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語文學習 > 高中語文過秦論訓練題及答案

高中語文過秦論訓練題及答案

時間: 芷瓊1026 分享

高中語文過秦論訓練題及答案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那么知識點你都掌握了嗎?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高中語文過秦論訓練題及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過秦論訓練題

  1.解釋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義:

  (1)因 ①蒙故業(yè),因遺策。( ) ②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

 ?、酆笠蚍ツ?,始見此山。( ) 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

 ?、菹嗳缫虺直趨s立。( ) ⑥廉頗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2)策 ①振長策而御宇內。()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

 ?、劭梢圆邉钇谕哒l乎?() ④策之不能盡其道。( )

  (3)制 ①覆至尊而制六合。( ) ②吳起、孫臏……之倫制其兵。( )

 ?、矍赜杏嗔Χ破浔?。( )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⑤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

  (4)兵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②吳起、孫臏……之倫制其兵。( )

 ?、畚粽呦韧踔豢扇ヒ病? ) ④兵者,國之大事。( )

 ?、菪懦季潢惱l何。

  (5)致 ①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 致萬乘之勢。( ) ②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

 ?、鄄粣壅淦髦貙?,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苷撎煜率聞荩乱笄谥?。( )

  (6)信 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③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 ④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

  2.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詞語,并給其歸類。

  ⑴會盟而謀弱秦。 ⑵序八州而朝同列。 ⑶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 ⑷天下云集響應。 ⑸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⑹吞二周而亡諸侯。 ⑺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⑻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⑼外連衡而斗諸侯。 ⑽據(jù)崤函之固。 ⑾ 追亡逐北,伏尸百萬。 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⒀卻匈奴七百余里。 ⒁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⒂山東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答:第一問,活用的詞語: 。

  第二問,歸類:(1)使動用法: ;(2)名詞作狀語: ;(3)形容詞作動詞: ;(4)名詞用作動詞: ;(5)形容詞活用名詞: ;(6)動詞活用作名詞: 。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①外連衡而斗諸侯。②孝公既沒。③合從締交,相與為一。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⑤威振四海。⑥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⑦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⑧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4.下列詞語在句中意義完全相同的項有 。

  ①愛:A.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谑浚篈.于是六國之士。 B.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垩樱篈.秦人開關延敵。 B.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

  ④弊: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

  ⑤弱:A.秦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答:

  5.古人為了使文章有變化,不呆滯,遇到上下文有相同的字詞重復出現(xiàn)的情況.就用近義詞代替,避免“同字互出”。這種情況在連用結構相同的句子時,更為常見。試找出下列加點的詞語的近義詞,井附上相關的句子。

  (1)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2)席卷天下。

  (3)南取漢中?!         ?4)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5)宰割天下?!          ?6)蒙故業(yè)。

  (7)率疲敝之卒。          (8)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答:

  6.對下句子的翻譯正確的有: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A.收集天下的軍隊,把他們集中到咸陽,讓他們銷毀兵刃和箭頭,鑄成十二個金屬人,認為天下百姓從此懦弱無能。

  B.收繳天下的兵器,把它們集中到咸陽,(然后)銷毀這些兵器,鑄成十二個金屬人,認為天下百姓從此懦弱無能。

  C.收集天下的軍隊,把他們集中到咸陽,讓他們銷毀兵刃和箭頭,鑄成十二個金屬人,用這個辦法削弱天下百姓。

  D.收繳天下的兵器,把它們集中到咸陽,(然后)銷毀這些兵器,經過鑄造做成十二個金屬人,用這個辦法來削弱天下百姓。

  (2)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A.(秦始皇)踏上華山修建城墻,憑借黃河作為護城河,上占據(jù)億丈高的城堡,下面臨不可測度的深淵,自以為(他的江山)十分堅固。

  G.(秦始皇)踏上華山、憑借黃河,把他們看成城墻和護城河,占據(jù)著這億丈高的華山城堡,又緊靠著深不可測的黃河,自以為(他的江山)十分堅固。

  C.(秦始皇)憑借華山筑城,占據(jù)著億丈高的城墻,憑借黃河修護城河,面對著不可測量的深淵,把它們當作堅固的防卸工事。

  D.(秦始皇)憑借華山當做城墻,憑借黃河當做護城河,占據(jù)著億丈高的城墻,面對著不可測量的深淵,把它們當作堅固的防卸工事。

  7.參考括號內的注釋,閱讀下面文字,然后回答(1)-(3)題。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施展)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治)天下始(前提)。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通”罹”,遭遇)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計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掌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而未有傾危之患也。

  (1)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詞語:

  ①先詐力而后仁義。

 ?、诜虿⒓嬲吒咴p力,安定者貴順權。

  ③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

  (2)這些文字說明的中心是什么?它為什么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答:

  (3)將這段文字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答:

