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三學習方法 > 高三地理 > 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考試中也會有涉及到地理方面的相關(guān)知識點,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復習,小編今天就給大家?guī)砹苏砗玫奈覈匾牡乩矸纸缇€,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guān)知識,快來看看吧!

  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重要的人文界限

  1、人口密度界限:以黑龍江的黑河和云南的騰沖為基點,形成黑河——騰沖線,這條線東南人口稠密;該線西北人口稀疏。

  2、旱地水田分界線:以我國秦嶺淮河為界,以北多為旱地;以南多為水田。

  3、農(nóng)作物分界線:仍然是以我國秦嶺淮河為界,以北農(nóng)作物一年一熟或者兩年三熟;以南農(nóng)作物一年兩熟或者一年三熟。

  二、重要的氣候界限

  1、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界限: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jīng)過秦嶺淮河一線,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2、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界限: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線,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3、半濕潤區(qū)與半干旱區(qū)的界限:從大興安嶺向南,經(jīng)張家口、蘭州、拉薩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4、半干旱區(qū)與干旱區(qū)的界限: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和岡底斯山,與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5、暖溫帶與中溫帶的界限:從鴨綠江口到長城,再到祁連山和天山山脈。

  6、亞熱帶與暖溫帶界限:青藏高原東南邊緣至秦嶺淮河一線。

  三、重要的地勢界限

  1、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限:昆侖山、祁連山和橫斷山脈。

  2、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限: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四、重要的水文界限

  1、內(nèi)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界限:北段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段;南段與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2、長江與黃河水系界限:巴顏喀拉山與秦嶺淮河一線。

  3、長江與珠江水系界限:南嶺。

  4、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界限:怒山。

  五、秦嶺淮河線

  1、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2、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3、是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4、是最冷月均溫0度等溫線;

  5、是河流有無結(jié)冰期的分界線;

  6、是溫帶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

  7、是鈣質(zhì)土與酸性土的分界線;

  8、是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

  9、是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10、是地形較完整(平原、高原為主)與地形破碎(盆地、低山丘陵為主)的分界線。

  由此看來,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在考試中考察的概率是很大的。

  學生如何提高聽課效率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做好知識上的準備——課前頂習

  知識上的準備主要是新課涉及到的有關(guān)書籍。知識的復雜準備與新知識的預習準備,對新知識的預習應主要抓住的難點,明確聽課重點,是一種重要準備。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上課要接受新知識但也要溫習舊知識。預習的過程,是一種舊知識的溫習過程、準備過程,也是由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的過程,即溫舊納新的過程。學習某種新知識,要運用哪些舊知識,聯(lián)系哪些舊知識,哪些要做到重點準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在聽課中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體系之中,形成嶄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

  (二)做好身體上的心理上的準備

  上課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它需要學生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力,為了做好身體上的準備,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和體息,二是要注意飲食與營養(yǎng)衛(wèi)生。

  上課還要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這是一條多被學生忽視的十分重要的準備,實際上,學習過程是伴隨著學生的動機、情感、興趣、意志、毅力和個性等心理因素參與的運動過程,其參與度與學習效率成正比。學生上課的目的和情緒尤其重要,專家研究認為,學生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確,心情非常愉快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學習效果才能提高。在這方面,教師的責任主要表現(xiàn)為兩方面:一是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的上述心理因素呈積極狀態(tài),二是切忌授課前或授課中挫傷或壓抑學生的積極心理因素的發(fā)揮。設想,在課前或課堂上,由于一個學生不守紀律,教師大加訓斥,甚至辱罵、體罰,一人有過,全班陪訓,這不僅使有過學生聽課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降到蠱低點,也使全班同學興致大減,哪里還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可言?

  二、聽課要全神貫注

  系統(tǒng)論原理告訴我們,學習新知識是接收信息、信息加工(同化、轉(zhuǎn)化)、信息貯存、信息輸出、信息反饋再到接收信息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堂課里,這種信息活動的過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學習效率,取決于信息渠道的暢通與信息活動的質(zhì)量。聽課是接收信息,是信息活動的第一道關(guān)口,能否全神貫注,決定信息接收的量和信息活動的質(zhì),決定整個學習過程的效率。

  全神貫注地聽課,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觀參與聽課,不一心二用。許多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不亂想,不亂動,不亂看,努力排除聽課干擾,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邊看,邊聽,邊想,邊寫,思維處于高度競技狀態(tài)之中。當然一堂課幾十分鐘始終保持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同時,也是違背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一個成功的學習者,既能隨著教師講授的波瀾前進,也能在必要時,搞一點緩沖、舒展,自動調(diào)節(jié),以作提神之用。學生可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對自己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難點的講授上,集中搞清教師講授思路;對于教師講授中自己已懂的部分,可以將大腦放松一瞬,以求調(diào)節(jié)興奮與抑制生理機制,以求注意力新的集中。

  三、積極認真地思考

  學習離不開思考,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也離不開思考?!八紕t明,不思則暗”,沒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舊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便是一 句空話,聽課的實際意義也就不復存在。學與思是辯證統(tǒng)一的,相互轉(zhuǎn)換的。學是接收、貯存信息,思是判斷、處理信息,思維總得有思維著的東西,思維著的東西即是學得的知識,知識便是思維的“原料”。學是基礎,思是發(fā)展,學的過程即思的過程,學必思,思在學中,善思才算善學。愛因斯坦講:“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字或?qū)嶒炆系募寄芏?,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p>


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相關(guān)文章:

1.100道地理常識題

2.2017初中地理結(jié)業(yè)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3.2017初中地理專項復習題及答案

4.初中畢業(yè)班暨中考模擬地理試卷

5.我國地理常識:國土和農(nóng)作物

5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