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新聞資訊 > 教育 > 怎樣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

怎樣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

時間: 弘達781 分享

怎樣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

  體罰這個話題大約在十年前被拿出來狠狠批判,那會正值風口浪尖,不少學生對曾經(jīng)體罰過他們的老師發(fā)出了冷冷一聲嘲笑,不少熊孩子打著不許體罰的幌子氣的家長拿著棍棒無可奈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怎樣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怎樣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其合理性

  我們常說古人有大智慧,但這也僅適用于古訓中的精華,“三人行必有我?guī)?rdquo;的教育思想與“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不同,但要說它是糟粕也不完全對,它也有它的合理性。就好像你看到一個小孩子要摸電門,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大喝一聲再加拍掉他的手,而不是溫柔勸導,棍棒下出孝子也如此。對于小孩子來說,你講的很多道理他根本聽不懂,而疼痛是他童年時期最直觀最深刻的記憶,他知道不能撒謊,不是因為他聽進去了你關于社會關于人性的高談闊論,而是因為撒謊會被罰站;他知道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也不是因為你說了關于隱私的問題戳中他心窩,而是因為隨便動別人東西會被罵會被打會挨餓。盡管我們不愿承認,盡管我們一直在為小孩子的理解能力、自律能力辯解,但事實就是這樣。觀察一下你身邊的孩子就會知道,多數(shù)都是在童年時期被家長嚴加苛責過、體罰過,才會有如今的聽話懂事和彬彬有禮。

  虎媽虎爸無可奈何

  體罰沒有完全退出教育圈,至少在現(xiàn)如今這個溫柔勸導教育法還在摸索的階段,我們需要體罰成為這些孩子做出錯誤行為的忌憚。虎媽虎爸依然隨處可見,但做法都算張弛有度,任誰也不可能做出拳打腳踢那種太過分的行為。古時候的私塾先生打學生手心,是因為他覺得學生連學習都做不好,是懶惰,得改。這種方式與我們的現(xiàn)代教育一樣,都是為了糾正學生的錯誤習慣,而非針對誰。虎媽虎爸們也不是想把自己逼到瘋魔的地步,如果孩子不是非暴力不合作,如果家長沒有拼死糾正壞習慣的意識,如果老師們只是放縱熊孩子,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那么真正讓教育界蒙羞的就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而是這種身為教育工作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了。

  熊孩子非熊孩子要區(qū)分對待

  當然并不一定是任何孩子都要用武力鎮(zhèn)壓,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孩子是鼓勵型,他們適合聽贊美和表揚,這樣會讓他們有欲望將自己變得更好。而有些是打壓型,鼓勵和贊美不但不會讓他有上進的決心,還會讓他飄飄然和停滯不前,這樣張揚的性格需要一些打壓,才能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其實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確不適合所有人,這也是我們強調因材施教的原因。這句話應該分場合分人,比如在飛機上亂踢亂鬧的熊孩子,他的父親踹了他一腳讓他安靜,就算他哭鬧,想必大部分的人也會拍手叫好。

  我們說的棍棒當然不是狼牙棒和雙節(jié)棍,而是一種有些嚴厲的疼痛教育,我們說的孝子也不是二十四孝冬天給暖被窩夏天給扇扇子的孩子,而是人格健全、有上進心的人。所以,當好言相勸達不到效果,當孩子已經(jīng)在歪路上越跑越偏,那么作為監(jiān)護人,當然有權利有義務將他從邊緣拉回來,而至于方式,因人而異。

猜你喜歡:

1.爺爺?shù)膫惚喿x題及答案

2.關于棍棒教育的議論文

3.安徽省公務員面試真題及解析

4.家庭教育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5.2017上海市公務員面試題帶答案

283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