  8.下面有兩首詩,一首是李商隱寫的《賈生》,一首是毛澤東寫的《賈誼》,請品讀后答題。

  賈生 李商隱 賈 誼 毛澤東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世無倫,

  賈生才調更無倫。 哭泣情懷吊屈文。

  可憐夜半虛前席, 梁王墮馬尋常事,

  不問蒼生問鬼神。 何須哀傷付一生。

  注:《賈生》詩的背景是:賈生自長沙返回,被漢文帝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剛舉行過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宮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動靠近對方,形容聽得入神)。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1)對兩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詩“賈生才調更無倫”,毛詩將“更”改為“世”,更突出了賈誼是曠世少有的才人,表現(xiàn)了詩人對賈生的贊美之情。

  B.毛詩“哭泣情懷吊屈文”,指的是賈誼的《吊屈原賦》,作者引此旨在感嘆屈誼和屈原一樣失意不得志。

  C.李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以漢文帝“虛前席”的行動,從側面表現(xiàn)了賈誼令漢文帝折服的學問和才能。

  D.李詩“可憐”是“可惜”的意思,內中也含“可悲、可嘆”之意。毛詩“尋常”,是“平常、普通”,不值得小題大做的意思。

  (2)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生》“宣室求賢”“夜半虛席”,在一般封建士大夫心目中,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李商隱卻獨具只眼,翻出新意。

  B.《賈生》前三句極力描寫漢文帝如何虛心向賈生求教,渲染一代圣君的形象,最后一句跌出真意,原來漢文帝是一個“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昏君啊。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法。

  C.《賈誼》對賈誼因梁王墮馬哀傷而死,深表惋惜。賈誼既以天下為己任,卻又為梁王陪上一條性命,真是不值得啊!暗中批評賈誼心胸過于狹窄。

  D.《賈誼》啟示我們,一個人懷才不遇,原因是多方面的,賈誼仕途多舛、賷志而沒,在很大程度上事屬偶然,如果不是梁王墮馬,他的后半生又當如何?

  9.古人探討秦之興亡的詩文很多,你是否也感興趣?請于課后把這些詩文搜集整理一下,看看自己還有什么新的見解,寫一篇短文發(fā)表出來,好嗎?。

  答:

  高中語文過秦論訓練題答案

  1.解析:對課文中的重要詞語要注意積累,而且要盡量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加深印象,進行歸納。

  答案:

  因:①沿襲。(“因”與“蒙”對文同義)②憑借,依仗。(“踐”與“因”對文同義)③由于,選自《雁蕩山》。④因而,選自《石鐘山記》。⑤ 于是,乘機,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⑥經由、通過……(導引、帶路)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

  策:①馬鞭子。②策略。③鞭策。④鞭打,引申為駕馭。選自《馬說》。

  制:①控制。②統(tǒng)率。③制服。④規(guī)模。選自《岳陽樓記》。⑤控制。選自《赤壁之戰(zhàn)》。

  兵:①兵器。②軍隊。③軍備。④軍事,戰(zhàn)爭。選自《孫子兵法》⑤兵器。

  致:①到,達到。②得到,獲得。選自《送東陽馬生序》。③招致。④表示,表達。選自《赤壁之戰(zhàn)》。

  信:①可靠的。②言語真實,守信用。選自《曹劌論戰(zhàn)》。③通“伸”,伸張。選自《隆中對》。④隨便,隨意(信口開河)。選自《琵琶行》

  2.解析:對于詞類活用問題,要熟練地掌握判定詞類活用的基本方法,比如名詞如果在句中用作謂語,或者后面帶了賓語,則可斷定其活用為動詞;形容詞在句中用作賓語,或者位于定心詞組中心語的位置,則可斷定其活用作名詞。動詞如果處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則是活用為名詞;動詞和后面的賓語如果不是一般的支配關系,而是特殊的使動或意動的關系,則是一般動詞活用為使動和意動用法。如此等等,務必非常熟悉。

  答案:第一問,句中活用的詞語有:⑴弱,形容詞活用動詞,使動用法。⑵序,名詞活用動詞;朝,動詞使動用法。⑶席、包、囊,名詞活用作狀語。⑷云、響,名詞活用作狀語。⑸小弱,形容詞活用動詞。⑹亡,動詞使動用法。⑺北,名詞活用作狀語。⑻愚,形容詞活用動詞,使動用法。⑼外,名詞活用作狀語;斗,動詞使動用法。⑽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⑾亡、北,動詞活用名詞;伏,動詞使動用法。⑿利、便,形容詞活用名詞。⒀卻,動詞使動用法。⒁帝王,名詞活用動詞。⒂亡,動詞使動用法。

  第二問,歸類:(1)使動用法: ⑴⑵⑹⑻⑼⑾⒀⒂;(2)名詞活用作狀語:⑶⑷⑺⑼;(3)形容詞作動詞:⑴⑸⑻;(4)名詞活用作動詞:⑵ ⒁;(5)形容詞活用名詞:⑽⑿ ;(6)動詞活用作名詞:⑾。

