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下面小編為你整理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希望能幫到你。
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
1.閱讀書籍
如果是理論性書籍,很多情況下前后章節(jié)連續(xù)性不是很強,可以讀完一章之后進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體性較強的書籍,并且在短時間內可以閱讀完成,可以讀完全書一并制作思維導圖,這個大家根據(jù)實踐情況和書籍難度自行判斷。
2.構建書籍框架
您可以直接將書籍的目錄錄入到中,也可以選擇比較重要的部分錄入。主要的目標是將書籍中您最重視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維導圖中。
3.錄入摘抄和重點內容
將書中的重點論證部分錄入思維導圖,同時將自己摘錄、勾畫的部分錄入,這個時候不必變更書中原句,簡單的錄入即可。這時有兩種內容,第一種是和書籍框架及論證有關的,放入導圖的對應分支下;第二種是與框架無關,但您認為很好的話,您可以在導圖中建立一個“雜項”的分支,將所有內容統(tǒng)統(tǒng)扔進這個分支下。
4.調整分類方式或框架分析方式
如果您讀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純粹和作者有關的東西,那么很可能您并不絕對關心作者或者本書的思維框架如何,但是在書中您可能關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您更加關心如何做分析閱讀,如何做檢視閱讀,如何做主題閱讀,那么您可能要做三個主要的分支?;蛘吣谧x《麥肯錫工作方法》時,至少我更加關心麥肯錫人的工作步驟,那么就做一個工作步驟相關的思維導圖——重點不在于作者是如何寫的,重要的是你關注什么!另外,就算您希望了解作者或者本書的思維框架,基本上來說您前面根據(jù)目錄做出的書籍框架一定是有問題的,或者說并不是您理解到的框架。在這個步驟中,根據(jù)您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個全書的框架。
5.將內容和論證放入相應分枝中
您已經(jīng)完成了整體框架的構建,現(xiàn)在是細化的時候了。
6.細化每個分支的邏輯性和語言
現(xiàn)在框架已經(jīng)有了,每個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內容,但是每個獨立分支下的邏輯性并不清楚,您需要將書中原話轉變成您自己理解的話語,盡力簡化!同時,將這些句子的邏輯關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這時您就有了一個層次、邏輯清楚的思維導圖了。
7.處理“雜項”中的內容
大家沒有忘記雜項中還有很多內容吧,處理一下這些句子,將它們變成你的話,作者怎么說的重要,但是永遠不如你理解的更重要!這時,您可能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東西則和全書整體框架或者您關注的內容并不相關。
8.將“雜項”內容歸檔
大家最好建立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我在用來做,比如管理一個專門的導圖,日常雜項一個導圖,談讀書系列一個導圖。將雜項中的內容分門別類的歸入這些導圖中去,不必太過在意構架和體系,您可以同樣在它們中建立雜項,扔進去就OK了,等到您想用的時候再說,現(xiàn)在不過是一個搜集資料的過程而已。同時,最好注明該條出自哪本書和頁碼,不過我一般懶得做,呵呵。
9.重新審視和整理框架性導圖,或者,把它整個拆分!
這是非常非常關鍵的一步!可以說前面所有的步驟不過是在為這個步驟做準備!您可能以前閱讀過相關方面的書籍,也做過相應的思維導圖,也就是說您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中已經(jīng)有了這個部分的相關內容,現(xiàn)在將這本書的框架歸類進已有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中去。這時您會發(fā)現(xiàn)很多困難,因為這本書中的東西一定和以前的框架有很大的差別,您無法直接將這個框架直接放進去!
您可以選擇將現(xiàn)在的框架拆分或者選擇將原來的框架拆分,總之,讓您在同一方面的知識成為唯一的系統(tǒng)和框架,而不是兩個!這個過程非常麻煩,但卻是收獲最大的時刻,因為您并不是在單純從一本書中獲得知識和能量,而是將您以前讀過相關類型的知識再次進行了一次梳理和思考。當您看到無數(shù)相關分支時,您很可能將本來毫無關聯(lián)的分支進行聯(lián)系,發(fā)展出非常新穎的想法,也可能由于幾個分支并列到同一項目下,順其自然的找到的突破的途徑。當您完成了這個步驟時,可以說,您已經(jīng)基本將這本書中這次理解到的內容完全消化吸收了!
10.落實到實踐中!
大多數(shù)知識需要的并不是非常非常深刻的反省和思考,更多的是要求我們進行梳理,把現(xiàn)在閱讀的內容和原有知識體系進行融合,同時給我們一定的啟發(fā),延伸出某些自己的東西。
后記: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告訴我要整理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而不是僅僅看一本書,把這本書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在生活中,常常因為偏好會去讀一類相同的書,而且不記筆記,時間長了就會忘記,導致自己在需要去讀類似的書,如果能通過知識結構圖,去常常的回憶,就可以掌握更多,并且提升很多,知識不在多,而在于整合與提高。
思維導圖應用領域
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有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已經(jīng)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應用,新加坡教育部將思維導圖列為小學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強企業(yè)也在學習思維導圖,中國應用思維導圖也有20多年時間了。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思維導圖傳入中國內地。最初是用來幫助“學習困難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的,但后來主要被工商界(特別是企業(yè)培訓領域)用來提升個人及組織的學習效能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學科教學方面,歷經(jīng)52年的發(fā)展,也沒在學校廣泛應用,后經(jīng)華東師大劉濯源帶領的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十五年的研究及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思維導圖”并不適合直接應用于學科教學,因為“思維導圖”過于強調“圖像記憶”和“自由發(fā)散聯(lián)想”而非“理解性記憶”和“結構化思考”。對于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圖像記憶”的確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把知識記住”的效率,但卻無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屬于一種淺層的學習;另外“自由發(fā)散聯(lián)想”具有天馬行空,對思維不加控制的特點,更適合用于“頭腦
風暴”式的創(chuàng)意活動,而不適合用于學科知識教學,因為任何學科知識都是有其內在邏輯及固定結構的,由不得胡思亂想?;趯W科知識的特性,學科教學必須強調“理解性記憶”和“結構化思考”,隨著學段的升高,知識越來越抽象和復雜,就更加要強調“理解的深度”而非“記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把概念圖(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諾瓦克博士提出)、知識樹、問題樹等圖示方法的優(yōu)勢特性嫁接過來,同時將結構化思考、邏輯思考、辯證思考、追問意識等思維方式融合進來,把“思維導圖”轉化為“學科思維導圖” 。“學科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基于系統(tǒng)思考的知識建構策略”已被全國五百多所課題實驗學校引入應用。
思維導圖相關文章:
1.思維導圖資料
2.思維導圖記憶方法