摩擦力與彈力地位等同。本節(jié)知識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故應對該節(jié)內容的教學引起高度的重視。本節(jié)教材從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驗現(xiàn)象發(fā)生的先后順序考慮出發(fā),從靜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紹滑動摩擦力。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認識摩擦力的規(guī)律,使學生認識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學情分析:由于摩擦力問題的復雜性,且在具體問題中表現(xiàn)出“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尤其靜摩擦力在許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無”,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在生活經驗和課堂實驗的雙重引導下,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認識靜摩擦力的規(guī)律,知道最大靜摩擦力;

  知道滑動摩擦力概念及產生的條件,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掌握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 。

  過程與方法:

  會利用二力平衡條件判斷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會運用公式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知道生產和生活中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實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產和生活的意識。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認識靜摩擦力,知道最大靜摩擦力;

  掌握滑動摩擦力的公式。

  難點:

  理解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利用二力平衡判斷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利用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方法設計

  首先通過列舉生活中的摩擦力現(xiàn)象讓同學們思考討論,引出摩擦力。接著通過實驗演示或學生實驗認識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以及最大靜摩擦力的關系,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公式。

  教學方式與手段

  教學方式:多媒體展示,教師現(xiàn)場實驗,學生自己實驗

  教學手段:本節(jié)課以多媒體手段展示生活中與摩擦力有關的物理情境,引出摩擦力。再通過課堂小實驗讓學生探究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讓同學們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列舉花樣溜冰比賽,人推桌子,下雪天在地上鋪炭灰等與摩擦力有關的場景,展示生活中摩擦力處處存在。

  2.本章知識介紹

  在初中時已經學過,倆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摩擦力。在本節(jié)課,將進一步探討幾種具體的摩擦力分類,包括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在靜摩擦力中將著重點出最大靜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方向和大小。

  二、新課教學

  1.靜摩擦力

  實驗:把毛刷放在桌面上,用力拉毛刷的把手,使毛刷上部稍稍移動一些,刷毛的下部由于受到桌面的摩擦仍靜止,使得刷毛發(fā)生了彎曲。這表明刷毛和與桌面之間有摩擦力的作用。讓同學們觀察并指出此時毛刷和桌面分別受到的摩擦力的特點和方向。

  在上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分析教科書中小孩推木箱的實例,得出結論。

  引入靜摩擦力:倆個物體之間只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所產生的摩擦力叫做靜摩擦力。

  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思考:什么叫有相對運動趨勢?

  考慮瓶子瓶口豎直朝上被手握在空中靜止,由平衡條件比較容易判斷瓶子受到的靜摩擦力和瓶子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瓶子的靜摩擦力方向向上。但瓶子相對手的接觸面有向下滑動的趨勢。假設接觸面光滑,瓶子一定會向下滑落,這個“向下滑落”的方向就是瓶子相對接觸面的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而靜摩擦力與這個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2. 靜摩擦力的大小

  實驗:1.如圖所示,在托盤里放一定質量的砝碼,木盒子靜止。逐漸增加砝碼的個數(shù),物體仍靜止。根據二力平衡分析木盒子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SHAPE MERGEFORMAT

  2.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粗糙程度各不相同的毛巾、棉布、木板,重復上述實驗,當物體仍靜止在桌面上時,分析此時木盒子所受靜摩擦力大小,并與上實驗對比。

  3.在木盒子里逐漸添加砝碼,重復第一個實驗,分析此時木匣子所受摩擦力。與其他倆實驗對比。

  4.觀察:當托盤中的砝碼增加到某一重量時,木盒子將開始運動,此時木盒子所受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

  小結: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與繩子對物體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與物體所受拉力的方向相反。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大小與跟它相平衡的力有關,靜摩擦力隨平衡力的增大而增大。

  3.滑動摩擦力

  舉例生活中的滑動摩擦力,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無處不在。

  在冰面或濕滑的路面上,人跑幾步后,若不再跑動,會在冰面上或濕滑的路面上滑行一段距離后停止;緩慢抽出壓在重物下的紙條時,手要持續(xù)用力,同時重物會跟著紙條移動一段距離;擦黑板時,黑板對黑板擦有阻礙作用。

  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的時候,會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探究對比物體的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實驗:在較光滑的桌面上放一木板,上面放一質量較大的木塊(如下圖)。開始時,在木板與木塊接觸的外側面作倆個對頂?shù)娜切蔚挠浱枴.斢檬盅厝鐖D中箭頭所指方向緩緩地拉木板時,可以看到木塊隨木板一起移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逐漸增大,但倆個三角形記號的相對位置卻沒有變化,知道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增大到某一數(shù)值后,才看到倆個三角形記號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繼續(xù)拉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在木塊相對木板靜止不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等于木塊受到靜摩擦力的大小。 SHAPE MERGEFORMAT

  觀察并記錄下木塊從跟木板一起移動到滑動時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化。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放大演示教科書中的實驗3.3-2,讓學生分析討論物體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通過演示教科書實驗3.3-2,結合學生討論后得出的結論,繼續(xù)啟發(fā)學生猜想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都有哪些,并讓學生積極回答。

  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實驗: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如下圖所示,水平拉動木塊下面的木板2,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就是木塊1受到的摩擦力。

  該實驗在操作時木板2的運動不要求勻速,但開始啟動時要緩慢一些,木塊與木板之間從相對靜止到相對滑動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會晃動。用毛巾鋪在木板2的上面,重復上述實驗步驟;保持木塊與接觸面的情況不變,在木塊上面放一重物,再做一次對比實驗。并據此尋找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的關系,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探究后,請學生匯報探究結果。

  SHAPE MERGEFORMAT

  此實驗采取邊實驗邊教學的方法,在教學提綱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尋找答案。給學生每2人一組準備好隨堂實驗器材。

  實驗表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倆個物體表面間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如果用 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用 表示壓力的大小,則有: 。其中 是比例常數(shù)(無單位),叫做動摩擦因數(shù)。

  思考:

  解釋實驗現(xiàn)象:為什么木塊與木板之間從相對靜止到相對滑動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會晃動?

  公式中的壓力大小與重力大小有直接關系嗎?

  的數(shù)值與什么有關?(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沒有單位)

  課下思考并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為何與接觸面積、運動方向無關。

  4.總結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相互接觸并且相互擠壓,即彼此之間有壓力;

  有相對滑動或相對滑動趨勢;

  接觸面不光滑。

  5.課堂拓展:簡要介紹滾動摩擦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相關文章

1.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

2.高中物理知識總結:摩擦力

3.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識點總結

4.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式總結

5.初中物理計算摩擦力的知識點與方法指導

6.高中物理摩擦力大小的確定總結

7.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復習資料

8.高中物理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效果總結

9.摩擦力的秘密教學反思

10.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識公式計算與易錯知識點

4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