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和小品的區(qū)別
相聲和小品的區(qū)別
相聲與小品同屬于語言藝術,而且都是以逗人發(fā)笑為主;相聲與小品演員也都屬于喜劇演員。近年來,隨著這兩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不斷變化和豐富,很多觀眾有時候很難區(qū)分一個節(jié)目到底是小品還是相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相聲和小品的區(qū)別,供大家閱覽!
小品和相聲的區(qū)別
首先,從分類上說,相聲屬于曲藝,與評彈、大鼓、三弦等說唱藝術是一類;而小品屬于戲劇,與話劇、音樂劇、戲曲等是一類。相聲表演時注重語言,以“說”為主;小品表演時注重故事情節(jié),以“演”為主。
其次,表演形式也不同。相聲強調聽的效果,只有一個或幾個人,站在固定的位置上,運用嘴上功夫,逗笑,調動聽眾的聽覺。
小品強調綜合效果。動作加道具,游走于舞臺上,調動觀眾的聽覺、視覺。
相聲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國各地。 一般認為于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它是一種歷史悠久、流傳較廣,有深厚群眾基礎的曲藝表演形式。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于諧,以諷刺笑料表現(xiàn)真善美,以引人發(fā)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
“小品”一詞早在晉代即有了,本屬佛教用語?!妒勒f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句下劉孝標注:“釋氏《辨空經(jīng)》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可見,“小品”與“大品”相對,指佛經(jīng)的節(jié)本。因其篇幅短小,語言簡約,便于誦讀和傳播,故備受人們的青睞。廣義的小品包涵很為廣泛,狹義的小品泛指較短的關于說和演的藝術,它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tài)自然,能夠充分理解和表現(xiàn)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語言特征,最為代表的是喜劇小品。
然而,近年來相聲也出現(xiàn)了很多以表演為主的形式和元素,有些人叫做“化妝相聲”等等,跟小品很難區(qū)分開來。在這里,小編告訴大家一個基本的方法:看是否帶著角色表演。小品演員始終在角色里邊(每個人大都扮演一個角色),而相聲則是不斷的進出人物。比如馮鞏,跟牛群不再搭檔以后,最初跟郭冬臨的《舊曲新歌》屬于相聲,其后大部分應該屬于小品。
形式不同
相聲強調聽的效果,只有一個或幾個人,站在固定的位置上,運用嘴上功夫,逗笑,調動聽眾的聽覺。 小品強調綜合效果。動作加道具,游走于舞臺上,調動觀眾的聽覺、視覺。
相聲
相聲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國各地。 一般認為于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它是一種歷史悠久、流傳較廣,有深厚群眾基礎的曲藝表演形式。用北京話說講,現(xiàn)各地也有以當?shù)胤窖哉f講的“方言相聲”。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于諧,以諷刺笑料表現(xiàn)真善美,以引人發(fā)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
小品
“小品”一詞早在晉代即有了,本屬佛教用語?!妒勒f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句下劉孝標注:“釋氏《辨空經(jīng)》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鳩摩羅什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將較詳?shù)亩呔肀痉Q作《大品般若》,較略的十卷本稱作《小品般若》??梢?,“小品”與“大品”相對,指佛經(jīng)的節(jié)本。
小品的歷史由來已久,我國喜劇小品起源于80年代初,它繼承和發(fā)展了話劇、相聲、二人轉、小戲等劇目的優(yōu)點。尤以趙本山、陳佩斯、朱時茂、宋丹丹、黃宏、蔡明、郭達、潘長江著名,這其中,只有趙本山繼承了地方語言藝術的正宗,同時,也頗具脫口秀巨星的潛質。其他明星都有些過于表演專業(yè)了。趙本山的成功跟他來自民間的背景有關系,小品這種即興式的表演形式需要豐富的生活閱歷和鮮活的生活語言。它的藝術氣質是跟話劇絕對對立的,它的語言氣質也是跟話劇截然相反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