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
四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xué)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時,要引導(dǎo)學(xué)生讀懂這三首古詩詞,感悟每首詩/詞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xiàn)手法。學(xué)習(xí)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
《獨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②。
相看兩不厭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陂e: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蹍挘簼M足。
《望洞庭①》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②,
潭面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④。
注釋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诤停汉椭C,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厶睹妫褐负?。
④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憶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fēng)景舊曾諳②。
是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③。
能不憶江南?
注釋
?、賾浗希涸~牌名。原題下有詞三首,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諳:熟悉。
③藍(lán):一種植物,葉藍(lán)綠色,可提取青藍(lán)色染料。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獨坐敬亭山》賞析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yùn)、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yīng)氉赐ど綍r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yuǎn)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yuǎn),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lián)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詩的下半運(yùn)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dá)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fù),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qiáng)烈的感情。結(jié)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jīng)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望洞庭》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fēng)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廖遠(yuǎn),這應(yīng)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jīng)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yuǎn)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fù)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描寫的?xì)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憶江南》賞析
詞人青少年時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后在杭州、蘇州等地做過刺史(州的長官),江南的美麗風(fēng)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戀戀不能忘懷。晚年在北方,他寫過不少懷念江南的詩歌,《憶江南》詞三首就是其中廣為傳誦的一組。它們約作于文宗開成三年(838)前后,當(dāng)時詞人66歲左右,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陽(領(lǐng)干薪在洛陽養(yǎng)老)。這里所錄,是組詞的第一首,也是寫得最精彩的一首。
舊曾諳,過去曾經(jīng)飽覽。諳,熱悉。江花,江邊的鮮花。藍(lán),植物名,種類很多,葉子可用來制作青綠色的染料。
“日出”兩句,線條粗獷明快,設(shè)色鮮艷濃烈,凸現(xiàn)了春和景明時的江花江水,有彩版畫的藝術(shù)效果。
此詞在中國文學(xué)史乃至東亞文學(xué)史上的影響很大。不數(shù)十年,它就傳播到了東瀛。公元9世紀(jì)末,日本第一醍醐天皇時期,皇子兼明親王作《憶龜山》詞:“憶龜山。龜山久往還。南溪夜雨花開后,西嶺秋風(fēng)葉落間。能不憶龜山?”就明顯是摹擬本篇。在中國,《憶江南》這個詞牌自此成為歷代詞人贊美各地山川及風(fēng)土人情的首選,且多以“某地好”開頭。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