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體育運(yùn)動 > 武術(shù) > 太極拳 >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

時(shí)間: 方婷698 分享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

  高明的太極拳家在與人推手時(shí),被推者一搭上手,就跌跌撞撞站立不穩(wěn),似乎已完全失去控制自身平衡的能力。有隨時(shí)被跌出而不知力從何而來的感覺??赡苓@就是太極拳家功夫已臻上乘而被推者功夫遠(yuǎn)殊的體現(xiàn)。下面就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的: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供您閱讀!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家的這種“神明’’的功夫,是由“懂勁”階及的。

  何謂“懂勁”?

  太極拳家只要與人一搭上手,對方的重心、力點(diǎn),力的大小、方向,對方的意圖,就能在瞬間辨別清楚,而且還能適時(shí)地利用對方的重心、力點(diǎn),力的大小、方向, 使對方失去重心而跌出。這就叫“懂勁”。 然而,對方對太極拳家的重心、力點(diǎn),力的方向、大小卻罔然無知。這就是拳論所講“人不知我,我獨(dú)知人”的功夫。 太極拳家的這種功夫,是如何練成的呢?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一、松

  推手時(shí)必須將兩手、兩臂、肩、背、胸以致整個上身的肌肉盡量的放松。在一般情況下,靜止不動時(shí)放松較易,在運(yùn)動過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特別是當(dāng)別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別人時(shí),要求被推的身體和推出之手仍能隨時(shí)放松,就更不容易了。然而太極拳家則必須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隨時(shí)放松。這種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盤架子中練出來的。盤架子時(shí),要求身如垂柳,隨風(fēng)擺動。臂如飄帶,在空氣中飄浮。而作用之力,全在兩腳、兩胯。由兩腳底的蹬擰之勁,帶動兩胯的擰旋,由兩胯的擰旋,帶動整個身體和兩臂、兩手的運(yùn)轉(zhuǎn)。兩手、兩臂必須毫不著力。拳論講“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就是指的在這種充分放松下的輕靈功夫。徐致一老師講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腳底。全憑腳底用功夫。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

  盤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開始練雙人推手。先從單推手開始,接著雙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練習(xí)這些推手時(shí),一如對盤架子的要求。兩手、兩臂、肩、胸及上身,均須充分放松。全憑腳底的蹬擰勁帶動兩胯,以兩胯帶動全身。 要求雙方手腕接觸處的皮膚不能發(fā)生皺折。這是初學(xué)推手必須練成的輕靈功夫。沒有練成這種充分放松的極輕靈的功夫。太極拳的一切功夫,將都是徒勞的。放松、是太極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極拳功夫的基礎(chǔ)。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二、沾粘連隨,舍己從人。

  沾,就是與對方肢體接觸,輕輕貼上。

  粘,就是要有一種粘著之力。好似漿糊一樣,膠粘在一起而不脫開。與對方肢體接觸以后,不僅輕輕貼上,而且在接觸處還必須有一點(diǎn)粘著之力,使接觸處膠粘不脫。

  連,就是連續(xù),即不斷之意。亦就是指這種膠粘力要連續(xù),不能忽斷忽續(xù),不能忽大忽小,運(yùn)動的路線要圓順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線而不能走折線。

  “毋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凹凸處,毋使有斷續(xù)處”。指的就是這種粘著力,這就是要“連”不能有折角,不能有大小,不能有斷續(xù)。

  隨,就是跟隨。在雙方肢體相互接觸后的運(yùn)動中,要始終跟隨著對方的動而動。對方往左,則隨之往左;對方往右,則隨之往右;對方往上,則隨之往上;對方往下,則隨之往下;對方快,則隨之快;對方慢,則隨之慢。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指的就是“隨”。

  隨,亦就是舍己從人之意。舍己,就是舍棄自己的主觀設(shè)想,而從隨對方的動向。

  老子《道德經(jīng)》:“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這一理論,完全符合太極拳功夫的鍛煉法則。這意思就是:鍛煉太極拳的功夫,必須日漸將后天早已成為習(xí)慣的拙力和主觀意識丟棄,丟棄又丟棄,直至完全沒有,這樣才能成為十分靈活而達(dá)到“從心所欲”的“神明”境地。

  “由己則死,從人則活”,這是多少代太極拳家窮畢生精力才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

  沾粘連隨的功夫,本身就已經(jīng)鍛煉了敏銳的感覺力、洞察力和瞬間的調(diào)節(jié)功能。這亦就是太極拳家的所謂“聽勁”和“懂勁”功能。

  這種功能,除了在盤架子中進(jìn)行鍛煉以外,還必須進(jìn)行雙人推手的訓(xùn)練。 沾粘連隨的功夫是永無止境的。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三、以靜待動

  從字義講,似乎容易理解。靜者、不動也。自己不動,以待對方之動。但實(shí)際上并不如此簡單,“靜”不僅僅是不動,還包括不暴露自己的意圖,不暴露自己的勁力和勁力的方向。

  初學(xué)推手的人,往往與人一搭上手,雖然肢體還沒有動,但自己的意圖、勁力和勁力的方向,已暴露無遺了。原因是一方面沒有充分放松,拙力存在。一搭上手,僵硬的臂、肘、肩、背,立即為對方察知。另一方面,兩手置于對方肢體之上時(shí),不自覺地就有下按之力;置于對方肢體之下時(shí),不自覺地就有上托之力;置于對方肢體之前時(shí),不自覺地就有前推之力。這樣自己的意圖、勁力和勁力方向,自然易為對方覺察。怎能做到人不知我呢?高明的太極拳家,雙手一接觸對方肢體,只是輕輕粘上,既無上托勁,也無下按勁,亦無前推意,這種粘著力,毫無方向性。自己的意圖、勁力和勁力方向完全隱蔽起來,不令人知,這就是“無為”。一待對方動,立即隨之而動。反應(yīng)靈敏,隨動及時(shí),這就是“無不為”。

  松、沾粘連隨、以靜待動,是太極拳家能達(dá)到“人不知我,我獨(dú)知人”的關(guān)鍵,是太極拳功夫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huán)。當(dāng)然,要作為一個高明的太極拳家,僅僅,具備了上述功夫,還是不夠的。

看了“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文章的人還看了:

1.北大過來人:無為與無不為

2.太極拳與修身

3.太極拳理法十解

4.老子哲學(xué)與太極拳技擊

5.太極拳理的外延

6.學(xué)練太極樂無窮

7.趙堡太極拳之內(nèi)功修煉

8.有感于德國拳師成都學(xué)太極拳

9.如何做到身法正、上下隨、意氣通

10.太極拳的本質(zhì)是文化傳承的載體

56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