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知識點
物理的學習會讓你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現(xiàn)象。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知識點,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高中物理必修知識點(一)
動量守恒定律是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都遵守的共同規(guī)律,應用非常廣泛。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是相互作用的物質系統(tǒng)不受外力,實際上我們知道,真正滿足不受外力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動量守恒定律應用重在“三個”選取。
動量守恒條件近似性的選取
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成立時的受力情況分以下三種:
(1)系統(tǒng)受到的合外力為零的情況。
(2)系統(tǒng)所受的外力比相互作用力(內力)小很多,以致可以忽略外力的影響。
因為動量守恒定律是針對系統(tǒng)而言的,它告訴我們,系統(tǒng)內各個物體之間盡管有內力作用,不管這些內力是什么性質的力,系統(tǒng)內力的沖量只能改變系統(tǒng)中單個物體的動量,而不能改變系統(tǒng)的總動量。如碰撞問題中摩擦力,碰撞過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相互作用的內力小得多且碰撞時間很小時,可忽略其力的沖量的影響,認為系統(tǒng)的總動量守恒。這是物理學中忽略次要因素,突出重點的常用方法。
(3)系統(tǒng)整體上不滿足動量守恒的條件,但在某一特定方向上,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外力遠小于內力,則系統(tǒng)沿這一方向的分動量守恒。
在高一物理教材中,回復力是根據(jù)水平方向的彈簧振子的振動規(guī)律總結出來的,即回復力指的是使彈簧振子回到平衡位置的力亦即彈簧的彈力。這就使得學生對回復力的理解比較狹隘,且不能將它靈活應用到其它的簡諧振動模式中去。因此我們在高三復習時有必要將回復力問題講清、講透。
一、給回復力完整的定義。
回復力是指振動物體所受的總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合外力。從此定義中讓學生認識到:
1.回復力是合外力,不單純是指某一個力。它是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類似于向心力。
2.回復力的方向是“指向平衡位置”。如圖作簡諧
振動的單擺,受重力和繩的拉力作用,繩的拉力和重 力的法向分力的合力提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指向平衡位置的合外力是重力的切向分力,它提供了單擺振動的回復力。
二、加強對回復力公式的理解和應用。
簡諧振動的回復力公式為F=-KX
1.式中“—”號表示回復力的方向與物體對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亦即指向平衡位置。計算時為避免發(fā)生錯誤,將“—”號省去,直接判斷回復力的方向。
2. 式中K是指回復力與位移成正比的比例系數(shù),不能與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相混淆。如上圖單擺的振動中:F=mgsinα,若α<5°,有sinα=X/L,則F= mgX/L,即K=mg/L 。一般而言,彈簧振子的振動中K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高中物理必修知識點(二)
一、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1、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是同時存在、同時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
3、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4、力的圖示和示意圖。
5、力的分類:根據(jù)產生力的原因即根據(jù)力的性質命名有重力、彈力、分子力、電場力、磁場力等;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壓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6、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變運動狀態(tài);(2)形變。
7、力的拓展:(1)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2)產生加速度;(3)牛頓第二定律;(4)牛頓第三定律。
二、常見的三種力
1、重力
(1)產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2)方向:豎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大小:G=mg,可用彈簧秤測量。
兩極引力=重力(向心力為零)
赤道引力=重力+向心力(方向相同)
由兩極到赤道重力加速度減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減小。
(4) 作用點:重力作用點是重心,是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重心的測量方法:均勻規(guī)則幾何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薄片物體重心用懸掛法;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2、彈力
(1)產生: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并使之發(fā)生形變的另一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
(2)產生條件:兩物體接觸;有彈性形變。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具體情況有:輕繩的彈力方向是沿著繩收縮的方向;支持力或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撐或被壓的物體;彈簧彈力方向與彈簧形變方向相反。
(4)大小:彈簧彈力大小F=kx(其它彈力由平衡條件或動力學規(guī)律求解):①K是勁度系數(shù),由彈簧本身的性質決定。②X是相對于原長的形變量。③力與形變量成正比。
(5)作用點:接觸面或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