  3.解析:對于通假字,一要熟練掌握常見的通假用字,二是只有在用其本義在文中不能得到合理解釋時才考慮通假替代,三是要注意上下文,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中的“弊”字,課本上釋“弱點、毛病”,取其本義,不妥,應釋通“敝”,疲敝、困敝。因為這個句子與前文“而天下諸侯已困矣”相照應,知“弊”即“困”之義;又后有“率疲弊之卒”佐證。

  答案:①衡,通“橫”。②沒,通“歿”。③從,通“縱”。④弊,通“敝”。⑤振,通“震”。⑥何,通“呵”。⑦倔,通“崛”。⑧景,通“影”。

  4.解析:此題旨在啟示我們注意多義詞。①A.吝嗇、吝惜。B.愛護、珍惜。②士,古時四民之一,位于庶民之上?!豆攘毫簜鳌罚?ldquo;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士民,學道藝和習武勇的人。③A.延納,延請。B.延續(xù),延長。④通“敝”,困敝,疲敝。⑤A.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變弱小,削弱。B.形容詞,弱小。

  答案:②④。

  5.解析:本題旨在了解古文中為避免“同字重出”而用近義詞替代的手法。掌握這一點,對于利用“對文見義”的方法來解讀生疏難懂的文言詞語,大有裨益。

  答案: (1)擁雍州之地。(擁、據(jù),近義。)(2)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包舉、囊括、并吞、席卷,近義;宇內、四海、八荒、天下,近義。)(3)西舉巴蜀。(舉、取,近義。)(4)……之屬通其意,……之倫制其兵。(徒、屬、倫,近義。)(5)分裂山河。(分裂、宰割,近義。)(6)因遺策。(因、蒙,近義。)(7)將數(shù)百之眾。(將、率,近義。)(8)氓隸之人,遷徙之徒。(人、徒、子,近義。)

  6.解析:文言文的翻譯要做到“信、達、雅”,起碼要從以下幾點檢查:其一,文言文中的每個實詞、虛詞的意義是什么,譯文中有沒有錯譯或漏譯;其二,譯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們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語法習慣;其三,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風格,各種修辭格的處理是否得當。(1)“兵”指兵器,不是軍隊;鋒鏑,用了借代手法,代指兵器。“弱”形容詞使動用法。(2)“踐”課文注為“踏”有誤。根據(jù)對文,應與“因”近義?!犊滴踝值洹芬夺屛摹罚?ldquo;踐,借也”,憑借。“以為”是“以(之)為”,譯為“把它們當作”。這個句子用了“合敘”的方法,翻譯時語序宜作適當調整。

  答案:(1)D。(2)C 。

  7.解析:這是課后閱讀題,選自《過秦論》中篇。本段文字的突出特征是,和課文同樣,具有很強的邏輯說服力,通過閱讀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①先、后,形容詞活用動詞,意動用法,把……放在前頭,把……放在后頭。②高、貴,形容詞活用動詞,意動用法,以……為高,以……為貴。③王,名詞活用動詞,統(tǒng)一。

  (2)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秦為什么滅亡。文章的論證方法有,正反對比論證,先論述秦何以滅亡,后從正面假設,秦怎樣才不會滅亡:如果秦擬用上世、殷周治國之策,則“未有傾危之患也”。而在論述秦何以滅亡的時候,又用一個嚴密的邏輯推理。這個推理的大前提是: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這是公認的道理,不用證明)。小前提是: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前面已列出材料證明: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因此,推出的結論是:(秦)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3)譯文:

  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禁除詩書古籍,實行嚴刑酷法,把詭詐權勢放在前頭,把仁德信義丟在后頭,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前提。實行兼并,要重視詭詐和實力;安定國家,要重視順時權變:這就是說奪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樣的方法。秦經歷了戰(zhàn)國到統(tǒng)一天下,它的路線沒有改,他的政令沒有變,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秦王孤身無輔卻擁有天下,所以他的滅亡很快就來到了。假使秦王能夠考慮古代的情況,順著商、周的道路,來制定實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現(xiàn)驕奢淫逸的君主,也不會有傾覆危亡的禍患。

  8.解析:李詩比較曲折隱晦,毛詩比較直露,但對于直露的詩也不一定就能準確無誤地理解。本題測試的重點放在毛詩。(1)B項的旨意要從詩的整體來考慮,毛詩第一句贊賈誼的才能,第二句是借以寫他的遠大志向,后兩句則是感嘆他因梁王墮馬而死,實在可惜。(2)D項偏離了詩的旨意,與詩的內容不符,它與C項的分析也存在矛盾關系。

  答案:(1)B。(2)D。

  9.解析:這是一道探索創(chuàng)新題,進行這樣的練習,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答案:略。


猜你感興趣的:

1.過秦論課后練習題及答案

2.高二語文必修3《過秦論》期末練習試題

3.高中語文練習題及答案

4.高中語文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

5.高一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專項訓練題及答案

323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