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熱點資訊 > 三伏天的養(yǎng)生原則

三伏天的養(yǎng)生原則

時間: 躍瀚1373 分享

三伏天的養(yǎng)生原則一覽

三伏天到了,“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再加上持續(xù)高溫,極易發(fā)生“中暑”現(xiàn)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養(yǎng)生原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三伏天的養(yǎng)生原則

三伏天養(yǎng)生原則

1、起居調整

夏季的光照時間長,所以入睡時間會較晚些,但切記要早些起床。在早晨可以進行晨運,在安排鍛煉的時候,要避開烈日之時,注重加強防護。午飯后,需要安排小憩,30分鐘為宜。炎炎盛夏,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有利于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免疫力。

夏日容易受到風寒濕氣入侵,睡覺時不宜扇類對著頭部、腳部送風,不宜夜晚長時間露宿。在空調房里,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夏天出汗比較多,衣服要勤洗,常穿濕衣容易使人得病。

2、飲食調整

三伏天飲食要以清暑、益氣、滋陰生津為主。應多吃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夏天暑濕重,濕氣容易困于脾。同時,在夏季人們容易吃冷飲雪糕之類的冷食,特別容易刺激腸胃,容易出現(xiàn)胃部疾病。所以,建議三伏天多吃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紅豆粥、綠豆、百合等,都是容易消化吸收,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3、運動調整

夏天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比較涼快的時候??梢赃x擇在公園、湖邊、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可以選擇慢跑、瑜伽、散步等一些有氧運動。當出汗過多的時候,可以選擇飲用鹽開水,切記不能運動后立即喝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直接洗澡,否則容易誘發(fā)寒濕麻痹癥等一些疾病產生。

4、三伏天“冬病夏治”

在冬天落下的疾病,可以利用三伏天炎熱的天氣,加上食療、針灸等方式進行治療一些慢行疾病。冬季的疾病很多是因為陽虛盛引起的,而三伏天氣,是人體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是調理身體的最佳時期。這時候,冬病夏治就不能吃任何寒涼食物,要以溫補方式驅寒氣。

三伏天適合的飲食

1、苦瓜

苦瓜里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鈣、鐵等,苦瓜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yǎng)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喙夏苄谷バ闹袩幔懦w內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涼拌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

2、蓮子

入伏后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3、綠豆

夏季三伏天高溫,人易出汗,使機體因丟失大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導致內環(huán)境紊亂,而綠豆中含有豐富無機鹽、維生素。在高溫環(huán)境中以綠豆湯為飲料,可以及時補充丟失的營養(yǎng)物質,還有著清熱解毒的效果。

三伏天氣候特點

“三伏天”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為了平安度過“苦夏”,提醒大家:注意補充水分,充分飲用涼開水,同時補充綠豆湯、酸梅湯或含電解質的飲料,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盡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特別是午后高溫時段進行戶外工作,如必須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采取防曬措施。

三伏天什么意思

三伏,作為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在咱們國家有很長的歷史了。最早的記載是在《史記》里,太史公記錄有“秦德公二年初伏”的文字,可見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三伏,也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說法了。三伏的時間呢,一般是從夏至往后算,第三個庚日入伏,然后第四個庚日中伏,再到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算起來初伏10天,中伏一般20天,但也有10天的,末伏10天。

按咱們中國古人的思想,“自然”是養(yǎng)生的第一要義。而這些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東西,往往都是不自然的。所以下面咱就來說道說道,古人是如何“順其自然”地實現(xiàn)防暑降溫的。

如在浙江的民間,自古有吃伏茶的習俗,這一習俗甚至在今天還能看見。這個伏茶呢,其實和著名的“小紅罐”有相似之處,名字叫茶,實際上是個防暑降溫的藥方子。浙江的伏茶是以竹葉、檳榔、荷葉、六一散(主要成分為滑石和甘草)煎煮而成。其實不獨是浙江,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一些類似性質的以“茶”為名的防暑降溫藥方存在,最著名的莫過于廣東的“小紅罐”。

說到這些伏茶或者“涼茶”,還需要跟大家提個醒。涼茶是涼的嗎?有人把小紅罐放在冰箱里,滿頭大汗回家來上一罐:“啊~~~”爽得飛起。抱歉,那不叫涼茶,那叫涼水。實際上一般來說涼茶或伏茶,都不是冰鎮(zhèn)了喝的,而是常溫或者溫熱著喝,喝進去的時候可能不涼,但等里面的藥物生效之后發(fā)一層汗,才能感受到涼意,這也體現(xiàn)了咱們中國傳統(tǒng)上“中正平和”的道理。

在三伏天里,有些地區(qū)還有“伏日進補”的習俗,在北方有“伏羊”、“伏雞”一類的滋補飲食。這主要是因為天氣過于炎熱,人體水分和養(yǎng)分流失都非常大,需要補充營養(yǎng)。尤其是對一些常年戶外勞動的體力工作者來說,營養(yǎng)的補充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北京地區(qū)過去也有“貼伏膘”的說法,也就是伏天里要改善伙食。過去一些老板們,在伏天會給手下的雇農、雇工吃點好的,也是這個意思。

最后呢,三伏天里不光人需要進補,要防暑降溫,連牲畜也需要特別的照顧。在山東臨沂地區(qū),就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比如在伏日里要給牛煮麥仁湯喝,據(jù)說能讓牛不太流汗,增強體力。畢竟在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里,耕牛是農民家庭最重要的勞動工具了,得好生照料。

三伏天養(yǎng)生禁忌

1、忌空腹飲茶: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癥,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癥。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后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饑餓感則立刻停飲。

2、忌冷水洗?。?/p>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泄狀態(tài),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梢砸姷降牟“Y如手足發(fā)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fā)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3、忌夜臥貪涼: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長壽,特來請教養(yǎng)生大師彭祖。彭祖隨此人到其家中細細查尋,發(fā)現(xiàn)這家臥室中的墻壁上有一個孔洞,這個孔正對著睡覺之人的頭部,彭祖就讓人把那個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長壽了。原來,中醫(yī)認為“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臥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天長日久,則陽氣散盡而斃命。因此,我們現(xiàn)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jié)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對小兒甚至不要在其睡著之后扇風取涼,否則,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痹等病癥,人們往往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后飯”的養(yǎng)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yǎng)生要求。

4、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食用此類食物。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癥。

198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